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世界只剩下一個人,那會發生什麼?

回答五花八門,但是無一例外,所有的問題都是基於這個人在地球上的回答。

那麼如果一個人外太空的星球上,整個世界只有他一個人,那又會發生些什麼呢?答案難以想象,更多的回答指向,這個人還能活下來嗎?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火星救援》講的便是這樣的故事:美國宇航局派遣6人小組來火星探險,遇到強風沙塵暴,其中一人當時被視為遇難,結果等其他5人離開火星返回地球之後。遇難的那位離奇復活,這個人甦醒後發現整個火星上只有他一人,之後獨身一人上演孤獨求生的艱難歷險故事。

劇情就是如此簡單,簡單到幾乎沒有反派,要真的硬按一個反派的話,也只有火星惡劣的條件限制吧。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這部電影放出來引起全球轟動,還一舉拿下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效剪輯、最佳混音、最佳視覺效果等多項提名。電影製作毋庸置疑的紮實。

回到開頭的問題,這個人真的能夠活下來嗎?結果當然是能!更多的人好奇過程,主人公馬克·沃特尼是怎麼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活下來呢?接下來的馬克生動演繹,如何在外星球面對絕境,孤獨求生的歷程。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忍受孤獨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之一

這部電影的主角馬克 馬克·沃特尼佔據了絕大多數的戲份,他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他的夥伴檢測到他宇航服被扎破,按照正常的理論,宇航服被扎破一分多鐘後,人會在失溫失壓中死亡,最重要的是猛烈的沙塵暴阻擋了可以檢測他具體昏迷地點的可能性。於是他被同伴默認犧牲,只能放棄尋找他的機會。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一個人醒來,一片寂靜,除了自己能說話,聯繫不上能夠提供幫助的任何人包括地球上的美國宇航局。舉目之下,只有火星特有的橘紅色的大地膚色。

一個人被扔到野外也許會恐懼,一個人被扔到大洋彼端也許會迷茫+恐懼,那麼一個在外太空的另外一個星球呢?難以想象,總之是笑不出來。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馬克開始陷入迷茫,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要保持理性實在太難。發洩情緒更加是無用功,要知道,馬克意識到下次有夥伴到達火星遠在四年後,目前食物儲備應該是不夠的,發洩情緒只能導致身體能量過度的流失。

失去外聯,食物短缺,獲救希望迷茫,一個人的世界如此孤寂。換正常人會發瘋,但作為訓練有素的宇航員,他在發洩情緒以外選擇了另外一種可能性:接納自己,接受當下的危機。

對自己只說了一句話,我不會死在這裡。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解決問題,需要學以致用。

人生隨處都有可能發生意外,面對意外,逃避無濟於事嗎,最好的辦法就是出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於是整部影片在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以及峰迴路轉的解決方式,貫穿著整個劇情的始終,怎麼才能夠利用極為有限的資源完成目前面臨的種種問題,如果無法妥當的解決問題後,可能之後會出現新的問題。

就好比一個數學方程式,藉助某些工具例如平行線能逐步解出答案,放在外天空星球上,資源稀缺加上環境限制大大增加了“解題”的難度。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這些看似不可完成的難題和出乎意料的解決方式則構成了整個故事的精髓——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完成特定的任務,抽象一點來說就是,如何在給定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下求得問題的答案。

太空和火星探索任務中,資源的稀缺與環境的嚴苛大大削減了解的存在個數,求解過程自然也是異常艱難。

好在馬克是植物學家。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馬克目前很清醒,他要想獲救最起碼要4年之後,目前可供他選擇的有利條件是他有非常完整的個人生活設施,住的地方有,不必為氧氣發愁。

但是接下來足夠供應四年的食物和水,怎麼解決?他在整理清點整個居住所物件的時候,他有馬鈴薯也就是土豆,火星上的土壤確實有利於馬鈴薯的生長。那水呢?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火星上其他設備中存儲的燃料催化劑可以生成氮氣和氫氣,而氫氣+氧氣(條件燃燒)=水,知識改變生活,知識改變未來。

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必要條件,水,氧氣,土壤,還差一樣,生物肥料。

當然這難不住馬克,畢竟曾經的隊友留下一些,糞便。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仔細培育一段時間後,馬克看到了希望,生存的希望。土豆發芽了。接下來的4年的食物有著落了。這種喜悅難以言語,那小小的芽其實也是通往未來的希望。

這邊馬克的火星荒野求生終於有好的起色,另外也有更好的消息傳來,美國宇航局的人也通過衛星發現了馬克存活的跡象。在經過討論之後,大家決定發給馬克維持他四年生存的生活必須品以及必要的設備,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樂觀的心態是促進奇蹟出現的鑰匙

馬克並不是盲目樂觀的人。但樂觀能夠帶給他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就在情況好轉的時候,新的困境來了。壓力生活艙由於設備故障導致爆炸,馬克辛苦栽培的土豆在低溫低壓下瞬間凍死,而地球上原本用於他四年生活必須品的火箭發射失利。

兩次事故,馬克幾乎所有生還的希望全都沒有了。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保持一顆樂觀的心臟,生活還需要繼續。馬克只能清理現場,清點目前所有的食物來計算生還的可能性。

真正的希望都是在不經意間開始出現。經過嚴謹的科學計算,其他5位成員的在靠近地球的軌道上接受補給,利用彈弓效應再次飛向火星救援馬克。

這大概就是絕望中的轉機吧。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一個人的孤獨十分難熬,影片初期著重描寫馬克在火星上孤獨沉默的片段,但是馬克馬克幽默逗比的細胞一直活躍著。

即使皺著眉頭攪拌糞肥,被氫氣爆炸的氣浪掀翻,以及吐槽隊長實在糟糕的音樂品味,面對困境的時候,時不時來句我是“我是火星殖民者!”“我是太空海盜!”“我是鋼鐵俠!”。完全是個中二的大男孩一樣。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影片整體敘事結構嚴謹,目前美國宇航局確實有未來人類登上火星的計劃,主人公自己克服重重困境之後,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奇蹟。腦洞大開的劇情也讓很多觀眾加了一分。

《火星救援》不僅僅傳達了一個外太空歷險的故事,一個人類未來可能創造的奇蹟,也是傳達一種精神,遇到困境,遇到抉擇,很多人期待自己看到希望而後努力。

但現實的生活中很悲催,往往是先努力行動才會有希望的出現。哪怕全世界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也要好好活下去,人生無法從來,探索、征服、解決問題,過好現在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火星救援》離地球2億2千萬公里,一個人在火星上如何荒野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