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的父母,把一辈子的积蓄包括房子,都给了儿子,到老了找女儿养老,你怎?么看?

半杯清茶20


由于现在房价高企,年轻人靠自己买房只能是一个梦。又因为中国国情的原因,结婚都要求男方提供婚房,所以父母用一辈子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房可以理解。

至于年老了,找到女儿养老,只要对生活的要求不过份,女儿可以承担,但有个前提,是和兄弟共同承担,女儿虽然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财产,但生命来自于父母,成长的过程中或好或坏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提供的,父母年老了,就是份帐也得还了。

现在很多人有一种误区,觉得成年后父母没有给自己钱,自己就不该给他们养老,全然忘记自己未成年时靠什么生活,就说养到你18岁,你反过来再养父母十八年还有什么委屈可言?

那么,为什么要兄弟姐妹一起养,这是个原则问题,一个家庭里的所有人都要负起该负的责任。都是一个家里长大的,所经历的东西都差不多,对待不那么合格的父母,也要帮他们做饭,洗衣,也不能让他们饿着,脏着,反正心灵的沟通人老了也不会强求了。


王李


这样的父母脑子一定进水了,试问题主见过这样的父母吗?

虽然现在的农村,还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现象,也不存在象题主所说的一样,农村的父母没有多少遗产,好房子都给儿娶媳妇了,自己住在小黑屋里勉强生存,到不能自理时,母亲,女儿待候多些,父亲儿子侍候多些,沒有如你所说,那样极不公平的现象!

我姨夫就是个例子,四个儿子,盖四座房,四个女儿没有半点嫁装,当姨母去世后,姨夫四个儿子轮住,女儿再三邀请,就是不去!他的宗旨,宁在儿子家吃不饱,也不去女儿家享清福。

城里人,思想先进,重男轻女的更少之又少,倒是偏向女儿的人多,谁人不知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你说的那种情况,更是没有,反正我们这里没见过!


老李说事666


唉,不要一说老者就仁慈道德,其实也不尽然,有些老人不仅仅愚蠢更是无知的愚昧,把自己的封建无知愚蠢意识毫不保留的传承着,传承儿子传宗接代,到女儿家索取生存利益还不以为然,什么我养你小,你就得养我老。一说财产就说不值钱,不值钱你咋不给女儿呢?特别是儿子对老人去姐妹家索取不仅仅不感恩,而且装疯卖傻没有知道道理的意识,这就无形中诱发了姐弟兄妹之间的矛盾,一般多数都开始冷淡,逐渐的不走动,也有少许打架的。所以老人传承道理很重要,其实真是这样,有些老的无知带来的自私,往往搞得子女家都鸡犬不宁。我作为今日之算是老者,对那些老者的所产生和表述的悲愤一点点也不同情,更不支持和理解他们。这类愚蠢的人也不仅仅都产生在农村,城里也不少,气人。这些人往往年青时基本都没读过书或者说没读好书,成年后社会地位很低,年老收入也不高,所以他们对社会对家庭都没有任何成就,进而也没有责任感。处事都是带着自己无限自私而表达追寻个人合适的感触,谁的家庭遇有如此老人,也只能自己默默地忍受吧。用开玩笑话说,就算是自己前世造了孽,要么你还能咋地。


下里巴人153887258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相比之下,农村比城市更普遍,小城市比大城市更普遍,文化素质低的比文化素质高的更普遍。

将积蓄和房子全部交给儿子,是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太深

其一,因为儿子肩负着延续香火的责任,儿子的子子孙孙都是一个姓氏,同宗同祖,属于自家人,财产给儿子,等于没有外泄。而女儿,一旦出嫁,犹如泼出去的水,子子孙孙都将更名改姓。财产给女儿,在他们看来无疑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其二,儿子是负担,是责任,父亲要让儿子成家立业,继续延续香火,他得为他创造足够的条件,把财产给儿子是完成这些条件最好的办法,他们也无可奈何。而女儿,在他们看来是包袱,可一丟了之。除了希望她们嫁个好人,一生幸福外,他们可以不管不问,不再负责。

