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有块“奇石”,火到全国去了

这是琅琊山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对促进琅琊山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滁州城市形象、践行文化自信,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滁州有块“奇石”,火到全国去了

菱溪石坐落在琅琊山风景区醉翁亭景区,其高130厘米,直径100厘米,形似太湖石、质如灵璧石,具有玲珑坚硬、嶙峋奇特、孔孔相连等特点,是我国少有的有确切记载和实证的唐晚期园林遗石,是赏石界的“唐宋遗韵”,被收录于《中国石谱》及其图典《古石名石》。

滁州有块“奇石”,火到全国去了

菱溪石名扬天下,缘于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政治家、金石学家欧阳修。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时任滁州知州,发掘和考证了菱溪石,他非常喜欢这块,曾专门为之作了《菱溪石记》散文和《菱溪大石》诗。北宋一代,受文坛盟主欧阳修影响,北宋文豪苏轼、诗人苏舜钦,书法“宋四家”、“石癫”米芾等都曾为菱溪石作诗。此外,在滁州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滁州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滁州志》和民国初年《滁县乡土志》等志书上均对菱溪石有详细记载。

滁州有块“奇石”,火到全国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工作。1989年印行的《琅琊山志》记载“菱溪石,在冯公祠南,意在亭北侧”,菱溪大石已在醉翁亭院落内被保护起来。

滁州有块“奇石”,火到全国去了

2014年,为了进一步保护好菱溪石,根据同济大学专家学者意见,滁州市琅琊山管委会又在醒园东北角,专为其修建了一个“天外孑遗”亭用以安置保护菱溪石,并通过研学旅行、导游讲解、环境整治,持续做好保护传承等工作。

2019年4月初,赏石界相关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滁州琅琊山菱溪石,对菱溪石的保护传承工作表示肯定,认为其在历史文化、赏石艺术、传承利用等方面具有国内罕见的价值,建议在赏石界大力宣传、重点保护。2019年9月,滁州琅琊山菱溪石通过了中国观赏石协会专家组的认可。

滁州有块“奇石”,火到全国去了

在京召开的菱溪石文化座谈会上,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表示,菱溪石是一块有历史故事、文化传承、科学积淀的艺术类历史名石,是琅琊山的“镇山之石”。她希望

滁州要进一步挖掘和提炼菱溪石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其在菱溪石周围展示出来,做好文化传承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菱溪石的科学文化价值,科学分析该石形成的原理和年代,研究该石外观颜色形成的原因和材质成分,做好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发现和挖掘菱溪石的艺术美,在获得“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产项目保护示范遗存”后,各方共同努力将这块集科学、历史、经济、文化为一体的观赏石保护和利用好,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李志坚宣读了专家评委对滁州琅琊山菱溪石的评语:“菱溪石属于岩硅造型石,保存完整,美观生动而神韵,形、质、色、纹、韵俱佳,又因欧阳修《菱溪石记》闻名天下。专家们一致认为菱溪石作为传世古石,文献及地质学资料完整齐备,保存状态良好,传承保护措施得当,又因其历史及稀缺程度,根据《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具备成为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范例的条件。”他表示,中国观赏石协会作为"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今后将同滁州市相关部门共同做好菱溪石的保护工作。

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力对中国观赏石协会指导、支持滁州文化旅游事业和赏石艺术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菱溪石荣获“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示范遗存” ,是对滁州琅琊山菱溪石历史文化价值的最高肯定,对滁州和琅琊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极大鼓舞,希望能通过中国观赏石协会这个平台,从更高层面更广角度深入地挖掘和发扬滁州赏石艺术文化,让赏石艺术走入滁州、走近百姓,让人民群众能通过欣赏奇石,更好地体会中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体验中华赏石文化之魅力!

滁州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何希勇从“吉祥如意之石、文化传承之石”角度,阐述了菱溪石的文化历史内涵,并通过菱溪石介绍了滁州和琅琊山,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赏石文化在践行“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意义。

中国观赏石协会理论研究科普教育专委会主任吕良冀从地质科学方面对菱溪石给予了高度评价。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副调研员刘南川向则与会专家介绍了菱溪石的概况。

滁州有块“奇石”,火到全国去了

座谈结束后,中国观赏石协会驻会副会长钟长海向滁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金力颁授了琅琊山宋代菱溪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赏石艺术保护示范遗存”奖牌。

据悉,菱溪石是国内第一个获得“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示范遗存”的观赏石,也是滁州市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示范遗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