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定律”: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很难“育儿”

美国作家梭罗说:“我们的生命都在职妈绿豆般的小事中虚度,毫无算计,也没有值得努力的目标,一生就这样匆匆过去,因此国家也受到损害。

“国家受到多大损害”对有些人来说感受没那么强烈,但是匆匆过去的人生,于个人而言,应该越到晚年越觉得遗憾与失落吧。

《银河补习班》中的爸爸马皓文对儿子马飞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那个箭靶,如果你连箭靶都找不到,那你每天反复拉弓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人生毫无规划,没有梦想,只是随波逐流,或者像个木偶人一样任由别人牵线行走,那么如果当牵线的人消失了,或者牵线人失去了方向,你又该如何前行?

“手表定律”: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很难“育儿”

那么多考上了大学反而变得很迷茫的孩子,就是错误地把“高考”这一个过程性的阶段变成了自己的目标甚至梦想。当高考结束了,他们就像一艘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小船,不知该驶向何处了!

每个成人都应该深入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观与梦想,因为只有找到“箭靶”,才能更有方向和动力地努力向前!

“手表定律”: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很难“育儿”

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1)

有一种父母一听说“快乐教育”,就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放手有了科学理论依据了,更堂而皇之地不去管教孩子了。

孰不知,“快乐教育”不是不教育,不是不让孩子“辛苦”,而是更多地尊重孩子,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不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痛苦”!

(2)

还有一种父母,刚好相反,一味地推着孩子不断向前,哪个项目都不舍得放下,都想让孩子有所建树。

那天约谈了一个孩子,四年级,九岁,每天学习到晚上十点多才睡,每个周末也要去上很多特长课。

英语、钢琴、书法、围棋、马术、游泳、机器人、舞蹈……前前后后学了十多项,小小的孩子,证书就已经拿了一箩筐!

孩子妈妈说:“我相信,所有这些努力,都能在将来帮助到孩子。”

这个孩子说:“我好久没有去公园玩了,每天要做的事情好多好多。”

一边是无比坚定的妈妈,一边是无比疲惫的孩子,如果不去调整这种管教方式,不知道孩子还能继续坚持多久?如果孩子坚持不下去,不知道会面对父母的何种谴责?

“手表定律”: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很难“育儿”

手表定律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是几点,拥有两块及两块以上的手表,却无法确定是几点;两块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这个定律的含义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父母双方的价值观最好协调统一,这样才更利于孩子成长!

否则父母价值观相悖,孩子总是在你们的矛盾中求生存,不但很痛苦,而且也容易给孩子造成混乱。到底爸爸和妈妈谁说的是对的?我应该听谁的?

如果父母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可以私下里沟通好,再去和孩子沟通。不要一个让孩子往东的同时,另一个父母坚定的让孩子往西。这比较摧残。

“手表定律”: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很难“育儿”

(2)

贪心不足蛇吞象!不要给孩子目标太多,否则孩子将无所适从!

上面说的那个孩子,她面对的是“英语、钢琴、书法、围棋、马术、游泳、机器人、舞蹈……”这么多的箭靶,一会儿射向这个,一会儿射向那个,孩子会非常辛苦不说,而且哪一个她能学到“精通”的程度?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多让孩子尝试不同的项目,去寻找孩子更喜欢或更擅长的,有选择地深入学习,这种尝试是可以的。

但是,每一个都觉得对孩子重要,每一个都想让孩子深入学习,孩子在没有一个准确定位的人生路上疲于奔命,很多精力分散到不同的各个方向上,恐怕结局会不如所愿、得不偿失吧!

况且,全才需要天赋!目前为止我听说过全才又非常专业的人,只有“达·芬奇 ”。

“手表定律”: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很难“育儿”

(3)技能很重要,但是品质(价值观)比技能更重要!

我一直认为“品质”是根,拥有良好的品质,相当于根基好,大树才能苍天!

技能是枝叶,如果没有品质作为支撑,技能再高,也会徒增烦恼,自己不但无法体会到幸福和快乐,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无才无德”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才无德”的人!

所以,我们到底要培养出具备什么样品质的孩子?——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

当孩子具有了独立、自信、友爱、勇敢、抗挫力强、合作……等品质,那么将来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就会有能力去学习,有能力面对学习路上的挫折,有能力坚持下去。

如何培养这些品质?

这个问题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我们的箭靶找到了,我们的一块手表确定了,并开始实现价值了。

“手表定律”: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很难“育儿”

不可盲目自信,闭门造车!

如果我们在育儿过程中,不要关起门来,孤军奋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即使你是清华北大的教授,也许依然会存在偏颇之处。

所以,在育儿上,我并不建议闭门造车,更不提倡盲目自信。

我们要隔段时间就看看周围人的手表,与我们的时间是否差异不大,以此来评估我们的方式是否还在预想的轨道上。

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的手表,与其他人父母的手表都不一样时,我们要反思一下,校准一下,看是否我们的手表有了一些偏差。

  • 如果通过分析和反思,我们的手表无误,是其他人的手表不那么准确,那么我们可以继续;
  • 如果发现我们的手表有了误差,那么就要及时调整,免得越晚偏差越大,影响孩子的发展。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随波逐流,而是要多看看周围的环境。如果观察过后,依然觉得自己的方向没有任何错误,那么相信自己、继续坚持,未尝不可!

“手表定律”: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很难“育儿”

我关于孩子暑期学习的一个坚持

我家两个孩子,暑假作业留的都是下一个学年的内容,连新课本都没有发,在暑假却要求在每个周在班级群里上传朗读或者背诵的内容。

比如:淏仔开学后上四年级,四年级的课本没发,现在群里每周发布的作业视频,都是四年级的英语背诵。

暑假期间,让孩子们把下个学期的英语都会背了,那么下个学期学什么?难道再继续往下学吗?或者真的像朋友所说“暑假学习,开学复习”吗?

小学阶段,就这么点儿知识点,还需要利用孩子们的整个暑假去提前学吗?

提前预习一个模块或者一个单元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背诵整本书,我真费解!

这一点,就是我不认同的地方,所以我没有按照作业单去要求我的两个孩子现在必须要学会,我让他们尽情的享受暑假的乐趣,爬山、游泳、看海、旅游……,还带着他们跟着我上了两期我讲的SEL儿童社会情感课。

这就是我的手表与大多数家长的手表不一致的情况,而我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

即使如此,我也不得不考虑周围的环境。

为了减缓开学后,我的两个孩子与同学们之间的落差,我们计划在开学前,把下学期第一模块的会读会背即可,这样可以缓冲一下。落下的,一边学一边补一边追。

这件事以后我依然会和大家分享,包括:

我这样做是否是盲目自信,孩子上学后与同学间的落差多大,孩子是如何应对的,多长时间追上了进度,对孩子成绩有多大影响……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方向,活出人生的精彩!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讲师,“同理心沟通”的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文字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不一定全部准确,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若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妈妈,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