「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王瑤卿(1881—1954)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梨園界“通天教主”

一、通天教主王瑤卿

京劇,位列中國五大戲劇之首。提到京劇,大家想到的都是什麼呢?京劇臉譜?四大名旦?霸王別姬?定軍山?

……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大名旦的老師,有“通天教主”之號的一代宗師王瑤卿。

1、梨園世家,年少學藝

王瑤卿,原名瑞臻,為昆旦王絢雲之長子,其母為“同光十三絕”老旦郝蘭田之女。

不光如此,算上王瑤卿這一代,算是五代梨園世家了。

王瑤卿自幼受家庭的藝術薰陶,9歲從田寶琳學青衣。後向崇富貴學武功,從謝雙壽、張芷荃、杜蝶雲等習青衣和刀馬旦,並得到錢金福指教了把子功。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2、替父從軍,御用戲子

隨著“徽班進京”的熱潮,王瑤卿的父親跟隨徽班來到京城,去宮裡演出。一次演出之前,王瑤卿的父親病了,這可急壞了戲班子。就在這時候年僅十三歲的王瑤卿站了出來。這一張嘴,慈禧老太后就高興了,當時就賞。這一唱,王瑤卿就被留在宮中唱戲了。

十三歲登臺,開始梨園生涯,這是王老先生一生傳奇的起始點。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3、王譚合作,梨園湯武

王瑤卿在宮裡當了供奉,於是就有了機會和譚鑫培經常合演,更是得到了慈禧的特殊獎賞。1905年王瑤卿加入“同慶班”與譚鑫培長期合作,可謂是珠聯璧合。

此時的王瑤卿已為旦角一時翹楚,譽滿南北。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王瑤卿與譚鑫培

旦行獨立門戶、自成一派他是第一人。

他與譚鑫培勢均力敵,世人把此二位譽為“梨園湯武”。

4、通天之名,革新先驅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在梨園行當裡,男旦並不少見,但是在舞臺上和老生、武生比起來充其量就是個配角。王瑤卿的出現,打破了配角的制度,把旦角唱到了一個無人能比的境界。

當時的人還給他起了“通天教主”這個雅號。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王瑤卿享有盛名以後,突破了京劇界多年來的陳規舊念。把青衣、花旦、刀馬旦的唱、念、做、打、舞的特點融匯起來,創出“花衫”這一行當。

王瑤卿先生這一步邁出,便是開啟了京劇旦角的新天地。

然後

高潮來了

高潮來了

高潮來了

5、課徒授藝,成就名旦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這個稱號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如果沒有王瑤卿,就沒有這四大名旦。

那時候,這四位都已小有名氣,但稱其為四大名旦還為之過早。於是就來拜訪王瑤卿了,王老先生當時居住在大柵欄兒大馬神廟衚衕28號,現在更名為了培英衚衕20號。

王老先生因材施教,因其各自的特點:梅蘭芳的“像”、尚小云的“棒”、程硯秋的“唱”、荀慧生的“浪”,四位經過王先生的點撥,加上自身努力,終成了這名傳千秋的四大名旦。

6、桃李滿園,鞠躬盡瘁

1954年,王瑤卿因患腦溢血癥病逝。文化部為他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安葬於青龍橋青山公墓。他的一生,對京劇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從1790年,徽班進京給乾隆爺賀壽,梨園文化就此開章。王瑤卿先生,窮其一生投入到梨園文化中,為梨園文化開闢新章、培養後生。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二、王瑤卿與“四大名旦”

談到京劇旦角藝術, 不能不提到王瑤卿這一位承前啟後、成就卓著的京劇旦行大師。

王瑤卿原名瑞臻, 字稚庭, 別號菊痴, 1881年生於江蘇省清江縣(今淮陰市)。幼年就跟隨其父、著名崑曲藝人王絢雲到北京。他初學崑曲, 後改京劇, 9歲從田寶琳學青衣, 11 歲入三慶班從崇貴富習武功, 12歲後師從謝雙壽、張芷荃習青衣, 師從杜蝶雲習刀馬旦。1894年他13歲時在三慶班正式登臺, 第一齣戲是《祭塔》。後來先後搭小鴻奎班、福壽班、四喜班等, 與餘紫雲、時小福、李紫珊、孫菊仙、賈洪林等名角同臺。

