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聊到电纸书,或许你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品牌就是亚马逊的 Kindle;那如果聊到国产电纸书品牌,就不得不提掌阅旗下的 iReader。

iReader 十月上旬推出了一款新品 Smart X,一块 10.3 英寸的 E-ink 墨水屏,比以往普通电子书阅读器都要大,还配备了一支笔,掌阅为它起了一个很闪亮的中文名字:「超级智能本」(这里的「本」并非「笔记本电脑」,而是指「笔记本」或「记事本」),说到底其实就是一款「电子笔记本」产品。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iReader Smart X 正面采用电纸书近期才开始流行的纯平设计,一块 10.3 英寸的 E-ink 电子墨水屏,尺寸略小于一张 A4 纸,分辨率为 1872 x 1404,像素密度 227ppi。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磨砂的塑料机身,质感与基础款 Kindle 相近,防滑效果不错。实测重 367g,数据上看并不轻盈,其实已经比机身尺寸相近的 11” iPad Pro 轻了 100g 左右,大尺寸机身将质量分散了,实际手持也不会有过分的坠手感。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这支笔同样采用了塑料材质,质感虽略显廉价,但握感不错,9g 的重量跟普通圆珠笔重量无异,横截圆角三角形的设计,能防止如第一代 Apple Pencil 放肆滑动的窘况,还能保证握笔的手感。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这支笔之所以轻,是因为采用了与三星 Note 系列 S-Pen 和 Wacom 类似的电磁笔技术:靠近屏幕时,屏幕下方的电磁板就能与笔尖后方的线圈发生电磁感应给笔供电,而不需要额外的电池。

Smart X 屏幕略带磨砂,实际的书写体验要比 iPad Pro + Apple Pencil 更接近纸张书写,不仅仅是 E-ink 屏幕的特质能让笔迹更接近真实纸张的显示,书写时的细小阻尼和摩擦的微小「沙沙声」也是后者没有的。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iReader 提供了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和马克笔这 5 种笔迹类型,官方没有正式公布这支笔最大压感等级,但用来应付日常书写足矣。

另外,官方宣称的 5ms 笔迹延迟,实际不如 iPad + Apple Pencil 跟手,但稍比 Surface Pen 顺些,不会影响日常的书写体验,毕竟 E-ink 先天存在着响应速度慢的「硬伤」,能做到如此水平已经不错了。

为什么需要 Smart X 这种东西?功能更多的 iPad + Apple Pencil 不是更好吗?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虽说 Smart X 的灵魂在于这支笔,但别忘了它出自 iReader 之手,其实还是一本超大的电纸书,背后的「掌阅书城」拥有非常丰富的电子书资源,相比起 Kindle 更高比重的出版书籍,它的网络文学资源更具有优势,甚至有语音念书功能以及有声书资源,用它来看书要比拿着 6 寸、7 寸普通电子书要来得爽(看漫画尤是),不过相应会牺牲一定的便携性。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就以纯粹的阅读体验来说,电纸书这类产品的阅读体验公认地要比 iPad 舒适,因为眼睛不会接收到直射光,即使看久了也不容易疲惫,更大的 Smart X 亦同理。

但它又跟普通电纸书不同,一支笔能让你随时随地在电纸书上写写画画,破除了普通电纸书难有互动的壁垒,像极了中小学时同桌记满笔记的课本,或者是被乱涂乱画的你的书本。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它定位「电子笔记本」,什么做笔记、写备忘、记闪念甚至是画手稿都是它基本操作,用途上适合那些对文字书写有强需求的人群,场景上适合上课、开会、团队头脑风暴等取代纸张使用。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做过的笔记,不仅能离线转化成文本,还能将笔记导出到有道云笔记或者印象笔记这两个笔记平台,只可惜并不支持自动同步,需要每次手动导出。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而这类「电子笔记本」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批注:Smart X 支持 PDF、Office 文档以及书籍和图片上的直接批注,这适合学术研究向的科研人员、教师还有中学生、高校生等人群。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但是,它毕竟只是一块 E-ink 的黑白屏,导入的文件图片没有色彩信息,原文档的一些彩色字、图片有关颜色的信息就变成了阅读的障碍。另一方面,批注的笔迹跟原文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不能直接将笔迹导入到原文件中,唯有截图,再以图片的形式保存起来,这样的体验难免会有割裂感,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截图导出的图片依然保留着文档原有的色彩。

于是乎,文档导入对这类产品来说就很重要了,索尼的电子纸解决方案是直接跟电脑无线绑定,可以管理和同步文档;而 Smart X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同步」的机制,只有比较纯粹的手动导入、导出文档功能,有线传输、局域网无线传输、微信传输以及自创的 i 码配对传输,都只解决了点对点传输的问题,若是需要接受第三方的大量的、不定时的文档还是挺麻烦。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Smart X 有一个登陆管理自己电子邮箱功能,说实话,在 Smart X 查看邮件、写邮件、寄邮件非常鸡肋,效率奇低,但收信箱却能意外地提供了第三方文档传入的思路,这很适合教师等需要集中审批来自四面八方文档、论文的人群;当然,前提是需要联网,移动使用确实不太方便,所以 iReader 真的不考虑出个支持蜂窝移动的版本吗?

续航方面,在关闭背光灯前提下,以每天半到一小时的中等使用强度算,半个月的时间里只充过一次电,如今电量剩余 75%,这样水平还算让人满意 — 对 E-ink 设备而言这是正常操作。

E-ink 这种屏幕既是水桶的长板:缓解了电子产品用电焦虑;同时也是水桶的最短板:先天低刷新率的物理特性,降低了它作为一款显示设备的效率,拖慢了电纸书、电子笔记本的效率、限制了它往更全面功能的发展,而 Smart X 这种形态或许就是当今阶段,E-ink 屏幕向大众市场走得最远的一步吧。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作为一本「电子笔记本」,iReader Smart X 三千多的价格,还是将不少人拦在了门外,选择它你需要有足够适用的场景。

如果你不是一个经常提笔的人,那么你不是它的受众;

如果你只是想要一本可随身携带的电纸书,即使它有一块看起来很爽的大屏、可自行切换的冷暖背光灯,但它对你来说显然是大材小用了;

如果你是个设计师、画家,想随时随地在屏幕上完成比较严肃的创作,或许 iPad Pro、Surface 这类移动设备更适合你,毕竟黑白屏、缺少第三方应用的 Smart X 只适合基础简单的手稿画。


iReader Smart X 使用体验:快 2020 年了,为什么要再提起笔?



它更适合那些需要常常提笔的人、需要电子文档中批注、需要审阅各种电子文件的人们,当然还有不差钱的阅读爱好者。而你,是这样的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