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男子拉板車收廢品,意外撿到41萬現金,8分鐘後做出怎樣決定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面。”這首我們小時候掛在嘴邊哼唱的童謠,不僅帶給我們童年的歡樂,也讓我們從小就懂得撿了東西要歸還的道理。拾金不昧是中華的傳統美德的事,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讓人們感受到美德的可貴,也正是因為這一件小事,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暖。本期就講述一個以回收廢品為生的50歲男子,鄭學明拾金不昧的故事。看他在意外撿拾了41萬現金後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50歲的鄭學明和妻子租住在武漢城郊的一個城中村。一家人生活並不富裕,他們租住的房子只有9平米左,一張雙人床佔去了房間一半的面積。他和妻子在這間只有9平米的小屋子裡已經居住了7年,每月租金是300塊錢。鄭大叔沒有一技之長,從農村出來後,他就是靠一輛班車和自己勤勞的雙手,每天風雨無阻外出收廢品維持生計。

今年的8月份,正值暑熱天氣,鄭大叔像往常一樣,拉著板車出去收廢品。每當收到的廢品裝滿一車的時候,大叔才會就會把收來的廢品送到收購站,然後分類賣給收購站。每次賺取一點差價,收入微薄,為了增加收入,他也會沿途撿拾一些廢品。


8月份的一天,鄭學明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收廢品,當天早上我收了一些廢鐵,中午他找了個涼快的地方在板車上睡了一覺。下午3點鐘左右,他從板車上起剛身,抬眼就看見街心的路上有一個紅色手提袋,離他不到10米遠,袋口敞著,袋裡大疊的鈔票看得很清楚。由於當時臨近7月5的中元節,他一直以為是冥幣。

當鄭學明走近一看,他驚呆了。鄭學明說:“當時大概看了不到1分鐘,我走過去,把袋子撿起來,由於天氣炎熱,街上人很少。當時周圍也沒人注意到我。拿回板車旁邊細看,一沓一沓的百元現金,我呆了有10分鐘左右,才意識到,這全部是真錢,當時真的挺慌。”他平日以拾廢品為生,和妻子租住在幾公里外,每天都在江漢路附近找活幹,長這麼大哪裡見到過這麼多錢。

與此同時,一位騎電動車女子神色慌張,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江岸區大智街派出所報警求助。原來這位女子當時準備去附近銀行存款,隨車帶著裝有41萬元現金的紅色塑料手提袋放在踏板上,用雙腳微夾住固定。途中突然下了一場陣雨,她冒雨只顧看路,等停車時才發現腳下的手提袋沒了。


當鄭學明意識到問題嚴重以後,他一個報警電話打給了110報警中心:“我在路邊撿到了一個裝有大量現金的塑料袋……”就在民警核實到錢袋的顏色、撿錢地點等與失主描述一致時,正在派出所監控室查看監控的失主激動得跳了起來:“真是太好了,現在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

鄭學明急忙趕到了派出所,將撿到的41萬現金交給了丟失現金的女子,經過清點,女士丟失的現金分文不少,面對鄭大叔,以及失而復得的41萬元現金,失主非常感謝鄭學明。失而復得的鉅款被找到後,失主心裡的石頭才算落了地。

大叔這種拾金不昧的美德受到社會的廣泛讚揚,在得知鄭大叔的拾金不昧的時間後,當地體彩中心送來了1萬元的獎金和慰問品。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榮譽和獎勵獎勵,鄭大叔說這是自己應該做的,本欲拒絕接受10000元獎金,後來得知是公益獎金才收下。

著名社會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夏學鑾教授認為,“拾金不昧”不是一般的社會道德準則,而是屬於傳統道德底線,它是中國人最基本的道德防線。只有尋找道德和法律的契合點,讓這種社會意識從孩提時代紮根,成為人們必備的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揚光大。大家有什麼話要對鄭學明大叔說,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