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帥:創業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個接地氣的創業思維

創業也許不適合每一個人,但有這 4 種創業思維,卻可以讓你更快的脫穎而出。

第一種:聚焦思維

90%的創業者失敗,就敗在這個坎上;

不會聚焦,專注,深挖一口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市場,行業發展的太快了,只要有一個項目火了之後,很快就會跟風出來很多的項目和平臺,可是,我們都知道,一個行業發展的速度越快,它整體的環境就可能會越浮躁;

而我們普通的創業者在這樣環境中,就很容易被環境影響,追逐流行,所謂的風口,潮流,而變的浮躁;

浮躁就不會安穩,著急忙慌,但是事實上,我們看到的,知道的,見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

當開始創業的熱情慢慢消散之後,心情也會跌落谷底,堅持不下去就會放棄,接著又重新開始折騰。

小帥:創業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個接地氣的創業思維

小帥

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我一朋友小 A,前幾年是和別人合夥做廣告印刷,做了快 3 年,之前也有近 3 年的經驗,但是後來她們散夥了;

可惜的是,小 A 直接放棄了這個行業,去做保險,中途又去做淘寶,結果自己什麼都不懂,連續半年都在虧損,還是後來找了專業的代運營,才穩定了;

前段時間又聽她說,辭了保險,還是決定去做老本行;

但是現在去做,這個市場早就變了,她說形勢好艱難,沒有以前好做了;

之前的老客戶,也因為維護不到位,流失了不少,又要重新開發客戶,這個難度可想而知了;

這中間又是一個 2年過去;

也就是兜兜轉轉 8年時間,看似很忙,做了很多事,但是最後又回到了原點,人也老大不小了,還要供房貸,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如果,小 A能在散夥之後,繼續她的老本行,那結果肯定不是現在這樣。

馬雲有個很形象的比喻,是說:"10 只兔子擺在你面前,你不能希望一次全抓到,否則你會一無所獲。"

創業的路上,切忌一切形式主義的高大上,對自己狠點,砍掉多餘的枝枝葉葉,專注做好一件事情;

這個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也是什麼都不懂,然後學也不會學,開始學習專業類的護膚知識,學費都花了不少,然後又去學互聯網營銷,社群,微信營銷,越學越懵,全亂了;

幾個月折騰下來,光學去了,做的很少,總覺得學的不夠,做事真的沒效率。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我就開始反思了,我到底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學的東西我能用嗎?為什麼不會用?

反正,就是越想越亂……

說到底,還是自我認知和定位不清晰的問題。

聚焦思維說到這裡,就是強調創業的時候要保持專注,在你各方面能力,經濟,實力還不允許的時候,就只能做一件事,而是必須是做好之後,再去做另外一件事。

小帥:創業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個接地氣的創業思維

小帥

第二種:鐵桿粉絲

什麼意思呢?

一千鐵桿粉絲理論,應該都聽過吧,只要找到 1000 個鐵桿粉絲,就可以過的很滋潤。

這句話,不知道大家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的。

每次看到某某網紅直播帶貨,一天業績 XXX 萬,你是不是羨慕嫉妒恨?

其實,我們不用去羨慕別人,因為,目前你還達不到那個高度,想多了就是在為難自己;

作為普通創業者來說,我們沒有 1000粉絲,只要有 100 也能衣食無憂,先吃飽飯再說吧;

那如果覺得 100 也很難,那找 10 個呢?找 1個呢?

應該不難吧。

這是我們跳一跳都可以碰到的天花板,關鍵是有沒有去做的問題。

那麼我們要去找哪裡找鐵桿粉絲呢?

其實開關就在自己身上。

講個我自己的例子吧,我是典型的三無創業者,沒背景,沒人脈,沒資金,連剛開始學習都找不到門路;

但是,我沒有放棄,就是從開始堅持寫日更文章的時候,好運一點點的來了,因為寫的文章被人認可,然後找到我,有次,我推出了一個學習營,對方馬上就付款了,成了我的第一個學員。

這就是你要有鐵桿粉絲的思維,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要去建自己的流量池,於是瘋狂的吸粉,加人,幾個微信號都滿了,但是變現還是很低。

這就是還沒有鐵桿粉絲的概念,錯把流量當粉絲;

而且鐵桿粉絲從來都不是找來的,而是你的價值吸引,原則上是已經認可和信任你的人;

有了鐵桿粉絲,你做什麼都會事半功倍,很容易成功;

那麼怎麼才能有鐵桿粉絲呢?

就是不斷的釋放你的價值,幫助別人,真誠,有料,做好交付;

打造個人品牌,持續的分享,當你分享的越多,影響力就越大,自然不愁鐵桿粉絲;

小帥:創業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個接地氣的創業思維

小帥

第三種:跨界細分

中國互聯網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就是每年會流行一個新概念。

比如,2005年的博客、13 年的微商,直播、網紅,還有現在很火的社交電商,私域流量,社群新零售;

幾乎每個概念一出來,很快就會出現複製者;

這是,因為中國人太多了,想創業,想暴富的人也太多了,但是,又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就是什麼熱門就做什麼;

可是反過來想想,熱門也意味著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競爭是很激烈的;

作為後來者,是很成功的,極小的概念,不信,你去看看過去十幾年的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就知道了,能叫的出名的,也就這麼一兩個。

比如,前幾年的萬團大戰,最後只剩一個美團。

所以,要記住,我們普通創業者,一定是什麼熱門就避開什麼,如果跟風和複製,有 99%是失敗的;

但是,如果你能跨界細分領域出來,這個成功率就高多了;

比如,我昨天在聽一位品牌營銷導師的分享,她在品牌營銷方面有近 9 年的實戰經驗,在講到如何打造個人品牌的時候,就說到定方向的時候,說了 3 個維度;

第一:我要幹什麼?

