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去世,为什么说儿子哭惊天动地?女儿哭真心实意,媳妇哭心疼东西?

家和兴旺\n


农村好多地方都流行哭丧,老人不在世出殡那天就哭的死去活来,哭丧一般都有由子女哭。有真苦、有假苦、有高兴哭、还有骂人哭各种各样,往往农村老人不在世哭丧都会引发姑嫂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死者与哭丧者生前有矛盾,哭丧嘴里还念叨。高兴苦丧大部分发生在婆媳之间矛盾比较深,然后婆婆死了。生前与儿媳平时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这种儿媳哭大部分都是高兴苦,不哭农村很多地方又流行哭给活人看。

也有真哭,真哭的是怀念父母养育恩的不易,这种人一般哭的泣不成声,没有之前的高兴苦的好听。

也有孝子请人哭,很多地方,孝子不哭请专门的哭丧队来哭,营造对父母离世的悲伤之情,更多的是让自己在活人面前有面子,讲排场是很多农村哭丧的重要因素。

对于这种很多哭丧形式,我到不认为这样做好,死后哭有什么用,生前多让老人高兴,特别是婆媳的关系要和睦一点,家庭才能兴旺,外嫁的姑娘多回家看看父母,也不至于老人不在才亏欠的哭,这个还有什么意思。





说事乡村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我奶奶去世的时候的场面。我家住在陕西关中地区一个小镇,我奶奶活到了92岁,是在2016年的冬天,当时离过年只有几天了,但是她没有挺过来,最终离我们而去。

我妈在我奶奶去世的时候苦的很伤心,因为奶奶生前一直和我家住,一起生活有30多年。我是我奶奶一手照看大的。所以对她有很深的感情。接下来我解释下题主这句话的意思:

为什么说农村老人去世,儿子哭是惊天动地,女儿哭真心实意,媳妇哭心疼东西?

不论是谁,面对自己的亲身父母去世的时候都抑制不住眼泪,因为这代表再也享受不到妈妈的爱了,意味着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回家再没有人安慰自己了。 父母是带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和我们有血缘关系,也是对我们最好的人。农村老人一辈子都在为儿女操劳,给儿子娶媳妇成家,给女儿找婆家。都说媳妇是外姓人,和自己的公婆感情肯定比不上自己的亲女儿亲儿子,所以自然没有儿子女儿那么难过。

但是在很多农村老人去世的时候,媳妇也会哭。这句话太绝对,我很多儿媳妇哭,也是舍不得老人去世。因为老人平时在家帮忙照看孩子,还帮助儿子媳妇做一些家务活,可以让儿子媳妇放心的去外面工作赚钱,老人去世了就没人帮忙照看家里,压力就大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媳妇哭是心疼老人去世,办丧事花费很多钱。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你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评论。欢迎关注【农技天地】与你分享更多三农问题!

农技天地


我奶奶走那天我妈妈哭得特别伤心,不是因为奶奶走了,是我妈心里觉得太委屈了,奶奶活着时候我还有一个叔叔,平时吃东西从来不叫我妈我弟弟,但是她会叫我爸爸去吃,奶奶一直都对我们不好。叔叔34岁车祸走了,婶婶就把家里房子田全部卖了带着两个孩子去城里生活了,奶奶爷爷是分给我叔家养的,当初分家叔叔家什么都是多分的,爷爷奶奶不习惯住城里,没办法叔叔又走了只能在我家,这些年奶奶虽然跟我妈一起生活但是还是对我妈不好,叔叔家姑娘结婚,爷爷奶奶就一个人给了600块,我奶奶还给表妹买了些东西,我结婚也给爷爷奶奶一个人600,还一个人一套衣服,我奶奶什么都没有给我,我表妹考驾照我奶奶给了她4000块,从小到大奶奶没有给过我跟弟弟500块钱,我每次回家都会给我奶奶买她喜欢吃的,她生病了一直都是我妈妈照顾,她走了我妈一个人忙里忙外饭都忙不得吃,我老公还有我弟弟半夜三更就起床杀猪,晚上还要守在厨房怕有人来偷东西,我婶婶跟表妹回来就像做客一样,什么都不帮忙,的确我妈心里很委屈,奶奶活着对我家最不好还养她这些年,她走了所以事情都是我妈扛,我婶婶也不帮忙,所以送我奶奶那天我妈特别委屈,一边哭一边骂我奶奶,年轻时候你对我不好,老了走了,谁都不管只能我妈妈管,的确是很委屈。


