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文:创投增值服务进阶三部曲

高阶阶段,创投增值服务以产业赋能、助力企业持续增长为诉求。这是现阶段创投增值服务最明显的特征。这一点也体现在创投行业人才结构调整上。

胡学文

在最近召开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高瓴资本张磊发表了关于尊重企业家的演讲,核心的观点就是投资机构在推动企业的产业变革中,永远要“让企业家坐在C位上,投资方、资本方要扮演好‘大副’的角色,与企业家和创业者们同舟共济、坚定同行,做时间的朋友,一起不断地创造长期价值”。

无独有偶,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日前发表了创业十多年来的心得,其中有一条颇为引人注目——最好的服务是“不服务”。在他看来,好的增值服务是为创业者建立一个创业生态,让企业在创业生态中成长,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创业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的好项目,只需要提醒性的服务,我们是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方向盘永远在创业者手中。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陈玮口中的副驾驶,还是张磊定位的大副,说的其实都是一个事,那就是在企业和资本的合作中,资本方到底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其实都归属于创投的增值服务。

好的、差异化的增值服务无疑是创投机构软实力的加分项。但什么是好的增值服务?这项不那么显性和量化的软实力,业内有哪些主流的模式?笔者观察到,随着创投行业逐步从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到精细化运作阶段,以及整个市场投资环境从燥热到趋于平稳,创投增值服务也正在呈现出不断进阶的三部曲发展轨迹。

初级阶段,创投增值服务以连接资源、推动上市为目标。这个阶段的创投增值服务较为粗放,服务内容也比较简单,所谓增值服务偏向于常规,比如引进投行、派驻董监高、或者推荐董秘和CFO等等。概括来说,就是在资本进驻到企业后,为其更快更好上市提供桥梁式的帮助。 这些特征其实与该时期的创投盈利模式密切相关,彼时一级市场套利模式盛行,优质项目通常情况下处于哄抢状态,一旦上市由于一二市场巨大的估值差,入股机构轻轻松松就能获取巨额收益,以至于创投机构突击入股层出不穷。在这个过程中,拿下明星项目更多考验的是创投机构连接中介资源、投行部门、监管机构的资源优势,以至于彼时个别创投机构热衷招募有特殊资源人士入职,以便在争取项目,推动上市进程中有更好的优势。

中级阶段,创投增值服务模式以打造投融资生态、形成平台联盟为主流。随着创投行业自身的发展,进入中后期,一些创投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投融资链条上的资源整合能力加强,开始呈现出一些主流创投机构打造以自身为圆心的投融资生态联盟服务模式。达晨创投、君联资本等机构都是这类打法的领先者,早在2013年左右,达晨就利用企业家年会的契机,与券商、银行、律所、会所、传播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目标直指打造一个以达晨为核心的中小企业金融生态平台,从而助力达晨系的中小企业发展。这种注重产业链的投资布局以及通过企业家俱乐部搭建平台做实增值服务的做法,也为达晨带来了好处。被投企业给达晨介绍涉及其上下游的企业项目的好事时有发生,比如达晨投资了爱尔眼科,它在医疗领域给达晨介绍了一些上下游的企业;达晨投资了一家石油勘探公司,他们又在这个产业里给达晨介绍了很多靠谱的公司。

高阶阶段,创投增值服务以产业赋能、助力企业持续增长为诉求。这是现阶段创投增值服务最明显的特征,不再是简单粗放的打通资源、引进券商、介绍客户,而是深度参与到日常的业务发展,更多通过科学技术的赋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性增长。外界能够观察到的一个直观变化可能会是创投行业人才结构调整。绝大部分的老牌机构都带着浓厚的金融背景,多数是从证券投行、上市公司、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顺势转换跑道而来。早些年,创投机构也很喜欢从券商挖人,创投机构一些中高级职位更是热衷从投行找熟手,毕竟创投和投行的协同性很高,上手很快。不过,这一现象在近年来呈现新变化,一些复合型人才更受创投青睐,比如华为、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平台的人才很受创投机构欢迎。比如在高瓴资本的团队里,更多的是大数据、营销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这类增值服务真正从产业赋能的角度出发,给被投企业发展提供智慧型支持。

不难发现,创投增值服务进阶三部曲,正折射出创投行业自身不断发展的轨迹。原因有内在的,那就是创投行业自身发展成熟的结果,从追求收益的短平快到更看重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巨大红利;也有外在的,那就是市场环境、政策完善背景下,传统的一二级市场套利模式玩不转了,倒逼着创投机构向前端投资、往深处服务,帮助企业成长赚企业真正价值成长的钱。还有就是创业企业家成熟的因素,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创投行业的发展,大批创业企业家从不知道投融资为何物,到“有奶便是娘”,再到“要钱更要好服务”的主驾驶位意识不断觉醒,这是创投增值服务作用下的结果,更是创投机构更好做好增值服务的幸运。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