二十世紀初, 王瑤卿已成為一位很有名聲的旦角演員,1904年他應召入宮演戲,當了內廷供奉。他經常與田際雲、譚鑫培、餘玉琴等名家合作, 與譚鑫培合演《汾河灣》、《南天門》等生旦並重的戲, 珠聯璧合, 大受稱賞。譚鑫培也十分賞識王瑤卿, 1905年王瑤卿搭入同慶班, 與譚鑫培合作達五年之久。

王瑤卿是位藝術革新家。他排演《玉堂春》時並沒有照搬前輩的版本, 而是細加揣摩, 增加了唱詞, 豐富了表演, 並創造了新腔, 所以他所演的《玉堂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譚鑫培經常以王瑤卿主演的《玉堂春》壓大軸, 自己還心甘情願地為王瑤卿配演藍袍劉秉義的角色。二人當時被譽為“京劇二妙”。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王瑤卿與譚鑫培《汾河灣》劇照

1909年, 王瑤卿自己挑班出演於北京東安市場丹桂園, 與他同臺的演員有賈洪林、王蕙芳、朱素雲等。他在那兒重新排演了《庚娘傳》、《五彩輿》、《兒女英雄傳》等戲目, 轟動當時。作為京劇界以旦角身份挑臺柱的第一人, 他所演《悅來店》、《能仁寺》中的十三妹何玉鳳最為出色。1912年, 他與胞弟王鳳卿合作演於中和園, 開始了他演藝生涯的極盛時期。王瑤卿的旦角演藝, 上承梅巧玲、餘紫雲的衣缽, 廣泛吸取前輩藝人長處, 並加以豐富創新, 打破行當侷限。他大膽地在青衣表演中吸取花旦、刀馬旦的某些動作, 在唱腔、唸白、化裝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創造了“花衫”這一新的旦角行當。他的唱功, 清脆明麗, 剛健遒勁, 並善創新腔, 他的[西皮]快板是最著名的, 他所創青衣新腔在京劇界不脛而傳, 稱為“王腔”,與老生的“譚腔”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對身段、水袖、唸白等也都有所創新。他的藝術實踐極大地豐富了京劇旦行的藝術手段, 提升了旦角藝術的水準。

王瑤卿不僅是一位京劇旦行的大師,而且是一位傑出的京劇教育家和京劇藝術創造的策劃家。經他親授的弟子多達400餘人, 特別是成功地培養出了“四大名旦”,對京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四大名旦”出現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此時京劇進入興盛時期, 其標誌之一是湧現出了眾多流派。最早出現流派的生行中, 繼“老三傑”及譚派之外, 又出現了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四大鬚生”以及麒麟童等名角。同時旦角行當崛起, 湧現了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徐碧雲、於連泉、王蕙芳、歐陽予倩、趙君玉、劉筱衡、黃桂秋等一批名角。1927年6月20日, 北京《順天時報》刊登啟事:“為鼓吹新劇、獎勵藝員, 現舉行徵集五大名伶新劇奪魁投票活動。”該報列出的五位名伶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徐碧雲, 並在五人所演的新劇中各選出五出供讀者遴選。7月23日, 該報揭曉投票結果, 共收到14091張選票, 梅蘭芳的《太真外傳》、程硯秋的《紅拂傳》、尚小云的《摩登伽女》、荀慧生的《丹青引》、徐碧雲的《綠珠墜樓》榮膺“五大名伶”的最佳新劇。後因徐碧雲較早地離開了舞臺, 所以觀眾中只流傳著“四大名旦”的說法。

只要關注一下“四大名旦”的藝術師承、藝術經歷和其流派創造的過程, 就可以發現一個有趣而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四大名旦”無一不是王瑤卿的學生, 無一不是受到王瑤卿的悉心傳授和教誨;而且他們各具特色的流派無一不是在王瑤卿的指導和培育下逐步形成的。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梅蘭芳

梅蘭芳的伯父梅雨田長期為譚鑫培、王瑤卿操琴, 與王瑤卿交往甚密。梅雨田先是按王瑤卿演的路子把《玉堂春》教給梅蘭芳, 貼演後居然一炮打響。接著又帶了梅蘭芳來到王家, 讓侄兒磕頭拜王為師。王瑤卿卻謙遜地說: “論行輩, 我們是平輩, 拜師不敢當, 我們不必拘於形跡,還是弟兄相稱吧。”