用户8169031559393


农村老人去世,为什么说儿子哭惊天动地,女儿哭真心实意,媳妇哭心疼东西?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我奶奶是十年前去世的,当时凌晨两点多,那天我爸还不在家,可把我妈吓坏了,因为奶奶去世前呕吐,据说都是黑红色血样的东西。

我妈就连忙给我爸打电话,手直哆嗦,一连拨了好几次都没拨对号码。然后通知我的几个姑姑,我是第二天早上打 车从城里回的老家,一进院,高高的灵棚就已经搭了起来,我的几个姑姑守着棺材边烧纸边哭。


我大姑跟我奶奶感情最深,因为她是长女,还有文化,我奶奶有什么事都会找她商量,大姑嫁得比较远,那时候她在厂子上班,一个月工资并不多,但是每到年节都会给我爷爷奶奶往回寄钱。


我小姑受我奶的照顾最多,因为她就嫁到了本村,两个孩子基本上从小就长在了我们家,都是奶奶一手帮忙带大的。奶奶卧床后大便秘结,拉不出来,都是我小姑带着手套给往外掏。


大姑很快哭得嗓子都哑了,人也变得有气无力,小姑也是拍着棺材哭得捶胸顿足,哭自己以后再也没有了妈的疼爱,哭老天不公平,让妈妈受这么多罪,走得这么早。

这种时候,我爸作为我奶唯一的儿子,一直都在外面忙活,安排会开车的家人去买菜,招呼陆续到来的亲属,乡亲,我妈在安排妇女裁孝衣、孝带,还要时不时地看看我爷爷。


我妈是在晚上烧千张纸的时候,大哭了一场,她边说边哭,我觉得她更多的是在哭自己这几年的不容易,因为奶奶卧床后基本上都是她在伺候。小姑虽然离得近,可是家里有地,活也多,两三天能过来一趟就不错了。


我奶奶是个开明的老太太,很理解人,也很会说话,和我妈关系一直处得挺好。我妈伺候我奶奶那几年,我大姑专门给她买了衣服表示感谢。


我爸就一直忙活着,他脸上的神情也很淡定。直到出殡那天,老爸把瓦盆抱起来“啪”地往地上一摔,他突然就很大声地喊了声“妈”,然后就嚎啕大哭起来,眼泪像泉眼似地涌出来,擦也擦不净。

我爸一直后悔自己没有在奶奶最后时刻赶到她身边。因为早上他上班走的时候,奶奶的精神状态还比头一天要强呢,后来我想也许那就是人生最后时刻的回光返照吧!


奶奶走得很急,当时只有我妈和我爷爷在场,她没有等任何一个孩子回来见最后一面。


儿子哭得惊天动地。


那是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生身父母故去,想到再也不能床前尽孝,再也没有人把自己当成孩子了,再加上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压力,想起来不免悲从中来,于是痛哭一场。


女儿哭得真心实意。


那是因为母女连心,妈和闺女之间有一种比儿子更亲密的关系,可以交心,可以互诉衷肠,甚至可以一起在背后讲究一下家里的媳妇。妈对女儿的心疼也是掏心掏肺的,所以女儿哭起来也是伤筋动骨的。我大姑就是,办完丧事回去,有好几天都上不了班。

媳妇哭心疼东西。


这里有种调侃的味道了,心疼东西倒不一定,但是媳妇和婆婆之间的感情肯定没有妈和女儿之间的感情深厚,所以媳妇哭起来就没有女儿哭起来那么肝肠寸断,后来我姥姥过世,我妈真的就哭得眼睛肿得桃似的,嗓子哑了好些天,就像大病了一场一样。


综上所述,“儿子哭惊天动地,女儿哭真心实意,媳妇哭心疼东西”这句话编排得很有道理,确实反映了农村哭丧的实情。


(图片源自网络,侵必删)


桃小毛


农村老人去世一定要哭的很大声才可以。

我来讲一下我真实的经历。

我姥姥去世时,大家一起跪在灵堂。我们这里的讲究就是,前几天就一定要跪,但是不一定哭。

但是倒数第二天,就陆陆续续有一些亲戚来奔丧了,每来一个人,就要来灵堂上香鞠躬。我们跪在两边的人就要大哭。

哭的最伤心,的确是老人的女人们,几乎晕厥。

儿子们,当然也哭,声音很大,不仅哭,还要不停的张罗着很多大事小情。

儿媳妇们,不仅要哭,还要做饭,是的,亲戚来了要吃饭,虽然有帮忙的人。但是主家更是要去做,这本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晚上还要一大群人一起烧纸,按辈分,一波一波的开始,持续两个多小时,我看了看长辈,很多已经不哭了,靠在旁边人的肩膀上。或者一直跪着趴在地上,眼泪还是不挺的流。

