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漫谈丨继“世界工厂”之后,中国正在扮演“世界市场”角色

周末漫谈丨继“世界工厂”之后,中国正在扮演“世界市场”角色

改革开放让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价格比较优势使中国生产的各类产品流向世界各地,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成了中国最为亮丽的名片。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和国内生产环境的变化,“中国制造”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制造”逐步转向“中国智造”。

在大量中国产品“走出去”的同时,各国的产品、服务和投资也在不断流向中国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规模越来越大。时至今天,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构架已初步形成。

涌进中国市场的物品主要包括资源品、产业用品和消费用品三大类。

从资源品来看,石油、铁矿石等是中国的主要进口品种。中国虽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资源都能自给自足。况且,同样的资源国内与国外还存在质地和成本的差异问题。所以,从国外进口资源品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最终使自己变成了世界资源品的重要市场。如澳洲的铁矿石、俄罗斯的石油,中国市场就是其最为重要的国际市场。

从产业用品来看,中国从国外进口的主要包括三大类,即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精尖技术设备;以芯片为代表的关键性高新技术材料;以大豆为代表的国内短缺的原材料。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设备、关键材料和一般原材料的大量投入,而这些产业用品并非单靠国内就能得到满足:有些是因为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有些是因为供给数量上存在缺口,还有些是因为国外的同类品性能更好、质量更优或价格更低。产业用品的持续进口成为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国外产业用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国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产业用品的重要市场。

从消费用品来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居民收入成倍增长,而收入的增长导致居民对消费用品的需求直线上升。随着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国外消费用品因品种多样、性能优越、质量上乘,对国内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进口消费用品需求随之出现加速增长。这一点从中国街头德国、日本产的高级小汽车越来越多就可见一斑。

对外开放以来,与中国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的国家,除了将资源品、产业用品和消费用品等这类实物用品不断推向中国市场外,还纷纷到中国进行实体投资或金融投资,并把教育、医疗、金融、体育、文化等领域的服务项目引入中国。随着这些活动的持续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服务市场也对外打开了大门且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世界市场”的内涵进一步扩展。

随着中国进口贸易和资金流入规模的持续增长,中国“世界市场”的容量越来越大。为了发展好这一市场,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努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中国的贸易伙伴进一步增加,中国进口产品和服务的来源更加广泛;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升级,使中国国门越开越大,更多国家的更多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加方便地出口到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居民消费升级,使中国企业与居民对国外更高品质与性能的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激发,这些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多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中国“世界市场”由此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

中国变成“世界市场”,可以与自身“世界工厂”的角色形成良性循环。“世界工厂”使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各地;而“世界市场”又让中国迎来世界各地的产品与服务。这种双向流动一经形成,就可使中国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互惠互利关系。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可以在为全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更加丰富多彩的产品与服务。

要想使中国这个“世界市场”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更大力度地开放。在美国大打贸易战的不利环境下,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动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一步打开国门,在继续“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引进来”,通过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方式,引导更多更好的国外产品与服务进口到中国。

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日前,世界银行公布了《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全球第31位,较去年提升15位。进步是明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止步,实际上,中国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仍然非常多。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外企业来中国投资、提供服务、销售产品,中国在营商环境上仍要下工夫加强治理与建设,以使其进一步优化。

三、做好“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的协调衔接工作。一方面,以中国市场换国际市场,为“中国制造”继续走向世界提供助力;另一方面,用“中国制造”换来的巨额外汇,进口更多、更好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技术、产品和服务。通过双向良性互动,共同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我们一定要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