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在我們印象中,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會在做些什麼呢?

● 在爸媽的督促下上各種補習班、趕各科寫不完的作業?

● 在遊戲上和父母鬥智鬥勇?

● 在晚上不睡覺、早上賴床不起中無限循環?

在我們印象中,一個十幾歲的小孩,是脫離不了父母的保護的,是遠遠不夠獨立的群體。

而今天,棕櫚君想跟大家分享幾個國外小孩的故事,讓我們看看,國外獨立自主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國外獨立自主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9歲女孩種了四年菜,建造十多座木房屋

在我們眼裡,九歲還是個孩子,還在父母的保護之中,什麼都不懂。但來自美國的Hailey Ford 卻不一樣,九歲的她已經種了四年的菜,建起了11棟小木屋,幫助了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五歲的時候,Hailey與媽媽一起去逛街,看到了十分可憐的流浪漢,Hailey覺得自己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小小年紀的她想了許多方法,最終決定先餵飽流浪漢,她選擇了種菜。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在此期間,爸爸媽媽也相當支持她,把後花園騰出來變成菜園,又購置了幾個大箱子、土壤和肥料,就這樣Hailey開始了自己的果蔬種植。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後來她又萌生了給流浪漢一個家的念頭,接著她開始研究怎麼樣建房子,

從選材到成形都是自己一個人,最後獨立完成了小木屋的建造,動手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Hailey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無疑是同齡孩子中最優秀的,但這一切都離不開父母在背後默默的支持。

當一個5歲的孩子提出要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很多父母的反應就是“小孩子懂什麼,不要瞎鬧”,直接忽略了小孩的請求,我們總是在羨慕別人家小孩“聰明智慧”,殊不知,我們在無形之中已把自己小孩“獨特性”的窗給關了。


思維敏捷的11歲川普女孩


11歲美國女孩米莉的一段採訪視頻在Youtube上火了,面對鏡頭,小小年紀的她沉著應對,思維敏捷,絲毫不害怕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當被問到長大後要幹什麼時,她將一連串的人生規劃脫口而出:

她會從賓州州立大學畢業,然後從軍5年,接下來成為一名私人偵探,而埃及神學和天文學將成為她的業餘愛好,退休後自己要當法官。

她還霸氣地表示:“如果這個國家需要我,那麼我就會去做。我不在乎是否會成為第一位女總統。”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很多中國網友看了視頻後也大為讚歎,小姑娘對美國政治侃侃而談,條理清晰,表達準確,比很多成年人都強!

面對女兒的一些觀點言論,米莉的父親Frank March否認自己給女兒灌輸任何政治觀點和傾向,相反,他更願意鼓勵女兒獨立思考。

我們不告訴她應該怎麼思考。因為她才是閱讀過那本書、看過那條新聞節目的人。”


17歲少年獨自環遊世界破紀錄

少年邁克·佩勒姆在他17歲做了一件破世界紀錄的事,那就是獨自環遊世界。


17歲那一年11月,佩勒姆在父母的支持下從漢普郡樸次茅斯出發,駕船環遊世界後通過利澤德角返回英國海域,從而打破世界紀錄,成為在接受幫助情況下獨自環遊世界的最年輕者。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佩勒姆成功返回英國海域後點燃火把慶祝

這一切都源於佩勒姆父母對他的“支持式”教育,佩勒姆從小動手能力強,父母就給孩子相當獨立的空間讓他自己發揮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在出發前,佩勒姆就獨立設計好了出行路線,還閱讀了許多國家書籍,佩勒姆的父親說,這個年紀的孩子需要鍛鍊的機會,只有獨自經歷了風雨,才能成長。

這些小孩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獨立性特別強。而這一切的促成,正是因為他們身後的父母願意傾聽他們的想法,鼓勵並支持他們探索自我的行為。

為什麼相同年齡中國的孩子,

凡事需要照顧

“我攢夠錢了”和“爸媽給我點錢”

獨立是什麼?一個去了美國留學的高中生這樣回答:

“我小時候總覺得獨立,就是可以自己賺錢了,就是不需要父母養了。直到我上了高中後,我才開始逐漸明白,

獨立,首先需要的是獨立的精神,然後才能有獨立的能力。而這點,來到美國後就感受更加明顯了。”

美國孩子常常喜歡誇耀自己:

“瞧,這輛新賽車是我自己組裝的!”