王瑤卿和梅蘭芳都曾拜師“老夫子”陳德霖, 因此王把梅蘭芳看作小師弟。隨即, 王瑤卿把自己拿手並當紅的《虹霓關》親手教給梅蘭芳, 後來又教了《汾河灣》、《樊江關》等戲。不久梅蘭芳又有機會與王瑤卿同班同臺, 合演了《樊江關》、《兒女英雄傳》等戲, 兩人配合默契,非常精彩。

梅蘭芳拜師王瑤卿,對梅來說是一件大事。

他7歲開始學戲, 9歲登臺,起初其才華並沒有很好顯露,以致早期一位老師說他祖師爺沒給飯碗。但是王瑤卿能銳利地洞察演員的潛質,他看好梅蘭芳。梅蘭芳無論扮相、嗓音、幼功條件都很好,而且他比較崇尚典雅清麗的風格。王瑤卿因勢利導, 讓梅向這方面發展, 他著重指點他細膩深入地刻畫人物, 追求舞臺的形象美。在梅蘭芳編演新戲時, 王瑤卿幫他修改、推敲劇本, 創作新的唱腔和舞蹈。如《西施》、《太真外傳》等新戲都是在王瑤卿的具體指導下排成的。一些古裝戲中穿插的歌舞場面, 其唱腔都是王瑤卿幫著研究出來的。所以梅蘭芳深有感觸地說: “王大爺是有真才實學的。他研究出來的東西, 夠得上真、善、美的標準。”梅蘭芳的京白非常出名, 這也是王瑤卿悉心教授的結果。梅蘭芳當初與王瑤卿合演《兒女英雄傳》八本, 飾演張金鳳時, 還不大會念京白, 乃是王瑤卿一手教成。梅蘭芳所創梅派, 雖然廣採博取, 基本上還是出於王派, 後來青出於藍勝於藍。梅蘭芳的成功離不開王瑤卿。梅蘭芳不僅從王大爺手裡學會了好幾出戏, 而且繼承和發展了王瑤卿的藝術創新精神, 從而創造了雍容華貴、典雅優美的梅派藝術, 並把整個京劇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 終成一代大師。

王瑤卿進行藝術教學和藝術創造設計非常出色, 他的最主要特點是因材施教, 因勢利導, 從實際出發;他在培養“四大名旦”時, 根據他們不同的稟賦條件, 不同的審美趣味,幫助他們選擇適合自身的劇目作為創造的載體, 幫助他們揚長避短, 逐步選定自己的主攻目標,確定並發展自己的風格特徵。而在他們的創作實踐中,王瑤卿又重點抓住唱腔和表演這兩大關鍵,加以具體指導。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程硯秋

程硯秋8歲時從榮蝶仙學刀馬旦和花旦, 8歲登臺, 青春期倒倉。羅癭公慧眼識才, 幫他籌款贖身, 後改學青衣, 向陳德霖、王瑤卿求教。程硯秋拜王瑤卿為師時才16歲。程硯秋倒嗓後聲音變得又悶又窄, 一般的青衣唱腔吃不消,而且出現了一種“鬼音”(即腦後音),這種鬼音唱旦角不行。王瑤卿對程硯秋說: “你別跟畹華(梅蘭芳)比呀! 你的嗓子比較特別, 要是模仿別人就沒飯;要是闖就有飯! ”王瑤卿仔細琢磨, 想方設法為程硯秋另闢蹊徑。他把《賀后罵殿》的唱腔從頭至尾改成適合程硯秋嗓音的唱腔, 指導程硯秋摸索一種以氣催聲的唱法, 用虛音帶低音, 最後落在腦後音上。其嗓音經苦練後, 創造出一種低迴曲折、幽咽婉轉的新腔, 果然大受觀眾歡迎。接著又讓他拜梅蘭芳為師。程硯秋17歲再度登臺,排演了《荒山淚》、《春閨夢》、《竇娥冤》等新戲, 聲名鵲起。王瑤卿見他擅演悲劇, 就引導他向這方面發展。程硯秋自己也極努力,對身段、眼神方面多加訓練和創造, 單水袖方面, 就創造了勾、挑、撐、衝、撥、揚、撣、甩、打、抖等十種技法, 《荒山淚》中水袖舞式多達40餘種, 極其豐富。程硯秋的許多新戲, 如《鴛鴦》、《春閨夢》、《文姬歸漢》、《鎖麟囊》等戲, 都是王瑤卿設計唱腔並給以排練的。再後來, 即使程硯秋自己設計唱腔, 也總要向王瑤卿請教, 經他訂正後才放心演出。因此可以說, 沒有王瑤卿就沒有程派。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荀慧生

