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吃酒席都隨多少禮合適?

倆灣帥哥


這個隨禮的事情看交情和人情來定。如果自己家以前沒辦過什麼大事,你隨了別的鄰居的禮,有人出於禮貌和自己的交情,可以在原有的禮金上多出一百。如果現在你給別人隨禮,鄰里之間都是三百,無論紅白喜事一般都是這麼個數目。而親戚家就另當別論了,一般白事和孩子過生日都是五百,而結婚就不同了,有的地方以舅舅為大,外甥結婚有的舅舅大方有送三千,有送五千的。而叔叔伯伯們一般都是一千的禮。還有的地方風俗流行新媳婦敬酒禮,這也是看舅舅舅媽們的能力而定,有給一千也有兩千的,這個錢是不會作為以後隨禮的標準的。

我們是湖北省孝感這邊的風俗習慣。


平靜珍惜


看到這個話題,自我介紹一下,我來自河南北部的城市-安陽。現如今是一個生活在農村的孕婦,我來告訴你我們這邊的結婚隨禮情況。

首先,隨禮金額來自不同的人群,金額不是一層不變的。就拿我去年結婚的時候來說,剛翻了翻我結婚時的禮薄,本家的堂叔叔堂伯伯,大部分都是100大洋,自己叔叔和姑姑和伯伯都是500塊大洋,還有一些街坊鄰里,有的是100大洋,有的是50大洋,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吧。

這裡簡單說一下,打個比方,A鄰居孩子結婚五年前,都是50元為基礎,B鄰居隨了50元。如今時過境遷,隨禮金額漲了,但是到了B鄰居孩子結婚時,A鄰居仍然隨禮50元。所以,有因有果,這只是一些農村人的作風。大部分鄰居還是很大度的,都是隨著“行情”隨份子。

說完了,街里街坊,再說一下朋友同學和同事。

朋友同學和同事,一般也都是禮尚往來,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份子錢是不同的。

俗話說的好,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從網上的言論,老人家某某明星結婚,其他明星隨份子多少萬,多少萬。再有就是,達官貴族,包括農村的村長,兒子結婚時,彩禮真是闊氣啊,就拿我身邊的例子來說,一個同學結婚,他爸是村長,結完婚我才得知,他當時收禮金24萬8千元。我聽了後,都驚訝呆了!

言歸正傳,高中同學結婚一般都在200元,他們有的沒上大學,結婚早些,但是行情也就200元。還有,當時經濟不獨立,不會賺錢也是關鍵。

畢業工作之後,大學室友結婚500元,經濟獨立了,都會隨500-1000元。

至於同事呢,一般都是有通知必來,如今的行情,大部分都是200元。說了這麼多,給大家羅列一下吧。這是我們這兒最近的農村規矩。

第一,親叔,親伯,親姑,親姨,隨份子大部分都會在200-1000元。

第二,堂叔,堂伯等老本家人,隨份子大部分都會在50-200元。

第三,高中初中同學,份子金額一般在100-200元.大學同學一般在500-1000元。同事一般在100-200元之間。

第四,至於貴族或者村官,大概在200-2000元。(沒有經歷,只是猜測)

以上是我結合我們當地情況所表達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題主,謝謝!


煲四姐


在農村,十里不同俗,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而且禮金的多少也是根據親疏遠近來給的。比如在我的老家,小輩結婚的時候,邀請親朋長輩來參加酒席,往往是關係比較親的舅舅、姨姨、姥姥、姥爺們每人隨禮1000元,當然了假如親戚家庭條件好,並且和你關係也好的情況下,有的甚至會隨禮6666元或8888元以圖個好彩頭。像姑姑、叔叔這些關係,往往隨禮又都根據各自實際情況了,隨200的、500的都有。

但是像其他非直系親屬,在我們這裡現在一般都是隨禮100元;而同學、戰友這樣比較鐵的關係,一般都是來的人商量好了,統一都隨禮600元、800元、1000元的都有;同事的話,一般就是通知一聲,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來參加,隨禮也是看他們跟你的關係了。村裡的鄰居一般都不會超過100.大部分都會黑50塊錢,不過現在這個年份給個50塊錢吃頓酒席,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而且還是帶著好幾個家裡人一起,算下來連一桌子酒水錢都收不回來。

不過這樣的隨禮,也是限於紅白喜事、滿月酒等等比較大的酒席,平時的酒席不一定會隨禮。








寶媽大玉


我是黑龍江省五常市的農村農民

就我家個人而言,和平時隨出的錢來講。現在農村酒席一般正常也的200塊錢。關係實在不好,不的不去的就100意思一下。正常好一點都是300,實在親戚好點就是500 1000.

