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各聯邦都有自己的總統,為何還要聽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的?

Panny-小婧


俄羅斯聯邦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22個自治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一般都是總統,類似於我國的省長。普京是俄羅斯聯邦總統,他自然可以指揮下屬的自治共和國總統,誰不聽命,普京就可以解除誰的職務。聯邦制國家由多個國家聯合組成,這跟一般的國家由省市組成是不一樣的。

俄羅斯聯邦的22個自治共和國分別為:阿迪格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巴什科爾託斯坦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哈利姆格坦格奇、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卡累利阿共和國、科米共和國、馬裡埃爾共和國、莫爾多瓦共和國、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北奧塞梯共和國、韃靼斯坦共和國、圖瓦共和國、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哈卡斯共和國、車臣共和國、楚瓦什共和國、克里米亞共和國。

2014年3月16日,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就自身地位舉行全民公投。全民公投籌備與執行委員會主席馬雷舍夫17日宣佈,對公投全部選票的統計結果表明,全克里米亞半島超過96%的投票者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2014年3月17日,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決定,克里米亞獨立成為主權國家,命名為克里米亞共和國。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俄羅斯承認克里米亞共和國是獨立的主權國家。18日,普京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條約草案並與克里米亞共和國領導人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條約。

俄羅斯聯邦的22個自治共和國都有自己的國歌、國旗、總統或者總理,這些自治共和國屬於俄羅斯聯邦的一級行政區。俄羅斯聯邦實行的是聯邦民主制,以俄羅斯聯邦憲法和法律為基礎,根據資產階級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又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原則行使職能。總統是國家元首,任期6年,由人民直選產生。總統擁有相當大的行政權力,有權任命包括了總理在內的高級官員,但必須經議會批准。總統同時也是武裝部隊的首領以及國家安全會議的主席,並可以不經議會通過直接頒佈法令。


大秦鐵鷹劍士


雖然都叫總統,但此總統非彼總統也!

按理說,一個國家只要能有一個總統。但俄羅斯卻很奇怪,俄羅斯曾經有好多個總統,即便是到了現在也有三個總統,除了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以外,還有韃靼共和國總統明尼哈諾夫,以及車臣共和國總統卡德羅夫。

不過這三個總統可不是一回事兒,普京的職位是“聯邦總統”,是俄羅斯國家元首。而明尼哈諾夫和卡德羅夫的職位是“共和國總統”,是地方長官,雙方地位是不一樣的。

(俄羅斯三總統:普京、明尼哈諾夫、卡德羅夫)

其實在2016年以前,俄羅斯可不止這仨個總統,算上普京,俄羅斯共計有22個總統。因為除了俄羅斯聯邦總統以外,俄羅斯境內還有21個共和國總統。

可能很多人認為俄羅斯是一箇中央集權制國家,畢竟作為一個依靠武力擴張而發跡的國家,中央集權才更符合北極熊的氣質。

但是早在沙俄滅亡之後,蘇聯時期就已經變成一個聯邦制國家了,蘇聯的國號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個名字很直白的體現出蘇聯的聯邦性質。

雖然在實質上蘇聯絕對是一箇中央集權制國家,但是起碼在明面上,蘇聯政府為了表示自己與帝俄時代的不同,還是搞了一套聯邦制政體。

截止到上世紀50年代,蘇聯共計確認了15個加盟共和國,分別是:

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

其中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聯合國大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席位。

在理論上這15個加盟共和國都是主權國家,有權自由退出蘇維埃聯盟。當然,這只是理論上。

除了這15個加盟共和國外,在這些加盟共和國內部還有許多自治共和國,但相比於加盟共和國,自治共和國的政治地位就要低很多,它們沒有主權,不能隨意退出聯盟。

1991年蘇聯解體,15個加盟共和國全部獨立,正式分家。俄羅斯在從蘇聯獨立之後,仍舊選擇走聯邦國家路線,俄羅斯的正式國號為“俄羅斯聯邦”。

目前俄羅斯由83個聯邦主體,其中包括:

