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有多穷?

“薪尽自然凉”

“楼下邻居总投诉我家吵,可我穷得叮当响我能怎么办”

“睡觉不敢翻身,怕能量消耗太多”

就问你真不真实!谁能想到,这届90后表面上年纪轻轻,背地里一个个早就已经“四大皆空”了——钱包空、手机空、支付宝空、信用卡空。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1

“随薪所欲”的生活都成了过去时

记得自己刚来北京的时候,也潇洒过:

那个时候实习工资还算可以,主要还有爸妈资助生活费,基本上抵了房租,所以挣的钱都可以用来零花,着实放纵了好一阵,出门不管多远必打车,和朋友们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火锅、烧烤、日料、韩餐……周围能吃的基本吃了个遍儿,周六日在家也全靠外卖解决。

像自己一样的年轻人绝不是少数,甚至可以说,90后的绝大部分都是如此。新华社调查显示,44%的年轻人一周做饭不到2天,19%的人从不做饭。而根据数据显示,90后人均一年吃饭排队费时比80后多出71分钟。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本来想着正式开始工作后就自己带饭,结果发现,更难了。要么工作了一天只想躺着、要么加班根本没精力,外卖几乎成了续命来源。大概像这样持续了一年,搬家重新交房租的时候,发现银行卡里几乎零存款,一笔笔核算,才发现每个月光是外卖,就要花进去小两千。

和朋友合租,一起点还算好凑满减,同事一个人住,对于外卖价格的变化感触更深:“以前20元就可以吃到很好,现在随便点点就要30多了,不少商家还把起送费调高了,一个人点根本到不了,想吃只能多加配送费。”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不想做饭的理由可能有无数个,但开始做饭只需要一个——穷。

2

当代年轻人做饭翻车现场

话虽然说得轻松,但真的要开始买菜做饭,那可太太太太难了。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第一关是卧虎藏龙的菜市场。菜摊、肉摊、水果摊、水产摊四大门派,每个摊主都是修炼多年的高手,决不能跟他们对上眼神,否则……

“小妹,买点菜吧,多送你两根葱”;

“差一点儿就刚好十块钱的,给你凑个整!”

“我都剁下来了,没多少,你周围问问去,我家绝对最便宜”

几个回合下来,难得来次菜市场的年轻人们,一个个都成了锯嘴的葫芦,本来已经在嘴边的“太多了”,也默默咽了回去,变成尴尬又不知所措地点点头。于是,只想买两块钱的肉,拿到手里变成了五块钱,只想买点青菜,结果大袋小袋拎回了一堆。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这么多年唯一学会的买菜技能

不过,能熬到这里的已经算是人才了,更多的人可能直接垮在第一步——

菜摊上的四季豆、豇豆、长豆角个个码得整整齐齐,盘靓条顺,可你知道哪个是哪个吗;肉摊上的里脊、前腿肉、梅花肉、五花肉块块新鲜肥美,但哪种才最合适今天的餐桌……每个大喊着“我可以”的年轻人,最终都会在菜市场体会一把智商被按到地上无情摩擦的感觉。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好不容易买好了菜,状况百出的做饭翻车场面,更是让人头大:

煮饭煮成夹生的,煎鱼被油烫了个泡,切土豆丝把手切了个口子;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除此之外,你还可能收获完美冒充奥利奥的南瓜饼: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变成了米饭的“粥”和颜色诡异的番茄蛋花汤: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此等惨烈的场面总结起来大概就是,好吃的菜总是相似的,但翻车的菜各有各的翻车。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3

下厨房,跟生活和解的第一步

好在失败的次数多了,厨艺也算是小有进步,硬菜虽然技术依然飘忽不定,但家常小菜基本都没问题。

朋友自从决定早餐自己做后,从以往睡到上班前最后一刻,变成了7点准时起,给自己热粥、煎鸡蛋,每天换着花样来,还买了好看的桌布,打卡美美照片,整个人过得有规律了好多。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朋友的早餐打卡

最开始的转变,是因为想要省钱,毕竟点一顿外卖的钱,如果换成自己买菜做饭的话,能吃好几天,到后来,逐渐开始享受起了这个过程:和摊主交谈,学到不少新的烹饪方法;如果和朋友一起逛菜市场,两个人互相“切磋”生活知识储备:

“你知道这个菜叫什么、怎么做不?”

“这个我们北方叫菜花,好像你们南方叫花菜”

迈入厨房的那一刻,自己也好像终于长大了。所谓“变老”其实是变成熟,以前总觉得父母精打细算活得太累,以后自己一定不能活成那样,现在发现,其实生活本来就是那个样子,就是要“斤斤计较”,才有滋有味。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或许对其中的一些年轻人来说,用拼多多可能是对生活对大的妥协。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拼多多新增用户城市分布中,北京居于首位,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来自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到了总用户数的41%。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再详细一点,在拼多多上买的东西很可能是我们之前不敢想的。12天的农货节卖了1.1亿单,其中80%的买家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卖得最多的,是枸杞、百香果、雪莲果、石榴、大闸蟹这样的产品。

而这一切的转变,都是从决定迈出做饭的那一步开始,它让我们沾染了生活的烟火气,让我们得以与漂泊的这座城市,结下更亲密的联系。

当代年轻人变成熟,从自己买菜做饭开始

当然,年轻人的成长也不只是“买菜做饭”,逐渐开始学习理财、不再大手大脚地乱花钱,买衣服也不再是看上喜欢的就买买买,而是更有规划,知道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衣柜里已经有了类似的,没必要再买,学会“断舍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