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何要在晚年時誅殺衛子夫和衛青的家人?

單鑫


這個要從西漢的開始來說起劉邦死後的呂后之亂,差點殺光全部呂氏宗親,漢武帝前期竇太后專政,導致漢武帝無法實行新政,一直到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才得以親政,可以說外戚干政在武漢滴心中有揮之不去的影響,因此,導致漢武帝在位期間對外戚干政還是十分注意防範的,漢武帝晚年他變得越發敏感並多疑猜忌。

我們知道衛氏家族在漢武帝時期佔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這個得益於衛子夫成為皇后後帶動了家族的繁榮和強大,然後在加上衛青和霍去病的堅決支持漢武帝的對匈奴的戰略,經過幾次關鍵的戰役成功將匈奴打敗,而經過連續幾次大戰後匈奴對漢朝正是降服,而衛青和霍去病得以封侯拜相,譽滿天下。

衛氏家族的繁榮和強大離不來他們的自身奮鬥,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和奮鬥就沒有衛家現今的地位,後來,衛家的勢力越來越大,要漢武帝開始提防衛家,他十分害怕自己百年後太子對付不了衛家,然後導致自己的江山給取而代之,這個要他寢食難安,但是,這個時候他還是需要衛家,因此他並沒有對衛家下手,而是在等待機會,後匈奴徹底給評定,北部邊疆的安定,導致衛家的重用就沒有這樣大了,因此,漢武帝打算對衛家下手了。

其實,內心中漢武帝是不願意對衛家動手的,但是為了自己的江山他真的沒辦法,相比江山什麼親情都是沒什麼用的,在無數帝王心裡只有皇權至高無上。

匈奴將領趙信率部襲擊甘泉宮,衛青得知消息後率領兵馬星夜救援,趙信見狀撤兵,這次其實衛青又在一次立功了,但是這次漢武帝並沒有對衛青進行獎賞而是對其進行了處罰。

還有在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的去世在加上之後衛青的三個兒子連接失去爵位,衛青雖然這個時候健在,但是他知道漢武帝對他已經不如從前的信任了,因此他隱藏鋒芒,低調處理各種事情,從而要漢武帝沒有理由對他進行處理。

我們知道漢武帝在歷史上是十分有名的,他帶領大漢王朝走上富強,但是他也有他的缺點就是窮兵黷武,索取無度等又不得不說他暴逆的一面。

太子劉據仁慈寬仁,體恤百姓,好施仁政,可以說一旦繼承皇位是一位不錯的皇帝,但是他的治國理念和父親又一定相差,雖有相差,但是漢武帝並沒有矛盾激化,但是,後來漢武帝猜忌加重導致巫蠱之亂後太子自殺以及巫蠱之亂前對衛家成員的大部分屠殺,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漢武帝誰也不相信,對他有威脅他就處理誰。

後來,漢武帝認為劉據並無謀反之心後又興建思子宮,並下罪己詔表達自己的悔意,漢武帝這樣做消除了對自己有危害的人,確保了江山穩固,然後在差不多的時候有下罪己詔從而證明自己的政策失誤,可以說中國古代最無情的就是帝王家。


莫地方


漢武帝劉徹心裡一直有一個陰影總也揮之不去,那就是外戚的勢力,人到晚年更是憂心忡忡。

漢朝建國就與外戚密不可分,當年呂后專權,到了漢文帝劉恆時,出了個舅舅薄昭,隨後又來一個跨越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的竇老太太,對漢武帝影響最深的就是這個竇老太太,在劉徹初登皇位時她可沒少干涉朝政,當年劉徹推行新政,一年後竇老太太找藉口把新政骨幹趙倌、王臧下獄,丞相竇嬰、太尉田蚡被免職,新政被廢除,漢武帝對竇老太太的專制是最刻骨銘心的。


現在的太子劉據為人忠厚、性格柔弱,而衛氏在朝中的勢力過於龐大,太子將來能不能坐穩皇位讓劉徹寢食難安。

我們先來看看衛氏集團的勢力,核心人物當然是皇后衛子夫,衛青是大將軍,娶了平陽公主,衛青雖死但影響力還在,他的三個兒子都是侯爺,衛青的哥哥衛長君是宮廷侍中,姐夫公孫賀是當朝宰相,其門生故吏無數,且身居要職。