2個聯邦直轄市、4個自治區、46個州、9個邊疆區、1個自治州、21個自治共和國

這其中的21個自治共和國是權力最大的地方政府,分別是:

巴什科爾託斯坦共和國、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阿迪格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哈利姆格坦格奇、圖瓦共和國、哈卡斯共和國、車臣共和國、楚瓦什共和國、卡累利阿共和國、科米共和國、馬裡埃爾共和國、莫爾多瓦共和國、薩哈共和國、北奧塞梯共和國、韃靼斯坦共和國


(俄羅斯境內的21個自治共和國)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手底下的很多自治共和國也想獨立,對此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推行綏靖政策,他儘量安撫這些自治共和國,極力避免發生衝突。

為了換取這些自治共和國放棄獨立,俄中央政府答應給予這些自治共和國巨大的自治權力,允許自治共和國的元首叫總統,允許其中一些自治共和國保留軍隊,甚至同意自治共和國制定自己的憲法,這些自治共和國儼然成為一方諸侯。


不過即便是俄中央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妥協,可還是有一些自治共和國堅持獨立,例如車臣。

由於歷史原因,車臣人十分仇視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曾經擔任蘇軍高級軍官的車臣獨立運動領導人杜達耶夫迅速宣佈車臣獨立,並自封車臣共和國首任總統。

對於車臣的獨立聲明,俄羅斯中央政府自然是不肯答應,但是在最初的時候葉利欽還是想和平解決車臣問題。葉利欽多次與杜達耶夫進行談判,表示只要車臣取消獨立,俄政府願意做出妥協,給予車臣超規格的自治權力。

在此之前,俄羅斯中央政府已經和韃靼共和國達成權力分割協議,韃靼共和國在獲得極高的自治權力後,同意放棄了獨立。葉利欽希望在車臣問題上也能複製韃靼共和國的解決方案。(葉利欽想維護俄羅斯的民族制度,他不願意看到剛剛獨立的國家陷入內戰當中,但是他太縱容地方大佬了)

然而無論葉利欽如何示好,杜達耶夫都拒不接收莫斯科拋來的橄欖枝,始終表示獨立之心已決。萬般無奈之下,葉利欽決定武力解決車臣問題。1994年12月11日,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

第一次車臣戰爭打了近兩年時間,最後以俄中央政府的慘敗告終,俄軍隨即撤出車臣,車臣獲得了實際上的獨立。

這場戰爭給俄羅斯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嚴重損害了俄羅斯的國家形象,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面對外強中乾的俄軍,當時的各個自治共和國開始蠢蠢欲動,試圖謀求更大的權力,完全不把莫斯科放在眼裡,直到普京上臺之後,俄羅斯“諸侯割據”的局面才得到逆轉。

普京在擔任總統後便開始進行制度改革,試圖從根本上壓制各自治共和國。在2000年5月,普京將全國劃分為七個聯邦管區(後增加至八個),其地位凌駕於其境內的所有州、自治州、自治共和國,而聯邦管區的最高長官則由俄羅斯總統直接任命,這相當於矮化了自治共和國的地位,加強了莫斯科對地方的控制。

除此以外,普京還改革了中央杜馬議會,將各自治共和國總統踢出杜馬上院,使得地方無法插手中央決策,並且普京還要求各自治共和國的憲法不得與中央憲法相違背,否則就立刻作廢。

與此同時,普京也馬不停蹄的加強對軍隊的整頓,俄軍的戰鬥力逐步得到恢復,並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軍一雪前恥,擊敗了車臣獨立武裝,極大地威懾了國內的分裂勢力。

在經過一系列的削藩政策之後,俄羅斯國內自治共和國的權力大衰。到2015年,普京順勢簽署法律,宣佈從2016年1月1日起,取消各自治共和國首腦的“總統”稱謂,改稱“共和國主席”。