几乎每个人都是用跑的。

最后一天,送老人走。大量的亲戚都是今天来。一样的,每来一家,我们就要大哭半天。

这样的场景下,即使不想哭也会哭起来。不要提自己家里的人了。亲戚们都来了,一样的开始上香,这一哭又是两个多小时。

抬棺材时,大家更是哭的厉害,起都起不来,但是还想送老人最后一程。

就由两个人搀扶着。

所以我觉得哭是人之常情,不哭难道就是不孝顺了。

那些儿媳妇不停的在大夏天做几十人的饭,洗碗,洗菜,一日三餐,忙的根本不停。

儿子们更是跑来跑去,处理着大小事情,一夜不睡都是正常的。

哭与不哭,怎么哭,无法衡量。

每个人极力为了老人的最后一程走的顺利,走的体面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就够了。

生前说的再好听,生后哭的再伤心。都不如用实际行动去孝顺老人。


超人小航航


平时不孝的儿女哭的声最大,我婆婆去世时,嫂子一面哭,一面诉说“妈啊!不是我不孝心,是他们爷俩针尖对麦芒,实在整不到一起去才分家啊”!可怜我那婆婆给她照顾大了三个娃,除了奶口孩子什么都是婆婆干,可孩子大了不用老太太了,就看不顺眼,闹着分家,男人一般都怕老婆,时间长了也不是东西了!

而对于婆婆,我问心无愧,婆婆临走之前大家问她棺材里带点什么?婆婆说“那件我最喜欢的毛衣,是我老儿媳妇给我织的,是她跟姐们一针一针学会的”带着就行了!

婆婆在世时,因为是农村,土地都给了二儿子家,我公公,在公社退休一年开不了几个钱,那时的工资还没像现在都月月进卡,只是年底给点钱,后来才月月有工资,那时的生活很苦,婆婆有病身体不好,得用药盯着,所以一年的大部分费用都是我给奉上,婆婆没说过谁好,只会和别人说“没有我老儿媳妇,我们的生活真的会很难,老儿媳妇,她是个善良的人”!

婆婆说,我有五个儿女,一辈子只借着老儿子,老儿媳妇光了!那两个姑娘,我连个布角都难看到啊!

婆婆对我很好,作为儿女拿出点钱算什么?都说黄金有价情无价,这绝对是真理啊!

子女孝心,父母就会幸福,也不枉把儿女辛苦养大成人,所以,在我心里只要父母开心幸福就好,从来不会纠结那些得失,因为相较于亲情,那些都不算什么!



用户59800919707佟星


题目中有的话不对!我丈夫去世時,我看到的是两个儿子跪地不起!发行时都用两个男人挽着胳膊要不会头磕地!女儿不让盖棺材盖哭昏过去了!两个儿媳妇儿哭的被抬上楼来搂着我哭!只有女儿的丈夫不哭!他们真的很想!不是装得!还有两个孙子也非得在灵前跪着!事后,前后左右的楼的邻居说看你们家发丧人我们中秋节都没有过好!都跟着哭了两天!所以说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有的儿子们都不哭也不少!主要看家长们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至今十几年过去了,只要大家到齐的日子吃饭前第一杯酒一定举杯给他爸!孩子们一直没忘!他们真的很孝心,我很欣慰!


用户9585480775850


这么说也不全对,上个月我婆婆去世了,老公兄弟四个没有姐妹,婆婆活着的时候晚辈们对婆婆都是非常孝顺,在我们那一块都传为佳话,突然间婆婆一走,我们都无法接受,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她老人家没有走。全家人都悲痛欲绝,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啊!


Laocai1209931394


不能说是农村老人去世,儿子哭得惊天动地,女儿哭得真心实意,媳妇哭心痛东西。为人父母者都是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大。儿女长大成人 了,父母也渐渐地老去。父母的离去,犹如天塌了一般,做为儿女一定都是悲痛欲绝的。伤心,号哭就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而这种号哭,还真的是因人而异。

儿子哭得惊天动地。儿子历来就有传宗接代的说法,又有“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儿子总被父母百般呵护,甚至是以溺爱的方式来对待。而父亲常常是威严的姿态出现,母亲则表现得宽厚一点。儿子对父亲是一种敬畏的爱,对母亲是一种感恩的情。

儿子呢,成家之后都是以家庭为己任,常年奔波,与父母聚少离多。就是打个电话说不上几句就挂断。不是他忙得连打电活的时间都没有。而是儿子年龄愈大城府愈深,也愈沉默寡言了。要让儿子好好陪父母说说活,除非酒醉,这时会说很多很多掏心窝子的话。原来儿与也有男人的德性与气魄了。

