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臨死前留下了11字的什麼遺言,幫後代逃過了殺身之禍?

歷史之趣味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能稱得上神人的無怪乎那麼幾個,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

離我們最近的就屬劉伯溫了。提起劉伯溫,不得不提他的《燒餅歌》,此書以一問一答形式,神奇地預測了大明朝近三百年的國運,其預言之準令人瞠目結舌。


關於《燒餅歌》有則有趣的小故事:

這天,朱元璋正在宮裡吃燒餅,小太監過來稟報,說劉伯溫覲見。朱元璋知道劉伯溫能掐會算,有意考考他,於是用銀碗將吃一半的燒餅蓋在下面,打算讓劉伯溫猜猜其中為何物。

劉伯溫來了,參拜完畢,朱元璋問道:“劉愛卿,朕早就聽說你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那你能推算出碗下蓋的何物嗎?”

劉伯溫嘿嘿一笑,他早就瞥見朱元璋的鬍子上沾的芝麻粒了,然後又看見桌子上點點燒餅殘渣,不用問,指定是吃一半的燒餅。

劉伯溫捋了捋鬍鬚,自信滿滿地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見,這碗中乃是被您咬過一口的燒餅。”

朱元璋大吃一驚,哈哈大笑起來:“劉愛卿,你真乃神人也!”


劉伯溫彙報完工作之後,緩緩地退出了。朱元璋望著劉伯溫遠去的背影,突然想到了什麼,臉色瞬間陰暗下來。

朱元璋心裡嘀咕著:“這劉伯溫,有通天徹地的本事,倘若他要謀反,豈不是心腹大患,就算他沒有反意,倘若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一樣對大明不利啊?”

朱元璋捏緊了拳頭,暗自下了決定,他要防患於未然,找機會除掉劉伯溫。

劉伯溫何許人也,早就猜透了朱元璋的心思,他知道多留在京城一天,就多一分風險,於是幾天之後就向朱元璋遞交了辭呈,辭掉一切職務,告老還鄉去也!

朱元璋很高興,他正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算計劉伯溫,但又苦於良策,現在劉伯溫告老還鄉,正合我意。

朱元璋很爽快地恩准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劉伯溫在老家沒過幾年安生日子,就出事了!

原來,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對功臣大開殺戒了,南京城腥風血雨,籠罩在恐怖的陰雲之中。這時候胡惟庸誣陷劉伯溫老家上方有帝王之氣,朱元璋疑慮重重,下令剝奪了劉伯溫的一切俸祿。

劉伯溫決定親自前往南京,面見朱元璋解釋一番,然而,劉伯溫剛到南京就病倒了,朱元璋認為劉伯溫是故意裝病,於是令胡惟庸帶著藥前往“慰問”。

劉伯溫是真病了,一個月不到就去世了,臨死之前,把兒孫們叫到身邊,留下了十一字的遺言:“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言。”

難得糊塗,知道的太多不如什麼都不知道!


一半秋色


答:劉伯溫臨死前沒留下過什麼“11字遺言”,他的兩個兒子都死得很慘,沒有躲過殺身之禍。

提問問題的網友應該是看演義小說、野史傳聞、民間戲說看多了吧?

劉伯溫病死於洪武八年(1375年),該年正月,他在京師感染了風寒,一直不見好轉,拖延到了三月下旬,自知去日無多,便由長子劉璉陪伴,並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大明帝都南京動身返鄉。

回到故鄉家中,劉伯溫停止了一切藥石調理,對兩個兒子交代了一些家中田產之類的後事。然後,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叮囑他們,要他們把這本書呈給皇上。同時又告誡他們,說劉家的子孫都不要學習這門學問。

最後,劉伯溫對兩個兒子大談了一番治國之道。

原本,這些治國之道他是想寫成一份奏章上交給朱元璋的,但是,考慮到政敵胡惟庸正吃香,自己這封奏章不一定入朱元璋的眼,於是放棄了。

他對兩個兒子說,今天我說的這些治國之道,你們可以謹記在心,等哪年胡惟庸倒了,皇上就會想起我了,可能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