普京的做法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其中也包了括他的老領導葉利欽,葉利欽甚至譴責普京政策是俄羅斯民主的倒退。(為了收拾這些自治共和國,普京也是不容易啊,一方面要維護民主和民族自治的精神,另一方面又不能太慣著這些地方大佬,兩頭難啊)

不過作為一個強權人物,普京還是執意推行了這項命令。如今幾乎所有的自治共和國都廢除了總統稱號,目前只有韃靼共和國和車臣共和國依舊使用總統稱謂。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由於這兩個自治共和國比較強勢,普京也不願意把它們逼急了,畢竟政治的終極奧義就是相互之間的妥協,因此普京暫時默認了它倆繼續使用總統稱謂。


千佛山車神


所謂“總統”實際的“功能定位”也就類似於咱們自治區的主席,雖然其中的車臣共和國和韃靼共和國的自治權最大,擁有自己的軍隊武裝,但地位也只相當於俄羅斯聯邦的地方行政區劃,並非主權國家,沒有獨立外交權限。

需要指出的是,俄聯邦內部的這些“總統”管轄的範圍,叫做“自治共和國”,跟前蘇聯時代的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加盟共和國”的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過去都曾當過獨立的國家,為了“共建社會主義”,同塊頭最大的“俄羅斯聯邦”一起在紅旗下,組合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他們在聯合國都有相對獨立席位,名義上和蘇聯主體——“俄羅斯聯邦”是平等關係。

咱們就拿上世紀90年代,一直不老實的車臣舉個例子。

車臣屬於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俄羅斯聯邦內部的“自治共和國”,所以,蘇聯解體後,自然也歸俄羅斯管。

簡單說,蘇聯時期,哈薩克斯坦等加盟共和國跟俄羅斯聯邦是毛熊和其他動物的聯盟;而俄羅斯聯邦和車臣自治共和國是大毛熊和小毛熊的家庭內部關係,對不?

因此,對於車臣分裂勢力,跟信什麼神沒關係,僅從歷史傳承和國際準則來看,俄聯邦就有充足理由維護主權的。

俄羅斯地域遼闊,民族眾多(194個),所以國情比咱們這邊還複雜,搞得地方區劃也更繁瑣一些。比較來看,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的行政級別相當於我國的自治區,邊疆區和州(包括自治州)相當於我國的省級,直轄市和我國一樣,一些州內部的民族自治區相當於我國的自治州(地級市)。俄羅斯聯邦共包括22個自治共和國、9個邊疆區、46個州、3個聯邦直轄市、1個自治州、4個民族自治區。

這就是歐美比較通行的“一帶聯邦制”模式,各聯邦共和國有自己的國旗國徽和國歌,有自己的行政領導,也叫“總統”,可以在聯邦憲法範疇內行使一定的“自治權”,但主權屬於俄羅斯聯邦,不能違背俄羅斯聯邦的憲法、民法和刑法,如果有牴觸的條款,必須按聯邦的憲法和刑執行,地方法規自然失效。

(下圖,俄羅斯聯邦的圖瓦共和國,是清末沙俄蠶食的中國西北領土(唐奴烏梁海地區),雖然居民多為蒙古族,但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斯拉夫化”,目前在俄聯邦自治共和國中算是比較乖巧穩定的)

俄羅斯現任國防部長,謝爾蓋·庫茹蓋托維奇·紹伊古上將,就是個圖瓦人(一半血統,他媽媽是俄羅斯族)

不過,俄羅斯聯邦政府和美國的聯邦政府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俄羅斯的國家管理制度有點類似聯邦混合中央集權制,地方雖然有很大的自治權利,但聯邦政府又可以直接控制和管轄權利。在一些情形下,聯邦政府政令幾乎可以碾壓地方的政策法規。

比如以下兩點:

如果各地方的最高領導人違反俄羅斯憲法和法律,俄聯邦總統有權免去其職務,任命臨時最高領導人;