漢武帝生性多疑,到了晚年更是多疑,擔心太子繼位後會外戚干政,甚至於取代劉氏,此番格局讓劉徹感到深深不安,但他絕不允許外戚勢力過大,在他臨走之前堅決要把這些外戚勢力打掉。


終於“巫蠱之禍”成為了漢武帝除掉衛氏集團的導火索,引發“巫蠱之禍”的有兩個關鍵人物。

一個是朱世安,他是當時著名的“大俠”被朝廷通緝;

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貪贓枉法,私自挪用北軍軍費一千九百萬錢,被捕下獄,公孫賀為救兒子,就向漢武帝提出抓捕朱世安來贖兒子的罪,漢武帝也同意了,不久還真的抓住了朱世安,朱世安卻笑著說“丞相將要禍及全家了”,果然他在獄中上書舉報公孫敬聲與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通姦,並在皇宮馳道埋偶人詛咒漢武帝,結果公孫賀也被捕入獄,經調查屬實,公孫賀父子二人死於獄中,並被滅族,同時受牽連的還有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

公孫賀死後,漢武帝任命涿郡太守劉屈髦為丞相,封其為澎侯。


另一個關鍵人物是江充,原本是市井無賴,在漢武帝晚年的時候得到了重用,因江充與太子及皇后不和,擔心將來太子繼位後會誅殺他,便想利用當時鬧出幾樁大案的“巫蠱之術”去製造陰謀,而此時的漢武帝因年老性情變得多疑,就由江充負責處理有關巫蠱的案件,自己去到外面避暑;

江充等人就來到太子宮掘蠱,竟然還真的挖出了桐木做的人偶,太子見江充栽贓陷害自己,就在太子師傅石德的建議下越權行事,拘捕並殺了江充等人,江充的一名部下跑到漢武帝那兒通報說太子已反,不明真相的劉徹大怒,下令丞相劉屈髦率兵平亂,太子糾集數萬人與丞相軍大戰五天,因得不到長安民眾的支持,勢孤力弱而兵敗,逃離長安後自殺而亡。

皇后衛子夫自知難辭其咎,也自殺身亡了,漢武帝擔心勢力強大的衛家造反報仇,於是誅殺了衛青的家人。


隨著衛子夫的自殺,衛氏外戚最後一棵樹的倒下,讓漢武帝耿耿於懷的“外戚干政”煙消雲散了。


遺產君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劉據之死和衛子夫之死雖然是同一個事件——即“巫蠱之禍”引發的,但是他們二人之死卻有著不同的性質。

先來看劉據,漢武帝在二十八歲才得了第一個皇子,他自始至終都對劉據寄予厚望,而劉據也不負眾望,如果他順利即位的話,以他的性格應該會及時扭轉漢武帝后期江河日下的大漢國勢。可惜他的性格又與漢武帝晚年重用的那些酷吏、奸臣格格不入,所以在衛青死後,他的地位逐漸開始動搖,最終在“巫蠱之禍”中被迫自殺。漢武帝對劉據的死非常悔恨,這著實是他餘生中解不開的一個心結。

但是衛子夫就不一樣了,《史記·外戚世家》中有這麼一段記載:“故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漢武帝對女主專權一事非常忌諱,這從後來他立劉弗陵為太子之前先賜死鉤弋夫人一事中也表現得很清楚。

我們同樣可以這麼理解——衛子夫能活這麼久,第一是因為漢武帝真的曾經很喜歡她,但在政治家漢武帝的角度來說,這可能根本算不上什麼理由。第二是因為漢武帝需要依靠衛青、霍去病等衛霍勢力去逐匈奴,第三可能是因為漢武帝覺得自己來日方長,沒必要過早對衛子夫下手。所以,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衛青和霍去病死後,就註定了衛子夫要被除掉了,她的死與“巫蠱之禍”的關係不大。


國史通論


提到衛氏家族就不得不說衛子夫這一傳奇人物,衛子夫出生卑微,入宮後漢武帝卻對這個普通的女孩子一見傾心,衛子夫憑藉自己的絕世美貌以及優良美德而受到漢武帝的萬般恩寵。而後衛氏家族開掛一樣的平地崛起,衛子夫成功的改變了一個家族的命運。但是衛子夫和衛青死後,為何漢武帝著急誅殺衛氏一族?真相藏在深處。

