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有個4-5萬塊錢,每月收入大概4000-5000,怎樣理財?

靠自己才最安全697


以下為個人意見,僅供參加。

月入4,5k的話,存到4,5萬還是不容易的,鑑於現在的物價水平(不知道題主哪裡人),生活上還是蠻緊的,如果有家庭的話。

財富的增長主要靠開源節流。開源的話方法很多,包括理財。這裡主要講理財,其他不講,節流的話就靠個人的生活習慣,比較複雜,這裡也不提。

理財的話,個人建議可以把錢均分為三份

第一份,保守使用,如購買銀行定期,債券,貨幣基金(如餘額寶)等。這部分錢主要是確保你在發生變故突然急需用錢時,不至於沒錢可用。

第二份,可以買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相對於第一種高一些,但是收益率高。這部分保證收益,資金安全性相對也高一些。

第三份,可以買一些基金,股票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牛市可以買股票型基金,熊市推薦買債券型基金。這部分風險高,不保本,但是收益相對上面兩種更高。這部分主要是以高風險為代價去搏收益。如果你是一個保守的人這部分錢可以少一些。

以上是對現有的存在來說,同時每個月收入裡面扣除必要的生活花費外,剩下的錢可以分做兩份,分別用作上述的二和三。

個人建議,可以適當的買些保險產品(本人非屬保險業工作者),保險保未來,不要用老一輩人的眼光看待保險。

以上僅個人意見,僅供參加,喜歡可以加關注,點個贊



雜牌偽球迷


建議做保守理財,我有10幾萬,月薪7000,說說我自己的投資經歷吧吧,我曾經做過P2P,不過在近幾年暴雷之前就出來了,也沒有賺到多少錢,主要自己還比較保守,但是現在不要去想了;我還做過郵票線上交易河北一個郵卡幣的交易所,後來線上平臺倒閉了,幾千塊錢沒有出來;我做過比特幣 萊特幣的線上交易,一天24小時開盤,週六週日不休,那段時間已經影響到個人生活了,做了一陣子出來了受不了,但是沒料到後來的比特幣瘋長到幾萬一個,到後來真心不敢進了,怕做接盤俠,幾乎也沒賺到也沒有大賠,現在主要做股票性基金,去年是賠的,黃金基金賺了一些,今年股票這樣漲了幾天,心又動了,主要在中國做股票別想著做長線,斷線也別做了除非你能看懂莊家的意圖,要不只能接盤,現在沒有生錢比較快的道,如果你非要投資的話支付寶的定期和餘額寶可以試試,風險小點,想激進一點的話就做做,股票類型的基金,支付寶都可以買的。如果你資金不充裕,沒有經驗,不建議做高風險投資,還是保證本金安全為主。我的肺腑之言,我每天都在考慮怎麼多賺點錢,如果你文字還不錯的話可以考慮做做今日頭條的自媒體和頭條上回答問題,做的好一天也有幾十塊錢了,其他的以錢生錢的方法,不容易,咱儘量不去冒那個風險了,得不償失,這幾年我坐下來的體會


懷舊經典1988


說實在的,對於家裡開支不大的年輕人來說,不用那麼多顧慮,當下可以買股票型基金。易方達系列的有個別表現還可以。今年春節時,我媽讓我幫她打理部分存款,老人屬於保守型的,我買了一半的穩健理財,一半的股票型基金,基金一個月左右差不多也有3個多點的收益了。我覺得做股票型基金不要貪,只要比穩健理財的高一點,我們也就當賺了,該止損時要止損,該止贏時也別含糊。對於上班族,收益就當是業餘的橫財好了,輕鬆心態,瀟瀟灑灑。


一路同行車行


手裡有個4-5萬塊錢,每月收入大概4000-5000,理財的方案由人而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它的財務情況,比如資產、支出等,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年齡、家庭結構等情況。

如果是年輕人,還未成家,手上有4-5萬,月入4000-5000,那麼他只要是在積累財富的階段,同時可承擔較高的風險。那麼可以每年拿出4000-5000給自己投重疾、意外、醫療險,以解決突發事件的大開支,同時讓家人安心放心。手上的錢,一部分可以買點股票,一部分可以買點貨幣基金,做為流動資產。每月工資到手時,做一部分指數基金定投。

如果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那這個收入是不夠的,當然對象也會有收入就另當別算啦。

其次,如若年輕人,還當投資自己,讓自己不斷地學習,參加一些與自己職業或自己發展方向相關的學習培訓,也對自己將來賺更多錢有好處。

最後,不管如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情況,但只要能讓財富開支有度,月月有結餘,那生活也會越來越好的。

投資理財,還是要到合規金屬機構去,切莫貪一些小平臺的高利息,而把自己的財富爆露在大風險中。


APi


存款4、5萬,每月賺4、5千應該怎樣理財?