如果地方立法機構通過與聯邦憲法和法律相牴觸的法令,俄聯邦總統可通過國家杜馬解散該地立法機關。

如果再不服的話,那就直接武力解決了,打老實為止。比如,兩次車臣戰爭和最為慘烈的格羅尼茲之戰。

對於車臣叛軍,普京曾放出狠話——“坐下談不可能,對付你們的唯一辦法就是武力”。

結果,在普京的鐵腕政策和卡德羅夫的裡應外合下,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取得完勝,叛亂武裝開始進入高加索山區,在俄軍的絞殺下東躲西藏,在本世紀又陸續的用特工成功完成了對數個偽“總統”的暗殺行動。

車臣在官版的“總統”——卡德羅夫父子的治理下,除了恐怖分子偶爾會出來興風作浪外,早已經歸於平靜。

現在的車臣總統,小卡德羅夫很會抓住一切機會表達自己對普京的忠心。他公開謙卑地說自己就是普京的一名“步兵”,每逢普京生日,小卡德羅夫都帶領著車臣軍民,宣誓效忠,激動的熱淚盈眶。還曾在一次採訪中激動地說,願意為普京而死。處處與以普京的小迷弟身份自居。

不過,現在國際上也有些“不和諧”的聲音,主要說法是“普京一死,車臣必反”。持這種觀點人認為,手握兵權的小卡德羅夫總統就是車臣版的越王勾踐,大唐的安祿山。個人認為,有點過分演繹了,這方面,咱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車臣的經歷,給另一個蠢蠢欲動,搞獨立公投的韃靼自治共和國上了生動的一課。

之後,獨立啥的都不敢怎麼提了,韃靼斯坦冷靜下來後,經過心平氣和的談判,拿到了中央政府的各種優惠權益和補貼,主動取消了獨立公投。在俄羅斯的各種優惠政策扶植下,現在發展的相當可以,地區GDP總量在俄羅斯80多個聯邦主體中排第三,僅次於首都莫斯科和直轄市聖彼得堡,而人均GDP那是排名全俄第一。跟俄羅斯聯邦過的這麼好,再吵吵獨立,自然沒什麼市場。

這麼看,俄聯邦這22個自治共和國,除了車臣和韃靼有軍權,在稅收、財政等方面享有一定特權外,其他自20個都沒有自己的軍隊,也不具備對抗俄聯邦政府的能力,所謂的“總統”,也就是老老實實的當好自己的“省長”罷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俄羅斯的這些自治共和國總統,可以理解為我們這邊的地級市市長,大多都是地處偏遠、民族成分複雜、人口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莫斯科中央政府對其可謂鞭長莫及。

在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領導人開始改稱蘇聯總統,各加盟共和國的首腦也紛紛效仿自稱某某加盟共和國總統,而加盟共和國內部的自治共和國首腦也紛紛僭越自稱總統,例如俄羅斯總統下面的20多個自治共和國領導人,紛紛改成總統(其實也就是地級市市長而已)。

在一片“新思維”、“自由化”的浪潮下,這些山寨總統也就成了氣候。<strong>

隨著蘇聯解體,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而他們下轄的自治共和國也自動升格為省級行政區域,都改稱為共和國,共和國的領導人自稱總統的底氣就更足了。

而在俄羅斯,葉利欽帶著俄羅斯從蘇聯分家之後,一味地推行“民主化”、“民族自決”,他曾經召集地方領導人說:你們能拿走多少主權就拿走多少。<strong>

結果,俄羅斯聯邦境內的20多個共和國,不僅可以擁有自己的官方語言、憲法,還能一定程度上和外國政府進行外交接觸,甚至擁有實質上的地方軍隊,例如車臣等。

那近10年的時間裡,俄羅斯變得大而分散,諸多共和國的獨立傾向不斷升級,而車臣戰爭就是直接的後果。

2000年,普京就任總統,好不容易平定車臣之後,攜勝利的餘威,普京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削藩”運動,當然,以普京的性格,自然不願意搞那種漸進式的改革,要搞就全國一盤棋。

畢竟,此時正是剿滅車臣叛亂、軍隊士氣旺盛、民眾情緒高漲的時期,普京的支持率也特別的高,此時,他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民眾都會支持的。