既然衛子夫這麼受寵,為什麼漢武帝后來會在衛青死後著急的殺掉衛氏家族?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衛子夫,衛子夫其實在衛青未死10年之前就已經失寵。衛子夫失寵後,衛氏家族不再是漢武帝特殊關照的對象,衛氏家族從此衰退,而衛青也因此受到冷落,但是衛青受到冷落不僅僅是因為衛子夫。

霍去病大家應該熟悉,霍去病和衛青是舅舅和外甥的關係。衛青與霍去病都是漢武帝手下的大將,不同的是衛青性格穩重,霍去病性格猛烈。二人用兵自然也有所不同。衛青擅長持續漸進的進攻,歷來求穩。霍去病擅長速戰速決絕不拖拉,漢武帝考慮到當時的國情,希望與匈奴的戰爭快點結束,所以十分欣賞霍去病的用兵策略。最後霍去病在追擊匈奴的過程中大獲全勝,而衛青卻損失兩元大將,後來霍去病成了漢武帝的寵兒,衛青就此被冷落,最後患疾而死。

衛子夫和衛青死後,衛氏家族地位大大受損。此時,聰慧過人的漢武帝想趁機廢除外戚涉政的制度。劉邦建國與外戚呂氏密切相關,但是劉邦一死,呂后就開始讓呂氏家族掌管朝中大權,直到呂后死後,朝中大權才慢慢回到劉氏手裡。漢武帝劉徹上位後,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其實真相藏在深處,劉徹每日每夜都想著不能重蹈覆轍,一個皇帝手中沒有實際大權,擱誰心也慌啊。解決外戚干政問題成了漢武帝目前心中最大的擔憂。正當掌管兵權的衛青病死,最大的角色衛子夫也不在了,漢武帝想方設法的收回大權,衛氏家族掌權的人該殺的殺,職位該撤的撤,衛氏一族漸漸退出朝政,但是漢武帝也並非如此絕情之人,在自己獨攬大權以後,衛氏其他不涉政的成員都沒有受到牽連,並且同屬於衛氏一族的霍去病仍繼續輔助劉徹,衛氏家族雖然日益衰竭卻還能夠得以延續。

最後補充一下:漢武帝劉徹在改變外戚涉政現狀時沒有對衛氏家族趕盡殺絕,其實本身並不是多麼心狠手辣,而是自己聰明才智的體現,作為一個管理國家的皇帝手裡卻沒有實權,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而漢武帝改變了可怕的局面,是一位睿智的君王,值得敬佩。


歷史雲頂


漢武帝並沒有刻意或者有計劃的去誅殺衛氏一族,但是在他心裡有一個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那就是外戚的勢力,讓漢武帝到了晚年更是敏感多疑。

衛子夫一直以賢德著稱,她深知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盛極必衰、寵辱不驚的道理。而衛氏一族的勢力當然是以皇后為核心,衛青是長平侯,侄子霍去病是驃騎大將軍,哥哥衛長君是宮廷侍中,姐夫是大臣公孫賀。在這些衛氏家族裡尤其是衛青與霍去病他們倆戰功赫赫,為西漢的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即便後來衛子夫姿色漸衰,在衛青、霍去病相繼離世之後的十七年裡衛子夫也依然能夠得到漢武帝的禮遇與尊重,筆者認為這與衛氏家族對國家的貢獻是息息相關的。

漢武帝生性多疑,早年間因為出現了呂后專權、到他登基後竇太后的干政,對漢武帝的內心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他顧慮太子繼位後會有外戚干政,這件事讓他時刻感到不安。終於“巫蠱之禍”成為了漢武帝對付衛氏一族的導火索。而引發這場禍端的有兩個關鍵人物——

“大俠”朱安世

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仗著自己是皇后姐姐的兒子,擅自動用北軍軍餉一千九百萬錢。事情敗露之後被捕入獄。正逢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的罪過,將朱安世捕獲送往朝廷。沒想到朱安世竟然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

漢武帝知道以後大為震怒,命令有司深查公孫賀所犯罪過。後來公孫賀父子冤死獄中,被滿門抄斬。自此,太子劉據在朝堂上,再也沒有外家相護。衛子夫所生的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和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也被牽連入內,接連被殺。

