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相信有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孩子情緒大爆發的時刻。比如,有的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大發脾氣、大哭大鬧,甚至是歇斯底里等。

在一定程度上,孩子的情緒變化可以說是家庭氛圍的晴雨表。當孩子能做到自我控制情緒的時候,家裡整天都是陽光明媚;可一旦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對全家而言就幾乎是一場災難的來臨,這讓不少父母或是感到特別無助,或是被孩子的不良情緒所刺激而留下了一地的雞毛。

情緒的穩定性影響著我們學習生活和人際關係等方方面面,而每個人成年之後的種種情緒變化其實都打上了童年的烙印,也就是說,在童年時代有著怎麼樣的情緒,在成年之後也差不多有著近乎相似的情緒。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孩子的情緒管理是我們為人父母者需要關注的一個教育重點。

但我們不能不看到當下一個現象,很多父母更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飲食營養,卻忽視了孩子的情緒疏導與教育,對孩子情緒失控的苗頭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在家庭教育中實則是一種短視行為,是我們需要加以避免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我們家長不去重視,等到孩子的情緒穩定性的問題越積越多,超出臨界點以致失衡的時候,再去亡羊補牢已為時晚矣。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很幸運的是,孩子的情緒穩定性問題只要不是已成“頑疾”,大都可以通過教育引導和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進行提升和改善的。

有關調查研究表明,那些從小有能力抑制自己情緒的孩子,在將來更容易獲得成功。可見,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很重要,關係著孩子的未來發展。

當我們能找到孩子情緒失控的根本原因,我們就有機會去調整、更新和修復孩子的情緒管理系統,使孩子能夠達到自我管理情緒的境界。

01 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有時給人以莫名其妙之感

當孩子的情緒出現失控,對父母來說就是一場可怕的夢魘,曾經給不少的父母帶來了困擾,常常讓父母感到不可思議和手足無措,甚至影響到了親子關係間的和諧。

就像我的一位遠房親戚,他有一位上小學的孩子,經常動不動就因為某些事情而大發脾氣,經常鬧得很兇,可怕的還是毫無兆頭,這讓他的父母感到莫名其妙,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有時給人一種莫名其妙之感,這裡面難道就沒有可讓人解讀的密碼嗎?

答案當然是有的。

大家都知道情商的培養很重要,但很多家長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孩子的情緒穩定才是提高情商的重要核心之一。

對很多家庭來說,缺失的並不是孩子的智商教育,真正缺失的是如何給孩子科學有效的情緒管理教育。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人天生好脾氣,即使性子再慢的人也有脾氣不好的時候,所謂的好脾氣大都是因為懂得合理調整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人有情緒本身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情緒失去了合理和正常的控制,也就是心理學家所指的情緒失控。

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更善於化解自己的負面情緒,也更懂得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不順心。

當然,這也意味著這樣的孩子未來在社會群體中更能與人和諧相處。而要做到這一點,自然和父母的教育有著緊密關聯,離不開父母從小對孩子實施科學有效的情緒管理教育。

02 孩子的情緒又是怎樣一步步走向失控

要解決孩子情緒失控的問題,首先我們要去認真研究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源。

情緒失控到底是環境刺激的結果還是因為孩子自身人格等因素的影響?孩子的情緒又是怎樣一步步地走向失控的呢?

環境刺激對孩子的情緒失控有著很大的影響,這裡所謂的環境刺激主要體現在父母的性格和情緒等方面。有些父母本身性格急躁,易發脾氣,只要孩子不聽話或自己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給予訓斥甚至打罵,孩子長期受這種環境刺激的影響,不自覺地就會加以模仿,也成為像父母那樣容易情緒失控的範例。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漠視孩子的情緒,卻又常常向孩子的錯誤行為如隨意發脾氣等行為採取妥協的方式,為的是儘快“息事寧人”,卻不顧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