第二:我的客戶群體是什麼?

第三:我能為他們解決什麼問題?

這都是在切入細分的領域,避開同行激烈的競爭,所以,才能在比較短的時間裡,做到品效合一。

要避開激烈的競爭,就是跨界。

講個典型的案例:明星產品"微信"直接免費語音,圖片發送,還有免費通話功能,直接架空了一直收取通話短信費用的幾大傳統通訊運營商們。

這就是跨界"打劫"。

初期的創業者要有這樣敢於跨界的勇氣和魄力,從細分的領域快速的切入市場,分一杯羹。

小帥:創業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個接地氣的創業思維

那麼如何細分呢?

第一種:大數據分析法

我在專欄課裡也講到一點。

最簡單的就是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用百度指數持續跟蹤分析大數據,還有看淘寶數據,購買的人數多少,爆品,成交率這都是免費的,只要花點時間去研究下就可以了;

第二種:痛點分析法

這個大家應該也聽到過很多詞。

"哪裡有痛點,哪裡就有市場',因為我們一般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煩、痛苦,都會條件反射地選擇逃避。

但是,你要知道,你一逃避,就把機會錯失了。

如果,還不知道什麼怎麼找痛點,那就是從自己的身上找起;

比如,你是一個創業者,你的痛點是什麼呢?

比如缺流量,不懂營銷,不會打造個人品牌,不會引流……

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很多的創業者都有這樣的痛點,如果,你能解決其中一個痛點,是不是就有市場了;

我講個案例,我團隊裡有個人叫引流哥,他就專門教人實戰引流,14 天,無效退款,每一期就帶二三十個學員,一起 10 天左右,每滿 10 個人漲 200,很快就能招到學員,都排了好幾期,輕鬆月入過萬;

而且,這樣的培訓只要前面跑通了,都是可以複製的,做起來會很輕鬆;

還有我現在在做個人品牌,也是有套課程,然後開個學習班,答疑加診斷,雖然還是剛做沒多久,但也在慢慢起來;

後期,我還有高端培訓課程,因為要真的打造好個人品牌,是沒有那麼簡單的,所以我還會針對解決這些細節問題,做一對一的實操加診斷的培訓,相應的門檻肯定也會高;

因為,我發現了市場上很多教打造個人品牌的大多還是課程培訓,比較表面的,要麼就是價格太貴;

也就是說,效果差,價格貴,這就是痛點;

如果你本身對行業的痛點,需求比較熟悉和了解,那麼要切入細分領域,還是很容易的;

小帥:創業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個接地氣的創業思維

第四種,借勢借力

這一定是最接地氣的創業思維。

一直都在和大家說,在互聯網上創業,不要埋頭苦幹,不要單打獨鬥,別什麼都想著自己能搞定,你真的不是超人;

更何況,是超人,他也沒法搞定所有的事情;

我們創業,可以沒有錢,可以沒有團隊,甚至可以沒有項目,你可以什麼都沒有……

但是呢,你一定要去學習,要有思路,有智慧;

我去年創業,就因為不懂,什麼都自己學習,摸索,走了很多的彎路,真的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當然還有錢;

也是這樣的經歷,讓我更加的知道借勢借力的意義;

所以,我在當時還沒有收入的時候,借了好幾千塊,直接進了社群空間站,一個新起的高品質社群,成了它們千城萬站的其中一員,不為別的,就是同頻吸引,我需要高維的學習圈子,然後融入,和大家一起學習;再後來跟著落地實戰,死磕三三機制,我自己呢,也一直在堅持,比如日更這件事;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我是很普通的一個人,我們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一定要去學習,去融入,有思路,用智慧的腦袋去創造財富,而不是蠻幹。

我看過不少大咖成長起勢的路,很多除了本身的條件,能力之外,最厲害,最快的成名方式就是借力借勢。

借力牛人,活動,媒體,話題,粉絲,熱門,圈子……這都是借力的方式;

那麼借勢借力我總結了有兩條方向:

第一條就是讓自己儘快的成長,做一個對別人有利用價值的人,你的價值越大,勢能就越大;

如果,你還沒有什麼價值,那麼別折騰了,好好的紮根,積累;

不然,只會讓你過早的透支信任和人脈;

第二條就是花錢,如果你的口才不錯,自己也有資源,這是一條捷徑;

你覺得你適合哪條方向呢?

現在這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多多走出去,比如多進入一些接地氣的創業社群,圈子,你就能夠了解到各種各樣的新玩法,新思路,然後跟著做,你的思路有了,路也就是出來了。

這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 4 個創業新思維,你還有什麼關於創業的想法嗎?

本文歡迎轉發,評論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