於是,普京把全國80多個聯邦主體分成了7個聯邦管區(目前為8個),這些聯邦管區統轄境內各加盟共和國丶州丶自治州丶自治區丶邊疆區等聯邦主體。

這樣,原先還在省級單位上沾沾自喜的共和國又被降格為地級市的待遇。

為了在法律上約束這些共和國,普京還制定了相應的嚴格法律,包括:俄羅斯聯邦總統有權將違反聯邦法律的地方領導就地免職,俄國家杜馬(議會)有權解散那些不聽中央的地方議會。

當然,到目前為止,聯邦管區還不是俄羅斯憲法意義上的地方劃分,俄聯邦的一級單位還是86個聯邦主體。

但這並不影響聯邦管區對於地方共和國的約束和控制。

聯邦管區最高行政長官是總統全權代表,相當於古代皇帝的欽差大臣,定點駐紮在某個聯邦管區,監督各聯邦主體老老實實地執行國家政策、保障中央政策的落實、並促進區域內各聯邦主體的合作。

總統全權代表直接對俄聯邦總統負責,向總統彙報工作。

除此之外,總統全權代表還向轄區內各聯邦主體派駐觀察員,以保證總統全權代表的意志和政策在各個聯邦主體境內得到妥善落實,聯邦主體內的大小事務,都需要經過聯邦主體領導人和觀察員的“共同理解”才能決定和執行。

通過總統全權代表和聯邦觀察員,聯邦主體的日常運作實則出現了2個長官相互制衡和協調的機制,並受到總統全權代表的嚴格管控,即使是共和國,也淪落為一個空名而已。

為了更好地控制地方,普京還在各聯邦管區派駐了一支內衛部隊,以更好地促進國家政策的落實,並通過俄羅斯國家層面的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等大型國有企業,深入介入到各聯邦主體的自然資源開發事務中,以此為契機,更深入地去控制地方經濟。

經過多重政策的實施和多年來強有力的執行,俄羅斯境內的這些共和國,基本上被牢牢綁在了中央的戰車上,經濟越來越與中央聯繫緊密,領導人需要得到聯邦總統提名才能有機會上任,普京有權隨時撤換這些地方上的總統,這使得共和國想和普京叫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strong>


雲中史記


沒有任何人可以和克里姆林宮抗衡,也沒有任何地方政府有實力對抗莫斯科中央。

就算是卡德羅夫家族,在車臣一帶唯我獨尊。但見到莫斯科中央,他照樣要俯首聽命。俄羅斯雖然有著一百七十多個民族,幾百個行省,州,自治共和國和邊疆區。但沒有一個敢不聽號令。

這不得不感謝普京的鐵腕手段和他一手完成的俄羅斯行政改革。


(普京)

在普京推行行政改革之前,俄羅斯各地方的行政長官實際上都有自己的政治小圈子,他們中間有不少人從葉利欽時代一直坐到普京上臺,對莫斯科的命令陽奉陰違。甚至於在車臣這種地方還發生了大規模的武裝叛亂。

但在普京推行行政改革和憲法重建後,這種現象蕩然無存。普京要求地方上廢除一切與俄羅斯聯邦憲法和法律不符的條規和地方法令。他還將俄羅斯各個省,州,共和國劃為大大小小的聯邦主體,進而組成聯邦區和大區。而總統會在每個聯邦區派遣自己的代表監督和傳達克裡姆林宮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地頭蛇根本無法和莫斯科中央平起平坐。


(俄羅斯行政區劃)

此外,俄羅斯雖然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但她的中央集權能力一直很強大。莫斯科為中心的歐洲西部一直是俄羅斯最有活力的核心地帶。這裡是俄羅斯征服東方和西方的起點,也是俄羅斯人口,軍力,財富彙集的中心。任何地方派都沒有挑戰莫斯科中央的實力。更何況,西伯利亞,高加索等不少地方偏僻落後,離不開莫斯科中央的財政支持,敢不聽克里姆林宮號令,就只有喝西北風。