鑑於每月收入不是太高,一個月大概能存2000塊,那4、5萬的存款也來之不易,這樣存款的處理最好是以安全為首要條件。

推薦一下我的想法。


1、存款裡放2萬到銀行的活期賬戶裡,這筆錢是保障,保障自己能夠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可以最少半年不會餓死。這筆錢尤為重要,所以一定要放在沒有風險的地方。

2、存款剩下的錢可以買點債券或者債券基金,這樣的好處是相對安全的同時又能保證一定的收益,起碼可以跑贏通貨膨脹。

3、每月存下來的錢可以選擇用一部分定投指數基金,比方說每月能存2000塊,拿出1200左右定投指數基金,這樣能在存錢的同時保證一定的收益;剩下的錢可以暫時存到餘額寶等有一點收益並且提取方便的地方等到了一定數量再考慮投資,這樣做等於存錢補充到活期賬戶裡。


現在主要做的是開源節流,先在開源的地方努力,增加收入;再通過存錢把本金養大,這樣等以後存款到了一定的數量就可以去嘗試投資一些收益高風險高的投資品。

理財不要想著一夜暴富,高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高風險,一定要謹記。


學理財的黃先生


“當你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時,請立即開始尋找你的第二項收入來源。”

這句話是我在好幾本理財書籍中都有看到過,作者的觀點是,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當某一天突然被炒魷魚,或者生病,破產,我們該拿什麼養活自己?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話我們都聽過,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一份工作上,為了工作犧牲家庭、個人生活,那麼最終他收穫的可能是失望。

正因為意識到了沒有永遠穩定這一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著手發展自己的副業,為自己的人生多一種可能,多一份保障。

以下是整理好的一些副業,覺得合適的朋友,自己對號入座

1.硬核類:PS、寫文稿、做PPT等,這些兼職需要足夠的技術積累,你啥也不懂,就算會一點或者有點文采,這也僅僅是點皮毛,大家大部分應該都是學生,這類兼職所付出的精力和時間真的是你耗不起的,就相當於每天上學+每天上班,沒有時間和精力的同學們就放棄這種吧。當然除了個別大佬。

2.羊毛類:像一些什麼0元擼、擼券的啊,這些不是教你怎麼掙錢的而是教你怎麼省錢的。。。而且步驟繁瑣,你能小賺,商家絕對不虧。

3.下載試玩類:這個倒還不錯,但前期實在是乏味,下載軟件,然後掛機,到點就領佣金。簡單是簡單,但對我這種懶人而言,長期盯著屏幕就很容易犯困了。還是簡單給大家介紹下吧:蘋果手機應用只能從APP store 下載,商店裡的App是靠用戶量的多少來進行排名的,開發商為讓自家APP在應用商店中獲得較好的排名,會與各大試玩平臺合作,推廣自家APP。怎麼個推廣法?平臺發放試玩任務給用戶,用戶領取任務後,按任務的要求去蘋果應用商店搜索下載安裝指定的APP,並試玩3分鐘(一般掛後臺就行,無需實際的試玩),即可獲取任務的獎勵。而該APP也因為下載量增長進而帶動排名上升。目前所有試玩平臺主要是針對蘋果手機。☞kay95.com☜鏈接自取,不要私信。

4.問卷調查:各種國內外問卷調查網站、app。你回答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人家憑什麼給你錢啊?因為你的人設啊,人家需要某種人設的信息,就會用錢去調查,但是你是別人需要的人設嗎?門檻是很繁瑣的,而且做倆小時,最多有10塊。。。

最後,給那些想要發展副業的人提幾點意見

1 在推出自己的副業之前,要確保自己的財務狀況井然有序,包括債務償還和積累儲蓄。這很有助於增加你成功的概率。

2 不要瞧不起那些很微小的收入,只要堅持磨練自己的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所賺的錢會越來越多,可以把這些錢存起來,當作你的退休金,也可以用來實現你的短期夢想

3 要改變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與你想成為的那些人為伍。自己主動一點去網絡,或線下社區尋找那些志同道合的人。

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不再為了那份固定的工資來支付生活費用,離開不喜歡的工作,投身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上,生活按照自己的意願。

這需要穩定的現金流入,和無論身處何種環境下都能生活的好的技能。

那麼,發展自己的一份副業,就從今天開始吧!


上塬桂琳


以你現在手上這5萬元來看,基本屬於低收入群體,也就是說這個錢來的並不容易,如果從年齡的角度來說,歲數過大的話,上了60歲以上在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情形下,還是建議就存定期存款或者買理財產品,這個每年的收益也差不多就2000元左右,並沒有多少,但這總比讓錢閒著要划算的多。

而對於年齡結構比較輕的,比如說20歲出頭,我認為就比較有優勢了,我認為這5萬元相對來說可以承受的風險相對比較高一些,你可以參與基金,不一定要參與定投,可以對一些優質的基金進行分批操作,隨著你的年齡不斷增長,積蓄也相應的增加,那麼投入基金的錢越來越多,到時候收益也會非常可觀的,假如你未來的基金投資能夠達到10萬的話,按照年化30%的收益計算,這相當於你半年的工資了,這對家庭的開支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根據2019年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看,整體在40%左右,這個時候你有10萬元那收益就有4萬了,長期積累下去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基金投資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有長期投資的準備,而且要能忍受波動,這樣你才能最終獲得可觀的收益。