“小人”江充

江充本來是個市井無賴,但是在漢武帝晚年時得到了重用。

自從公孫賀的事件後,漢武帝產生了疑心,有一次,白天漢武帝在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因為江充與太子劉據、衛皇后不和,害怕漢武帝去世後被劉據誅殺,於是便設下陰謀陷害太子,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漢武帝聽後很害怕,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尋找所謂的“木頭人”,並逮捕了那些用巫術害人的嫌疑犯。百姓惶恐之間相互誣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後共計數萬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 劉據沒想到自己的宮中會挖出人偶,心中驚懼,而此時漢武帝卻在甘泉宮中養病,不通音信,劉據無法向漢武帝證明自己的清白,便叫來少傅石德詢問對策,傅石德跟太子劉據說:“不管江充是有意還是無意,現在我們見不到漢武帝,您和皇后派去的屬史請安都得不到回覆,誰知道漢武帝是生是死,不如先把江充抓捕殺了。”

於是徵和二年(91)七月壬午,劉據派人假冒使者去抓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江充部下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回報漢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漢武帝怒極,立刻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劉據帶人離去,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氂率領的軍隊,跟劉屈氂軍隊大戰五日,因為得不到長安民眾的支持,勢孤力偌而兵敗,逃離長安後自殺而亡。而跟隨太子劉據出逃的兩個皇孫也一同遇害。皇后衛子夫自知難辭其咎,於是也自殺身亡了。

雖然衛青的長子衛伉受巫蠱牽連而死,但史書上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的記錄。所以衛氏一族並沒有被滅族。

後來經過多番調查,發現當年的“巫蠱事件”多有不實。漢武帝知道了當時劉據只是惶恐不安並無謀反的意圖,可憐劉據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以此寄託哀思。


鄧海春


歷代帝王都夢想江山永固,千秋萬代,漢武也不例外,但外戚干政是他一生的夢魘。

自劉邦死後呂后牝雞司晨,劉氏宗親慘遭屠戮,差點將劉家天下變姓,薄太后姐弟任人唯親,漢武帝的親奶奶竇太后為叫停新政,將趙倌、王臧下獄,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免職,直至老太太仙逝,武帝才得以親政。漢武帝生母為培植母家勢力強勢安排親弟為宰相等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外戚干政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晚年更是敏感多疑。

我們先來看一下衛家的權勢:

衛君孺:衛青大姐、嫁丞相公孫賀、生子公孫敬聲

衛少兒:衛青二姐、霍去病之母

衛子夫:衛青三姐、 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 太子劉佶、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之母

衛青:娶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為妻,生長子衛伉、次子衛不疑、三子衛登均。

衛伉與陽石公主是夫妻。

可見當時衛青家族佔據皇后、太子、大將軍、驃騎將軍、丞相、姑父等等,個個位高權重,衛青與霍去病堅決執行武帝祖對匈奴宣戰策,先後發動了河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打得匈奴“遠遁漠北,漠南無王庭”,一洗大漢民族對匈奴納貢、和親等百年屈辱,得以封候拜將,譽滿天下。

漢武帝生性多疑,晚年更甚,面對衛氏在朝中如此盤根錯節的龐大勢力,擔心太子繼位後會被外戚干政,甚至取代劉氏,這讓他寢食難安, 隨著匈奴被平,戰事銳減,“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衛家人沒有用了。

為了江山,武帝對衛家動手了。

衛青甘泉宮衛青星夜救駕,武帝不但未表其功,反而懲其因為救駕而擅離職守之過。

公元前117年,年僅24歲的大將軍霍去病突然去世,死因眾說紛雲,公元前116年至前112年,衛青的三個兒子接連失去爵位。

此時大將軍衛青尚健在,只不過他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一直刻意隱藏鋒芒、低調處事,並且忠貞勤勉,漢武帝處理他沒有藉口而已。

我們不能否認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更不能否認是他使西漢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對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深遠,但也得承認他窮兵黷武、濫用民力、索取無度的暴奢一面。

太子劉據仁慈寬厚、好推仁政,體恤百姓,與其父漢武帝治國理念多有區別,武帝雖有不滿,但矛盾沒有惡化。寵妃趙婕妤生下幼子劉弗陵後,漢武帝居然把趙婕妤居住的地方命名為堯母門,趙婕妤是“堯母”,那麼劉弗陵不就是“堯”嗎?一些對太子不滿的人象得了暗示一樣,蠢蠢欲動了。

公元前91年,公孫賀被滅族,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伉全部被殺,隨之發生“巫蠱之患”,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

後來,李廣利與丞相劉屈髦密謀,想幫助李廣利外甥劉鶻上位,導致劉屈髦被腰斬,滅三族,李廣利投降匈奴,其族人皆被滅,被牽連其中的權貴和中低級官員,以及長安城的老百姓等,更是數不勝數。

欲治其罪,何患無辭!“巫蠱之患”只不過是一託辭罷了!