俄羅斯總統的權力也是不容小視的。美國總統拿他的州長沒有辦法,但俄羅斯的地方官絕不敢得罪普京。普京想要換人就能換人。更何況,支配財政,軍隊的權力都在克里姆林宮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俄羅斯民族眾多,但俄羅斯從前蘇聯時代開始就全方位普及俄語。俄語的高度普及提高了文化認同。俄語是一門神奇的語言,在俄聯邦境內,你甚至連俄語方言都很難找到。
(普京)

面對一個在法律上,財政,軍隊,向心力上完全超過自己的中央政府,沒有哪個俄羅斯地方領導人敢和普京叫板。


朱興子


俄羅斯聯邦不是鬆散型聯邦,而是強制性聯邦,俄聯邦總統其實就是我們國家的省長。比如車臣聯邦想要脫離俄羅斯獨立,結果被揍的鼻青臉腫,遍地找牙,最後還得乖乖的在俄羅斯聯邦的範疇內實現相對自治。

目前不僅僅是俄羅斯,美國也是一樣一樣的,美國也是一個聯邦國際,如果哪一個州要鬧獨立,你看中央政府要不要收拾你?想當年南北分治,林肯不一樣的刀兵相向,塗炭生靈?

所以每一個國家成為強國都不是偶然的,要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有一個前提就是中央政府的強有力的領導力,一個國家一旦中央政府軟弱了,就會發生動亂、出現分裂,那麼這個國家很快就會成為二流、三流甚至末流。

蘇聯剛建國的時候,布爾什維克政府遭到以西方為首的十多個國家武力干預(還包括天天被老外欺負的我國北洋政府也跑去出了一把風頭),結果因為蘇維埃強有力的中央領導和國家凝聚力,參與干預的國家最後都灰溜溜的滾出了蘇聯。

二戰時期,德軍兵臨城下,如果不是以斯大林為首的蘇維埃政府的強力領導,恐怕世界上不但早就沒有蘇聯,,甚至連俄羅斯都沒有了。

到了冷戰末期,蘇聯的鋼鐵洪流、核子武器、先進空軍、導彈、核潛艇以及龐大的武裝部隊,不僅僅足以碾壓歐洲,即便是歐美聯合體北約,對外發言都要抬頭看看蘇聯的臉色。

就是這麼強大的蘇聯,因為戈爾巴喬夫的軟弱無能,結果西方沒有費一槍一彈就轟然倒塌了。所以,當下的俄羅斯聯邦實際上只是名義聯邦,他就是一個國家整體,在這樣一種體制下的聯邦,把你叫聲總統就是抬舉你,給你一點榮譽感而已,實際上,你就是中央政府領導下的一個行政單位。


金眼看世界


俄羅斯聯邦不僅只有一個總統,而是總共有23個總統。除了聯邦總統以外,另外還有22個自治共和國,也分別都有自己的總統。只不過,這些自治共和國,和俄羅斯的州、直轄市等,是俄羅斯聯邦的次級區域,實際上相當於“省”。雖然俄羅斯各自制共和國的自主權力相對較大,但其總統能夠掌握的實權,其實和一個“省長”差不了多少。

俄羅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自治共和國”,主要還是俄羅斯曾經侵略的地方實在太大了。而一些區域,至今都不是俄羅斯族人佔主導的區域。因此,當地擁有俄羅斯族以外主體民族的區域,或者曾經有過建國曆史的區域,也就被俄羅斯冠以“自治共和國”加以管理。俄羅斯這樣的做法,除了這是俄羅斯作為聯邦國家的基礎之一,還有俄羅斯試圖在名義上高於世界各國一階的如意算盤。