劉伯溫病逝於該年(洪武八年,1375年)農曆四月十六,善終,享年六十五歲。

劉璉因為父親劉伯溫的原因,曾擔任過御史和江西參政的職務,政績還不錯,卻在洪武十年(1377年)與胡惟庸的黨人起衝突,被脅迫墮井而死。

劉璉的兒子劉畾的情況相比要好一些。

原因是朱元璋在劉伯溫死後好幾年,這才開始覺察到劉伯溫的好處,作為補償,就讓劉伯溫的後代繼承劉伯溫的爵位,亦即是讓劉璉的兒子劉畾繼承了原本劉伯溫的爵位。

但是,伴君如伴虎。

不久,劉畾觸怒了朱元璋,被趕回了老家。

建文帝和明成祖朱棣都曾想啟用劉畾,劉畾本人已心灰意冷,以守墓為由,堅決不肯入朝為官。

劉伯溫的後代才得以保存,開枝散葉,子孫旺盛。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劉伯溫的次子劉璟的下場也非常不好。

劉璟為人有謀略,曾給朱元璋部下將領唐勝宗出謀劃策,取得了勝利,得到了朱元璋的讚賞,被安排做了閣門吏,後來又安排他做了谷王朱橞的左長史。

在靖難之役中,劉璟是站在建文帝這一邊的。

建文帝失敗,劉璟就難逃噩運了。

劉璟被朱棣下獄之前,他還說了一句很硬氣的話,他對朱棣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

下獄後自縊於獄中。

所以說,劉伯溫臨死前沒留下過什麼“11字遺言”,他的兩個兒子都死得很慘,沒有躲過殺身之禍。


覃仕勇說史


11個字保佑後代千秋,一代神算子劉伯溫,機關算盡即使算得到天子,算得到死期,但卻終究敗給了未來,知曉天機,只能幸運一時,卻仍舊擺脫不了生死輪迴,不得不說是人間莫大的悲哀!

1375年的5月16號,,一代大軍師劉伯溫與世長辭,他的一生不可謂不傳奇

神機妙算彷彿天神下凡,準確預測他今後的運勢,擁有神的意志,卻最終敗給了人的肉體,古代帝王歷來沒有解決的長生不老問題,劉伯溫也同樣無法規避,關於劉伯溫之死,我們為此感到惋惜的同時,也不禁好奇,當時他的十一字遺言,究竟代表著什麼?

這是一個字和慈禧太后當時許下的三個遺願有異曲同工之妙,慈禧太后這輩子幹過的有悖常理之事,一件也沒讓後人幹,無論是女人干政、還是重用宦官,關於劉伯溫臨死前的十一字遺言,具體原話版本眾多,無從考證,但是,最主要的意思就是:劉家的後代不允許再學天機神學。

或許天機學的弊端,劉伯溫終其一生終於領悟。

人算終究躲不過天算,絕大部分未來的預測,也需要付出代價,一個人一生能夠利用的運氣和福祉就那麼多,天機神學也算是人生開掛秘籍,開掛必定要遭天譴,

即使僥倖你能夠算出自己所有的好運氣,提前將其享用,那麼終究有用完的一天,該償還的債遲早要償還,但如果你意外死亡或者僥倖能夠逃脫,一切因果就真的結束了嗎?其實不然。

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無疑是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天敵

往往我們許多人做事不考慮後果,對於自然資源過度開採利用,無節制的索取,最終也必將承擔大自然無休止的報復,因為劉伯溫精通天機神學,所以他這一生過的並不算坎坷離奇,基本實現人生報負,但是他的這一切是以子孫後代的好運為代價的,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看看劉伯溫死後子孫後代的命運,就可以發現!

劉伯溫的兩個孩子,最終死於非命,驗證了父債子償的道理

劉伯溫長子劉鏈,早年接受父親薰陶,雖然沒有刻意練習,不得不承認祖傳基因的強大,可能父親劉伯溫認識到這一切,趕緊告訴他的兩個兒子,切記再修行神學之時,已經算為時已晚了,長子劉鏈和他的父親劉伯溫也有一拼,精通天文謀略,得到朱元璋賞識,還任命他當江西參政。

畢竟他父親的厲害,有目共睹,假以時日,相信劉鏈即使不能超過他的父親,也可以與他的父親比肩,但是這一切卻遭到胡惟庸的羨慕嫉妒,認為將來他必定會威脅到自己的朝中地位,為人正直的劉鏈哪裡想到,人心的歹毒遠比,洩露天機可怕,最終他也被胡惟庸逼的跳井而死。

