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2438個扶貧工作隊駐村攻堅帶來新思路 資源變財富

“要是沒有工作隊幫扶,咱真甩不掉窮帽子!”一見面,湖北恩施宣恩縣二臺坪村的朱道華就不停感慨。二臺坪村地處深山,交通不便,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幾年前工作隊駐村扶貧,帶來好政策、新出路:村民搬出大山,搬進移民安置點,吃上了“旅遊飯”。如今,朱道華有了新產業:“養蜂,一年收入近兩萬塊;在旅遊點的馬場幹活,一個月也能掙3000多塊,加上年底分紅,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嘍!”

朱道華的故事,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恩施州地處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程度深、扶貧任務重,新一輪脫貧攻堅,恩施州在原有駐村力量基礎上,新組建2438個“尖刀班”,瞄準最突出難題,實施超常規行動,真刀真槍攻堅貧困堡壘。5年時間,全州89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30.61%下降至5.83%。

深山脫貧並非易事,怎麼拔掉窮根?駐村工作隊因村施策、一戶一策,讓精準扶貧政策落地生根。建始縣長嶺村最缺產業,省民族歌舞團的國家二級演員肖和虎,帶著工作隊員扎進山村,著力產業扶貧。這位土家族漢子一家一戶走訪,田間地頭奔忙,成了村裡人口中的“虎子班長”——一手“虎勁”,讓村民富口袋:打通出山路,把馬蹄、大黃、貝母、黨參等訂單引進來,讓原來只種玉米、土豆的“貧地”,一畝增收2000多元;另一手“明軟實硬”,讓村裡人富腦袋:建起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宣傳隊,一場場文化活動鼓起脫貧精氣神。

外力激發脫貧內力。“只要有骨氣,跌倒了還能站起來!”長嶺村蘿蔔種植大戶黃燈江,幾年前因一場凍災損失慘重,“多虧了肖和虎,一次次上門瞭解情況,幫咱申請貸款,重拾信心。”如今黃燈江緩過勁來,蘿蔔產業越做越大,不僅買了運輸車,還帶著鄉親們一起富。提起肖和虎,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哥:“這個‘虎子班長’,咱們服氣!”

在恩施走訪,聽到村民們這樣點贊扶貧工作隊:“讓窮山村變成富裕村,駐村第一書記過得硬。”利川市白鵲山村,峰巒疊翠、湖光掩映,村屋改建成的民宿星羅棋佈。走進村頭的向維林家,三層小樓收拾得乾乾淨淨,上下11個標間住滿遊客,向維林感嘆:“想不到,涼爽氣候能變錢,就地摘了‘窮帽’,多好!”

白鵲山村黨支部書記胡昌輝感嘆,村裡山清水秀,可過去很多人出去打零工,一年到頭攢不下幾個錢,老家房子也閒置著,好風景咋就不能變好錢景?駐村工作隊入駐白鵲山村,以“全域美麗”破解全域貧困,助力打造避暑小鎮。“涼都”引來人氣,越來越多的村民走上農旅融合的致富路。胡昌輝說:“一個民宿產業,帶動了全村125戶貧困戶脫貧,脫貧勁頭越來越足了!”

“無論脫貧攻堅,還是接下來的鄉村振興,最關鍵的還是人。”恩施州委書記柯俊語重心長地對駐村工作隊講。恩施2萬多名駐村工作隊員下沉到村到戶,成為決勝脫貧的生力軍。他們把綠色文化、紅色旅遊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讓“綠水青山”變成實打實的致富資源,上演了一幕幕精彩故事:雞公嶺的飛拉達體旅融合,讓貧困戶向柏成學會攀巖技術,苦日子熬出了頭;在外打拼的80後呂雷,回到恩施大峽谷幹起特色民宿,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今年是恩施脫貧攻堅收官之年:8個貧困縣市全要摘帽,150個貧困村出列,2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衝在一線的工作隊員腳步不歇,正以更紮實的作風投入到這場脫貧攻堅戰中。眼下,漫山遍野的關口葡萄迎來了採摘季,氣候宜人的蘇馬蕩撐起數萬村民的腰包,網紅的馬爾科土豆在電商平臺熱銷……正如建始縣漆寮村工作隊員所說:“我是精準扶貧的一個小兵,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只要下了絕壁取水的功夫,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富不起的地!”

(轉自《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