比如我有一位朋友,由於心疼孩子,特別害怕孩子哭鬧,因此,只要孩子的情緒一不對,或哭或鬧,夫妻倆就立馬無條件妥協,無論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答應,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父母這種無原則的妥協方式隱藏著一個很大的後患,勢必會影響到孩子以後正常的情緒控制,確切地說,是會給孩子傳遞一種錯誤的信息:每次只要發脾氣,父母就會乖乖就範,什麼要求都能答應。

其中原因就在於,每個人的大腦有兩個記憶系統,一個用來記憶事實,一個用來記憶情緒。歷次反覆的情緒體驗,都會深深印刻在孩子的情緒記憶中,在孩子大腦中形成一種被稱之為情緒反應的“腦回路”。

如果父母每次都無原則地加以遷就和妥協,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的情緒控制中心記住和習慣於這種模式:無論他有什麼合理不合理的需求,只要哭鬧都能得到滿足,哭得越厲害越能得到滿足。

正確的做法是,無論孩子的情緒是好是壞,我們都需要對孩子的情緒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接納,但對孩子超出正常範疇的不合理行為要進行必要的約束和正確的引導。

也就是說,當孩子的行為出格時,要清晰地告訴孩子合理的界限在哪裡,並一以貫之地按照既定的規則去執行,可謂之為從心所欲不逾矩。

03 如何科學有效地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

接下來我們還要探討到一個關於情緒管理的核心問題:如何科學有效地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我想,至少有三個關鍵點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

1、認識和察覺到孩子身上隱蔽微妙的情緒變化,是進行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對於孩子莫名爆發的情緒反應的背後,你是否真的能透過表象瞭解到孩子的內在小心思?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是因為孩子有感於自己的需求被父母忽視而感到不安和煩躁?還是因為孩子由於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感到沮喪和憤怒?等等,諸如之類的問題都需要我們深入到孩子的內心深處,打開孩子的心結。可以說,認識和察覺到孩子身上隱蔽微妙的情緒變化,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毋庸置疑的是,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諧的親子關係等,都是孩子良好情緒調控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理想環境。

那些情緒失控的孩子,大都是因為沒有真正感受到被家長的關心和需要,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所以時常會用憤怒等情緒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

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溫暖和諧的家庭中,孩子內心深處的歸屬感必然會得到滿足。當他遇到任何的挫折和困難時,才能以一種正常的方式做自我情緒上的調整,而不是用極端的情緒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不安。

2、幫助孩子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關鍵點在於疏導而非壓制

正常情況下,孩子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這些都是身體對情緒變化的正常反應,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採取壓制就很有可能引起反彈。因此,我們在幫助孩子管理和控制情緒的時候,重在疏導而不是人為去進行壓制。

此外,在這個情緒調整的過程中,父母不應該生硬地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這非常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產生對父母的不信任感。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我們可以從小引導孩子學會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意見能得到父母的充分尊重、自己的情緒能被父母充分的接納。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將有助於孩子失控的情緒實現“軟著陸”。

3、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

父母的身教勝於言教。我們的孩子其實是隨時隨地都在模仿著父母的行為。當父母自身出現簡單粗暴的情緒反應時,恰恰是在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良的榜樣。

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父母若情緒穩定,孩子更具有幸福感及安全感。

當你的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回頭審視一下自己:作為父母,是否在孩子面前始終如一地展示出一種健康良好的情緒?

04 如何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正確引導

孩子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引導和訓練來提高。

1、及時發現和掌握孩子的情緒,找到引起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情緒不對的時候一般都有先兆,父母要在孩子情緒完全失控之前,要多關注孩子的言行舉止,多和孩子進行深入溝通,一方面便於及時發現和掌握孩子的情緒,一方面是為了找到引起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2、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這招用在學齡前尤其是三歲以前的孩子身上,效果尤其明顯。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其注意力時間都很短,如果父母能夠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哪怕孩子前一分鐘還在哭鬧,後一分鐘也完全可以恢復到常態。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比如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可以藉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陪孩子做做有趣的遊戲,或和孩子共讀一本他最喜歡的圖書、或陪孩子一起玩他最喜愛的玩具等等。

