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之行·揭东

来源: 点石文化 发现城市之美 侵删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信息学习、交流,非商业盈利用途。


揭东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汕头、潮州、揭阳、梅州四市的中心地带,东接潮州市潮安区,西连揭阳市榕城区,北与丰顺县接壤,西与揭西县为邻。前些时日,我们走完了榕城区,而后进入揭东……


以下为揭东发现之路旅途随笔。


古建筑 | 思想的容器,文化之根

谒辛亥元勋『 林守笃的祠堂 』,这位英姿俊逸的汉子,游学日本时因结识孙中山、黄兴而揭杆举义,1916年在讨袁战争中殉难,孙中山写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以挽之,国民党中央执委萧吉珊题祠额“克昌厥后”。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解放后祠堂被充公,如今虽归还后人,但已破落不堪。守祠老者乃守笃之孙,他期待有生之年能看到祠堂得修缮。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阳美 』,一个不产玉的村子,却囊括了中国90%中高档玉器的出品,每年从缅甸采出的高档翡翠原料75%以上流向这里。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三百多年前,夏、洪、林、陈四姓的祖先迁徙来此创村。一百多年前的晚清,人多地少的阳美人开始加工玉器,经百年磨练,融合了潮汕木雕、石雕、潮绣、陶瓷等工艺之精华,终以技艺精湛驰名中外,成为国家级非遗,成就“亚洲玉都”之美誉。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元埔围屋 』,远望像潮汕妇女炊粿的蒸笼,近看如一座城堡,寨门悬挂狮头,面目狰狞,气势逼人。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原来元埔村先祖是元代由饶平山区迁来的客家人,诚恐受周边强村欺凌,为免“虎落平阳”之忧,堪舆家教以狮头饰大门保平安。随着时间流逝,子孙逐渐潮汕化。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1980年之前,围屋住有三十多户二百余人,如今仅剩几个留守老人。这是潮人聚居地仅有的一座围龙屋,历经四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难能可贵。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今天来看“不孝子”『 黄旭华的祖屋 』,这位在孤岛上隐姓埋名三十年,用“算盘”造出核潜艇的老人,祖籍揭阳玉湖新寮,一个潮客混居的山村。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听黄旭华的侄儿黄英才老人一路讲解,沿途是沉淀着的历史,彰显着的人文,还有滋养着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华夏之光。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乾隆朝直隶总督郑大进简朴的府第——『 大夫第 』,就在玉滘梅岗山下。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当年他的乡人与邻乡池厝渡人不睦,郑回乡省亲,乡人找他出面撑腰出气,郑大进说:“强弱之不敌,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害子孙乎!”两乡人都敬服郑大进为人,从此两个乡村相安无事。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美食 | 民间烟火气息

潮汕有三个地方是尝笋的好地方,分别是潮州江东、汕头旦家园和揭阳埔田。埔田笋粿名动天下,但与潮州汕头的做法很不同,你可知道哪一份是埔田笋粿?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重拾文化之根 | 揭阳之行·揭东



发现城市之美以笔尖记录时代,

以镜头见证历史发展。

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记录『 揭阳

』的传统文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