春意萌生


有積蓄、有穩定收入、還有兼職收入,這種狀態很好,在三四線城市可以過得不錯了,如果能再多一些理財收入會更好。


至於該怎麼理財,首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1、你短期內會有重大支出嗎?比如買房買車


如果有,那麼不適合購買期限太長的理財產品,現在保險理財的期限普遍偏長,尤其是銀行賣的年金險,5年以上,就不要考慮了。可以考慮活期或中短期理財。


如果沒有重大支出,則可以購買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比如1年期的銀行理財、3-5年期的國債或大額存單等。


2、你的風險偏好如何?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都不一樣,一般來說,年輕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要高於中老年人,理財經驗豐富的投資者要高於理財小白或新手。


如果厭惡風險,就不要碰股票、基金(股票型、指數型)、P2P之類的產品。


假設你是個穩健型投資者,能承受較小的風險,但也不是特別保守,短期內無重大支出,我們來看看該如何理財。


首先預留出1萬元放在活期理財裡面,用來作為生活零用資金和應急資金。這部分錢可以放在餘額寶、理財通等貨幣基金裡,目前收益率在2.6%-3.1%之間,大部分已經降至3%以下了。也可以放在民營銀行的創新型存款中,活期利率大多是4.1%。


3萬元用來買銀行理財或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等穩健型理財,收益率和風險都差不多,目前銀行理財收益率在4.3%-4.4%之間,小銀行能達到4.5%-5%。


1萬元可以買短債基金,2018年很火,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我覺得2019年上半年還有機會,下半年就不一定了。短債基金也是穩健型理財,風險不大。


其餘每個月的收入,在扣除基本的生活開銷之後,可以進行基金定投,現在市場處於低谷,正式佈局的好時機,雖然不知道牛市什麼時候回來,但是持有3-5年總會賺錢。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都可以,支付寶和天天基金網上都可以買。


小斯筆記


很能理解提問者,我也曾經和他一樣。結合實際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哈。

在理財之前必須要想你明白或弄清楚自己的理財目的,瞭解自己的每月收入和支出,特別是要清楚這些錢可以多長時間不急用。這些都弄明白後,就結合自己的特點好好計劃一下,做好資產配置。四五萬的話我會拿兩萬來做定期理財,可以選擇銀行儲蓄也可以選擇支付寶裡的定期理財產品,這部分主要的目的是穩健。另外一兩萬我會建立一個基金組合,拿出三五千買入一個收益較高的貨幣型或債券型基金,其他的就放餘額寶裡,然後再選擇一到三個不錯的基金,開啟定投。定投的話就要選擇混合型,股票型,指數型的基金,最好是指數型基金。選擇好之後就需設定定投日期和金額,只要保證餘額寶裡有錢就行,到時候它會自動買入到基金定投的產品裡。這樣做不但均攤了風險,而且提高了收益,堅持下去都會達到我們預期目標。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增加收入,累積我們理財的資金。只有在量大的情況下我們才能真實感受到理財魅力,不然就會信心不大哈。投資理財也即自己認知的表現,其實最大最好的投資就投資自己,所以開始了投資理財就要保持不斷學習和努力提升自己!






Zs從頭再來


我的觀點是:提高收入,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你每個月固定收入3000,兼職收入1500加雜活(也算兼職啦)收入1000,總收入在5000塊錢左右。又工作又兼職,說明你是一個非常勤快的人,請繼續堅持。但是總體收入來看,主要工作的收入太低了,才3000來塊,提高收入才是你當下最重要的事!

1.提升收入的方法

a.提升個人競爭力

社會的競爭遵守叢林法則、優勝劣汰,只有競爭力強的人才能在社會生存得較好。題主當下的固定收入太低了,只有3000塊錢,同時空閒時間又比較長,建議題主利用空閒時間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提升競爭力的方法包括:提高自己的學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增加新的技能。

b.選擇有前景的行業

我們個人對於社會的影響太小太小了,古人云時勢造英雄,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成功者可以脫離社會需求談成功。去看看社會未來需要什麼樣的行業、選擇一個好行業,搭乘社會發展的列車,隨著社會一起發展。選擇好的行業的重要性就好比“站在風口上,豬都能起飛”。

c.選擇優秀的企業

我們知道阿里的員工工資隨便百萬、騰訊有幾十個月的年終獎、華為獎勵員工股權等等消息。是的,那些優秀的企業都願意為員工提供優質的薪酬待遇。所以選擇一件優質的企業至關重要,不過個人能力的提升才有可能進入優秀的企業,所以提升個人的能力還是最重要的事。

2.現有的存款可以考慮這樣理財

a.固定收益類理財

5萬左右的理財,可以考慮一些券商或者保險的理財產品、在支付寶和理財通上都有。每個年有4.5%的收益,5萬塊大概有2200吧。收益率不高,但穩健。

b.基金定投

可以考慮下基金定投的投資方式,選擇一兩隻指數型基金,然後每個月或者每週固定的投入一定的金額,起到強制儲蓄作用的同時,長久來看應該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關於基金定投的原理,我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最後,我還是建議題主當前最重要的還是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收入吧,從長遠來看提升收入的收益遠遠大於現在投資的收益。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歡迎點贊並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