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副對聯,令人刮目相看,感受飛揚的文采

雲南自古多風光,文人墨客也在雲南留下了眾多文采飛揚的好對聯。可能有的朋友在雲南旅遊的時候,匆匆忙忙,無暇細品對聯。但是空暇的時候,細品這些對聯,卻能讓我們對山川之美更有會心。

我是真游泳的貓,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副對聯,這些對聯令人刮目相看,感受飛揚的文采,感受雲南之美。

第1副,大理蒼山中和索道中和寺對聯:巍巍十九峰前,蒙顛段蹶,依舊河山。最難忘鄭回殘碑,阿南烈炬,狀元寫韻,侍御遊蹤。世變幾興亡,往事都隨流水去;遙遙百二里內,關鎖塔標,無邊風月。況更有蒼山積雪,洱海奔濤,玉帶晴雲,金梭煙島。樓高一眺覽,此身疑在畫圖中。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副對聯,令人刮目相看,感受飛揚的文采

中和寺因位於蒼山中和峰而得名,廟宇建在中和峰半山腰上,是大理著名的道教寺觀之一。而這個長對聯突出了蒼山洱海之美,也回顧了大理的歷史,令人感受到飛揚的文采。

“巍巍十九峰”,對聯開篇就將蒼山的挺拔形象呈現在人們眼前,讓人們感受到蒼山千年的氣韻,不管當年物是人非,依然河山秀麗。“蒙顛”,指的是唐代貞觀時期,奴邏在建立的大蒙政權遭滅亡。“段蹶”,指的是五代時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國遭滅亡。

儘管這些歷史上的輝煌都成了往事,但是大理依然留有眾多精彩的瞬間,留下了眾多魅美麗的傳說和典故。“鄭回殘碑”,指的是鄭回奉南詔王之命撰寫的《南詔德化碑》。“阿南烈炬”,指的是雲南火把節起源的版本之一,漢代元封年間,徵南大將郭世忠殺死部落酋長並欲娶其妻阿南,阿南不從,自焚而死。

“狀元寫韻”,指的是明朝狀元楊慎被貶官到雲南,曾經在大理感通寺居住,寫下了《轉註古音略》,而大理詩人李元陽特題“寫韻樓”匾於寺樓。“侍御遊蹤”,指的是李元陽曾經官封監察御史,在家鄉大理留下了眾多詩篇。

下聯則是高樓遠眺,抒發對大理秀麗河山的讚美之情。“遙遙百二里”,用詞精妙,給人展現了開闊的空間,為後續的無限風月做了一個好鋪墊。而“蒼山積雪,洱海奔濤,玉帶晴雲,金梭煙島”羅列了大理的美好風光,層層疊疊,直接讓讀者目不暇接,感受著大理那種深入人心的魅力。對聯用一句“此身疑在畫圖中”總結全對聯,可謂恰到好處,讓人回味無窮。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副對聯,令人刮目相看,感受飛揚的文采

第2副,昆明大觀樓對聯:千秋懷抱三杯酒;萬里雲山一水樓。

說起昆明大觀樓,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而這副對聯其實也頗為精妙,雖然只有14個字,內容主題卻與180個字的大觀樓長聯差可媲美。上聯抒懷,說是千秋懷抱,既緬懷古人,又帶有眼前觀看大觀樓風景的感受。下聯寫景,氣勢磅礴,用萬里雲山的闊大來突出大觀樓的“蔚為大觀”,足見大觀樓風景的美妙,讓人感懷無限。

據說這個對聯乃是同治年間雲南提督馬如龍撰寫,但其實並非是馬如龍的原創。因為這個對聯其實是從清代詩人宋湘詩集中摘錄而出。所以人們知道真相後,把馬如龍剽竊這件事作為笑談。這段隱藏在對聯背後的軼事,也可為大觀樓增添了不少魅力。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副對聯,令人刮目相看,感受飛揚的文采

第3副,石屏秀山對聯:遊世界三千,只愛此空山風月,古寺煙霞,聽澈梵鐘聲聲入耳;覽營盤十二,問誰將綠雨桑麻,黃雲稼穡,寫來詩卷字字關心。

石屏秀山,位於紅河州石屏縣城西,是滇南的名山勝地之一。而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晚清才子袁嘉謨。袁嘉謨是石屏人,順便提一下,他的哥哥袁嘉穀乃是光緒年間“經濟特科”狀元,乃是雲南歷史上少有的狀元。

我們都知道雲南佛家文化昌盛,所以秀山上也有許多佛家寺廟,所以上聯主要寫的是秀山上的古寺鐘聲,認為秀山具有良好的佛家文化氛圍,足以讓人放空心扉。而下聯主要寫的是秀山的風景,桑麻遍地,莊稼豐盛,這樣的青山綠水加美麗的農田景象,足以讓人忘卻紅塵煩惱,感受清淨的心態。整個對聯用詞清麗,蘊藏袁嘉謨對秀山的歡喜之情,令人刮目相看。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副對聯,令人刮目相看,感受飛揚的文采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景點的好對聯呢?你們自己有沒有寫過風景對聯呢?歡迎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