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帅:创业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个接地气的创业思维

创业也许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有这 4 种创业思维,却可以让你更快的脱颖而出。

第一种:聚焦思维

90%的创业者失败,就败在这个坎上;

不会聚焦,专注,深挖一口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市场,行业发展的太快了,只要有一个项目火了之后,很快就会跟风出来很多的项目和平台,可是,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发展的速度越快,它整体的环境就可能会越浮躁;

而我们普通的创业者在这样环境中,就很容易被环境影响,追逐流行,所谓的风口,潮流,而变的浮躁;

浮躁就不会安稳,着急忙慌,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知道的,见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

当开始创业的热情慢慢消散之后,心情也会跌落谷底,坚持不下去就会放弃,接着又重新开始折腾。

小帅:创业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个接地气的创业思维

小帅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我一朋友小 A,前几年是和别人合伙做广告印刷,做了快 3 年,之前也有近 3 年的经验,但是后来她们散伙了;

可惜的是,小 A 直接放弃了这个行业,去做保险,中途又去做淘宝,结果自己什么都不懂,连续半年都在亏损,还是后来找了专业的代运营,才稳定了;

前段时间又听她说,辞了保险,还是决定去做老本行;

但是现在去做,这个市场早就变了,她说形势好艰难,没有以前好做了;

之前的老客户,也因为维护不到位,流失了不少,又要重新开发客户,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了;

这中间又是一个 2年过去;

也就是兜兜转转 8年时间,看似很忙,做了很多事,但是最后又回到了原点,人也老大不小了,还要供房贷,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如果,小 A能在散伙之后,继续她的老本行,那结果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马云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是说:"10 只兔子摆在你面前,你不能希望一次全抓到,否则你会一无所获。"

创业的路上,切忌一切形式主义的高大上,对自己狠点,砍掉多余的枝枝叶叶,专注做好一件事情;

这个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然后学也不会学,开始学习专业类的护肤知识,学费都花了不少,然后又去学互联网营销,社群,微信营销,越学越懵,全乱了;

几个月折腾下来,光学去了,做的很少,总觉得学的不够,做事真的没效率。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开始反思了,我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学的东西我能用吗?为什么不会用?

反正,就是越想越乱……

说到底,还是自我认知和定位不清晰的问题。

聚焦思维说到这里,就是强调创业的时候要保持专注,在你各方面能力,经济,实力还不允许的时候,就只能做一件事,而是必须是做好之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

小帅:创业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个接地气的创业思维

小帅

第二种:铁杆粉丝

什么意思呢?

一千铁杆粉丝理论,应该都听过吧,只要找到 1000 个铁杆粉丝,就可以过的很滋润。

这句话,不知道大家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的。

每次看到某某网红直播带货,一天业绩 XXX 万,你是不是羡慕嫉妒恨?

其实,我们不用去羡慕别人,因为,目前你还达不到那个高度,想多了就是在为难自己;

作为普通创业者来说,我们没有 1000粉丝,只要有 100 也能衣食无忧,先吃饱饭再说吧;

那如果觉得 100 也很难,那找 10 个呢?找 1个呢?

应该不难吧。

这是我们跳一跳都可以碰到的天花板,关键是有没有去做的问题。

那么我们要去找哪里找铁杆粉丝呢?

其实开关就在自己身上。

讲个我自己的例子吧,我是典型的三无创业者,没背景,没人脉,没资金,连刚开始学习都找不到门路;

但是,我没有放弃,就是从开始坚持写日更文章的时候,好运一点点的来了,因为写的文章被人认可,然后找到我,有次,我推出了一个学习营,对方马上就付款了,成了我的第一个学员。

这就是你要有铁杆粉丝的思维,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要去建自己的流量池,于是疯狂的吸粉,加人,几个微信号都满了,但是变现还是很低。

这就是还没有铁杆粉丝的概念,错把流量当粉丝;

而且铁杆粉丝从来都不是找来的,而是你的价值吸引,原则上是已经认可和信任你的人;

有了铁杆粉丝,你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很容易成功;

那么怎么才能有铁杆粉丝呢?

就是不断的释放你的价值,帮助别人,真诚,有料,做好交付;

打造个人品牌,持续的分享,当你分享的越多,影响力就越大,自然不愁铁杆粉丝;

小帅:创业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个接地气的创业思维

小帅

第三种:跨界细分

中国互联网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是每年会流行一个新概念。

比如,2005年的博客、13 年的微商,直播、网红,还有现在很火的社交电商,私域流量,社群新零售;

几乎每个概念一出来,很快就会出现复制者;

这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想创业,想暴富的人也太多了,但是,又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就是什么热门就做什么;

可是反过来想想,热门也意味着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竞争是很激烈的;

作为后来者,是很成功的,极小的概念,不信,你去看看过去十几年的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就知道了,能叫的出名的,也就这么一两个。

比如,前几年的万团大战,最后只剩一个美团。

所以,要记住,我们普通创业者,一定是什么热门就避开什么,如果跟风和复制,有 99%是失败的;

但是,如果你能跨界细分领域出来,这个成功率就高多了;

比如,我昨天在听一位品牌营销导师的分享,她在品牌营销方面有近 9 年的实战经验,在讲到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的时候,就说到定方向的时候,说了 3 个维度;

第一:我要干什么?

