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放學不“早接”孩子,危害這麼大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哦~

文 | 簡簡兔子

被“早接”是暖春

被“晚接”如寒冬

沒想到,放學不“早接”孩子,危害這麼大

圖/繪本《驢小弟變石頭》


1

早接和晚接

對孩子性格有什麼影響?

一個研究心理學的朋友跟我詳細分析了

放學後,“早接”孩子和“晚接”孩子,對他性格的影響,

好慶幸,我是一個習慣“早接”的媽媽

被早接的孩子,自信度相對高一些。

被晚接的孩子,相對會比較自卑一些。

原因很簡單。

被早接的孩子,由於大人早出現,代表的是關注和重視,他們心理會不自覺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認知感和自尊感,以此給他們帶來自信。只是,總是固定第一個接,伴隨的可能是虛榮心的增強。

被晚接的孩子,由於大人晚出現,代表的是不被關注和不被重視,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降得比較低,容易內向和自卑。看到別人被興高采烈地接走,他們內心還可能會產生強烈的無助和被遺忘感。

沒想到,放學不“早接”孩子,危害這麼大

其實,大人也一樣。跟同事們一起度假歸來,在機場等家人來接。前三個被接走的,肯定是興高采烈跟大家又是寒暄又是打招呼,後來的,會慢慢地冷下來,點個頭就走,有時候連介紹都懶得做。當週圍只剩下2、3個人時,大家就開始找藉口了,可能堵車、可能加班......這時,不僅僅只是面子的難堪,還有內心的無助和委屈的宣洩。

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而且,這種感覺他們每天都在上演!

還好,我是“早接”的媽媽。

2

“早接”的感覺很美好

說實話,我又很久沒有去接孩子放學了。

很懷念,前一陣子,非常不忙的時候,每天4點出門,約上小區的媽媽一起去接孩子的小時光。

5點整,孩子們準時被老師帶到門口。

我們4點50開始排隊了。

這時,我會突然開始期待,兒子排著隊出來,我們目光找到彼此後的驚喜瞬間。

有種急待要擁抱的歡喜。

我很享受這種一下井噴的美好,總是想站得更靠前一些,能更容易看到孩子的地方。

所以,早接孩子,不僅僅是他的快樂得到滿足,還有我的幸福也得到了滿足。

沒想到,放學不“早接”孩子,危害這麼大


3

放學後在幼兒園門口

我都和孩子都可以乾點什麼?

因為總是習慣“早接”孩子,接的地點是在學校門口,不一會兒,學校門口就聚集了一堆的小朋友。大家都習慣在學校門口小小玩一會,一起走回去。

所以有大把的時間,我會看到他跟其他小朋友的互動。

我知道了他是不是受歡迎?我知道了他的好朋友是誰?知道了他們今天都幹了什麼?知道了他們都喜歡的事。

也瞭解了他跟小朋友相處時最真實的狀態。

有時候,有些“小心機”的教育我也會在這個時候“執行”。

孩子前一陣總是要人抱。我會故意在學校門口,說,要抱著他。

他一下子就慌了,紅著臉,低聲說:“媽媽,不要在學校門口就抱,走到看不到小朋友後再抱。”

我說:“要不,現在抱,要不就不抱了。你看,你都知道小朋友會笑話你,你還要媽媽抱!”

“好了,好了,再也不要你抱了。”

果然,事後,他真的沒有再要我抱過了。

這種成果,感覺自己棒棒噠。

沒想到,放學不“早接”孩子,危害這麼大


4

“晚接”也許並沒有那麼不好

但,保護孩子不受任何傷害

是當媽的一種本能

我這個研究心理的朋友,跟我聊“早接”、“晚接”話題時,說了一個故事,直擊我內心,當媽後,真受不了這個。

說的是,有一個小孩,媽媽總是最後去接他。久而久之,這個孩子總是在放學前的幾分鐘,突然安靜下來,默默地走到教室的後面,看著小朋友們興高采烈被接走,然後常常一個人趴著柵欄,看著外面,眼中全是期待、失望,像極了一隻受傷的小獸。

我腦海中,全是這個孤獨的小身影和充滿淚水的眼神,太難受了。

相信很多媽媽跟我一樣,之前總是以自己的時間來安排“早接”還是“晚接”。說實話,1、2次晚接,我覺得肯定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實質影響。但是,如果,當媽的知道了“晚接”對孩子不好,處於保護的本能,我們肯定不會像以前一樣忽視這個問題了。

因為這是我們的本能。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一種正常的反應。

就連小貝也不例外,被記者問到為什麼總是抱著女兒時,他說。

沒想到,放學不“早接”孩子,危害這麼大

所以,既然“早接”“晚接”都要接,有條件,有時間,我們幹嘛不“早接”。

實在,事出有因,之前如果有忽視了,現在起,給孩子一個解釋吧。

告訴他,你只是有事,而不是不愛他了,更不會不要他了。

沒想到,放學不“早接”孩子,危害這麼大

保護我們的孩子

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

走的快一點

提前一會去接孩子

開開心心把家還吧~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