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詠懷古蹟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王昭君

明朝初年,退入沙漠的北元勢力依然強大,明朝從正面短期決戰為不可能。明太祖朱元璋的方略, 乃對其兩翼著手先平定遼東,轉移朝鮮半島高麗國歸屬,繼進出青海(1379年),切斷漠北與西藏交通路, 繼經略雲南, 粉碎與北元強固呼應的大西南蒙古人殘餘勢力(1381年)。三面大包圍壓迫明朝的形勢解除, 蒙古高原的北元勢力陷入孤立, 而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捕魚兒海之役, 蒙受明朝遠征軍毀滅性打擊。

1402年,四十三歲的燕王朱棣即位,立於此勝利基礎,於是有明人所誇傲的“

五出三犁” 五度親征漠北(永樂八年、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雖對征服純屬奢望, 卻已是歷史上惟一親自策馬逐北朔漠的漢族天子

明朝國都自成祖永樂時代移建北京,正是強力的前進態勢有力指標, 減消金、元建立國都以來北京濃烈胡化影響, 以及平衡經濟(南)、政治(北) 傾斜形勢的原因,可能兼而有之。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藍玉指揮的捕魚兒海之戰

14世紀後半至15世紀前半的明朝初期半個多世紀, 漢族由雄略的太祖、成祖父子兩代指導, 非只挫屈世界史最大征服者蒙古人氣勢成功,壓迫其侷促於北方草原本部, 轉換入分裂、衰退的後期歷史過程, 而且,同一期間,便是向四方齊頭大發展的時代:

關於東方,十二世紀建立金朝的女真人移住中原的已與漢族合一,蒙古人征服時代, 殘留東北的女真人系由元朝遼陽行中書省統制, 包括同種族移住東北域內的朝鮮半島高麗人。明太祖基於切斷蒙古高原北元勢力續與朝鮮半島連絡的目的, 立即進出遼東

, 加以軍事佔領, 乃屬必要。

靖難之役, 東北女真兵曾追隨兀良哈三衛參加奮戰,成祖即位後永樂之初,女真人仿兀良哈蒙古人之例, 正式編入唐朝羈縻府州同一意味,部族平位的羈縻衛所制度, 依蘭方面為建州衛, 其西哈爾濱方面為兀考衛。建州衛旋南移吉林市附近, 又以元末亂中附向高麗(隸朝鮮建國祖李成桂麾下) 的女真部族歸順, 於圖們江右岸朝鮮咸鏡北道會寧地方增設建州左衛, 統屬遼東都司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靖難之役篡位成功的朱棣

遼東都司之外自成系統,以黑龍江下流右岸一帶奴兒干為名的奴兒干都司, 便是元朝徵東元帥府後身。於稍後於建州衛的永樂二年設尼嚕罕衛, 七年(1409 年) 改都指揮使司,支配當地吉烈迷(野人女真) 諸部、庫頁島(土人便稱苦夷、骨嵬), 以及北海道方面蝦夷人。

明朝此一極東北前進基地開設的事實,19世紀中,經俄國人向學界介紹永樂十一年(1413年) 建立於黑龍江河口附近特林地方的永寧寺碑,而為世界所共知。紀念石碑正面漢文, 背面女真文, 兩側面漢文、蒙古文、女真文、西藏文四體書刻。其漢文刻文:“永樂九年春,

亦赤哈等官軍一千餘人, 巨船二十餘艘, ……自海西抵奴兒干及海外苦夷。諸民男婦, 賜以衣服器用, 給以穀米”, 文末具名邢樞書丹。

遼東、奴兒干兩都司為樞軸的明朝大東北統制網, 松花江系其連結大動脈, 運兵、運糧、輸送物資, 均順江直達黑龍江河口。

明初漢族籠罩東方世界的威光下,東洋史學者形容東方諸國對明朝的態度, 朝鮮是恭事, 日本則媚事。高麗已嚮明朝稱臣, 回覆對漢族中國的宗主—屬國關係, 李成桂對明朝執“事大之禮” 愈謹, 登位請求上國明朝冊封時, 擬上“朝鮮”“和寧”兩名詞, 並請決擇更改國號, 而經明太祖勅定前者。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足利義滿和一休