王瑤卿對荀派、尚派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荀慧生幼年家貧, 在天津賣入義順和梆子科班, 從師龐啟發學花旦, 10歲入京, 從侯俊山習藝。後改學京戲, 師從薛蘭芬、路三寶、吳菱仙、陳德霖學青衣、花旦, 也拜在王瑤卿門下, 師法王派。1919年, 荀慧生要和楊小樓一起去上海演出, 王瑤卿對荀慧生說:“你在上海要站住腳, 沒有一出新戲不成,我就把《荀灌娘》這個本子給你, 這出戏你演最合適。”當時戲班裡有句俗話, 叫做“寧送十畝地, 不讓一齣戲”, 一般人是不大肯送本子的。王瑤卿卻十分豪爽, 對徒弟更是毫無保留。這出適合荀慧生表演的新戲,不僅使他在上海的演出活動增添了光彩, 而且為日後荀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荀慧生扮相俊美,嗓音嬌亮。根據他的具體條件,不論劇目的選擇還是唱腔的設計,王瑤卿均引導他向俏麗柔美的風格發展。在給荀慧生說腔的時候, 王瑤卿特別強調要發揮他嗓音清潤圓柔的特點, 要求他嫵媚多於剛勁。在王瑤卿的指導下,荀慧生巧妙地吸收梆子的營養,並用柔加以包容, 化得渾然無跡。並運用吞、揚、摧、撤、閃、斷、停、放等技法, 使他的演唱柔美俏麗, 善於表達人物豐富複雜的感情。他善用眼神、身段, 做工活潑細膩、嫋娜翩躚, 形成了風格獨特的荀派。

「天使譚」沒有他就沒有四大名旦!他就是“通天教主”王瑤卿

尚小云

尚小云13歲入三樂社科班學戲, 初學武生、老生, 後改青衣、刀馬旦, 曾就教於孫怡雲、陳德霖、王瑤卿。他扮相俊秀, 嗓音高亢嘹亮, 中氣充沛, 有鐵嗓鋼喉之稱。王瑤卿傳授尚小云,併為他排了全本《福壽鏡》和《蘭蕙奇冤》(即《十五貫》)。王瑤卿在《福壽鏡》“失子驚瘋”一折設計有多種水袖舞蹈, 用以表現胡氏失子之後精神失常、悲慟顛狂的精神狀態。王瑤卿毫無保留地教授尚小云, 而尚小云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條件又有所發揮, 使這出戏更好地體現出了尚派的表演風格。在給尚小云說腔時, 王瑤卿要求他發揮出自己高、脆、亮的長處, 聲音要剛勁挺拔。後來形成的尚派以剛為主, 剛柔相濟, 演唱和表演比較質樸, 追求骨骼之勁健。演唱時咬字清勁, 運腔頓挫有力, 轉腔拔調時高亢圓亮, 然而也不是一味地剛, 而能在剛勁中透出幾分嫵媚。唸白清脆流利, 韻白、京白均見其長。做工、身段矯健利索, 武功好, 開打快捷邊式, 刀槍劍戟, 樣樣能使。尚小云對舞蹈也有許多創造, 如在時裝新戲《摩登伽女》中大膽引進了蘇格蘭舞和呼拉舞。有一次, 王瑤卿風趣地把自己的教學方法打了個比方。他說: “別瞧我有這些個徒弟, 就好比有這些個猴, 全在我這個繩上拴著,我得瞧這個猴兒該怎麼拴才怎麼拴, 認真了, 是一個猴兒一個拴法。”一句話道出了他的奧妙所在。京劇界把王瑤卿稱之為“通天教主”, 不是沒有道理的。就“四大名旦”來說, 他們都出自王的門牆, 而四種不同風格的流派又均由王大爺設計, 王瑤卿可稱是四大名旦的總設計師、總策劃。現今的電視劇、大製作都有總策劃、策劃的頭銜, 這方面王瑤卿堪稱其祖師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