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执法严明的包青天一年的俸禄是多少?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钱?

晕海的感觉


包拯是史上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好官,在历史上包拯受到宋仁宗赵祯的重用,那么他的俸禄是多少?包拯25年的职场生涯,担任过许多的职位,从知县,知州,户部判官,到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再到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包拯当过的官职多此之多,我们以他在开封府当官的年薪的年薪为例,和今天做一下比较。

根据《宋史。职官志》资料记载,包拯每月的俸禄为:“每月粮三十石,其中米和麦子各一半;柴禾二十捆(每捆十三斤)、干草四十捆;冬天外发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月发“公使钱”一千五百贯、“添支钱”一百贯。”包公享受朝廷无偿划拨的职务耕地二十顷(二千亩),允许收租,不缴国税。

包拯的年薪为:铜钱20856贯、大米2180石、小麦180石、绫10匹、绢34匹、罗2匹、绵100匹、木炭15枰、柴禾240捆、干草280捆。按当时物价,米每石400文、麦子每石300文;绫每匹1600文、绢每匹1200文、罗每匹4000文、绵每匹40文;木炭每枰100文、柴禾每捆50文、干草每捆19文,总合计21865贯。一两银子可以购买2.5石米,一斤大米按5元来算,一两银子相当于825元人民币,包拯一年的收入为1803千万,原来包拯是属于千万年薪的人。

在宋朝,不用贪就已经很有钱了,清官的出现,不仅在于官员本身,宋朝的这种的制度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豌豆尖儿


包青天就是包拯,包拯乃北宋时期的名臣,安徽合肥人氏,包拯为官清廉,一身正气,官居开封府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等地转运使,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 等职务。并被授予龙图阁直学士,后人称之为“包龙图”。

包拯因肤色较黑,因此又被称为“包黑子”,包拯任职期间,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包拯也确实是做到了为官一任,为百姓做主。三口铡刀上可斩皇亲国戚,下可铡世间恶徒。在包拯这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包拯是一贯秉公执法绝不姑息。在邪恶与正义面前,表现的刚正不阿。

那么这样一个清官包拯,他的年薪是多少呢?

据说当时宋朝还是比较富裕的,正处在一个太平盛世的阶段,所以像包拯这样级别的人员,朝廷给他们的俸禄还是比较高的。

据史料上记载,包拯每个月的俸银大概是1500贯钱左右,按照这个数目算一年也就是18000贯。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见包拯的年薪是相当的高,用现在话讲就是一个大富豪。

那么按照当时宋朝的换算比例来算,一贯钱等于一两白银,那么18000贯就是18000两银子。

接下来我们在来看看这18000两银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钱?

按照目前白银的市场价格计算:一克白银等于六元左右 ,那么一两银子是五十克,这样一两银子就等于三百元人民币。

18000两银子也就是5400000万元人民币。

这样就得出了包拯一年的俸禄相当于现代人民币540万元。


当然了以上这些只是包拯的薪水,另外朝廷每月还要赏赐给包拯一些物品,这些物品折合成钱那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原来包黑子腰杆子这么硬,是因为他有钱啊,有钱人家就任性,三口铡刀一开,想铡谁就铡谁,当然,包拯铡的都是犯法之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过从包拯的俸禄上来看,不得不佩服宋朝的国库是多么的富有。在古代那么遥远的时代就能赚这么多钱,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任驰赢天下


据说当时宋朝还是比较富裕的,正处在一个太平盛世的阶段,所以像包拯这样级别的人员,朝廷给他们的俸禄还是比较高的。


据史料上记载,包拯每个月的俸银大概是1500贯钱左右,按照这个数目算一年也就是18000贯。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见包拯的年薪是相当的高,用现在话讲就是一个大富豪。

那么按照当时宋朝的换算比例来算,一贯钱等于一两白银,那么18000贯就是18000两银子。

接下来我们在来看看这18000两银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钱?

