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为什么没有东开?西开为什么在南开的南面?

简单说就是用的多就传承下来了,用的少就失传了。

某开,是由于天津独特自然环境而成的。

开本来指开阔地,而在天津的清中叶(咸丰,1860年左右)时,因为天津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活水死水坑众多,所以天津人把开阔地叫开洼地,简称“开洼”,泛指居民稀少的未开发地区。。

天津为什么没有东开?西开为什么在南开的南面?

配图中壕墙与城墙间的明显空地,大概就是东西南北开的雏形吧。

而东西南北西开的命名,与咸丰年间“挖壕筑墙”有密切关系。

近代以前,天津的城防,主要是依靠天津城廓。清咸丰八年(1858)英、法联军第一次侵占天津,胁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以后,清政府决定加强天津的防御能力。僧格林沁到天津后,即上奏朝廷:“天津为紧要重地,亟应设法严防。揆之地势,亦应附城一带,挑挖重濠,筑立土城,将四门关厢,圈入重濠,设有警动,守濠即系守城,致为得力。” 咸丰九年 (1859)十二月,清廷批准僧格林沁挑濠筑墙。

咸丰十年 (1860)正月二十六日,修筑天津墙子和墙子河的工程开工。据同治年编纂的 《续天津县志》记载: “壕墙距城里余或五、六里不等,营门凡十一,东至沈家庄,东北锦衣卫桥、窑洼,北玉皇庙,西北佟家楼、教军场,西至善庆庵、三官庙,南海光寺,东南梁家园、行宫,围长共三十六里,濠如是。”近城河道及城外居民铺店密集地带,均圈入土墙之内。还设大炮台两座,小炮台数10座。

不过,实际上以城墙边到新壕墙之间,以及新壕墙外,当时还是人迹稀少。所以有人认为,以其所在的不同方位加上一个“开洼”字来命名这些新地。

而从x开洼变为x开,实际上是天津开埠的缩影,毕竟居民多了,地区繁华了,把此处再叫“开洼”,己经完全不合适了。

从时间上来说,先有“西开”,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次有“南开”,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占天津以后;到宣统年间(1909年以后)才有的“北开”。

西开

指现贵阳路、西宁道教堂附近,南京路(原墙子河)西侧,以城门论反而比南开更靠南。

据记载,当时西开地区街道两旁,全盖的是楼房,一切规模全仿当时上海的四马路,有五个起名亦同上海,分别是:天福茶园,天桂茶园,天仙茶园,天喜茶园,天蟾茶园,所邀角色偏重外红派,四家演大戏,一家演髦髦戏(坤班),所演的戏部分是全本的,如:“武松杀嫂”、“佛门点元”等,全在报上写着“崭新切毛,一夜演完”。以外是洋餐馆,弹子房(天津最早的棒球场),又夹杂着卖洋广杂货的,出帖子的银钱号,海上春鲜货庄……晚上满街灯火,照耀如白昼(最老式的一种电灯或水月电灯)整天整夜,游人如蚁。那时由城里往西开,只有一条道,由南门外经崔家大桥子,又经过两边有水中间一条小道的去处,总要花费一个多钟点才到(坐东洋车)。在一般人的心里,到了“西开”,简直是到了上海。

可惜这西开繁华,时间太短,1899年夏秋间建设成功的,转年四五月间在一个大风天,一把火完全烧光。直到后来这大片全盖起了楼房,修了街道,这“西开”才复活,随着西广开地区的发展繁荣,人们就在西开的前面加上一个“老”字,以示区别。

北开

指现三条石泰达河与海所在,包括北营门外子牙河桥南地区。因桥北西沽丁字沽早已发展,所以北开在壕墙内。

“北开”这地方,以前这里还有一些不算小的戏园子、茶楼评书场、杂耍、河南坠子场、小电影院。其余在地摊上唱太平歌词的、变戏法的、卖大力丸的、练武术的、治牙的、算命的、拉洋片的,再有就是卖各式各样小吃的了。

后来,因为这个地方离三条石比较近,因此形成了一个黑白铁一条街。制铁手工业日渐发达。据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区内有小手工业者居多,现北营门东马路西段,仍保留着部分黑白铁作坊。这个地方从天一亮就开始交易,人们从老远处就能听到打铁的声音,很是热闹。因为这个地方黑白铁铺都有一些绝活,所以这里的生意也就日渐繁荣,而北开地区也成了天津的一个重要的地名。

南开

指现南开中学附近,在老城西南角,但是西广开之南。

这几个“开”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要算南开了。因为在天津城外西南角有一个南开学校,所以,人们一提起西南角的“南开”,很容易便联想到南开学校,这是因为即将走过百年岁月的南开学校在中外享有盛誉的缘故。

其实,在这个地方,南开的地名在先,而南开学校则是根据地名起的。地名在先,校名在后,当年天津私立敬业中学把校址迁移到这个地区后,才改名南开中学,而南开这个地方有了南开这所学校,也让这个地名广为人知。

据介绍,南开地方低洼,连年积存雨水。现在南开公园所在地曾被称为“大方坑”,那一片的地名又叫蓄水池。在20世纪初年,在这里稍高的地方,丘墓起伏,低的地方,沟渠纵横,形成了乱葬岗子与臭水沟交织的地带。如果再看看今天的南开,用“沧海变桑田”来形容南开的变迁也不为过。

在当时天津的租界地中,日租界发展较快,所以当时的中国官绅也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喊得尤为响亮的一个口号就是:“繁荣南市与建设南开的口号”。于是,在南开这块地方,许多有钱的军阀、官僚以及士绅们,看到开发这里有利可图,都纷纷到这里进行投资,于是南开地带很快就有了一些改变。在民国初年便已具规模。当时的南开地区有很多的好处,第一,极目旷野,空气清新;第二,环境安静,没有闹市的纷扰;第三,没有租界的坏处,却具有租界的效用:每当中国军阀打内战,兵临天津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的骑兵便以保护租界为名,保护了南开。一时间,天津的有钱人到南开这个地方来做“寓公”成了一种时尚,因此,南开地带经过开发和建设,逐渐繁荣起来。

东开

东开大致方位应该在海河左岸,在盐坨后面。具体方位应该是现在的天津站以北,原意租界以北地区。

由于这一地区开发的比较早。当老的地名没有完全叫响的时候,就逐渐随着新开发后的地名的兴起而逐渐消失。而且开发越早的地区,更替就越快,老地名保留的程度就会越低。

对于有人提出的东开就是王串场的观点,有专家说,从方位上看,王串场一带应该是东开的东面边界了。

由此看来,东开确实是津门历史上的一条重要地名,其名始约清代后期。南开、北开、西开之名如今尚在沿用,惟独东开因为开发较早,因此名字更替较快,所以不为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