男人有泪不轻弹,做为男人的儿子,面对父(或母)的蓦然离世,那压抑很久的情感会一下子如喷泉一样迸发出来,势不可挡。他们的哭声并不带一个字,只是扯开嗓门的哭着。还真有种“惊天动地”的感觉。


女儿哭得真心实意。女儿从一生下来就是母亲在喂奶、换尿布。与母亲朝夕相伴至少要到初中毕业。还是母亲给她们做饭、洗衣,念小学时母亲还是她们的“家庭教师”哩!即使是婚嫁了,受到委屈了,跑来娘家也先是向母亲哭诉。女儿对母亲的情感是不离不弃的,不然怎么说,女人是母亲的小棉袄呢!

女儿可是父亲前辈子的情人。女儿遇到小事大事比儿子还怯怕父亲,往往把母亲当作“传话筒”,害怕父亲一听就上火,火冒三丈就是一顿训斥。母亲在了,女儿一两周一定会来趟娘家。若母亲不在家,女儿才不会发视频,想看看小外孙都难。尽管这样,女儿对父亲是细心周到的关心,衣服鞋子经常买,就是剃须刀也不忘给父亲买了牌子货。老是提醒父亲,该理发了!该剃须了!买的新衣服咋还不穿?女儿对父亲是一种偏执的关心和照顾。

如果有一天,父(或母)去世了。话一传到婆家,报丧送孝的人还没走出门,女儿都会哭得拉不起来。女儿的哭声里总会带着“可怜的爸”、“命苦的妈”,“以后谁再来管我”之类的话来。尤其是丧事那一天,不停地孝子迎(送)亲,女儿一直哭成泪人儿。她们的哭声无不透露着真心实意。不然待父(母)入土为安了,女儿怎么会嗓子嘶哑了,像病过了一场?



媳妇哭心痛东西。农村的老人去世,那可是村里人的大事。丧事上,农村人不请自到,都会赶过来帮忙。说是帮忙,每家每少至少都会有一个人赶过来,哪来那么多的忙帮?其实这是农村的习俗,老人去世,就图人多事过得大。也是儿子“孝顺”老人的一种表现形式。看起来是风俗,是在“扬名”,也是农村人的“憨厚”。其实大操办丧事,已经成为农民沉重的经济负担。当地政府也出台相应的“禁令”。

要知道,丧事的这几天,得天天招呼帮忙的村里人,还有丧事酒席的这一天。村里人送来的只有一份份子钱,全家人来吃席,还不忘给呆在家里不能来的捎些饭菜过去。烟酒饭菜、棺材寿衣等等,一场丧事至少要花二三万元。这还不算为公公(或婆婆)生前住院看病的钱。儿媳哭,哭得是钱花这么多,债欠那么多,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哭声除了有点悲伤,更多的是委屈和无奈。



哭声寄托着对去世父母的哀思和追忆,也是真挚感情的倾诉,无可厚非。但是再哭,再悲痛,离去的父母是永远不能回来了。不论做儿子的,还是做女儿的,何不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尽最大可能地陪陪父母、照顾父母、孝敬父母?“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这句古语,就是警示;同时也真的希望狠刹农村大操大办丧事的风气,不要再给农民套上这“无形的枷锁”。


为生活而提神


谁说的,谁说的,老人去世儿子哭惊天动地?女儿哭真心实意,媳妇哭心痛东西?此话差忆,不要处处拿农村女人开刀!

在我们大许昌地区这一带,家中老人过世,只要儿孙满堂,超过七十岁的老人过世叫喜丧。只有老舅到的时侯外甥,外甥女,外甥媳妇过去迎接时,放声大哭。外甥哭诉中说,我爸妈受了一辈孑罪,也没享一天福就走了,说些让老舅原凉的话,随后让老舅家耒的人劝起,一同来到灵前,给死去的老人化纸,也就是(饶纸钱)。



在出殡的时候,在起灵前,儿女们出钱请来哭丧的,那叫哭的痛,不但村上人来看,亲朋好友,舅家人儿女们也是看个痛快,哭的好滴时不时能听到撑声。无论儿孑,女儿,儿媳哭;都是随客人来吊孝是哭上几声,从耒没有出现过大哭大闹的场面。特别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

,老人去世和红事一样,都是满卓满席,一家比一家丰满。乐队都是几班子,如同看大戏一样热闹。农合社村姑奉劝年轻的朋友们,"老人在世不孝,老人死后在哭也白搭"。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