按照目前白银的市场价格计算:一克白银等于六元左右 ,那么一两银子是五十克,这样一两银子就等于三百元人民币。

18000两银子也就是5400000万元人民币。

这样就得出了包拯一年的俸禄相当于现代人民币540万元。

然了以上这些只是包拯的薪水,另外朝廷每月还要赏赐给包拯一些物品,这些物品折合成钱那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原来包黑子腰杆子这么硬,是因为他有钱啊,有钱人家就任性,三口铡刀一开,想铡谁就铡谁,当然,包拯铡的都是犯法之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过从包拯的俸禄上来看,不得不佩服宋朝的国库是多么的富有。在古代那么遥远的时代就能赚这么多钱,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爱历史的圆脸怪


宋朝由于是赵匡胤军事政变,黄袍加身后建立的朝代。所以军队或军队将领很是提防,转而对文人更加重视,依靠文人治国。另外一方面宋朝由于经过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千年的积淀,达到了一个顶峰。经济高度发达,贸易高度发达,文化高度发达。基于这两个方面,宋朝对文人士大夫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宋时文人几乎没有死刑。官员待遇也是各个朝代羡慕的对象。

包拯作为宋朝的高级官员,俸禄、福利等待遇据考证可以多达2万贯,按购买力折合到现在几乎是也是千万。

现在考据包拯的俸禄一是想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另一方面我估计主要是说明后世贪污之风盛行的原因在于制度的不合理,没有实行高薪养廉。从这一点上宋朝的确实优于任何一个朝代。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几乎没有太大内部矛盾,很好的形成了一个层级社会,文人士大夫,商人,群氓。

但是要严肃来说,每个朝代几乎没有可比性,历史一直向前,不管是进步退步。每个朝代都有一个朝代的特性。

比如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是否有必要实行高薪养廉呢。单靠规章制度能否禁止腐败呢。我觉得应该综合思考,宋朝的高薪养廉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上,建立在立国之策上。

新中国的至今为止还不能算是发达国家,这样的开支国力难以为继,另外,公务员队伍超出了古代对于公务员的定义。七品以上放在现在基本算是县级。乡镇基本上为吏或乡老。社会基础不一样。还是不能一概而论。

我认为当今的公务员薪资水平应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能够给予公务员一个体面的生活。

高薪不是养廉的根本,而是手段,人最根本的在于职业道德操守。一瓢饮,一担浆,而回也得其乐。


李岱青


我是历史伶俜者,你来问我来答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包拯是北宋的泸州人,天圣五年考上了进士,到了建昌县当了一名知县,后来包拯的父母年迈不便,包拯想离他们近一点好照顾他们,于是向朝廷请命请求让其调到合肥附近任官,做了和州监税,最后父母不舍,包拯辞官回家,照顾父母去了。几年后,父母相继过世,包拯在父母的墓地旁搭了一座茅草屋,替父母守孝,村里人多次前来劝告。景佑四年,包拯赴京听选,开始了其长达二十五年的为官生活。



在今后的围观生涯中,因为其廉洁公正、不畏强权、铁面无私,敢为百姓申冤,被称为包青天,在我们日后的记载中,也常用黑面月牙脸出现,那么这位包青天的工资情况如何呢?


根据《宋史》及其它有关方面记载,包拯在开封当差期间每月的俸禄是1500贯、15石米、15石麦、20捆柴还有40捆干草,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我们简单的算了一下,包拯每年的俸禄大约为18000两银子,换成现在人民币就是540万元左右,这是包拯最直观的年薪。

另外包拯作为地方的高级官员,朝廷每年都会分一定的土地给他,结合当时的包拯的官职,应该有2000亩左右的田地,再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补助,应该有800两左右,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应该有480万元左右。