而中國孩子則喜歡這樣誇耀:

“瞧,這是我爸給我買的山地車!”

美國的孩子會對自己的父母說:

“我已經攢夠錢了,我要去旅遊!”

而中國的孩子則對父母說:

“我要去旅遊,請你們給我一筆錢。”

一位中國媽媽在一場夏令營看到了美國孩子和中國孩子在獨立性上的差別:

美國孩子會早早的起來自己動手做早餐,會自己洗衣服,合理規劃一天的時間和安排,把自己的事情管理的很好。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而很多同齡的中國孩子卻萬事需要導師“保姆式”的陪伴。

中國父母的“包辦式”教育

中國的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然後在平安順利中度過。

就是在這樣的觀念之下,孩子也覺得好好學習就好,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努力記住書本中的知識,考試得到高分就一切OK。

要知道這造成了多少孩子的高分低能。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尤其在一些競賽上能看到,中國孩子基礎知識紮實,對書本知識背的好,往往學科競賽中,中國學生獲金牌數最多,父母為此驕傲。

而相比之下,美國學生善於獨立思考,好提問,好動手,在課外獲得的知識比課內老師教的多,因此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求知慾、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中國家長在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包辦,讓孩子缺乏了獨立性和適應能力,在出社會時也將會變得同樣依賴父母。

中國父母“保姆式”教育

曾經有一個教育專家講親子關係的時候,提過一個問題:“如果《西遊記》是一個4人的親子家庭,你們認為誰是父母,誰是孩子?”

有許多家長都說:“唐僧是父母,孫悟空、豬八戒是孩子,讓唐僧操碎了心。”

而這位專家表示,在他多年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後得出,現在許多家庭裡,媽媽像孫悟空一個樣無所不能,為孩子解決衣食住行和一切可能遇到的麻煩,而孩子卻像唐僧一樣,什麼事都只需要喊一聲‘悟空’就萬事大全了。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國內的父母一直在扮演“保姆式”的領隊角色,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從每天吃什麼,穿得多不多,睡得好不好到孩子上什麼學校、報什麼興趣班、買什麼輔導資料……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我們喜歡讓孩子去跟隨我們的決定和指令。你會發現,在這種模式下,我們的孩子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糖孩兒”。

比如現代版“傷仲永”魏永康的故事,魏永康2歲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4歲完成初中課程,13歲就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這位神童猶如開掛一樣的人生到20歲的時候就跌落凡塵,在讀研三的時候卻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勸退……

為什麼堂堂一個研究生生活不能自理?這全都源於母親二十幾年來的“無微不至”的照顧

這位母親每天早上都會幫兒子把牙膏擠好,把要穿的衣服搭配好,他從小沒有洗過一雙襪子,即使在17歲考研究所之前,也是一邊看書,母親一邊餵飯。

因為魏永康媽媽覺得吃飯浪費時間,不必自己動手,好好讀書,將來才有出息。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在魏永康考上博碩連讀,離開母親後,生活開始“失控”

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房間不打掃,屋子裡臭烘烘的;他經常一個人窩在寢室裡看書,忘了還要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為此一門功課記零分,而沒寫畢業論文也最終讓他失去了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

這位母親當初還以為,孩子這麼聰明,即使自己離開後,也能很快學習生活技能,照顧好自己。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卻沒有想到原來自己這麼多年來包辦一切,最終還是毀了孩子。

不獨立的中國父母

有句話很犀利:為什麼中國的小孩不獨立?因為中國的父母不獨立。

很多父母,自從有了孩子,就認定“你是我的全世界,我必須一輩子跟你綁一起”。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父母的生活重心就變成了孩子,跟孩子產生出了一種病態的共生方式,有的甚至會有意無意地,培養孩子對自己的深度依賴,讓孩子永遠離不開自己。所以很自然的,孩子就變成了父母人格的一部分,失去“自由”。