日本方面的記事:合一南北朝, 確立室町幕府支配體制的獨裁者與太上天皇足利義滿, 明惠帝建文三年(1401年), 以“日本准三后道義” 名義而敬稱“大明皇帝陛下” 抬頭,嚮明朝呈上國書。翌年,明朝復使到達日本, 義滿盛大歡迎, 禮拜受領載有“爾日本國王源道義” 文字, 正式冊封國王意味的勅書, 以及頒下奉正朔所需的大統歷。

同年明朝成祖登位, 義滿再上書時,署名已是“日本國王臣源”, 自承於明朝屬國之列。由是每年彼此使者往復,成祖且以封日本“壽安鎮國之山

” 而頒御製碑文。日本對明蜜月外交或相對意義的屈辱外交, 迄足利義滿死後(明朝賜諡恭獻王), 其子執政期的1411年(明朝永樂九年, 日本應永十八年), 幕府突然的“國交斷絕” 行動而中止,原因據推測,便是簡單的國體恥辱有損顏面

東海諸國明初多已通貢, 《明史》呂宋(Luzon, 菲律賓) 傳:“洪武五年正月, 遣使偕瑣裡諸國來貢” 等, 都是說明。特具意義, 系琉球的自明朝而從歷史上開始列入中國朝貢國, 於中國世界的一角登場。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中國賜予琉球的三塊牌匾

西南方面, 西康、西藏於太祖洪武時都已服屬, 修正元朝制度設置朶甘、烏斯藏行都司, 內側苗、瑤、泰系、藏系、緬系諸少數民族住地的開發, 尤系成祖治世一大業績。唐朝南詔國、宋朝大理國的範圍, 元朝已置雲南行中書省直接支配, 明朝漢族勢力愈益深殖, 而努力加以內地化, 繼承元制的雲南布政司北部, 永樂時代獨立置行政單位貴州布政司, 是指標之一。

之二, 稍前, 又以南方毗鄰屬國越南內亂, 強臣黎季犛篡陳朝自立, 影響中國宗主權尊嚴的理由, 併合越南改置交阯布政司, 宋朝初年以來脫離中國獨立的越南, 至是重入中國領域

成祖永樂時四方經略的一大特徵:“當成祖時,銳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貴(宦官,泛指皇帝寵愛的近臣)。西洋則鄭和王景弘, 西域則李達,迤北則海童,而西番則率使侯顯”。西藏諸法王自洪武時開始受封通貢, 強化西藏域內四分五裂諸勢力內屬, 完成尼泊爾到北印度沼納樸兒諸國對明朝朝貢關係的連結, 功勞者都是《明史》鄭和傳附記,讚揚“五使絕域, 勞績與鄭和亞” 的侯顯。另一知名宦官之例, 便是前述東北方面的亦赤哈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鄭和下西洋

惟其如此,明朝領土較之元朝已縮小甚多,可知乃是錯覺明初較之元朝, 聲威未遑遜色, 自東北庫頁島, 西南越大洋到非洲大陸東岸的大勢力圈成立,為空前所見。

東方從未來入貢的呂宋、琉球,以及倭國時代以後的日本,也都自其時朝貢,隆盛殆與前此的漢族朝代漢、唐齊駕並驅。

然而, 明朝國威四播,唐朝以前世界帝國復活的意味為堪注意。海禁斷行, 私的國際交通全面關閉公式朝貢又固定在天朝聲威的敬畏基點, 乃是國家閉鎖性較之宋朝猶烈的最直接說明。偉大的永樂時代宣德時代接替時, 衰兆由是初見。