总得一结合480+540就有1020万元人民币是收入,所以说这包拯也是个有钱的主。


历史伶俜者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而且为人至孝。他出生于泸州合肥,即今天的安徽合肥肥东县。公元1027年,28岁的包拯高中进士,被任命为建昌知县[今江西永修],因距离家乡较远,所以包拯希望朝廷可以任命自己在合肥附近地区。

朝廷当时感念其孝心,所以改任包拯为和州监税[今安徽和县]。但包拯认为还是较远,所以便放弃了官职,回家赡养父母。父母去世后,包拯开始丁忧守孝,守丧期满后,包拯于公元1037年入京听候调派,开始了其25年的宦海生涯。



在包拯25年的宦海生涯中,第一个官职是天长知县,每月的俸禄为铜钱30贯,各项补贴60贯左右,共计90贯铜钱。粗略计算1贯等于1两银子,所以此时的包拯每月共计有90两白银的收入,一年有1080两白银收入。

《宋史·食货志》中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文),《宋史 职官志》中也说每斗米折价30文上下。也就是说宋代的米价大约在300~700文左右。取中间值500文钱,一两银子可以购买2石米,宋朝一石66斤,相当于1两银子可以购买122斤米。今天的大米在5元一斤左右。通过计算得出,1两银子相当于61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包拯做知县期间,年薪为658800元人民币。



公元1056年,57岁的包拯被朝廷授予权知开封府,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开封府尹。同时包拯还有一个头衔,为龙图阁直学士。下面我们看看这两个头衔的工资。

权知开封府;《宋史·职官志》记载,每月有1500贯公使钱、100贯的添支、15石米、15石麦、20捆柴、40捆干草。

另外作为地方高级官员,朝廷划分20顷土地给包拯,相当于2000亩土地。每年能够收入2000石米的租金。



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

【宋朝一匹绫1600文、一匹绢1200文、一匹罗4000文、一两绵85文、一捆柴50文、一捆干草19文】

通过计算,实物收入合计1112.42两白银,货币收入20856两白银。

【20856两+1112.42两】×610元人民币≈1340万人民币。



以此可见包拯的收入确实非常高,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因此他也没有任何必要去以身试法,自然为官清如水、明如镜。后来包拯还升任了任给事中,担任三司使,枢密副使,薪水定然有了更高的提升。


我是越关


有钱腰杆硬,没钱惨兮兮,宋朝是出了名的高薪养廉的朝代,想要知道包青天一年的俸禄是多少,就得先弄清楚了宋朝的俸禄组成,不过宋朝的俸禄计算太过复杂,名目实在太多,因此我只能大概说一下,肯定和实际有所出入,仅供参考吧。

宋朝官员俸禄计算比较复杂,一般由正奉+福利组成,正奉就是官员的品级,比如一品官月奉300贯,这就是正奉。福利的名目就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一般包括添支钱、职钱、职田、衣、食、住、行、公款吃喝、仆人工资等等,职钱就是实际的职务工资,比方说参知政事是二品官,参知政事是具体职务,这个职务需要另外给工资的,这就是职钱,添支钱是职钱的一种补充,比方说你的品级是一品,而实际负责的职务只有三品,皇帝觉得你受委屈了,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另外就是临时差遣,比方说外派官员巡察防务等等,这些都是有另外的补贴工资的,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朝廷有大量的公田在,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会根据品级分田,这个叫职田,职田的所有权归朝廷,品级不在就会被收回。衣食住行就比较简单,只要做了官,这方面朝廷是全包了的,另外依据职务不同有一定的公款报销,正经的请客吃饭之类的,都是可以报销的,当官的肯定有仆人的,不同的品级可以养数额不等的仆人,这些仆人的工资也是朝廷报销的,所以在宋朝做官,真的是福利不要太好,尤其是只要做到五品官以上,基本上都是土财主级别的了。

