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刮擦就要幾千塊,奔馳車主心痛的說,智能車買得起卻修不起

除了小部分有錢人,大部分居家過日子的同學買車都圖個省心,這也是全球汽車市場遇冷的大環境下,日系車型銷量依舊堅挺的主要原因。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錢不好掙了,就得省點花。

拿編輯自己舉例子,編輯自己用的是一臺鈴木小汽車,目前行駛了4萬公里,除了加玻璃水,編輯其它什麼都沒學會,車輛的品質確實穩定可靠。

和編輯同期間買車的哥們,買了臺凱迪拉克ATS,行駛里程還沒我多,變速箱修了兩回,光修車的錢,都夠我加油了。

所以對於大多數居家過日子的同學來說,故障率低、後期維修保養方便,絕對是選購車輛的重要指標。但未來,隨著車輛越來越智能,修車的成本可能會越來越高。

大家都知道,智能汽車依託於傳感器感知,而這些傳感器可都不便宜。而且隨著新車搭載ADAS功能的比例越多越高,不管是什麼車,它的售後維修費用都得增加不少,買的起車修不起成為事實。

說到這裡,同學們可能好奇,智能車維修會有多貴呢?下面編輯引用一組數據。

據之前,美國汽車協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低速前端或後端碰撞後維修配備有駕駛員輔助技術的車輛可能花費高達5300美元(3.7萬元人民幣左右),是無ADAS同類車輛的兩倍以上。

除此之外,更換擋風玻璃也會變得非常貴。

在之前,擋風玻璃使用久了,對於帶有輕微劃痕或響聲的擋風玻璃還可以湊活的用。但以後的智能汽車就不行了,智能汽車要求光學清晰度的安全系統可能無法正確地處理這些缺陷。

所以,對於安裝了HUD,ADAS和雨量感應雨刷的汽車,如果想要能夠正常工作,就必須定期檢查更換,老舊帶走劃痕的特殊擋風玻璃。

小小刮擦就要幾千塊,奔馳車主心痛的說,智能車買得起卻修不起

相關工程師介紹這些高科技配置都有著非常嚴格的光學清晰度和失真標準。如果不符合這些標準,那麼傳感器將無法正常運行,並且你的車道保持、自動剎車系統等等都不會100%有效。而如果雨量傳感器無法確定擋風玻璃上的水量,就無法啟動自動雨刷。

簡單地說,這些隱患或許會導致事故發生的幾率增加。

以最簡單的HUD適配擋風玻璃為例,其正對駕駛人視線正前方的部位,有一小塊特殊的反光鍍膜。

如果為配備HUD的車輛安裝了普通擋風玻璃,將產生幻影或雙重圖像——“假設車速為60英里/小時,你會看到兩個6,第一個6上方會浮現出第二個6。”

在玻璃後面使用攝像頭的ADAS汽車的擋風玻璃更換費用是無前視攝像頭技術車輛的三倍。

小小刮擦就要幾千塊,奔馳車主心痛的說,智能車買得起卻修不起

同時,維修成本可能根據車輛的型號、傳感器類型和位置以及修理難度而變化。

下面是大概的費用。

用於自動緊急制動和自適應巡航控制的前雷達:900美元至1300美元;

用於盲區監控和後方交叉交通警報的後方雷達:850美元至2050美元;

用於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控制、車道保持和車道偏離警報的前攝像頭:850美元至1900美元;

360度環視正面、側面或後置攝像頭:500美元到1100美元(每個);

除了更換硬件變得越來越貴之外,以後維修這些智能化系統的工時費也會變得越來越複雜。

因為,配備ADAS和雨量感應刮水器的車輛需要做更多工作,而不是簡單取下破損擋風玻璃然後換一塊了事。

技師需要使用到“推力輪”這樣的專業物理校正設備,保證新安裝的擋風玻璃和雨量傳感器之間的角度完全和新車一致——只要差個1度,就有可能導致感應雨刷失效。

而這個校準確價格昂貴。

此前有一個國內車主的真實經歷。某輛國產帶前向雷達的ACC功能車輛,突然不能工作,故障燈亮,售後服務告知車主需要前往4S店做雷達校正,中間還經歷了其中一家4S店沒有校正設備,只好再跑一家。

技師檢查後說,此車之前發生過雷達安裝位置的擦碰,需要自費ACC校正費用1000元,如果自費更換ACC雷達總成費用預計3000+人民幣(還有些品牌車輛,更換總成費用甚至高達8000+人民幣)。

還有一位車主,此前走保險去4S更換前擋玻璃,然後開去另外一家做了車道、ACC校正,回家發現玻璃夾層內有紋路,嚴重影響駕駛視線,找4S協調後,再次更換了一塊前擋,繼續再做一次校正。

所以,小磕小碰1000塊,未來的智能車買的起卻修不起!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