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秋在凌晨三点多,听老人说,凌晨立秋这个秋天就凉爽了,有科学依据吗?

用户56033554233


今年立秋在凌晨三点多,听老人说,凌晨立秋这个秋天就凉爽了,有科学依据吗?

乡鉴为您答疑解惑。一眨眼功夫,立秋就到了,今年立秋是8月8日03点12分,也就是在凌晨三点多立秋。首先要知道,立秋与秋天是有区别的,立秋不是秋天马上就来了。每年立秋时间在公历8月7日-9日之间,而气象学上对秋天有明确的标准,即立秋以后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在22℃以下。根据往年经验,虽然立秋以后天气会逐渐下降,但并不会下降得太快;刚立秋那段时间,虽然气温不是最高的,但还是会感觉到热。


在南方农村,有关立秋后热不热流传着“早立秋,凉嗖嗖;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但是这里的“早立秋”和“晚立秋”却有两种争论:农历月份的早晚、时间上的早晚。

1、农历月份早晚的说法。2018年立秋农历日期是六月廿六,2019年立秋农历日期为七月初八,两者前后相隔十多天。与2018年相比,2019年算是晚立秋。

2、时间早晚的说法。中午12点之前立秋算早立秋,中午12点以后立秋算晚立秋。2019年立秋时间在凌晨三点多,按此说法,今年算是早立秋。


两种说法得到的结论刚好相反。你认为“早立秋凉嗖嗖,晚立秋热死牛”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另外,农村俗语老话是过去老辈人总结的经验,在为人处世、养生之道等方面大多能适应时代变迁。但是,就不确定性的天气预报来说,过去俗语老话不一定就很适应现代的天气变化情况。毕竟过去的生态环境较好,而现在大气污染严重,时常出现异常的天气情况,现在像是六月飘雪、七月冰雹天气经常遇到。


因此,俗语“早立秋凉嗖嗖,晚立秋热死牛”,只能作为立秋后天气变化情况的大致参考。


乡鉴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地13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当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因此在我们农村老家有一种风俗习惯来迎接“立秋”的到来,那就是每家每户都会提前准备一些今年夏季收获的麦穗,这些麦穗是我们老家提前风干的,为的就是迎接今年的立秋做准备的,那么也就是说在立秋这一天的早上大家都会把这些麦穗都悬挂在自己家大门的门头上,主要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寓意“五谷丰登”。


但是每年立秋的时间都有差异,就像问题当中说到的“今年立秋在凌晨的三点多,那么听农村老人说凌晨立秋的话这个秋天就会凉爽,这样说有科学依据吗”,针对这个问题我用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解。

“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

今天是2019年的8月6日,也就是说在有一天鹅的时间就是一年一度的“立秋”了,因为今年立秋正好是八月八日的凌晨三点十二分五十七秒开始,直到八月二十三日十八点零一分的时间立秋结束,那么也就是说立秋一共有十五天的时间。



再一个就是从今年的立秋时间来看的话是“早立秋”,因此立秋以后天气会非常的凉爽,但是立秋的时间一共只有15天,因此在这15天当中有7天的天气依然还是非常炎热的。


不过想必大家也都听过这么一句俗语叫“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如下霜”,这句话是老一辈人用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多年生活经验,因此我个人认为科学依据也是在生活实践当中产生的,因此今年不但是早立秋而且立秋之后的阴雨天气会让这个秋天变得更加的凉爽。

综上所述:

立秋不但气温会发变化而且立秋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因此大家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感受不一样立秋风俗。


纪录乡土


我是乡下小三哥,土生土长的农村小伙一枚。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03:12:57,在我们农村立秋前经常听到村里老人叨叨,“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意思就是早上立秋,这个秋天就是比较凉快的。要说科学依据肯定是没有的,毕竟以前没有任何可以参考。


