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宗廟供奉著兩個外人,一個是拯救趙氏孤兒程嬰,另一個是誰?

文|飛魚說史

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盡滅其族,而分其邑為十縣,各令其子為大夫,晉益弱,六卿皆大。——(西漢)司馬遷《史記·晉世家》

春秋末期,晉公室的權柄已經旁落,而被六位卿大夫牢牢把持著。

這六位卿大夫分別是:智、範、趙、魏、韓、中行,當一個諸侯國裡能當家的人多了時,那麼矛盾就會被激化,晉國就在這六位卿大夫的相互打壓混戰之下,走向了分裂。

正所謂,六卿強,晉國弱,智氏亡,三晉分,七國立,戰國起。

趙氏宗廟供奉著兩個外人,一個是拯救趙氏孤兒程嬰,另一個是誰?

晉國原本有六卿,為何最後卻是三家分晉呢,這是因為六卿中的智氏、範氏、中行氏,被提前推下了歷史的舞臺,而導致這三家衰亡的最大推手是趙氏。

範氏和中行氏聯合攻打趙氏,結果範氏和中行氏被打跑了,智氏聯合韓氏、魏氏去攻打趙氏,結果智氏卻被滅掉了,從這兩次戰役來看,不得不說趙氏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也正是智氏滅亡之後,後面才會出現東周時期改變時局的韓趙魏“三家分晉”。

但要說趙氏,我們要從趙氏宗廟裡供奉的兩個外族人說起,因為這兩個人雖不姓趙,卻一直享受趙氏子孫的供奉,直到趙國被秦所滅。

趙氏宗廟供奉著兩個外人,一個是拯救趙氏孤兒程嬰,另一個是誰?

既然趙氏宗廟供奉著兩個外人,其中一個肯定是拯救趙氏孤兒趙武,延續趙氏香火的程嬰,那麼另一個是誰?

此人是董安於。

外族人董安於為何會被供奉在趙氏宗廟裡?因為沒有他就沒有後來戰國時期的趙國,關於此人我們還得從一座城池說起。

晉陽城兩次救趙氏於危難。

如果說趙氏有一處發家福地的話,那一定是晉陽(位於今天山西太原市),為何會如此說,因為晉陽不僅是後來趙國的國都,而且曾經兩次讓趙國逃脫了滅頂之災。

這兩次危機就是上文我們提到的範氏和中行氏攻伐趙氏,智氏聯合韓氏、魏氏攻伐趙氏,如果不是仗著晉陽城防的堅固,趙氏可能就成為了晉國六卿中最先退出歷史舞臺的勢力了,更別說以後三家分晉而獨立成趙國了。

趙氏宗廟供奉著兩個外人,一個是拯救趙氏孤兒程嬰,另一個是誰?

而晉陽的修建者是董安於,董安於的祖先是春秋時相當有名的太史董狐(此人被孔子稱之為“古之良史”),董安於根據晉國的現狀,認為六卿之間的戰爭無可避免,他作為趙簡子的謀臣,就在遠離其餘五卿實力範圍的太原盆地主持修建了晉陽城。

董安於可以說是出色的建築家和極具遠光的戰略家,他修建這座城池時,用青銅柱代替了木柱,城牆修得又高又厚,並且是用木板夾著泥土夯築而成,晉陽城修建完畢之後,晉國的趙氏在六卿爭權中,其實已經立於了不敗之地,後來的事實也正是證明了這點。

趙簡子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趙簡子可以說是戰國時期趙國能成諸侯的奠基人,而董安於是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董安於不僅能在大事上給予當家人最好的建議,還執法嚴明,心細如髮,關於他我們說個有史料記載的小故事。

一次,趙簡子率軍去邯鄲的路上,走著走著卻發現董安於不見了,趙鞅就停下來等他,結果就有人勸諫了,說不能因為一個人而耽誤大軍的行程,趙簡子就繼續出發,可是沒有見到董安於,趙簡子心裡不安,就又停下來等他,還沒等人來勸諫,董安於就跟上來了。

趙氏宗廟供奉著兩個外人,一個是拯救趙氏孤兒程嬰,另一個是誰?

於是大軍繼續走,突然趙簡子說,哎呀,我忘了帶著府中的珍寶了。

董安於就說,放心,我帶來了。

走沒多遠,趙簡子又說,哎呀,我忘了和年老的人辭行了。

董安於就說,放心,我已代您辭行了。

又走了沒多遠,趙簡子再次說,哎呀,我們這次去秦國會不會從背後偷襲我們呀。

董安於就說,放心,我已經對士兵交代好了。

這件事情雖不起眼,但足以證明董安於此人對於整個趙氏的崛起來說,都是不容被忽視的存在,但是他最終落得上吊自殺的下場。

始禍者,必須死。

範氏和中行氏因為趙鞅處死了趙午而對趙氏發難,董安於察覺到了形勢相當嚴峻,就建議趙鞅先下手為強,但是趙鞅害怕承擔罪名,因為晉國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始禍者死。

當範氏和中行氏攻伐趙氏的時候,趙氏不敵,只有退守晉陽,憑藉晉陽的堅固,範氏和中行氏打了兩年多愣是沒有攻破,這時候作為掌管晉國內政的智文子,看到了驅逐範氏和中行氏的機會,於是聯合韓氏、魏氏,把趙氏、範氏、中行氏三家都定為了始禍者。

趙氏宗廟供奉著兩個外人,一個是拯救趙氏孤兒程嬰,另一個是誰?

接下來就是範氏和中行氏被擊垮而逃,而趙氏算是解除了危機,但趙氏也作為始禍者,沒有一點表示,那是說不過去的,而智文子並不是想要了趙簡子的命,他想要的是董安於的命,因為智文子深知此人智謀奇高,不除掉此人,以後智家打趙家那是相當不容易。

趙簡子十分為難,即捨不得殺死董安於,又怕智氏聯合韓、魏再次討伐自己,如果如此,趙氏下場會和範氏和中行氏一樣,趙簡子左右為難,而這時董安於又站了出來,他說,只要自己的命能挽救趙氏,就拿去吧,區區一條命,又何必吝嗇呢,於是上吊自殺,董安於也成為了趙國始禍者的犧牲品。

飛魚說:

趙氏宗廟供奉著兩個外人,一個是拯救趙氏孤兒趙武、為趙氏延續了血脈的程嬰,另一個是輔佐趙簡子強大趙氏、奠定他獨掌晉國近二十年大權的董安於,可以說這兩人,雖為外姓,對趙氏的存在和強大,功不可沒。

​外族人董安於為何會被供奉在趙氏宗廟裡?因為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趙國,趙簡子能奠定戰國初期趙國的基業,離不開董安於的幫助,尤其是董安於修建的晉陽城,可以說是趙國能成諸侯最大的依託。

趙氏宗廟供奉著兩個外人,一個是拯救趙氏孤兒程嬰,另一個是誰?

說到趙國的外姓人,還有一個人不得不說,這個人是趙襄子的家臣張孟談,可以說正式此人的存在,趙氏才能在被智氏打擊時,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而歷史上有名的”簡襄之烈“,也離不開這兩個外族人。

但是到了戰國時期,趙國舊貴族的勢力就無限膨脹,從而讓外姓人很難再有發揮的餘地,你可能會說,後來的廉頗、李牧等名將不都是外姓人嘛,但他們的下場卻又如何呢,當一個諸侯國的君王,耳朵裡只能聽見一種聲音,眼睛裡只能看見好的東西時,其實已註定了要走向衰亡。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