這樣的父母,不可能真誠地教會孩子獨立自主。

為什麼國外的孩子更加獨立

國外家庭和我們的最大不同在於,他們真正將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培養

鼓勵孩子去做,去嘗試

有很多中國家長都做過這樣的事:當孩子說想要嘗試一下烘焙時,你催促著說去去去別搗亂,當孩子想要去體驗一下芭蕾舞時,你毫不猶豫地說別弄這些沒有用的。

因為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在心中給孩子們定義好了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其餘的許多事物在家長眼裡是沒有意義的。

而國外的家長常常鼓勵孩子去做,去嘗試,他們堅信實踐能縮短認知與行為的距離。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在嘗試中,孩子的熱情和興趣會被激發,他們能夠真正做到獨立去思考,從而建立他們

成長型的思維。

重視孩子冒險精神的開拓

國外父母非常重視孩子冒險精神的開拓。他們相信孩子基於好奇心的驅動,天生具備冒險精神。而冒險精神所賦予孩子的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無窮的。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像美國家庭常見的度假方式就是到

森林裡露營、到大海里衝浪

在美國的森林,負重行走的父母,後面跟著負重行走的孩子,他們可能徒步幾小時,找一個適合露營的地方,跟孩子們一起安營紮寨;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在沙灘上,美國父母各拿一塊大的衝浪板,後面跟著孩子們拿小衝浪板,一家人一起衝進大海里挑戰浪頭。不斷地被巨浪拍進海里,鑽出來又重新再來。

想想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應對緊急情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有多強!

讓孩子獨自和困難作戰

國外大部分家庭,提倡孩子獨立自主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和機遇。

一位在美工作的人曾寫過一篇文章,就說到和朋友吃飯的見聞,這位朋友是律師,照說很有錢,可是他12歲的女兒去參加短期留學項目的時候,是自己去籌款的。

怎麼籌呢?方法之一是打工,打工了錢還不夠,便去籌款找贊助人。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而這位家長的工作,就是教育小孩如何找贊助人,比如如何寫信,如何跟人家陳述,如何寫感謝這些。這個女兒於是在父母的指導下,開始寫贊助申請信。最後還真收到1200塊錢的贊助。

這一切都很費事,家長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給錢,但這看似捷徑,少走的路日後要用生活的彎路來還。

有位華裔媽媽曾分享過一個故事,她鄰居家的孩子每次遇到難事情緒不好的時候,她媽媽會給她一點時間來平復自己的情緒,之後再跟她講話。

媽媽留給小姑娘獨處的那一段時間,就是為了鍛鍊她情緒上自我癒合的能力。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獨立意識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自我控制,而經歷挫折是孩子成長中必然的階段,正確的做法就是鼓勵他們獨立處理遇到的困難。

孩子要獨立,父母也要獨立

作為父母,我們要求孩子獨立的同時,也需要讓自己獨立。

在美國,幾乎沒有哪個家長會認為自己在為孩子做牛做馬,即便是眾多全職太太,大多也不會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夢想,不會放棄自己的時間。

獨立就是這樣一種界限,這種界限可以保護父母和孩子雙方在各自的時間和空間裡不被打擾地成長,同時滋生出尊重他人的界限,養成不去打擾干預他人的品格。

為什麼國外小孩很獨立?因為都是“後爹”“後媽”養大的

其實,獨立所賦予孩子的,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做好的一種叫做“自信”的東西。

在面對與他人之間觀點和態度的差異,獨立思考的孩子會更加堅定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們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堅持、信仰、自我認知、自信、決心,以及創造性意識等等這一系列美好的特質,都將和“幸福”一起伴隨他們的一生。

這個世界需要不斷產生新的領導人和新想法的機會,而展現這些契機的新一代,一定是充滿自信、樂於分享、敢於追求的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孩子培養成這樣的人。

共勉,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