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一與歐洲分裂

在百家爭鳴當中,百家在思想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追求“大一統”。所有的學派都呼籲趕快實現國家的重新統一,都認為天下沒有共主是不正常的,這會讓人心神不寧,必然導致天下混亂,戰爭連綿,民不聊生。

中國統一與歐洲分裂

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希臘時代的思想家卻紛紛反對統一。

希臘在歷史上一直沒能統一。希臘版圖由無數個小小的碎片構成,那些林立的城邦在數世紀中一直動盪不安,這種形勢和春秋戰國十分相似。不過,希臘人對“統一”從來沒有熱衷過。希臘人極為推崇城邦獨立自治制度,小國寡民的城邦,是他們所能夠想象的唯一的國家形式。為了抵禦共同的敵人,希臘的歷史上出現過微弱的聯合呼聲,不過建立大一統的政治統一卻從未使他們動心。

亞里士多德在批判柏拉圖時指出,“城邦的本質就是許多分子的集合”,倘若過分“劃一”,就是“城邦本質的消亡”。希臘人容忍並且享受分裂狀態,因為在他們看來,過大的國家不利於公民民主的實行。城邦領土的過度擴張,便意味著公民集團的擴大,意味著公民與國家間關係的疏遠以及公共生活的鬆懈甚至完全喪失,這正是希臘人反對政治統一的根本原因。

中國統一與歐洲分裂

為什麼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思想呢?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地理環境不同。

與中國的總體環境相似,上古時代的黃河中下游一帶也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當中。往北,是無法耕種的草原;往南,是難以開墾的森林;往東,是無法跨越的大海;往西,則是不利農耕的高原。只有中原,是一馬平川的黃土。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之中,人們很容易形成世界大同、資源有限的觀念。

我們翻開司馬遷的《史記》,出現的第一個人物就是黃帝。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從黃帝時期開始敘述的。

縱觀黃帝的一生,就是戰鬥和征服的一生。只要有不服從自己的部族,黃帝就要領兵征伐。“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徵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黃帝一輩子都在領兵打仗。在兩次大勝之後,黃帝又先後征服了東方的太皋,西方的少昊,北方的顓頊,樹立了自己的絕對權威。“五十二戰而天下鹹服”,通過武力確立了自己的最高領袖地位。“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即使在平定天下之後,黃帝仍然保持著一位征伐者的警惕,“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身邊總是帶著巨大的扈從部隊,以保衛自己的安全。

中國統一與歐洲分裂

戰爭的結果是一部分部落被消滅,更多的部落選擇臣服。通過戰爭,黃帝把原來各自為政、混戰累世的眾部落變成了一個以黃帝部落為首的部落聯合體。中華民族的雛形由此形成。

與中國不同的是,希臘原始部落間雖然也經常發生衝突,卻沒有演變出中國從黃帝到堯舜禹時期“諸侯相侵伐”的規模巨大的統一戰爭。他們之間偶爾發生戰爭,但是大部分時期是和平的。

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環境不同。希臘內部多山,崎嶇的山路阻擋了人們建立大一統政權的雄心。希臘海岸線漫長,面對資源貧乏的困境,希臘人首先想到的是把眼光投向大海,泛舟出海,尋找更適合居住的肥沃土地,或者興起利潤豐厚的航海貿易,而不是向山嶺那邊的另一個部落發動戰爭。

即使有戰爭,在開放的環境下,結果也遠不如東方式戰爭那樣令人絕望。

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下形成的文化的特點是資源有限,因此鬥爭都是內鬥。中國上古時代的生存戰爭,比之世界其他很多地方要激烈和持久,因為在封閉環境下,為了捍衛自己的基本生存資源,每一方都沒有退路。

中國統一與歐洲分裂

而在希臘,失敗的一方會逃往海外,很難形成征服與屈服的專制關係。“希臘文明在一定程度上與地理因素密切相關,海上文明的特點是它交通流動的方便性,不同政見者可以通過海上逃跑,獨裁專制者無法實現他對不同政見者的消滅。”因此,希臘文明流傳著“海上逃亡之門”說。所以,“希臘混合型的海上文明具有內陸文明難以追比的政治寬容性、契約共享性與文化流動性”。

中國統一與歐洲分裂

所以希臘人的思維邏輯和中國人是不同的。中國人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也。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人和人之間必須分出你大我小來,才能建立秩序。而古希臘人偏要出兩個太陽給我們看。比如斯巴達就設有並列的兩個國王,雅典的政權結構更為複雜,由9名執政官輪流執政。

崇尚一元與崇尚多元,從上古時期就已經成為東西文明的本質區別之一

在我們的影響中春秋時代是生機勃勃、絢麗多彩的,春秋時代的人們思想解放,智慧勃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大的學派。可是,身處歷史當中的人的感受與我們完全不同。翻遍春秋戰國時代留下的所有文章典籍,很難見到當時的人對那個時代的讚語。相反,觸目皆是哀嘆、抱怨和詛咒。因為在分裂狀態下,連綿不停的戰爭給普通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動盪的政治讓上層社會也沒有安全感。從西周滅亡那一天起,中國人迫切地呼喚,希望出現一個新的更有力的權威來取代周王朝的統治,以恢復天下秩序,讓人民重新安居樂業。

中國統一與歐洲分裂

因此,中國的統一不是某一個人靈機一動的設想,它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意志的結果。正是在這個民族集體意志的驅動下,春秋以降,諸國之間開始了長達五百餘年的不間斷戰爭。每個國家都極力擴張自己的地盤,吞併別的國家,以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

中國統一與歐洲分裂

即使沒有秦國,中國也不可能像歐洲那樣一直分裂下去。無論如何,統一這個大方向是不會被扭轉的,也早晚會有別的國家取代秦國的位置,完成統一的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