現在農村辦事的越來越多,有事也辦,沒事找事也辦。就是想接錢。惡性循環,你辦我也辦,要不接不回來隨出的錢。

這不馬上又到升學季了嗎,孩子考大學辦,生高中辦。實在找不到藉口,考駕駛證也辦。夏天又是沒事找事的辦,買房子辦,老人過生日。生孩子等等。就連豬生羔子也辦。沒辦法


不知名的大米哥


看到這個話題,我來告訴你我們這邊的結婚隨禮情況。


首先,隨禮金額來自不同的人群,金額不是一層不變的。就拿我去年結婚的時候來說,剛翻了翻我結婚時的禮薄,本家的堂叔叔堂伯伯,大部分都是100大洋,自己叔叔和姑姑和伯伯都是500塊大洋,還有一些街坊鄰里,有的是100大洋,有的是50大洋,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吧。

這裡簡單說一下,打個比方,A鄰居孩子結婚五年前,都是50元為基礎,B鄰居隨了50元。如今時過境遷,隨禮金額漲了,但是到了B鄰居孩子結婚時,A鄰居仍然隨禮50元。所以,有因有果,這只是一些農村人的作風。大部分鄰居還是很大度的,都是隨著“行情”隨份子。


朋友同學和同事,一般也都是禮尚往來,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份子錢是不同的。

“隨禮”似乎成為咱們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事情,紅白喜事要隨禮,結婚生子要隨禮,慶生滿月要隨禮等等,村民們之間的關係也是在隨禮的過程中慢慢的變得更近,記得小時候,不論是誰家有喜事,隨上20塊錢就可以隨便吃,因為那時候日子過的清貧,等到誰家辦喜事,美美的吃上一燉肉別提有多高興了,所以,隨禮是一種風俗一直一種人與人的交際方法,關係好的多隨點,關係一般少隨點,從隨禮的份子錢也可以看出親疏遠近,但是現在的隨禮似乎有點變了味道,什麼升學宴,喬遷宴,成人宴等等讓人感覺到倍感壓力,這也讓很多朋友越來越迷茫,什麼禮應該隨,隨多少合適,這些原則應該掌握。


隨禮應該量力而行。

以前隨禮都是人生中的幾件大事,現在不一樣了,宴請的類別五花八門,如果每次都隨禮的話,真的是讓人有些吃不消,特別是有些地方攀比成風,你隨500他隨一千,你今天蓋房子上樑宴請,明天他家翻蓋廚房宴請等,對於這樣變味的宴請,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出發,對於靠宴請賺錢的這些主家,


用戶2994712373641022


這個得看是什麼地方,再看地方風俗。就拿我們那裡來說吧!我是貴州安順,進幾年農村酒席送禮是越來越離譜,少則三百,多則上萬。當然這個得分兩者之間的關係了,如果是村裡鄉親,最少三百如果手邊寬裕可以送五百。但如果是親戚之間,最少五百,當然瞭如果手邊寬裕也有送八百或一千的。再比如是親兄弟姐妹,那少則三五千多則上萬了。在我們那裡基本上每個月都要隨個三兩次,今天張家兒子結婚,明天李家出嫁女兒,後天王家喬遷,大後天林家滿月。還有個過世老人,哎!尤其是過世老人,比如這家有四個兒子,那麼隨禮你也不能光隨一個,得四個都隨,一個最少三百。那四個就得一千二。



逗媽的幸福生活


我是山東威海農村的,我們這邊什麼結婚 生子 滿月 搬家 考學 各種名目的酒席都有,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真心傷不起。村子裡各種隨禮100起步,小輩結婚 生子1000起步,我老婆是老大,下面有個小姨子跟小舅子。兩個人算下來最少2萬塊起步,我一小小農民還有自己家庭真的很累,但是現實就這樣。

近年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大城市攀比風氣(官僚階級的套路)早就流傳到了農村,不是以前的吃酒席是為了慶祝和熱鬧。現在就成了一種怪相。好像就是為了收份子錢。



鄉村王曉胖


要說農村隨禮還真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標準,全國各地情況不一樣,但縱觀條友答題的情況,以一個普通親戚的來看。100元以上的居多。

以我們本地為例,責任制之前,一般鄉鄰隨禮一般都是送物品。隨現金大概在0.8元至一元。當時一個男勞動力的工值為0.3元至0.5元,相當於1.5至2個工日的價值,82年底,我參軍的時候,一般的禮金是1.2至1.5元。相當於一個木工或泥工一天的工價,後來工匠的工價漲到5元的時候。隨禮禮金也漲到5元。2001年,泥工價為20元,一般隨禮也到達20元。到了20l5年,泥工木工工價漲到100元的時候。隨禮禮金也漲到100元左右。近幾年泥工木工工價已從100元漲到200元。但隨禮禮金基本保持在100元上下。稍為親一點的關係也在200元左右。但最親密的親戚關係的遠遠不只這個數。