史書記載: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的記錄,所以衛氏一族並沒有被滅族。

後來漢武帝認為劉據並無謀反之意,命人修建思子宮,以此寄託哀思,並在罪己詔中有過深刻的悔恨。

但這就是漢武帝的誅心術,達到目的之後,為收買人心,流下幾點鱷魚的眼淚嘴。如“巫蠱”如此有用,他何不命天下人共同巫蠱匈奴,而勞民傷財大肆興兵呢?


美麗青春您真痘


漢武帝晚年其實衛家人很倒黴,先是太子劉據被逼反叛,最後自殺。皇后衛子夫因為受太子反叛之事,受到牽連,被漢武帝廢除掉皇后之位。衛子夫受不了剛死了兒子,又丟了皇后之位的打擊,就選擇了自殺。

那時候的衛青也已經去世了,衛青的大兒子衛伉,也因為巫蠱之難,牽連到了其中,最終慘死。

那麼漢武帝晚年為什麼會對衛家的人大打出手,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放過呢?

其實說實話漢武帝晚年,因為年老昏庸被小人江充給利用了。可以說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是江充一手導演的。

這事必須從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說起,公孫敬聲因為在當官的時候,貪汙了很多錢,被漢武帝抓了起來,判了死刑。公孫賀可是當過宰相的人,他不想眼睜睜的看到兒子死去,所以,他就對漢武帝說,自己若是能抓到,朝廷通緝多年的江洋大盜朱安石,是不是就可以放公孫敬聲一馬。

漢武帝答應了他,公孫賀開始逮捕朱安石。

你還別說朝廷多年抓不到的人,很快被他找到了。

但是,找到了朱安石才是公孫賀家族倒黴的開始。

因為朱安石知道公孫賀家的很多黑幕,他把這些事全部告訴了漢武帝。

漢武帝只關心兩件,一件就是公孫賀家搞巫蠱之禍,另一件就是公孫敬聲和漢武帝的女兒私通。

就是這兩件事漢武帝交給了江充去查,若是查後確實屬實,那麼所有的人都難逃一死。

江充是個小人,他知道在武帝朝,不管是誰只要牽涉到巫蠱之禍當中,都是難逃一死的。

所以江充就想把事件給擴大化,讓太子劉據也捲入進來。

因為兩個人有過節,曾經劉據因為犯法,被江充審理過。江充怕漢武帝死後,劉據當了皇帝,會處死自己。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還不如靠巫蠱事件先把太子劉據給弄死呢。

當江充誣陷太子也搞巫蠱事件的時候,太子害怕了,所以在和老師以及母親衛子夫商議之後,他就反了。

太子帶兵和江充打了起來。並且最終把江充給殺死了。

因為江充是漢武帝的人,江充一死,與江充一起調查這件事的人就給漢武帝說太子劉據反了,本來漢武帝是不相信的,可是一會宰相也說太子劉據反了。

漢武帝這能選擇信了,他讓宰相帶著大軍來討伐太子。

太子畏罪潛逃,在逃亡的路上被漢武帝派去的人追上,然後太子走投無路選擇了自殺而亡,同時跟著他一起逃跑的兩個兒子,也被亂軍殺死。

公孫賀整個家族還有漢武帝的女兒,衛青的兒子衛伉等幾萬人,全部因為捲入到巫蠱之禍而被處死了。

所以漢武帝晚年殺衛家的人,並不是因為什麼政治事件,全部是因為他受了小人的蠱惑,被小人利用。導致了這人間的慘劇。

很多人不清楚巫蠱之禍是什麼,我們在這裡大致說一下。

所謂的巫蠱就是封建迷信的一種,比如說做一個小人,若是恨誰就在小人上,寫上誰的名字,日夜詛咒他生病或者早死,就是這一類的把戲。

因為漢武帝晚年經常生病,所以,他就懷疑有人會詛咒他死。

因此,在他執政期間只要牽涉到巫蠱之禍中的人,就會全部被處死。



MrSunglasses


事件的始末:

