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一哥也難逃“魔咒”,你會擔心華能國際的未來嗎?

火電一哥也難逃“魔咒”,你會擔心華能國際的未來嗎?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我國火電行業龍頭華能國際(00902-HK,600011-CN)於10月16日公佈了2019年前三季業績報,根據業績報,2019年第三季度,華能國際在中國境內各運行電廠按合併報表口徑完成發電量1068.1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31%;完成售電量1029.5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5.99%。

2019年前三季度,華能國際在中國境內各運行電廠按合併報表口徑累計完成發電量3021.8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7.52%;完成售電量2879.8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6.44%。

無論是前三季度還是三季度,華能國際的運營表現均不如人意。發電量及售電量下滑,華能國際在業績報中稱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

1)前三季度,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幅較上年同期出現明顯回落;

2)水電、風電、核電發電量增長較多,擠壓火電發電空間;

3)廣東、河南、山東、浙江等地區受需求下滑、控煤、外來電大幅增長等因素疊加影響,發電量出現較大負增長。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發電5.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個百分點。而在今年9月份,我國火電生產增速由負轉正。其中,火電同比增長6.0%,上月下降0.1%。


火電一哥也難逃“魔咒”,你會擔心華能國際的未來嗎?


除此之外,統計局數據顯示,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在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2.7%。由此可見,以火電為主的華能國際在能源消費上的市場份額正遭受挑戰,發電量因此深受影響。

從區域分類看,廣東、河南、山東、浙江等地區用電需求今年以來明顯放緩,華能國際在這4個省份的發電量在2019年前三季分別下降17.18%、18.03%、12.42%及12.34%,拖累了公司整體發電量。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69779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第三季度同比增長6.0%,第二季度同比增長6.2%,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4%。在經濟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華能國際位於廣東、山東等經濟發達的省份亦深受宏觀經濟環境衝擊,用電量增速下滑是意料之中的事。

火電一哥也難逃“魔咒”

擁有國內最大的煤炭發電機組規模的華能國際綜合實力強勁,曾在第七屆港股100強評選中入圍綜合實力100強榜單,名列第74位。身處火電行業,對於華能國際不好的一面是受清潔能源競爭而增長空間有限,好的一面是火電行業不會再有太多的新選手進入,未來更多的是在存量博弈的時代中提升盈利能力。

從K線圖可看到,2016年以來,華能國際的股價萎靡不振,今年9月下旬以來接連下挫,刷新了近7年以來新低。


火電一哥也難逃“魔咒”,你會擔心華能國際的未來嗎?


除此之外,財華社發現華能國際盈利能力相當不穩定,業績跌宕起伏的常有的事。雖然同是行業龍頭,但與白酒行業龍頭貴州茅臺(600519-CN)和互聯網巨頭騰訊(00700-HK)等各行業老大相比,華能國際註定難以博得投資者青睞。


火電一哥也難逃“魔咒”,你會擔心華能國際的未來嗎?


2016年以來,華能國際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尤其是2018年營收創新高達到1695.5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情況下,淨利潤卻創下10年新低,造成淨利率僅為0.43%。

盈利的可持續性讓人擔憂,股價表現亦令市場冷淡,作為火電一哥華能國際為何難逃“魔咒”?

影響一家電力企業業績的因素很多,其中有社會用電量需求、煤價、電價等。華能國際的商業模式並不優,同時面臨著上游煤炭企業在煤價方面的影響,下游方面則是來自於電網公司,電力行業的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就是由於電網公司帶來的。

我國電力行業整體需求增速較低是電力企業無法邁過去的坎,2014-2018年期間,全國用電量增速分別為3.78%、0.48%、6.66%、6.55%及8.52%。在這樣的背景下,華能國際售電量從2014年的2957.2億度增長至2018年的4059.43億度,年複合增速6.54%,處於較低的水平,這直接造成華能國際利潤不穩定的直接因素。

近些年的煤炭供給側改革造成煤價上漲,而2016年末至今,動力煤價格處於高位橫盤階段,在600元左右震盪。在這種情況下,華能國際生產成本則居高不下,利潤不斷被擠壓。目前,伴隨季節性需求發力,電廠採購積極性明顯增加,煤炭需求增長明顯。這也導致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局部供應出現偏緊狀況。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煤炭價格可能繼續上漲,這對火電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

此外,在關乎到電力行業生存的電價方面,我國的電價近些年處於下降趨勢。在2014年,華能國際累計平均上網電價為454.95元/兆瓦時,到了2018年下降至418.48元/兆瓦時,下降幅度為8.02%。

近期,有報道指政府將進一步開放電力市場,從明年1月1日起,取消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將標杆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而華能國際的燃煤發電的比例較高,將面臨著電價下行的風險。

所以,在受行業上下游制約的情況下,華能國際近幾年同時面對著煤價高企和電價下行的兩個坎坷,盈利能力下降就不足為奇了。綜上,華能國際在未來幾年或繼續遭受行業需求、煤價高企以及電價下行的風險影響。

加碼新能源

在日益重視環保的今天,火電被新能源取代只是時間問題。很多人擔心火電將會被新能源取締,華能國際將不具備持續盈利能力。但新能源仍面臨眾多難題,取代火電至少需耗時10年。

實際上,華能國際在這幾年也有在探索清潔能源項目,據粗略估算,華能國際在最近兩年投資清潔能源的資本開支超過500億。截至2019年6月30日,華能國際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為100.02億元,同比流出增長64%,主要由於清潔能源項目投資支出增加。報告期內,包括髮燃機、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的裝機容量達到15009.96兆瓦,清潔能源比例不斷提高,達到了16.05%。

在2019年資本支出計劃方面,華能國際在風電業務的支出計劃高達239.54億元,同比增長240%,為火電業務的近5倍,可見華能國際對以風電為主的清潔能源的重視程度。

火電一哥也難逃“魔咒”,你會擔心華能國際的未來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企的華能國際具有低成本的融資優勢。在8月20日,華能國際完成發行2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發行利率僅為2.2%,意味著公司可節省更多的資金用於投資清潔能源項目。

隨著資本的加持,預計華能國際的清潔能源資產將在未來幾年佔據了公司所有能源資產的半壁江山,屆時可扭轉如今業績不斷下滑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