介绍完了宋朝公务员的工资组成,那我们可以大致算一算包拯的工资能有多少,我直接按照包拯临死前的时候算。包拯临死的时候同样身兼数职,虚职和实职以及爵位加起来有:枢密院副使、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朝散大夫、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建国侯。枢密院副使为从二品,月奉和福利全部算上大约510贯,龙图阁直学士正三品,月俸大约340贯,给事中从四品,大约270贯,朝散大夫从五品,大约210贯,上轻车都尉正四品,大约270贯,建国侯从三品,月俸大约340贯,总数加起来包拯的月俸为1940贯,一年就是23280贯,一贯钱市值一两白银,古代一斤为16两,因此换算到现在就是727.5千克白银,按照现在白银3.9元一克计算就是年薪283万,这部分是没有算上职田的,朝廷给包拯分配的职田大约2000亩,意思就是包拯还有2000亩地可以收租且不需要缴税,按照宋朝的产量来算,大约一年可以收租2000石,差不多就是现在的12万公斤大米,我们按照最差的3块钱1公斤大米来算,差不多是36万。总体算下来包拯年薪320万,这些还不包括年终福利以及衣食住行的开销,纯收入300万。但是宋朝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肯定不一样,我们以大米作为标准来计算,宋朝1贯钱大约能买350公斤大米,包拯的年薪23280贯可以买815万公斤大米,加上自己的收租,总数大约827万公斤大米,一公斤大米按照3块来算,包拯的薪水换到现在就是年薪2400万。这还不是包拯最高的时候,如果有外派的话,那只会更高。

由于资料的缺失,很难对包拯的实际薪水计算,以上只是大致的算法,仅供参考,不作为依据,总之就一句话,包拯很有钱,非常有钱,在大宋,官做到五品,那就绝对是一名土财主无疑,贪百姓那点钱实在没有必要。


达达说历史


我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根据史料记载的最低待遇应该就是明朝,而最高待遇就是包拯所在的宋朝。而包拯为人熟知的就是开封知府,但在史籍里的包拯的官职更为准确的叫权知开封府事,而这个官职只是做了不到两年就高升了。那么包拯从开封知府之前到之后的仕途中分别担任了很多官职,不同的官职享受的待遇也大为不同。



宋朝官员俸禄概况

宋代官俸制度中对于实职和虚职区分并不大,只是实职官员会比虚职领的正俸会多出个五六十贯;并且在职官员兼职另一处职位时也会增加相应的正俸作为补贴(比现在企业用人合理的多),为了区分挂职还是专职,会在官职前加上守、试、判、知的称呼,守和试说明所挂职位要比本身职位还高,这种补贴就低一点,判和知说明所挂职位要么与本身职位同级,要么比本身职位低,这种补贴相对要高一点。



众所周知官员的俸禄中会发钱,这叫正俸,正俸里还包括粮食和布匹等,但除了正俸,北宋还会给官员发放衣服、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须品,更有甚者会给官员发马匹饲料、派驻地方的官员还会配有职田。另外有差遣职务的官员享受津贴和职务补贴等。这样计算的话过于麻烦,后文所算俸禄一律按照正俸的三倍计算,比较符合所有福利加起来的总和。

任职低位

包拯在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开始了仕途。后来因父母年迈然后去世守孝等事辞官回家,在景祐四年又赴京听选,被任命为天长知县。这个知县的位置包拯是做了四年之久,并且这个县是属于京城外的县,宋时称望县,这样的知县在北宋是正八品官员,月俸为15两白银,如果按三倍计算所有福利的话,大概就是45两,那么年收入在540两。任职四年,总收入约2160两白银。



庆历元年的时候,包拯被调任为端州知府,这个知府是离开了京城的,属于外派地方锻炼,而包拯是正八品知县挂任知府,属于上挂,补贴并不高。两年后回京担任殿中丞,然后被举荐为监察御史里行,两个月后就改任监察御史,这个监察御史是从七品官员,月正俸在30两,总体收入就是90两,年进1080两。任职四年,总收入约4320两白银。