第二:我的客户群体是什么?

第三:我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这都是在切入细分的领域,避开同行激烈的竞争,所以,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做到品效合一。

要避开激烈的竞争,就是跨界。

讲个典型的案例:明星产品"微信"直接免费语音,图片发送,还有免费通话功能,直接架空了一直收取通话短信费用的几大传统通讯运营商们。

这就是跨界"打劫"。

初期的创业者要有这样敢于跨界的勇气和魄力,从细分的领域快速的切入市场,分一杯羹。

小帅:创业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个接地气的创业思维

那么如何细分呢?

第一种:大数据分析法

我在专栏课里也讲到一点。

最简单的就是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用百度指数持续跟踪分析大数据,还有看淘宝数据,购买的人数多少,爆品,成交率这都是免费的,只要花点时间去研究下就可以了;

第二种:痛点分析法

这个大家应该也听到过很多词。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市场',因为我们一般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烦、痛苦,都会条件反射地选择逃避。

但是,你要知道,你一逃避,就把机会错失了。

如果,还不知道什么怎么找痛点,那就是从自己的身上找起;

比如,你是一个创业者,你的痛点是什么呢?

比如缺流量,不懂营销,不会打造个人品牌,不会引流……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很多的创业者都有这样的痛点,如果,你能解决其中一个痛点,是不是就有市场了;

我讲个案例,我团队里有个人叫引流哥,他就专门教人实战引流,14 天,无效退款,每一期就带二三十个学员,一起 10 天左右,每满 10 个人涨 200,很快就能招到学员,都排了好几期,轻松月入过万;

而且,这样的培训只要前面跑通了,都是可以复制的,做起来会很轻松;

还有我现在在做个人品牌,也是有套课程,然后开个学习班,答疑加诊断,虽然还是刚做没多久,但也在慢慢起来;

后期,我还有高端培训课程,因为要真的打造好个人品牌,是没有那么简单的,所以我还会针对解决这些细节问题,做一对一的实操加诊断的培训,相应的门槛肯定也会高;

因为,我发现了市场上很多教打造个人品牌的大多还是课程培训,比较表面的,要么就是价格太贵;

也就是说,效果差,价格贵,这就是痛点;

如果你本身对行业的痛点,需求比较熟悉和了解,那么要切入细分领域,还是很容易的;

小帅:创业不是“九死一生”,分享4个接地气的创业思维

第四种,借势借力

这一定是最接地气的创业思维。

一直都在和大家说,在互联网上创业,不要埋头苦干,不要单打独斗,别什么都想着自己能搞定,你真的不是超人;

更何况,是超人,他也没法搞定所有的事情;

我们创业,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团队,甚至可以没有项目,你可以什么都没有……

但是呢,你一定要去学习,要有思路,有智慧;

我去年创业,就因为不懂,什么都自己学习,摸索,走了很多的弯路,真的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当然还有钱;

也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的知道借势借力的意义;

所以,我在当时还没有收入的时候,借了好几千块,直接进了社群空间站,一个新起的高品质社群,成了它们千城万站的其中一员,不为别的,就是同频吸引,我需要高维的学习圈子,然后融入,和大家一起学习;再后来跟着落地实战,死磕三三机制,我自己呢,也一直在坚持,比如日更这件事;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我是很普通的一个人,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一定要去学习,去融入,有思路,用智慧的脑袋去创造财富,而不是蛮干。

我看过不少大咖成长起势的路,很多除了本身的条件,能力之外,最厉害,最快的成名方式就是借力借势。

借力牛人,活动,媒体,话题,粉丝,热门,圈子……这都是借力的方式;

那么借势借力我总结了有两条方向:

第一条就是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做一个对别人有利用价值的人,你的价值越大,势能就越大;

如果,你还没有什么价值,那么别折腾了,好好的扎根,积累;

不然,只会让你过早的透支信任和人脉;

第二条就是花钱,如果你的口才不错,自己也有资源,这是一条捷径;

你觉得你适合哪条方向呢?

现在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多多走出去,比如多进入一些接地气的创业社群,圈子,你就能够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新玩法,新思路,然后跟着做,你的思路有了,路也就是出来了。

这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 4 个创业新思维,你还有什么关于创业的想法吗?

本文欢迎转发,评论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