針對這種共和國存在的狀態,在沙俄時期就已經逐步開始形成了。蘇聯成立以後,一些主體民族比例較多,且人口基數較大的聚居區,則升級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比如哈薩克斯坦等國,原本也是屬於俄羅斯的,後來被蘇聯分割出來與俄羅斯並列,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蘇聯後期,戈爾巴喬夫對蘇聯進行改革時,將蘇聯改成了一個總統制國家。從此以後,總統開始出現在蘇聯的歷史之中。與之對應的是,除了蘇聯以外,各加盟共和國的最高長官,也被稱為總統。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續繼承了這一模式,俄羅斯其實就是一個縮小版的蘇聯,除了俄羅斯總統,各自制共和國的最高長官同樣也是總統。只不過,俄羅斯自治共和國的總統,其掌握的實權並沒有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總統那樣大。

由於蘇聯滅亡的主因之一,就有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總統的實權太大而造成的。因此,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吸取蘇聯的歷史教訓,並沒有給予各自制共和國較大的實權。因此,在俄羅斯聯邦內,各自制共和國的總統聽令於聯邦總統,也就很正常了。普京上臺以後,一些自制共和國的總統,甚至就是普京直接任命的。


蘇綻


不太準確的比方是,俄羅斯各聯邦的總統相當於我們的省長(當然,比我們的省長的權力還是要大不少,有更多的自主權,但都必須要服從中央),地方聽命於中央是理所當然的。

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平穩發展,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必不可少的。要不然,大家各自為政,政策不同步、步調不協調,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發展的。

以俄羅斯為例,中央對於地方的制約有很多方面,不怕各個聯邦不聽克里姆林宮的話。首先就是武力威脅,克里姆林宮完全掌握了國家層面的軍事力量,足以應對地方可能發生的叛亂,地方的武裝在中央面前一比就是渣渣;其次是財政,各聯邦的發展還需要靠中央的財政撥款,少了這部分收入,地方政府連正常運營都舉步維艱;此外各聯邦的很多官員也都是克里姆林宮任命的,他們對中央還是有很強的忠誠感,一般不會主動發生叛亂。

除了以上提到的客觀因素外,普京作為一名強權統治者也有一定的威懾力,讓地方官員不敢造次。此外,普京當政這麼多年來,積攢下超高人氣,國內的支持率很高,即使各聯邦的一把手想要做些什麼,沒有民眾的支持他們也做不成什麼。


小溪解局


俄羅斯聯邦,歷史悠久,疆域廣袤,目前有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自治州。

其中,那22個自治共和國,權利很多,而且都有自己的總統,看起來和普京有一個一樣的名稱。

既然名稱一樣,那麼為何還要聽普京的?

22個自治共和國,基本和俄羅斯聯邦制政府有隸屬關係

有些時候,“名稱”僅是“名稱”,並不能代表絕對的權力。

同樣是總統,俄羅斯總統普京,和車臣總統小卡德羅夫,不可相提並論。因為俄羅斯聯邦和22個自治共和國,基本上有著明確的隸屬關係,並不僅僅是協調關係。

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和前蘇聯當時的加盟共和國完全不同,自治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屬於強聯邦的關係,不得隨意脫離,享受一定權利,同時要遵從聯邦政府的各個政策和制度。

而蘇聯時期的加盟共和國和聯邦屬於弱聯合,雖然基本服從統一協調,但可以根據“情況的巨大變化”,民主決定是不是繼續在一起,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出現問題時,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

俄羅斯的22個共和國,都屬於自治共和國,想隨意獨立,那是不可以的,那就是分裂聯邦的行為,所以,車臣共和國至今無法從俄羅斯獨立出去。

(韃靼斯坦共和國)

在22個自治共和國裡,有兩個共和國較為特殊,一個是克里米亞共和國(和烏克蘭有些爭議),這是俄羅斯的橋頭堡,是加入不久的自治國;另一個是韃靼斯坦共和國,這是一個很牛逼的自治共和國,石油資源非常豐富,人均GDP很高,國家很富裕,曾經一度想獨立出去,被俄羅斯勸留了,條件就是在稅收、國家政策制定上比一般的自治共和國權限更大,除了沒有國防權利,其它的權限就如同一個有主權的小國,喀山是這個國家的首府。韃靼斯坦共和國有點加盟共和國的意思。