喜欢找女儿养老,是因为女儿天生靠得住

俗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她们知冷知热,天生心细,对父母关怀备至,十分贴心;习惯于操持家务,在家时间比男人多。这样一来,父母一旦老了,身体不行了,恰恰需要她们的呵护。她们也心甘情愿付出牺牲,毫无怨言。而儿子,则天生粗心大意,又不擅长关心人照顾人;习惯于在外闯荡,也顾不了家。这样一来,父母老了,总觉得指望不上他们,不如干脆指望女儿。



这样一来,的确不太公平。怎么办?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消除重男轻女思想。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完成的,在这个世界上,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要让全社会认同女人的贡献和功劳,别再让女人吃亏;另外,要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心胸更开阔,眼光更长远,别再仅仅考虑姓氏家族的传承和延续,更加关注整个人类的共同命运。

二是要进一步弘扬孝道。让世人都知晓哺育的艰辛、抚养的不易,胸怀感恩之心,无论男女,都共同自觉肩负起养老的责任,让天下父母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别再把赡养老人当成负担和包袱。


绿色蔡地


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每个家庭都是这样做的,孩子只要到18周岁时,就必须自立,一切都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首先,如果这个孩子要继续上学的话,就必须做助学贷款,同时勤工俭学,利用各种假日出去打工挣钱,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如果这个18岁的孩子要走向社会,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奋斗来养活自己,这是世界各国每个家庭的普遍做法,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世界几千年来的普遍做法,这是每个家庭生存下去的基本规律,也是每个家庭永远生存下去的“定海神针”,离开了这个规律,离开了这样的“定海神针”,这些家庭就会衰败和灭亡!只有永远坚持这样的规律,才能杜绝中国出现大量的“啃老族”“白眼狼”。18岁必须自立在西方社会普遍形成了一个永恒的机制,他们认为,父母的钱是父母一生辛苦挣来的,这些钱是属于父母的,与儿女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儿女也想有钱,只要向父母学习,也应该和父母一样,有一个终身努力奋斗的精神,只要努力奋斗了,也会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的,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有的!


春之声1953


对于这个话题,我觉得这天下应该没有这么傻的老人吧,就算很不幸被你遇上了,我觉得一定也是情有可原,我们得好好分析分析具体情况。

首先,女儿天生靠得住,这点应该没有人反驳吧!还记得前两年大火的《欢乐颂》里面樊胜美的妈妈吗,那个就是典型的偏袒儿子,病态式护儿,压榨女儿的一种体现。可是樊胜美的妈妈为什么如此依赖女儿呢,那还不是因为樊胜美几乎对妈妈有求必应。都说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就算遇到那么一两个吃里扒外的倒贴的女儿,大部分还是顾忌娘家、顾忌父母的。混的再怎么差,定期给父母的礼物、补品、生活费还是拿的出的。我们先不讨论樊胜美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但至少她付父母的孝敬是毋庸置疑的。

再看看苏大强这个老父亲,他是铁了心想要跟儿子去养老的,可是最后怎么样,两个儿子靠不住,还是要靠唯一的女儿来给他养老,那能说明什么呢,还是因为女儿天生靠得住。

其次,让我们来梳理梳理,“找女儿养老”这个尺度在哪里?是偶尔的到女儿家小住几个月叫养老,还是生病住院了让女儿掏钱叫养老,还是说被儿子赶出门只能去找女儿这个叫养老?不管是这三种的哪一种吧,我觉得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叫做“找女儿养老”。父母虽然没有给女儿买房买车,但是在出嫁前这二三十年也算是含辛茹苦培养长大的,我不信那种愿意拿出一辈子积蓄给儿子的人会怎样的亏待自己的女儿。虽然女儿出嫁了,但是偶尔接父母过去小住、陪父母做健康检查等等都是应该尽到的孝道呀。难道说嫁人了就要跟娘家清算的这么清楚吗?