3、願意花時間陪伴和傾聽孩子,對他們的情緒很有耐心

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要善於冷靜,避免大吼大叫等,父母要做的就是願意花時間陪伴和傾聽孩子,對他們的情緒保持著足夠的耐心。

你在孩子面前展示出的任何細節和肢體語言,孩子其實都能夠觀察和感受得到。當孩子在向你表述他們的情緒和感受時,請你也務必要以一副全神貫注的神態去傾聽,否則,孩子一看到你心不在焉的樣子,是會很失望的,次數多了,他到最後就再也不會把真實的想法向你“和盤托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又怎能幫孩子達成情緒管理目標的實現呢?

父母在孩子不良情緒的背後給予了傾聽、包容、不隨意指責甚至是身體上的擁抱等,都可以更好地喚醒孩子做情緒小主人的意識。

4、引導孩子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現實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不少孩子之所以會採取歇斯底里的發洩情緒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不能合理、準確地向父母表達出自己當時的情緒,造成溝通不暢和他人嚴重誤解等問題,最終使得孩子的發脾氣就像多米諾骨牌倒塌一樣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引導孩子能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消除情緒失控的重要一步。

對孩子精確表達所有的情緒,比如內心的煩惱、苦悶、情感需求等等都應該現給予理解和接納,當然,毫無緣由、不講規則的情緒發洩則不在此列。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5、把孩子的情緒反應當作是一次親子溝通的好機會

對父母來講,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不應該把它看成是一種心理障礙或是情感麻煩,相反,它是你和孩子之間建立情感連接及親子溝通的良好機會。

6、幫助孩子學會在各種情緒失控的狀態下合理控制好情緒

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反應,它大致由以下這四種基本的情緒構成:憤怒、悲傷、恐懼、快樂等。

孩子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引發情緒失控,或是因為憤怒,或是因為悲傷、或是因為恐懼等等。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在各種情緒失控的狀態下也能合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親子間的共情。

● 當孩子是因為憤怒而情緒失控時

當孩子感到憤怒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大膽說出來,並說出具體的原因等,而不是用喊叫、哭鬧、踢打、打滾等出格的方式來表達憤怒。同時,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同理心。

● 當孩子是因為悲傷而情緒失控時

當孩子感到悲傷時,通常都是孩子情緒最脆弱的時刻,父母可以平靜地坐在孩子身邊,對孩子進行安撫,給孩子肢體語言上的支持,比如一個擁抱、一個撫摸等等,這都能很快使孩子的悲傷情緒得到控制。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 當孩子是因為恐懼而情緒失控時

讓孩子克服恐懼心理的關鍵在於,幫助他們對引起恐懼的因素進行理智的判斷和思考,淡化和消除恐懼心理;同時對孩子的恐懼心理給予理解和必要的疏導,比如理解孩子的恐懼心理、與孩子討論他所害怕的事情等等,使孩子重新獲得足夠的心理安全感。

……

通過以上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利於預防孩子易發脾氣的缺點,更有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

有時候,及時給正發脾氣的孩子換個環境,讓他離開事發現場,也是避免孩子情緒進一步失控和惡化的好辦法。

05 教育到極致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孩子教育註定是一條看不到天際線的漫漫之路,在這條路上,每個父母都會遇到各種教育上的困惑,而孩子的情緒教育管理這條路,不管對哪個父母而言,都是一場要付出半生心血和精力的修行。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地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值得收藏

一個善於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家長,往往會把複雜的教育問題簡單化,使之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總結起來,這類家長的做法是這樣的:

● 認可、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哪怕這種情緒看來是負面的;

●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能夠精準地描述彼時的情緒;

● 為孩子的行為設立必要的合理界限,讓孩子很清楚自己的行為界限,知道該做什麼;

● 推己及人,和孩子一起解決情緒失控的問題。

孩子若能身處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相信會成為一個善於調控自己情緒的情商高手,也相信孩子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