今年立秋是在三伏天里的中伏,也就是立秋后还有一伏等着我们,所以才有着“秋老虎”的说法,立秋后大家还是要注意防暑。虽然过两天就要立秋,我们还是要过完三伏才算夏天结束秋天正式来临。当然立秋后,温差是比较大的一早一晚转凉,我们要及时更换衣服,以免着凉感冒生病。



立秋代表了从这天开始,温度开始稳步下降,不会在出现温度升高的现象。农村老人常说的“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太乐观,立秋后或许还有一个“秋老虎”在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立秋后要想温度最快的降下来,还是老话常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下一场雨天气就会转凉一次。

突然感慨一年四季的变化,就像我们人的一生,秋天对应的恰恰是我们人到老年,这一辈子已经走到后半生,子女已经成婚有了孩子,剩下的就是安安稳稳的养老。

我是乡下小三哥,立秋后最明显的还是气候多变,早中晚温差异常的大,大家要注意保暖。


乡下小三哥


这个只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之谈,以往的俚语也只是总结了大概率。

老一辈说早立秋凉,晚立秋焖,因为今年立秋十二点之前,所以说今年凉快。但还有另一种说法,公立秋凉,母立秋凶,白天是公立秋,夜晚是母立秋,凌晨三点多天还没亮,所以是母立秋。

俚语有些时候也会是矛盾的,大家看着一乐就好,不用太纠结。天要下雨,娘要改嫁,管不了


域舞之境


您好,我是三农领域的优质作者,如果有任何关于三农、农村和农村生活趣事方面的问题,欢迎和我多多交流。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很多的谚语,这些都是古代的劳动人民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下来的,而且这些谚语就相当于天气预报相当准的。但是现在这些好像没有原来那么实用了。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都会相信的,毕竟农村人也是根据天气来种庄稼的。

而今年立秋的时间好像挺早的,差不多在凌晨三点多,那么就有很多人说了,今年的秋天一定来的很快,并且非常的凉爽。

这一情况真的有那么可靠吗?实际上真的是不一定,因为之前的谚语毕竟是之前的,以前古时候的天气状况没有多大的改变,而且也是由农民多年的经验所积累下来的,一直流传到现在。而现在的气候却不一定了,毕竟现在科技那么的发达,而且天气状况因为受到污染等原因都会有所变化的,之前的谚语可能也不太实用了。

还有的人说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这句俗语的一件事就是早上和晚上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像到了秋天的感觉,但是中午却非常的炎热。即使立秋了,中午也向正在酷暑当中。所以之前的俗语是没有多大的科学依据的,只是由以前的劳动人民总结下来的,但现在却一点一点的不实用了。

所以现在的天气状况要相信天气预报的之前的老经验只能作为一定的参考,没有确切性。


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内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多多留言哦。


农村土豆妹


我是平凡之路,很高兴来回答问题。

立秋只有两天时间了,今年的立秋在8月8号具体立秋时间凌晨三点十二分,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

题主说,今年立秋在凌晨三点多,农村老人说,凌晨立秋这个秋天就会很凉爽,有科学依据码?

首先可以说,农村天气俗语类的都是前人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自己在将来劳作时作为参考的,是没有被记册成封的,纯粹是凭个人感觉,久而久之,约定俗成,或者被哪个名人重点传承的,都会被传下来,可以说,今年凌晨三点多立秋,就判断秋天天气凉爽是没有道理的,没有科学依据,不能说一点意义没有,还是有些指导意义。

今年立秋在凌晨三点多,按照农村老人的习惯,认为今年立秋是“早立秋”,老人说“早立秋,凉嗖嗖”说明早立秋,天气凉爽,气温降低快,早晚很凉爽,但是真是这样吗?