人算不如天算,算到命運卻不能改變最為致命

劉伯溫的二子劉璟,當時朱元璋想讓他繼承他哥哥的位置,但是他謙讓給了哥哥的兒子,後來朱元璋死後,劉璟被攆走侄子自己上位的朱棣任命輔佐自己,也可能是明知自己的命運,他死活不進宮,但卻更加招致朱棣反感,反而將他抓了回去,性格耿直的劉璟,面對朱棣也絲毫不肯下跪低頭,面對朱棣篡奪而來的皇帝更是不屑,這樣作死的行為,無疑讓朱棣大發雷霆,也最終難逃一死。

可以說,劉伯溫終其一生,成就自己,用盡了子孫後代所有的福祉資源

洩露天機,遭天譴,他一次次有違天道,還能數次轉危為安,也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拿子孫後代續命而已!但我們不可否認,劉伯溫確實厲害,!


摯潷畫畫紅塵


我這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劉伯溫臨死前留下了11字的遺言,幫後代逃過殺身之禍,有人說這11個字是“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言”,於是劉伯溫的後代躲過朱元璋的猜疑而保全性命。然而,事實上劉伯溫的兩個兒子是死於非命!

  • 劉伯溫的大兒子叫劉璉,因為與胡惟庸那幫人發生了矛盾,於洪武十年被威肋,墜井而死;

  • 劉伯溫的次子叫劉璟,因為對朱棣篡位不滿而拒絕了召見,後被逮捕至京城,死於獄中。
  • 劉璉的兒子劉廌是劉伯溫的長孫,因為看到爺爺和父親的遭遇,無心再踏入仕途,歸隱故鄉過起普通人的生活。

以上就是劉伯溫後三世子孫的情況,這些後代死的死,躲的躲,哪裡有從劉伯溫遺言裡逃過劫難?其實劉伯溫是有遺言留給後人,不過不是11個字。

劉伯溫的遺言

據《明史》記載:“抵家,疾篤,以《天文書》授子璉曰:“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

這是《明史》對劉伯溫遺言的記載,他把長子劉璉叫到跟前,拿出一本《天文書》交給劉璉說:“這個交給皇上,一定要告誡後人不要再去學這個了。”

後面劉伯溫還與次子劉璟說了一些話,主要是教他為官處世的道理,另外做了一份遺表交給了劉璟,交待他胡惟庸等人失敗以後,皇上一定會想念我,如果他有問你什麼,你就把這份遺表交給皇上。

從這些記載來看,劉伯溫告誡後人不要學《天文書》裡面的內容,然而這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至今是一個謎。

結束語

劉伯溫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也非神仙,從他晚年的事蹟就可以看出,他也只是個普通凡人。

劉伯溫告老還鄉後隱姓埋名,從來不與官員來往。有官員化妝成農夫與他相見,後來官員表明身份後,劉伯溫嚇得連忙離開;劉伯溫被胡惟庸誣陷要佔龍脈做墓的時候,他馬上就回到南京城留在朱元璋身邊,一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二是為了保全性命!

所以劉伯溫其實被神化的成分很多,他的後代從孫子開始沒有踏入仕途,不過卻繼承了他的“誠意伯”爵位,生活倒也不會過得太清苦。


水煮汗青


公元1375年5月16日,大明一代軍師劉伯溫溘然長逝。

臨死前,劉伯溫用微弱的聲音對跪在床前的長子劉鏈和次子劉璟說道:“吾家封爵當中絕,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

劉鏈和劉璟一聽急忙問:“孩兒該如何自處?”劉伯溫心酸不已,一滴老淚湧了出來。

為了幫兒子躲過殺身之禍,劉伯溫說道:兒啊,謹記『劉家後代切不可再學神算』,劉伯溫留下這句遺言後就永遠閉上了雙眼。


這11個字的遺言本來是要幫兒子逃過殺身之禍的,最後應驗了嗎?

有句話叫“人算不如天算”,引申的意思是“天命不可為也!”事實確實如此。

想當初諸葛亮千算萬算,“六出岐山,七伐中原”,不是一樣沒有改變蜀國滅亡的命運嗎?

尤其是和司馬懿決戰上方谷時,諸葛亮妙計火燒上方谷,眼看司馬懿要被活活燒死。

然天公不幫諸葛亮,突降大雨澆滅了大火。諸葛亮仰面長嘆曰:“天命不可違也”說罷潸然淚下。

劉伯溫也是如此,我們都知道“前朝軍師諸葛亮,後世軍師劉伯溫”這句話,言外之意就是劉伯溫和諸葛亮一樣,都是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牛人。

果真如此嗎?

