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中國快車”,跨國公司為何40年來堅持選擇中國?

顓治國


投資規模從小到大、投資水平由低到高、投資區域從沿海到內地……在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外商投資企業始終是重要的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記者從19日開幕的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了解到,中國未來仍是跨國公司投資的理想目的地。

跨國公司見證參與中國改革開放歷程

1980年5月1日,國務院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批准的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公司正式成立。40年來,隨著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在中國投資的跨國公司數量呈幾何級增長。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19日在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發佈的《跨國公司投資中國40年》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6.1萬家,實際使用外資2.1萬億美元。

40年來,跨國公司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呈現出與中國經濟轉型高度吻合的特徵。改革開放初期,外資集中投資於勞動密集型製造業。2011年,中國服務業利用外資佔比首超製造業。今年前7個月,以研發設計、科技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為主的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973.9億元,同比增長63.2%。

40年來,跨國公司業務在中國取得快速發展,實現與中國同發展共繁榮。世界500強企業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是亞洲領先的綜合型農業集團,益海嘉裡集團作為其在中國的子公司,目前在中國的總投資已超過300億元,擁有員工2.7萬名,在全國多地建成和在建生產基地70多個。“中國的改革開放造就了豐益國際和益海嘉裡的奇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說。

40年來,跨國公司給中國帶來了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報告顯示,外商投資企業數量佔全國企業總數的不到3%,卻貢獻了近一半的對外貿易、四分之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和利潤、五分之一的稅收收入,已成為中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世界知名日用消費品公司——寶潔公司從1988年進入中國以來,累計投資超過17億美元,擁有8000多名員工,其中98%以上為本土員工,間接帶動就業數以萬計。

 中國為跨國公司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從創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等,中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拓寬的歷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吸引力持續增強。同時,改革開放給各個行業從行業管理、企業制度、產業准入、技術門檻、安全環保監管等各個方面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

“40年來中國創造了一個更加兼容幷蓄的發展模式,層層推進的市場化改革也為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液化空氣中國首席執行官柏昊天說。

成立於1902年的法國液化空氣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氣體和醫療氣體以及相關服務的供應商之一,目前在中國設有近90家工廠,遍佈40多個城市,擁有逾4000名員工。

全球諮詢公司羅蘭貝格大中華區執行合夥人戴璞說,從投資角度來說,中國一直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國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高效的基礎設施、龐大的國內市場、有著良好教育的人力資源和新技術的應用等,這對外國企業來說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投資環境。

40年來,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與世界的雙贏,讓搭上“中國快車”的跨國公司,獲得了廣闊的市場和可觀的效益。報告援引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統計顯示,即使在全球經濟下行、貿易摩擦升級的2018年,美國企業在華投資收益率仍達到11.2%,較在全球8.9%的投資收益率高出2.3個百分點。

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集團目前在華員工超過6萬人,成為博世除德國以外擁有員工人數最多的國家。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鄧納爾說,經過改革開放,中國一躍而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成為世界科研投入第二大國。同時,中國的城鎮化率接近60%。因此跨國公司在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日本三井物產專務執行董事、中國日本商會會長小野元生說,目前在中國的日本企業有8800多家,這些企業對中國市場高度關注,而龐大的消費者群體是中國市場最強大的支撐和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中國仍將是外商投資理想目的地

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不斷吸引跨國公司“安家落戶”。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自1992年起,中國已連續27年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2018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1383億美元,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我們相信中國市場還遠未達到飽和。從中長期來看,博世在中國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鄧納爾說,中國已經是全球汽車工業的核心:擁有70多個車廠,新車產量佔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並擁有數億潛在客戶。儘管最近市場增速放緩,但中國仍然領先於歐美,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中國也正引領著許多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柏昊天說,通過這次峰會,我們感受到未來中國鼓勵利用外資的政策導向不會變,中國也將為跨國公司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的投資環境,這也極大地提振了我們在中國投資的信心。

韓國OCI集團會長白禹錫說,中國表示會持續擴大開放,這為韓國企業在華投資、延長產業鏈提供了機會。“尤其是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這會加快外國企業投資步伐,包括韓國的一些尖端產業可能也會進入中國市場。”

住友商事株式會社自1979年在北京開設事務所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目前已經開設了12家門店與70家集團公司,累計聘用超過1.2萬名中國員工。住友商事株式會社會長中村邦晴說,中國在進一步放寬政策、開放市場的同時,制定了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針,表明中國致力於商業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微軟於1992年在北京開設了首家辦事處,我們將繼續向中國市場提供新的注資,支持中國經濟成功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睿傑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驚人,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創新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