其实,我不是很认可老人的观点,在我们长江流域,还有个秋老虎的说法,“立秋无雨,二十四个秋老虎”。这是为什么呢?在长江流域,一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三伏天的时候之所以热,是受副高的影响,北方冷湿气流太弱,跑不到长江流域来,所以者高温气流长期占据着我国中部,所以今年有40天的三伏天,都说热在三伏,三伏要到8月20号结束,并且三伏结束之后并不能立马降温,所以说,在长江流域,每年立秋之后的秋老虎还是要发威的,今年天气要真正凉爽下来,要到白露前后了。



我是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凌晨立秋天气就凉爽了,到底对不对,事实胜于雄辩,天果然凉爽了些,起码晚上感觉凉爽许多。

农谚与农事都是古人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农谚不多说,每一条农谚都不是空穴来风的,都是依据事实而来,古人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凭以往经历过的加以总结。就拿24节气来说,每一个节气应该做什么,这都几乎不差多少时间,比如惊蛰这个节气,就是指虫子开始活动,我们都可以拿24节气来进行农业作业。

古代的农民在没有科学技术的条件下总结出那么多经验,以让后人作为参考或致用,可见古人的智慧。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的理论知识,没有经验与事实为依据,科学只能是伪科学,或是站不住脚的。比如说天上两块云彩碰到一起,一块带有正电,一块带有负电,就会打雷下雨,这是科学解释自然中的雷雨现象。古人知道云彩碰到一起,达到什么程度会打雷下雨,这是经验与事实,然而没有经验与事实就不会发现云彩居然带有正负电,就不会有科学。

牛顿发现地球有引力源于苹果落地,苹果落地是经验与事实,地球有引力是科学,所以先有苹果落地才发现地球有引力这个科学。

以上这些可以说明,题主所说的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经验与事实已经有了,必然会有一个理论去解释它。就看这个经验与事实正确与否了。


农业空间


今年(2019年)立秋节气在凌晨3点12分57秒,农历七月(小)初八。在我们北方,一直有一句农谚“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说的是立秋若发生在立秋当天中午12点之前,则这一天为“早立秋”,反之则为“晚立秋”。如果这一年立秋是“早立秋”,那么今年立秋后,天气就变得凉飕飕。依据这种说法,今年立秋节气显然是“早立秋”,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会说今年凌晨立秋,这个秋天就凉爽了的原因。

但这句话有科学依据吗?

显然没有。

我们知道,我国的农谚、俗语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成百上千年观察气象和耕种之间的关系,所得出的经验,在过去气候确实非常有道理,也有一定的准确性。但这些农谚说到底,终究只是一种长期的经验总结,在气候稳定的时候,很有用,准确性也高。但气候异常的年份,作为一种参考尚可,却不能作为一种科学依据的说法,来迷信。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此时太阳黄经到达黄经135度,每年都会发生在阳历8月7日、8日、9日期间,立秋代表秋天的来临,但并不代表天气马上就会转凉。

在我们北方有很多关于立秋之后天气继续炎热一段时间的俗语,比如“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说的是立秋之后,天气还要持续炎热一个月时间;比如“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说的是立秋之后,虽然早晚气温已经没那么高了,但中午还像炎夏一样热,所以扇子还用得着;还有“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等等这样关于立秋后还有”秋老虎“到来的俗语。

虽然有”早立秋,凉飕飕“这样的俗语,但却不能简单的认为立秋发生在凌晨,这个秋天就一定会凉爽。这其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有一种科学的认知,是这样的。

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大大改变了原有生态环境的结构,使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大大影响了全球气候,所以我们看到全球气温的持续变暖,所以这个时候再拿以前的老经验来判断立秋后的气候,就显然没那么准确了,作为参考完全没问题,但一味迷信就不靠谱了,毕竟这些老话,老经验随着气候的变化,早就变了。

如今的气候,有时候连科技加特的天气预报都不能准确预报,何况老经验呢。而今年会不会有”秋老虎“的到来,立秋后会不会凉爽,还是要根据立秋之后的实际气候变化来判定,老经验作为参考就好。


