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實力並不強,為何太宗還讓文成公主嫁過去?

狂野女子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它是由古代羌族的一支——發羌發展而來的。6世紀時,雅魯藏布江流域眾多的吐蕃部落開始向奴隸制社會轉變。吐蕃社會已有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有的部落已定居過農業生活,有的則仍過著遊牧生活。居住在雅隴河谷地區(今西藏窮結縣境)的雅隴部落首先建立了國家其首領論贊被稱為贊普(雄強丈夫之意),以後成為吐蕃王的稱號。

論贊兼併了附近的一些部落,使雅隴部成為西藏地區最強大的勢力貞觀二年(629年),論贊死,其子松贊(又稱棄宗弄瓚、棄農贊)繼位,由於他對吐蕃歷史發展的巨大功績,死後被吐蕃人民追諡為“乾布”(大德之意),故史稱松贊干布。他即位二三年,削平了叛亂,征服了羊同等部落,統一了西藏地區。吐蕃以一個奴隸制強國出現在祖國的西南地松贊干布在位期間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貞觀七年(633年),他以邏些(今拉薩)為首府,建立起嚴密的政權組織。贊普擁有最高權力,下設大論、小論,總管全國政務,以及分管各種事務的文武官員。松贊干布將地方按部落大小劃分為31個千戶府、4個下千戶府。千戶府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事單位。他的改革,受到了唐朝制度的影響。

松贊干布還統一了度量衡創制了吐蕃文(以後發展為藏文),制訂了藏曆。松贊干布的改革,推動了吐蕃社會的發展松贊於布同唐朝建立了親密的關係。貞觀八年(634年),遣使入他景仰唐朝的強盛和文物制度,並多次向唐求婚。貞觀十五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

松贊干布親至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札陵湖)迎接,並在邏些城專為文成公主修造了華麗的宮殿。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營造與工技著作、醫書醫方、醫療器械、佛教經典,對西藏的社會生產、生活都有很大影響。為進一步學習唐文化,松贊干布派大批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子監上學,聘用唐朝文士到吐蕃管理文書。唐蕃友好關係日益發展。永徽元年(650年)松贊干布去世,吐蕃與唐朝關係曲折發展。

唐高宗以後,吐蕃與唐爭奪西域。唐中宗時,吐蕃贊普充隸蹄贊與唐修好,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嫁養女金城公主與吐蕃贊普。唐玄宗時,棄隸蹄贊上表稱唐蕃“和同為一家”。唐蕃親戚關係進一步發展。雙方還通過互市,進行經濟交流。漢藏文化也互相影響,尤其是唐文化對吐蕃社會的發展,起了巨大促進作用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削弱,吐蕃完全控制了西域,奪去了河西、隴右地區。廣德元年(763年),吐蕃一度攻陷長安,其國力達到鼎盛階段。

頻繁的戰事削弱了吐蕃的國力,9世紀,吐蕃由盛轉衰。長慶元年(821年)唐蕃會盟修好,在雙方舉行了隆重的儀式,表示永遠和好。長慶三年(823年在邏些修建了唐善會盟碑,至今屹立在大昭寺前。唐蕃會盟結束了雙方長期的戰爭狀態。唐與吐蕃在兩個世紀裡雖然時戰時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

從貞觀八年(634年)到會昌六年(846年)的213年裡,雙方共遣使191次,平均一年一個月一次。使節往還、商人互市,促進了漢藏兩族文化經濟的聯繫世紀中葉,吐蕃社會各種矛盾爆發了,飢疫蔓延、內戰連年。沙州( 甘肅敦煌)人民在張義潮領導下於大中二年(848年)起義,擺脫了吐蕃統治,收復了沙州,略定了瓜州等10州。大中五年(851年)張義潮派人奉州地入朝,河隴地區重歸唐朝。

鹹通十年(8δ9年)吐蕃東部康區奴隸平民起義,迅速發展到全境,起義持續9年,沉重打擊了奴隸主階級。吐蕃奴隸制政權終於瓦解,岀現了割據局面,此後藏族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


大明秀才說歷史


✊✊✊

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冊封一名宗室之女為文成公主,並詔令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遠赴吐蕃(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嫁給吐蕃贊普(國王)松贊干布,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進藏”事件。

“文成公主進藏”對唐朝和吐蕃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國保持了和平穩定關係,邊境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同時,“文成公主進藏”也促成了將漢文化傳播到吐蕃,對後世影響深遠。

不過,有一個問題卻讓許多人感到不解。唐太宗時期的唐朝明明已經非常強大了,為什麼還要送文成公主去吐蕃和親?唐朝和吐蕃誰更強大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得來說說“文成公主進藏”事件的歷史背景。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印象中,和親是一件比較屈辱的事情,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和親在本質上是具有政治目的聯姻,和國力強大與否並沒必然聯繫,畢竟如果能用一場婚姻就可以實現化干戈為玉帛,那又何必動刀動槍,導致“邊亭流血成海水”呢?唐太宗在位早期就成功征服了突厥,但還是將唐朝公主嫁給了突厥可汗阿史那社爾為妻,其目的就是為了籠絡突厥可汗,讓他能死心塌地跟著唐朝混。後來唐太宗又安排公主嫁給吐谷渾可汗諾曷缽,目的也是如此。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當時已成功統一吐蕃的松贊干布也向唐朝請求要同享這樣的榮譽。不幸的是,唐太宗對吐蕃知之甚少,他遠遠低估了吐蕃的實力和侵略性,因此拒絕了松贊干布的請求。於是松贊干布立即下令出兵攻打位於四川西部的松州。經過一番激戰,駐守松州的唐朝守軍和吐蕃軍隊都遭到了不小的損失。之後隨著唐朝援軍的相繼抵達,松贊干布主動下令撤軍。

“松州之戰”中,唐朝和吐蕃的表現算是打了個平手,彼此都沒有佔到對方的便宜。那麼,當時的唐朝和吐蕃誰更強大呢?其實這個問題毋庸置疑,無論是疆域、資源、人口、兵力,唐朝都有壓倒性優勢。如果雙方真要死磕,那倒黴的必然是吐蕃。不過對唐朝來說,真要與吐蕃決一死戰卻並非明智之舉。首先,當時唐朝的戰略重心是西北的西突厥、東北的高句麗,吐蕃並不在計劃之內;其次,吐蕃位於青藏高原之上,擁有得天獨厚的戰略地理條件,唐朝如果要出動大軍攻打吐蕃,也必然會付出承重的代價,從性價比上來說並不划算;此外,吐蕃對唐朝疆域的實際威脅並不大,實在沒必要為此勞師動眾,轉變帝國的既定戰略目標。

而對吐蕃來說,經過“松州之戰”的較量,松贊干布顯然已經感受到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吐蕃出動主力大軍都無法拿下唐朝區區一個州,如果真的惹惱了唐朝這位“巨人”,後果可想而知。於是在“松州之戰”後,松贊干布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唐朝謝罪,並再次請求賜婚。唐太宗鑑於國家整體戰略利益上的考慮,答應了松贊干布的請求,從李氏宗室的女兒中選取一位冊封為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雙方都以體面的方式結束了軍事對峙,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