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的結局註定是悲劇,這是顧命大臣的使命與悖論

張居正,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後期幾乎是牢牢地掌握著明朝的大權,他當時所處的明朝已經是處於風雨飄搖的明朝後期,但是張居正卻是硬生生的將已經處於末期、有著種種弊病的明朝延續了五十年,張居正功不可沒,但是為什麼萬曆皇帝在張居正死後將他的家人要麼處死,要麼流放呢?

張居正是一個怎樣的人?

張居正自小就天資聰穎,很小的時候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說到神童,就會想到《傷仲永》,但是和仲永不同的是,張居正從小到大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十三歲時便參加了鄉試,但是湖廣巡撫顧璘希望張居正能夠多加磨鍊,以便日後成大器,於是便阻撓了張居正從而使他鄉試落榜。兩年後他重新參加鄉試並順利通過,在顧璘的教導下,在二十三歲的時候一舉及第,並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的結局註定是悲劇,這是顧命大臣的使命與悖論

在張居正的為官生涯中,可以說是勞心勞力的為大明幹了許多實事,尤其是政策上的改革,到了老年得了痔瘡,古代說是因為操勞過度患上的頑疾,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張居正是為明朝操勞過度累死的了。

張居正一生的最高峰—萬曆新政

張居正一生中最耀眼、影響最為深遠的改革當屬萬曆新政了,由於明朝中期土地兼併的現象極為嚴重,尤其是王公貴族、官員大臣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權,佔取了大量土地,而且不僅僅是簡單地用金錢等買賣土地,其中的貪汙腐敗、獻殷勤等都是常見的手段,在土地大部分都歸個人所有的情況下,國家財政收入銳減,影響了明朝的健康發展。到了明朝後期,政府的財政危機越來越嚴重,張居正意識到了這一點,便提出建議並開始著手實施。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的結局註定是悲劇,這是顧命大臣的使命與悖論

但想要真正的實施並不容易,因為土地都在皇家貴族或者達官顯貴手裡,直接回收會損害他們的利益,想要他們上交土地給國家肯定沒那麼容易,對於一些心胸狹小的人,還會就此結下樑子。況且畢竟是新政,一旦沒有落實好,便被之前得罪的人抓到了把柄,進而彈劾甚至結群上奏彈劾。

不過張居正並沒有因為這些困難被擊退,他先從政治開始著手整頓吏治,旨在加強中央集權,對各級官吏的管理更加嚴格,要求官員要定期向內閣彙報地方的工作情況,這樣不僅提高了內閣的實權,還加強了皇帝和心腹官員對地方真實情況的瞭解,以便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做出改良政策和管理措施。

張居正與萬曆皇帝

張居正是萬曆皇帝小時候的老師,萬曆起初對他也是極為尊敬的,張居正吩咐囑咐他的事,他幾乎是言聽計從,張居正對他也是極為嚴苛的,都知道一個人小時候的經歷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萬曆皇帝也是如此。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的結局註定是悲劇,這是顧命大臣的使命與悖論

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是稱職的,他為國家盡心盡力做了很多貢獻,但是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他就有些不稱職了。都說嚴師出高徒,張居正嚴是做到了,但是自己卻沒有做到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他一直教導要求萬曆皇帝要節省,萬曆也很聽話,作為皇帝已經樸素得不能在樸素,同時皇族子弟的用度與皇家賞賜都被削減了,可是張居正自己的生活卻極其奢華。

萬曆皇帝知道張居正的做派後,真是氣憤難當,一直以為老師兩袖清風、生活清貧,可人家日子滋潤得很,原來張老師只是要我過苦日子,平時出去遊玩一下都會被責罰,他的日子卻逍遙似神仙,歡樂的很,這不是拿我當猴耍嗎?想到這萬曆皇帝的鼻子都要氣歪了,此前所有對張居正的尊敬崇拜瞬間都化為烏有,甚至轉化為憎恨厭惡。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的結局註定是悲劇,這是顧命大臣的使命與悖論

另一方面,張居正對於權利的控制太過了。就像康熙皇帝和鰲拜一樣,鰲拜是開國功臣,還是輔佐少年康熙的顧命大臣,可鰲拜在輔佐康熙的同時,也阻礙了康熙親政;張居正也一樣,他死死地把握著明朝的大權,萬曆皇帝生於皇家,對於權力的渴望不會低於張居正,於是,表面上張居正是他尊敬的老師,是國家的功臣,但他心裡卻把張居正視為阻礙他親政的路障。但萬曆也明白,此時的明朝確實需要張居正,自己也未必能算計得過、動得了張居正,所以也只能等到他死後發洩心裡的怒氣,加上其他大臣的慫恿,萬曆爆發了,不僅下令抄家,還削盡其官職,有些老弱婦孺沒來得及退出張府便被活活餓死在裡面,甚至還差點鞭屍。一切大都源自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約束太多了,且限制了他對權力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