我弱弱地問:“既然劉伯溫能算出後代子孫的命運,為什麼他算不出自己被朱元璋下毒害死的命運呢?

歸根結底一句話“天意如此”,劉伯溫能算出來但無力改變這一切,這就是為什麼他臨死前老淚縱橫的原因!

劉伯溫臨死前囑咐孩子們不要學神算,兩個兒子確實沒有繼承父親的“專業”,都安安心心的做一個好官,然而這仍然沒有逃過殺身之禍。換言之,劉伯溫最後一計失敗了,兩個兒子都死於非命。


長子劉鏈在父親去世後的第四年頭(即1379年)被胡惟庸逼的跳井自殺了。

胡惟庸為什麼要逼死劉伯溫的長子呢?

原來劉鏈遺傳基因很強大,雖然他沒有刻意學習父親的“專業知識”,但有乃父之風範——有謀略,此時劉鏈任江西參政。

朱元璋常讚歎曰:“真乃伯溫兒也,沒差種,哈哈……”。

朱元璋想重用劉鏈,這樣就引起了胡惟庸的羨慕嫉妒恨,當時胡惟庸權勢熏天,拉幫結派、欺上瞞下,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朱元璋年老糊塗十分信任胡惟庸。

劉鏈像父親劉伯溫一樣耿直,不想附炎趨勢,想退出政壇又不能,劉鏈被逼的走投無路跳井而死。



劉鏈死後,朱元璋想讓劉鏈的弟弟劉璟承襲“誠意伯”爵位,劉璟說哥哥有個兒子叫劉廌(zhi),讓我侄子繼承爵位吧。於是朱元璋讓劉鏈的兒子承襲了爵位。

時光如流水匆匆而過,劉伯溫死後的第23年頭上,即1398年,朱元璋也死了。

接下來明朝出現了動盪,“靖難之役”終於爆發了。

經過四年的死磕,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打跑了侄子朱允文,朱棣成了大明江山的新主人。

此時朱棣命劉璟進宮輔佐他,劉璟假託有病拒不奉詔。朱棣只好強行把他捉進了宮。劉璟像他父親一樣耿直,絕不低頭稱朱棣為陛下。

當時劉璟還說了一句驚人的預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意思是朱棣千秋萬代,都將會揹負篡位自立的惡名。



劉璟憤怒情況下忘了父親的叮囑――不要推測未來,結果朱棣大怒賜死了劉璟。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就這樣先後死於非命。為什麼劉伯溫不能夠保佑兒子逃過劫難呢?

我覺得是劉伯溫當初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洩露天機太多了,做了一些有違天意的事,比如在全國各地斬龍脈,為朱元璋推測大明國運等等……

不知親們發現了沒有,凡是算卦相命的人不是斷子絕孫就是身有殘疾,反正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同樣上天為了懲罰劉伯溫,於是報復在他的兒子身上。雖然他能算到,但無力改變一切,其結果和諸葛亮的兒子們十分相似,諸葛亮的兒子和孫子都戰死了。



劉伯溫臨死前預言的子孫後代的命運卻很靈驗。他說:“吾家封爵當中絕,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

話說劉鏈的兒子劉廌承襲了“誠意伯”爵位後,因得罪了權貴被革除了爵位。劉家的爵位就此“中絕”。

轉眼劉家繁衍生息經過了五輩後,也就是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懷念起劉伯溫的功勳,下聖旨命人查找劉伯溫的後代。

當時劉伯溫的五世嫡孫因犯事被關進了監獄,朱佑樘一個聖旨把他釋放了,這還不算,還任命他為處州(浙江麗水市)指揮使(正三品武官),從此劉家後代逐漸又恢復了“誠意伯”的爵位。

這正應了劉伯溫的那句“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的讖語。


秉燭讀春秋


題主說錯了,不是留下11字遺言,而是留下22字批語,大體告訴自己兒子劉家在大明王朝時運如何。綜合後世情況,劉伯溫那22字真的很準

劉伯溫遺言怎麼流傳出來的,還有則故事

話說劉伯溫辭官後避居浙江青田,劉家後人也在青田繁衍子孫,到劉甕時期,其人和青田縣令顧楩交情好,某天二人郊遊踏春,聊到了劉甕先祖劉伯溫

人人都知道劉伯溫的王佐之才、大功勳,但是關於劉伯溫的師承卻很少有人提及,他的才能到底怎麼來的,沒人知道,他就好像生而知之、才華天授一樣。對此,顧楩很是好奇,因為和劉甕關係好,趁著機會詢問探究了一下