總之,22個自治共和國,雖然都有總統,但這個總統和普京不能相提並論,都是俄羅斯聯邦下的“二級總統”,說白了,就像我國各個自治區的一把手一樣,就是個省長級別的領導。

不過,因為是自治共和國,除了遵從俄羅斯聯邦的憲法和重要法律外,可以自行制定一些合理合規的法律規範,可以選定除俄語外的第二官方語言,可以有自己的憲法,可以民主選出共和國的總統。

22個自治共和國,都沒有主權,是俄羅斯的二級“國家”

俄羅斯憲法第三條規定:自治共和國不享有主權。

所以說,這22個自治共和國,對外沒有主權,是俄羅斯的“二級國家”,這有點像中國古代的“諸侯國”,權力還不如“春秋戰國”的諸侯國大。

在外交上,所有國家都是一個聲音,聲音的掌控者就是普金。在國防上,有俄羅斯聯邦政府統一管轄和調配。至於稅收,各共和國那是要上繳一部分的,否則俄羅斯聯邦政府如何繼續?全國統一的協調如何完成?

其實,這22個共和國,加上另外的自治區、自治州、邊疆區、直轄市,合起來就是俄羅斯聯邦的85個聯邦主體。

不管叫什麼,這85個聯邦主體,都有一定權利,且承擔一些義務,互相之間沒有隸屬關係,他們有一個統一的上級“俄羅斯聯邦政府”。

但,相同之外,85個聯邦主體內部不一樣的是,自治共和國的自治權利更多,領導人可以稱呼為“總統”,只是此總統非彼總統。所有的自治共和國的總統,都要聽從俄羅斯大總統普京的命令和指揮。

俄羅斯聯邦有22個自治共和國,還有22個總統,這都沒錯,但他們必須聽從普京總統的。因為,22個自治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的“二級國家”,是俄羅斯聯邦的隸屬單位,它們沒有主權,也沒有國防權利,普京就是他們的首領,是所有自治共和國總統的大總統,是絕對的家長,不聽大家長的話,那怎麼能行?


藍風破曉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一個國際關係常識的話題。

俄羅斯的國名叫什麼?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吧。

它叫俄羅斯聯邦。

因此,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了解什麼是聯邦,

聯邦是一個國際法上的國體概念。這是一些相對獨立的實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組成整體的依據是聯邦法律。法律明確規定聯邦整體和各個成員之間的關係和權限。

各個聯邦成員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行政、司法和立法體系,在本實體內擁有充分管理各種事務的自主權。聯邦整體基本負責外交、軍事等統一性質的活動。各個聯邦成員內部的運作,整體一般不能隨便干涉。

但是聯邦成員沒有國際法主體國家的資格,對外只能聯邦整體代表。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俄羅斯其實就是各個不同聯邦成員組成的一個大聯邦。

聯邦成員獨立性比較強是俄羅斯法律規定的。

又由於俄羅斯有很多聯邦成員,其中包括一些州、自治州、共和國、直轄市等,他們的一把手的稱謂不同。

比如州肯定有州長,共和國有自己的總統等。但他們的權限在聯邦法律上是一樣的。

(右一為紹伊古)

比如,有一個靠近蒙古的俄羅斯聯邦成員叫圖瓦共和國。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就出生在這裡。他長得就有點像蒙古族吧!

該國一把手可以稱為總統,但是這個總統和作為俄羅斯聯邦整體的普京總統來講,權力完全不同,當然就差著一級。

因為圖瓦共和國總統只能管理這個小共和國內部的事情,而普京則管理整個俄羅斯的事情。

他們除了職務名稱一樣之外,沒有什麼太多相同點。

說得再直白一點,做個形象的類比——

俄羅斯的這些州長和共和國的總統,就相當於美國的各個州長。美國這些州長他們權力再大,也打不過特朗普吧!

所以俄羅斯的這些地方首腦,在重大問題上,當然也要聽普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