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01

兒子從小比別的孩子更愛哭,不高興了,傷心了,生氣了,甚至擔心了、害怕了,都會忍不住哭泣。

昨天,幼兒園老師出了一張卷子,讓小朋友們,做完了交上去,老師根據小朋友做題的正確率,給他們的卷子上畫不同數量的小紅花,也算是第一次考試吧。

兒子回家後高興把卷子遞給爸爸,說老師給他畫了兩朵小紅花。

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老公拿過卷子一看,發現有兩道題沒有做,還做錯了幾道,如果老師打分的話,估計連90分都得不了。老公就批評了兒子幾句,兒子又委屈的哭了。

老公更生氣了,衝著兒子吼道,“不許哭,一個男孩子,怎麼總是哭哭啼啼的,像個女孩子一樣。”

兒子在老公的威嚴下,停止了哭泣,但身體還是一抽一抽地,把委屈憋在肚子裡,看著讓人心疼。我拉過兒子,和兒子說,想哭就哭出來吧,不要憋著。

兒子看了看爸爸。又哭了出來,老公不理解的說,都讓你慣壞了,變成了愛哭鬼。

02

在傳統的認知中,認為哭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尤其是男孩子更不應該哭,哭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其實,哭只是是人類表達情感最原始的方式。健康的孩子一出生,就伴隨著啼哭而來。

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不讓孩子哭,才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尤其對男孩來說。

因為,從生理結構上看,在男孩長到4歲時,體內睪丸激素激增到之前的2倍。這使得男孩體力、精力發生變化,相比女孩子,男孩子更喜歡運動、冒險,也更容易衝動,哭起來也更嘹亮、更難收。

相比女孩來說,男孩腦幹中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都更多,整個發育比女孩子要晚6到12個月,所以,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弱,更容易情緒躁動,用哭泣來表達自己,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從心理角度上看,男孩的情感表達能力遠遠比不上女孩。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阿爾戴·索爾特說:哭泣是對自我修復的天然工具。

想要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以釋放,就得允許孩子哭出來,哭能夠在情緒當中自我修復,所以,作為父母,家裡如果養的男孩,不要再去拒絕他哭泣,這也是孩子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

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不允許孩子哭,很容易讓孩子的內心大門緊鎖,情緒不得以發現和釋放,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父母也剝奪了孩子情感的釋放。

家長阻止孩子用哭來表達情感,會切斷了男孩對情緒的感受能力。這樣的男孩長大後,通常不能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也無法體會別人的情感,變得粗魯冷漠。

對孩子來說,哭是正常的,不哭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如果孩子拒絕哭泣,這時孩子的內心也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03面對孩子哭泣,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1、父母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哭,尤其是男孩子,一看到孩子哭,就忍不住發火。這是不理智的,面對一個哭鬧不止的男孩,父母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德國心理學家卡羅拉·舒斯特告誡父母,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父母情緒越平靜,越能冷靜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如何回應孩子取決於父母如何認知孩子。父母要有同理心,爭取與孩子共情。

這時,輕輕摟過哭泣的孩子,告訴他,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2、不給孩子貼標籤

當男孩不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的時候,哭對他們來說,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可是,大人們一看到男孩哭,就會立馬上前阻止,還給他們貼上各種標籤:愛哭鬼、膽小鬼、沒出息。

孩子聽了這些話,他們的自尊心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即使暫時忍住哭泣,但情緒得不到很好的發洩,孩子一定會通過其他的方式發洩出來。

當孩子的負面情緒沒有宣洩的出口,給孩子增加無限的壓力。最終還是會以其他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以強欺弱,膽小逃避,破壞物品,甚至一些極端方式表現出來。

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美國傑出的兒童心理學家在《男孩不該走的路》書中指出:當男孩的情緒無法通過哭來宣洩,必須學會其他方式應對:打人、摔東西;或者將害怕的感覺隱藏起來、沉默以對。

當別人給自家哭泣的孩子貼上“膽小”、“愛哭鬼”、“沒出息”等標籤時,我們也要敢於為孩子拒絕,給予孩子支持,告訴孩子,哭是沒錯的!

3、接受孩子的哭泣

哭和笑一樣重要,都是情緒的表達方式,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只是因為想要宣洩自己的內心不習慣被壓抑。

家長一定要清楚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一定要學會正面教育,不要去責備他。在成長過程中哭是一種發洩。更是向家長求助的一種信號,要學會讓孩子在哭泣中慢慢療傷。

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美國臨床心理學加鍾尼斯韋伯博士說,如果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不關注孩子的真實想法,這種童年期情感忽視會造成孩子的低自尊與自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甚至陷入抑鬱。

所以,當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給你最真誠的回應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用相反的方式去控制他,這才能夠讓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哭吧,感到痛了可以哭,傷心過後會變得更堅強。

4、分析還是哭泣的原因,替孩子說出他的感受

孩子的哭,大多是在哭求你的幫助。

如果我們能走過去抱抱他,替他說出感受或需求,孩子識別出自己的感受後,心靈會得到極大安撫,情緒多半很容易緩和下來。

孩子摔了一下,媽媽需要的是肯定他的感受,對他說:“摔痛了,對不對?”

父母要多與孩子談論他們的感受,引導他們選擇表達感受的行為。

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霍思燕在每次嗯哼哭鬧時,都不是簡單地讓他閉嘴不許哭,而是先去體會嗯哼的感受。

有一次,嗯哼的腳被尖物扎疼了,大聲哭泣。

霍思燕第一時間查看嗯哼的腳底,說:“踩到尖的東西,真的很疼。”

然後用尖物扎扎自己的腳底,對嗯哼說:“怪不得你剛才那麼疼。”

運用同理心去引導嗯哼正確認識自己的感受。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學會與孩子共情。”

不讓孩子哭泣,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家長要學會正確的安慰,與此同時給予正面積極的鼓勵,逐漸強大孩子的內心,想讓孩子真正的不哭泣,要做到理解之後找到原因。

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4、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的哭泣都是有原因的,在弄清楚原因之後,孩子宣洩之後才能夠正確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傷心之中。

父母幫助孩子解決,比如孩子摔倒了,磕碰了,會疼痛,這時應該讓孩子表達出來,然後去理解孩子,告訴孩子下一次應該如何去注意,而不是給他過多的指責。學會用積極的方式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找到正確的方式去疏導情緒,感同身受,才能讓孩子去慢慢成長。

哭只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所以,不要因為一句不想不許哭,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難過,阻礙孩子的身心發展,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苦,父母要做幫助孩子分析原因的導師,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脾氣,在孩子發現情緒的同時幫助他找到解決辦法,這才能迎接孩子未來的美好。

男孩子不許哭?別再讓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傷了孩子

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的,要孩子學會正確的宣洩,才能夠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所以,哭,不僅僅是女孩的權利,也是男孩的權利,更是所有人的權利。

作者簡介:歆小迪,80後職場媽媽,食品科學碩士,國家二級營養師,兒童早期教育研究者,與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