我相信,如果你嫁过去的老公有姐妹,你也不会排斥你的公公婆婆去你小姑子家小住的吧?将心比心。

再者,像我们那边,没有听说过女儿嫁出去了还要回来争家产的,有的也是少数,是父母去世,不满哥嫂的为人处世才想着回来争一争的,不为别的,其实也是心疼逝去的父母。因为有的儿子真的贪心不足,作为女儿来说,大部分都是心疼父母,愿意帮助他们安度晚年的。

所以我觉得应该很少有老人会去主动找女儿养老的,毕竟女儿嫁出去了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也不愿意去麻烦他们。多的怕是被儿子媳妇逼的没有办法,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反思的在于,儿子是否能够承担的起为父母赡养的责任,如果不行,请不要拼命压榨父母的血汗钱,多多少少给他们留点养老钱傍身,才不失为人子女该尽的本分。

人生不易,给自己留条后路,就不必为人厌弃。老人、子女都需要为自己作打算,才是对自己也是最别人最大的负责。


可靠福祉


这样的做法我觉得有点不妥;干什么要那么急着把自己所有的积畜、所有的财产都分割给子女啊;难道过了明天就不活了吗?否则就不能有这种愚蠢的想法。

就算自己到了养老的地步;也就是说歇工了,不参加劳动工作,在余下的日子里过一过逍遥自在的放松日子;那不是挺好的吗?自己还能动,还能自理,干嘛要拖累子女哦,难道子女有那么闲经常陪自己养老吗?做子女的已经够忙得了!要说偶尔来看看自己已经不错了!

其实养老这个问题都是要自己解决的,现在人有社保有养老金有医疗保障,什么都齐全,还需要孩子来养吗?就算自己没养老金,但自己有一辈子的积蓄和房产啊!这样的条件就足够自己养老了!

再说就算孩子给自己养老也是天经地仪的事啊!跟给不给积蓄;给不给房产都毫无相干!别再做,作茧自缚的事了,要得到自主自由才是真的!



用户抖音之


对女儿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况且现在的家庭也大部分是女人当家说了算,一个不小心就会因为老人的事情导致家庭战争,男的一方在这一方面确实处于弱势地位,老人有时候也会替儿子考虑的多一些,所以家产给儿子,女儿相对的得到的少一些!这个时候老人也不会和儿子儿媳妇住在一起,大多是因为不想看儿媳妇的脸色,女儿嘛,始终是顾家的,也算是母亲最后的依靠了。我觉得谁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既然不喜欢现在的状况,老了的时候就不要让现在的状况发生,尤其是自己,不要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老冯的新生活


答,这种做法不可取,也不可行。

假如,遇上闺女就𣎴吃你这一套灰办法,你又该咋办?并且,这还是一个很严肃和重要的家庭大问题,至解放以后,毛主席就多次强调,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是,这种想法到如今也没有实現,但,家庭中的重男轻女本来就可以根除,关健是有些老年人,带着陈旧的思维,去不一样的对待儿女,就现在的社会,生儿育女,每个家庭的孩子,本来就少,一但家中父母在这样胡来,无非就是加重了姐弟,或兄妹间的财产并养老矛盾,而且,这种做法叫,亲者痛,仇者恨,即便就是因为养老的大问题,孩子们如果不服,官司打在法院,糊涂的父母也只能是败诉,可问题是,一碗水端平,莫非真的实在太难?


李德才21


确实有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父母把家产和宅基地都给了儿子,这种现象好像是从老辈儿传下来的,即使没有儿子的,过继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侄子,也不愿意把财产给自己女儿。就觉得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没理由也没资格分摊父母的财产。可是老人老了,或者病了,却只有女儿负责,儿子或者过继的侄子不管不问,这种现象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我想不通,同样都是父母的孩子,那些不管父母的儿子,就没想到以后自己老了,也会落到父母那样的处境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