李阿冰


今年的立秋是阳历的2019年8月8日,同时也是农历的七月初八。按照我国节气的具体算法,今年的立秋到来的准确时间应该是农历的七月初八凌晨3:12:57到来。而农村老人常说在凌晨的立秋到来,那么这个秋天就会比较凉爽。这有什么科学根据吗?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来自一句俗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而由于今年立秋到来是在当天的上午阶段,因此属于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早立秋”。而在立秋当天,太阳黄金到达135度,北斗指向西南。它同时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到来就表示秋天的开始。但是在立秋过后,秋老虎依然会持续存在。只不过每年的秋老虎存在时间也长短不一。

人们都说,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其实今年的立秋到来的时候刚好是我国三伏天的中伏阶段,即使立秋到来,我国也有三伏天气依然没有结束。今年三伏天气是2019年的7月12日到2019年的8月20日。整个三伏天长达40天,而立秋刚好处在三伏天的中间,那么即使要到后续天气变凉,也至少等半个月以后。



不过对于长期农村以来总结的经验而言。今年属于早立秋,那么秋老虎存在的时间也相对不会太长。秋老虎就是人们形象的比喻,在三伏天过后天气反而回热,并且温度达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也是非常炎热的。但是从今年来看,秋老板延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每年秋老虎最长时间可以高达两个月。而今年立秋来得比较早,而且还属于早立秋,总体来说进入凉爽天气的时间段就比较早。



其实到了立秋以后,天气虽然持续高温,但是白天温差也是比较大的。人们常说“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就说明了进入立秋以后早上和晚上的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但是中午依然是高温的干热天气,这也是立秋节节过后的半个多月里最常见的状态。

而且在立秋当天人们也期盼下雨,“立秋雨霖铃,遍地是黄金”,“立秋有雨秋秋收,立秋无雨人人忧”,说的是农村人们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立秋当天下雨,对于后期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因此也有助于实现大丰收。

对于立秋的到来,您期盼吗?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更多三农资讯,欢迎关注乡村波比,每天为你提供最实用的三农知识。


乡村波比


今年立秋在凌晨三点多,听老人说,凌晨立秋这个秋天就凉爽了,有科学依据吗?

明天就是立秋时节,盼了好久终于要来了。农村对立秋非常重视,因为不仅是决定季节的更替,更是立秋之后气候的变化、庄稼生长阶段的变化。今年立秋的时间,确实在凌晨三点十二分五十七秒,农村老人都会说,凌晨立了秋,这个秋天就凉飕飕的,真的会如此吗?到底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农村有句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就是说如果立秋立的早,那么立秋之后就凉快;相反如果立秋立的晚,立秋之后天气就很炎热。今年立秋,正如题目中所言,在凌晨,也就是所谓的早立秋。所以,你所提到的立秋之后凉飕飕,根据流传下来的俗语,是不无道理的。

其实,我们很清楚,虽然立秋之后还是三伏天,暑气也依然未消。但是伴随立秋的季节更替,早晚凉还是非常明显的,让人感觉到秋的丝丝感觉。“早上立了秋,下午把扇丢”,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确实反映立秋时节到,真的到了季节变化的时候,也真的到了气候变化的时候。再加上农民根据长久的预测、观察、检验的循环,流传的“早立秋凉飕飕”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

有人说,根据谚语来推算不可信,其实谚语的产生本身具有科学性。因为但凡是流传下来的俗语,都是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总结和验证”,很多不符合实际的俗语大多被淘汰了,所以说谚语本身具有科学性。同时,根据今年的天气预报,在立秋当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降雨,俗语话“立秋不下雨,二十四个秋老虎”,没有降雨说明秋老虎出现的概率较小。综上,今年早立秋,立秋之后应该比较凉快。

但是,话说这么说,立秋之后,还有三伏天,还有秋老虎,想要完全凉爽下来,还要等到处暑之后。处暑处暑,断了夏暑;白露白露,起霜降雾。可见,立秋凉飕飕主要是阶段性,也有“一场秋雨一场寒”,每场秋雨之后气温都有所降低。根据民俗的经验,今年早立秋,应该是凉飕飕的,根据天气预报,这两天的温度确实下降了一些。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早立秋真的凉飕飕吗?你认为民俗真的有道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