對於顧楩的詢問,劉甕也未作隱瞞,告訴了顧楩當年事情,估計那劉甕也是憋的久了,想找人傾訴一下下

劉甕對顧楩說

家祖在青田山隱居,對著山頭讀書,有一天,山上顯現了一扇門,家祖推門而進,發現裡面有一塊大石,大石上有字,寫著:此石為劉基所破。家祖看過便用手推石,石頭應手而開,裡面存有四卷天書,家祖一身成就便來源於此

後來家祖臨終,留下22字遺言:吾家封爵當中絕,然至五世後,應得武職,從茲可傳繼矣細尋劉伯溫一脈,他們家的誠意伯傳承,確實在永樂年間就斷了。一直到嘉靖時期,重新論證開國功臣功勳時,才被續上,由劉伯溫的九世孫劉瑜繼承,當時嘉靖同時下旨任命劉瑜為處州衛指揮使,劉家從此成為武勳世家……

或許是劉伯溫習讀天書後遺症,所謂奇門五病三缺,劉伯溫兒孫結局並不怎麼好,差點就絕嗣。長子劉璉被胡惟庸逼迫跳井而亡,次子劉璟被朱棣下獄,用褲腰帶結束了自己一生……孫子輩的,避世而居

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都是有代價的……


靈石蘊珠寶


好吧,漫談君這會兒是對劉伯溫上癮了,又來了道關於老劉的問題。

且先去度娘問下,好傢伙!全是關於解碼的,由此可見,先生之妙算深入人心。

也許正是老劉智計無雙,因而其告老後,朱元璋還不放心,當初胡惟庸帶御醫去探病,孰知老劉服了御方,感覺病情反而變重了。

老劉有點沒底,於是抱病去陛見,婉轉講了這個服藥的事兒,誰知老朱一副不在意的模樣。

老劉的心,涼了。

回家後,忖度君心難測,於是拿來紙筆,上書“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知”(數了剛好11個字),交給兒子。

不久後,老劉去世了。其子劉璉將此遺言呈交御前(唉,不曉得是不是和那筐魚一起呀)。老朱一看,哎,老劉挺識相,曉得我擔心這個。好,誠意伯這個爵繼續傳下去,劉家子孫們好好過日子去吧。

好噠,我覺得這確實有點捏造之嫌:預測即使準,天命又不一定在老劉那兒,老朱緊張個什麼勁兒呢。真有不測之事,這一紙承諾能抵個甚?

各位親,這個11字還有個版本哦。話說老劉陛見後回老家,路遇一人,喚作於文明,老劉端詳此人,說了句:汝三代之內,必出救世之才(正好11字哈)。

這於文明,正是于謙他爺爺!

老劉真神。


錢多多讀文史


朱元璋稱帝后,大肆屠殺桀驁不馴的功臣宿將,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太子朱標和皇孫朱允炆鋪路,以及穩定大明局勢。

而劉伯溫,作為功臣之一,朱元璋的“先生”,諸葛亮式的人物,自然也逃不過朱元璋那雙無情的眼睛了。


劉伯溫臨死前,特意寫下十一字遺言,讓兒子在他嚥氣之後,第一時間去南京找朱元璋

劉伯溫的《燒餅歌》十分出名,被譽為“中國歷史七大預言神書之一”,其中準確地預料到了後世數千年之事。相傳朱元璋當時正在吃燒餅,並有意考驗一下劉伯溫,就把咬了半口的燒餅蓋在碗裡,讓前來開會的劉伯溫猜,結果劉伯溫一猜即中。

朱元璋大驚,於是又請教了劉伯溫後世之事,並把這些對答總結起來,著成《燒餅歌》一書。雖然朱元璋不能確定劉伯溫的預言到底是不是準確的,但諸葛亮的《馬前課》、李淳風的《推背圖》,這些都是前代有名的預言書籍,而且大多都應驗了。朱元璋知道這世上確實會有這樣,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奇人異士,況且劉先生在建國之路上也很少有不中的,所以朱元璋選擇了相信劉伯溫。