徵候之一, 越南迴復漢族中國領土統治後二十年的宣德二年(1427年), 廢交阯布政司承認越南民族運動領袖黎利政權, 重建宗主、屬國秩序。之二, 太祖以來收為內地的開平衛

, 原設於今內蒙古多倫, 宣德五年以唇齒相依的大寧衛廢棄, 戰略形勢上太過突出的理由, 而也南移獨石口(今河北省沽源)。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土木堡之戰,明英宗被俘

再次代英宗正統年間, 隸山西行都司(治大同府) 的東勝衛(今內蒙古黃河外側東端托克托縣), 繼永樂時廢棄復置又確定廢棄。經過土木之變, 明朝對外已不得不改採消極政策。所以, 土木之變以前, 河套北、東的明朝內蒙古直屬領土, 幾乎已全行放棄。土木之變, 表象英宗急躁行軍的結果, 實質已是漢族元末以來回升的衝力退潮 前進高姿態重向保守化逆轉時, 弱勢於外力考驗下的明顯表現。

自此, 太祖、成祖時代意氣高揚

蒙古高原進出斷念, 從現實變化為政策上的守勢, 以及事象上的步步後退,“大寧廢(成祖分與兀良哈部)、開平棄(宣宗時) 而遼東、薊州、宣府之備多,河套失(世宗時) 而太原、大同、榆林、固原、寧夏之患急, 哈密棄(亦世宗時) 而甘肅、西寧、洮河、松茂之寇滋”, 漢族已以北方全邊境線處處捱打為結局。

自東而西, 遼東、薊州、宣府、太原、大同、榆林、固原、寧夏、甘肅的明朝沿長城線“九邊”, 正是與北方蒙古人勢力消長判明後, 明朝中期以來被迫出現的產物。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奪門之變, 皇位面前兄弟相殺

明朝建國恰值百年北邊保守方策已形固定的英宗復辟次代憲宗, 成化十年(1474 年) 興築榆林(陝西) 至寧夏間一千七百七十里的長城(明朝所謂“邊牆”) 開始, 歷孝宗武宗而十六世紀前半世宗嘉靖年間, 山西邊界以迄甘肅蘭州的現狀長城中段新築部分為基線, 明初以來已順地勢陸續築成局部的東、西兩方面城牆、關口、堡壘, 也已完成修補與連結, 而如今日所見姿貌, 東起山海關, 西迄嘉峪關的萬里長城, 全線巍然呈現於世人眼前。九邊, 便是設定於長城防禦線上, 分擔防衛的九個軍管區。

大長城大運河,都是漢族智慧、毅力、技術的結晶,世界級雄闊壯觀,代表人定勝天的偉大人力創造。卻是,與長城原型或漢朝攻勢長城相較, 明朝長城已全然變形, 位置大幅向南移動, 鑄定其非對蒙古出擊的體制, 而系屏固為目的, 性格是被動的、內縮的與退守的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漢長城遺址

漢族活動的伸展抑撤退長城線進退支量尺, 就長城的歷史而言, 明朝長城因之不是光榮的,而系苦惱的。長城劃定漢族立場的敵我限界, 能夠固守長城已稱滿足。長城必須修築, 也以衛所制度已形敗壞, 而不得不依賴此防禦工事,明朝全成顯現宋朝原形的影子。正面北方局勢的變化, 連鎖反應帶動漢族勢力從四面八方退卻

長城固然是偉大的,但仔細推敲其背後,越是雄偉越是一種悲哀

姚大中 著 華夏出版社

士人風骨凸顯,工匠精神鵰琢,民國大家遺風,臺灣歷史學者姚大中生平全力創作的恢弘鉅著,首次在大陸推出簡體字本。

中國歷史是偉大的,但沒落的世家子而盡緬懷昔日榮華,表示的惟是懦弱。知恥庶近乎勇。忘懷歷史的民族註定滅亡,顧影自憐或自怨自艾,又或只會自打嘴巴,同樣為沒出息”。——姚大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