如果有必要給隨禮設一個上限,以減輕農民隨禮的負擔。我認為還是以一個普通工日的工資標準為宜,最高不能超過三日的工資標準。

不知道有多少人贊成或反對。贊成的,點個贊,反對的,留個評論。村夫夜話都願洗耳恭聽。


村夫夜話


農村結婚隨禮一般都是200(山東淄博),不管親戚朋友,都是200元,當然這個具體看你經濟狀況,舉個例子說:我結婚的時候我大舅隨禮隨了50塊錢,我覺得很高興,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本身我大舅本人年齡大了,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是我大舅家的兩個表哥照料,本身他自己沒有收入基礎,這50元錢也是我表哥給我大舅,讓我大舅以自己名義給我的禮金!所以說禮金多少視自己情況而定。

當然還有可能隨情隨份子,情義越好越多,一般現在同學結婚或者同事結婚都是600起步,在往上800,甚至1000,當然有錢的可能10000都不多。

所以說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禮金錢也不同!收彩禮也沒必要太斤斤計較!送彩禮的人也需心裡有數,也不能太過分了,舉例子說:A和B,A結婚的時候B給了800,B結婚的時候A給了200,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當然如果說B確實家庭情況不好或者急需用錢的時候還可以理解!


豆豆巴巴


實際上隨禮主要看地域風俗習慣,其次是感情關係的親厚程度。

筆者老家,豫東山區,農村隨禮,都看得非常重!一定要增加!

記得小時候,吃個酒席隨禮還是幾十塊錢,那個時候加個20塊錢就不得了,後來起步價都是100,至少都是加50了。

還記得筆者的一個小學同學結婚,她原來隨她同學的是1000元,後來她同學給她轉賬1000,還被扣了十塊錢的手續費(那個時候轉賬還是要收錢的)!就因為這事,那個女孩的媽媽一直耿耿於懷,直說北方人摳門沒有人情味(她那個朋友是豫北人)。

現在,農村吃個酒席,關係遠一點的,勉強100元能拿得出手,關係近一點的,至少都是200起步了,增加的部分,差不多都是加100了,偶爾也有人加個50,但背後肯定會有人說三道四。

所以筆者感覺老家人情太重了!雖然現在孩子少了,但是基本超過60歲的老人,都開始做生日宴了,關係親近一點的,都得隨禮了。一年到頭下來,禮錢都得上萬了!

不過筆者的朋友老家是鄂西地區,他們隨禮基本上都是平等的“禮尚往來”,就是別人送多少,你回多少。雖然與筆者從小接觸的環境不太一樣,但至少個人負擔稍微小一點了。不過考慮到物價因素,回禮晚的也是吃虧的。

鄂西農村地區,經濟水平比筆者老家稍強一點,一般的街坊鄰居,孩子滿月週歲之類的,也有隨禮100的,不過大多數出手都是200起步了,關係特別親的親戚,特別像舅舅、姑姑之類的,一般都500起了,紅白喜事,至少都1000起步了。而且當地紅白喜事流行搭臺子唱戲表演,親戚之類的都要出一個“點歌費”,100塊一首,一般的街坊鄰居可以不理會這個,但只要是沾親帶故的親戚,基本都是100、200的,特別親的都是500、1000,所以人情也是非常重。

婚喪嫁娶、生子、升學、生日、當兵……都要預備請客,一戶普通農家,辛苦勞作一年,竟然近一半的收入都要用來隨禮,但很多說這種擺酒席是為了收禮賺錢,筆者個人覺得有失偏頗。

以筆者瞭解的實情,現在擺酒席基本也不賺錢,現在物價上漲,農村酒席和城市不一樣,一般都要吃兩天左右,飯菜酒水的費用都不低,能不虧就不錯了,主要還要看近親(孃家、叔伯)送的輕重。所以農村人也是苦不堪言。只是現在社會風氣是,別人都辦了,你也得辦,而且農村人都喜歡講究面子,有事不辦個酒席熱鬧一下,就覺得沒面子。說到底,主要還是虛榮攀比心理作怪。

現在政策也在批評這種不良習氣,筆者相信,以後農村的年輕人也會越來越開明,酒席什麼的都是浮雲,過好日子才是最主要的。

答案如有助益,還請點贊,歡迎移步到筆者個人主頁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