漢武帝最怕發生外戚干政的事情,呂后干政,竇太后干政,他不想在一這一代也出現。

因巫蠱之禍,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伉(衛青長子)均被殺。但衛家其他兒孫未受牽連,無被殺的記錄。

在正法了公孫賀父子後,江充去調查事件始末,他平時的惡性,太子劉據看不上,二人素來不和,江充栽贓陷害太子。



太子無奈,起兵誅殺江充。武帝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調查,親自去鎮壓太子。衛皇后感覺事情再也沒了挽回的餘地,自殺身亡。太子流浪在外,後看到追兵到來,也自殺。其實,那是赦免太子無罪的使者。

後來,武帝修建了思子亭,並把劉據的孫子劉病已接到宮中親子撫養調教。

後來,李廣利與丞相劉屈髦密謀,想幫助李廣利外甥上位,又是巫蠱。於是,丞相劉屈髦被腰斬,滅三族。李廣利投降匈奴,其族人皆被滅。



其實,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有幾個陰差陽錯:

陰差陽錯一:

公孫賀救兒心切,完成了漢武帝讓他捉住罪犯陽陵“大俠朱安世”的任物,本以為自己的兒子有救的公孫賀,沒想到這位朱先生給了他們父子致命一擊。

陰差陽錯二,

小人江充本想借此巫蠱之禍除去太子劉據,結果反自己搭上了性命。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快人心。



陰差陽錯三,

武帝沒想到害了太子與皇后,最後雖然去赦免兒子,結果反而逼死了兒子。老年喪子,而且是因為自己,其中的痛估計只有他才能深切的體會到。

陰差陽錯四,

可悲的是,劉屈髦等沒吸取教訓,而且還搭上了無數族人的性命。



綜合看來:

是武帝自作自受,他讓人人自危,失去民心。巫蠱乃封建迷信,如果不去相信,就不會被小人利用。

一人飛昇,仙及雞犬和一人犯罪,誅滅九族,其實,都沒有什麼道理的。


歷史漫談君



這是漢武帝一生功績中最大的敗筆,也是讓他終生無法釋懷、錐心泣血的的劇痛。他因此在後來的罪己詔中有過深刻的悔恨。

漢武帝一生,最敏感和忌憚的就是外戚集團,有漢之初,先有呂氏亂政,劉漢天下差點改了姓,後有竇氏專權,他自己就曾深受其害,所以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伴隨著的權力鬥爭,很多都有外戚的影子。



衛青在世時,武帝已經對衛氏一門頗有疑忌,這才有了甘泉宮衛青星夜救駕,武帝不但未表其功,反而懲罰衛青因為救駕而擅離職守之過的場景。

武帝雖然疑忌衛氏一門的蓋世奇功和在朝中的巨大影響力,但由於衛青一直刻意隱藏鋒芒、低調處事,並且忠貞勤勉,這才讓他能夠一直隱忍到衛青離世之後。


武帝晚年爆發的巫蠱事件,表明看起來是別有用心的人妄圖左右權力繼承人的陰謀,其實主要還是武帝自身的隱憂和心病的爆發。在武帝眼裡,太子劉據軟弱敦厚,而衛子夫敏銳果決,加上衛氏一門對朝局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他內心很擔心這種權力格局失衡,這種擔憂變成了心理暗示,以至於最後發展到他擔心有人要謀害自己掌控朝局,在夢中夢見自己被小木人追殺。

這才有了因為查蠱引發的巫蠱之禍,而小人江充,劉屈髦、李廣利因為各有私心,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不但害死了衛氏一門許多皇親國戚,還處死了公主,逼反了太子,太子在逃亡途中被追殺致死,不但是太子,連太子身邊的幾個幼子都被邀功心切的追兵一併殺死。


衛子夫在遭受連續的失去親人之痛後,萬念俱灰,她深知武帝的暴烈個性和狠辣手段,於是一條白綾自了殘生……

巫蠱之禍看似宮廷權力鬥爭,實際上是武帝發起的權力清洗行動被手下的人利用了而已,究其本源,還是武帝自己疑忌之心所致。後來武帝越到人生盡頭,反思之下,愈是追悔莫及,痛不欲生,不但誅殺了江充、劉屈髦九族,更是在貳師將軍得勝還朝的路上將其全家下獄問斬,逼反了貳師將軍李廣利,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然後建了思子宮,寄託一懷哀思……


金眼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