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兒童敏感期 2歲半~3歲

捕捉兒童敏感期  2歲半~3歲

『建立概念』——兒童開始將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

•2歲左右的孩子對概念特別的感興趣。只要是他感興趣的東西,他會不惜一切地反覆進行,以滿足他的心理渴求。這一階段事物的宏觀概念已不能滿足他的心智發展了,他需要更準確的概念。

『自我意識產生』——私有意識產生,明確指明“這是我的”

•兒童在一出生時,他是沒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渾然一體的,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初幼兒是通過佔有屬於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當兒童佔有了自己的東西,當這個東西完全屬於他時,兒童才能夠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兒童的自我誕生的標誌。

•此時的父母應該滿足兒童的這個需求,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這樣,我們就給了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因為這是兒童建構自我的開端。

•在一個沒有權威的環境中生活對孩子們是多麼重要!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認識生活和真理,尋找幸福和把握自由。

•0~6歲的兒童(有的孩子一直持續到12歲),幾乎將他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構中。沒有自我,就等於混同其他人,並在人群中消失。我們所期望的創造力、幸福感、獨立性、意志就無法出現在我們的身上。

•0~6歲的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激情和全部的投入,嬰兒就永遠無法形成自我,最後也無法走出自我保護成人後就真的“以自我為中心了”,也就喪失了“我”與他人、社會分離的機會和界限。

•兒童必須要走他自己想走的路。走自己的路就必須先形成自己。已經形成的自我,在以後的幾年裡表現得更為充分——從排除他物,到說出“不”,到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看法,到在形成自我的過程中,建立和派生出優秀的個人品質、專注和意志。一個人最核心的部分是形成了。

•沒有自我,不能歸屬於自己,必歸屬他人。

『秩序』——需要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

•兒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第二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第三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

孩子執拗這個階段可能是老師和父母最為苦惱的時期,執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為性,讓人感到無奈。但尊重孩子這一生命現象是首要的,所要做的就是: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二、已經發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許孩子把惱怒哭出去,讓孩子把情緒哭出去,孩子自己就會接納已發生的事實。

•兒童從出生幾個月一直到6歲,秩序的敏感期是呈螺旋狀發展的。兒童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按一定的規則和習慣整理環境、把環境秩序化。這說明兒童已有了內在的秩序,這個內在秩序反過來檢測環境、修正環境,要求環境符合他的內在秩序。

•孩子通過有秩序的環境來和自己的內部秩序配對。外在的有序可以使孩子形成內在的秩序,即知覺歸類。當他發展了所有的感官後,就會從對感覺的認識上升到對知覺的認識,這樣就形成了智能。這時,孩子對外部世界便有了自己的認識。

•兒童天然要走向獨立

所有獨立的基礎,是兒童的早期獨立的雛形,沒有它,任何獨立都無從談起。

•兒童處在身份確定的敏感期,他會選擇一個偶像並時時模仿。通過吸收偶像的人格特點,兒童建構自己的人格狀態,最終形成自我。

•在孩子面前我們必須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不能亂逗孩子,因為孩子還不明白什麼是開玩笑。

•孩子的煩惱表現在他的顯意識,孩子的壓抑表現在他的潛意識。顯意識通過話語表達,潛意識則在睡夢中流動。

•為了孩子,要學會相愛,這樣孩子因為父母相愛,就知道什麼是愛。這是孩子未來婚姻幸福的基礎。

•對孩子大意不得,說話時,請把小孩子當成和你一樣平等的人看待。

•孩子不僅會把規則變成固定在自己身上,還會把它變成一種通則。孩子喜歡規則,就會把規則當作禮物送給父母、教師和喜歡的朋友。一個個良好的規則積累起來,最後造就一個文明的成人。

捕捉兒童敏感期  2歲半~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