任职高位

庆历五年,包拯迎来了平步青云的机会,那就是出使辽朝,这在当时是没有人愿意去的,辽国的脾气是摸不透的,羞辱宋使都是平常之事,若是丢了小命也是有可能的,但包拯顺利的完成了使命。此后便被提拔为三司户部判官,一跃为从三品大员。之后出任京东路转运使、陕西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皆为从三品官阶。在北宋,从三品官员的月正俸为55两,总体收入165两,年收入1980两。而期间所任官职还有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这里有虚职也有实职,并且都由职位补贴,这样算,包拯在此十年间每年收入不会低于2000两白银,总体收入能达到20000两白银。



至和二年时,包拯担保举荐受连累,被为贬为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嘉祐元年复职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同年年底,被召回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也就是说包拯拿了一年的从六品的工资,后又恢复为从三品。而从六品的工资与正七品差异不大,年入1080两。嘉祐三年,包拯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也都是从三品的待遇,三年间收入约为5940两。

嘉祐六年,包拯升任给事中,任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成为了正三品官员,月俸为60两,总体收入180两,年入2160两。但只干了一年不到,嘉祐七年,包拯便病逝,被追赠礼部尚书,从二品,但这就没有俸禄了。



总体算出包拯为官生涯中共计能够获取俸禄35660两白银,但不能按照白银价值来估算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读了一篇文章写到,北宋1两银子就是1贯钱,也就是1000文钱,武大郎的炊饼3文钱一个,现在的烧饼两元钱一个,这么折合一下,北宋1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7元,所以北宋的1两银子差不多是现在的700元,那么包拯为官生涯的总收入折合为现在的人民币就是2496.2万元。得到这个数字后才知道北宋的公务员是真的幸福。


棍哥观史


包拯的俸禄有多少,说出来吓你一跳

包拯是中国北宋时代的官员,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和唐朝不同,北宋不但经济发达,尤其是对外贸易极为发达,是历朝之冠;而且北宋是真正藏富于民,百姓生活压力很小,当时北宋首都东京城一个小吏的待遇都能让北方的辽国君主羡慕,北宋官员的待遇之优厚可想而知

包拯在这个富裕的时代,工资绝对不低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当时包拯的官阶是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官拜正三品。仅龙图阁直学士一项官职每年就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当时的一百贯钱大概可以购买一百斤以上的粮食,包大人的工资之多可想而知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脍炙人口的一句话传遍大江南北。包拯,宋朝著名官吏,因为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且清廉奉公而流芳百世。因为生活在宋朝,包拯的俸禄也高得相当惊人。

封建王朝施行“秩禄制度”,也就是按照等级官阶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俸禄。而宋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富庶,当时宋朝社会的富足也体现在官吏的待遇上。宋朝官阶最高俸禄每个月是400贯(每贯一千文钱),是汉朝的十倍,是后来清朝的六倍。


包拯身处北宋最强盛的仁宗时代,这一时期,宋朝的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巅峰。由于官阶每个阶段都有所不同,包拯不同时期的俸禄也不尽相同,而最高的还是包拯临终之前。

当时的包拯,已经位居枢密院副使,兼给事中、东海郡开国侯,官阶爵位仅次于当时的当朝宰相。而在此之前,包拯坐镇开封府的时候,还拥有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书郎中的头衔,最后才是权知开封府事。

按照仁宗时代的典籍记载,龙图阁直学士一年的货币收入就是1656贯,这还没有算上大量的实物补贴。另外作为外任高级官吏,包拯在京畿还有2000亩可以不纳赋税的良田,直接收租。综合一下,包拯当时一年的货币收入就超过20000贯钱,还有2000多石大米,小麦、绫罗绸缎等还有很多。

如果按照购买力来折算,宋仁宗时代100文钱相当于今天大概60块钱的购买力。而一贯钱是一千文,也就是600元,包拯每年货币收入两万多贯,就可以算一下包大人每年的俸禄有多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