雖然劉伯溫說出了今後數千年的運勢,但卻沒有當代的事情,這就讓多疑的朱元璋懷疑:劉伯溫是不是留了一手,故意不說出當今之事,至少推演一下往後十年的事,讓咱也可以體驗體驗啊!劉伯溫絕對是藏了一些東西,可能是對咱不利,也可能是對劉伯溫自己不利,所以他不敢說。



朱元璋對劉伯溫的忌憚算是埋下了,之後劉伯溫回家養老,朱元璋特意讓丞相胡惟庸去給他送藥,是越吃越壞。而劉伯溫在洪武八年,拖著病體去和朱元璋求情,卻只得到了朱元璋一句“先生多慮了”的話,劉伯溫心灰意冷,回家後不到幾天就去世了。臨死前把兒子招到床前,留下十一字遺囑: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言。說完劉伯溫就嚥氣了。

劉伯溫去世後,長子劉璉在家中處理父親的喪事,次子劉璟飛馬入南京,除了報告父親的死訊之外,還把父親的十一字遺言呈給朱元璋查閱。朱元璋一看,心知肚明,劉先生這是在表白心跡啊!他知道咱是為了什麼要殺他,他也十分從容地去了。現在他留下這遺言,就是要告訴咱:不需要擔心那些預言了,因為他沒把自己的預知本事傳下去,劉家的後代不會洞察天機,自然也就不用擔心會被別人所利用,或者自己懷有不軌之心了。

朱元璋看完遺言,內心百感交集,畢竟劉伯溫對大明也是有功的,和自己又是知己之交。再三思慮之下,朱元璋就讓劉伯溫長子劉璉承襲誠意伯爵位,增加俸祿,在劉璉去世後,朱元璋還讓劉璟繼續承襲爵位,恩寵甚於劉璉。

可以說劉伯溫是成於天機,敗於天機,臨死前留下的遺言,也算是保護了子孫厚待的周全了。天機不可洩露,窺視天道命理之人,雖然能流芳百世,但卻絕對不容於當朝,或英年早逝,或禍害子孫,無一例外。



一貳一橙


歷史上出現過四位神仙級的人物,即三國諸葛亮,唐朝袁天罡與李淳風,明朝劉伯溫。

諸葛亮神機妙算,用兵如神,上懂天文下曉地理,點上七星燈還能續命,儼然一幅完美的化身。

袁、李兩兄弟也不弱,畫了一本叫做《推背圖》的漫畫,把後世千年的大事預測的準確無誤。不僅如此,二位的相術手平也是一流,據說李淳風當年見了三歲的武則天時,就歪打正著說,如果是個女孩子將來必為人主。


與前三位前輩相比,劉伯溫的實力更不容小覷,畢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諸葛亮一生操勞,至死也沒有為劉備完成統一大業;袁、李二位大師在唐朝也就客串了一個打醬油的角色,除了一本被後人改得面目全非的漫畫傳世外,真還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劉伯溫助朱元璋完建立了一個王朝,閒暇之餘還編了一部預測大明國運及後世的《燒餅歌》,據說其準確程度不遜於《推背圖》。

不僅如此,據說劉伯溫還揮著大寶劍,上天入地,一口氣為朱元璋斬了幾十條龍脈,而且還用大鐵鏈子把地下的龍全都鎖了起來。所以,後人眼中的劉伯溫就是一位半仙之體,儘管如此牛叉的一個人物,依舊落入了一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俗套。可能正是由於劉伯溫能掐會算,讓朱元璋心生忌憚,所以成了第一個被開刀的人。


洪武三年,朱元璋坐穩了皇帝寶坐,開始封賞功臣。從朱元璋內心來說,這好比從他身上割肉,但這個過場必須得走,因為這就是遊戲的規則。既然朱元璋想好了讓劉伯溫走人,於是只賜了他一個誠意伯,並象徵意義的給了二百四十石的食祿。這不就是寒磣人了嗎?劉伯溫能掐會算,當然明白朱元璋的用意,所以很識趣的告老還鄉。

劉伯溫本沒有“寧靜志遠”的境界,那怕是連練兩套氣功的閒情逸致都沒有,而是一副憂國憂民老憤青的樣子,還想著為朱元璋發揮餘熱。他的作法在朱元璋看來顯然很多餘,因為朱元璋要的是一個如同行屍走肉的劉伯溫,而不是一個手眼通天的假隱士,所以劉伯溫很快就因浙閩一帶的一塊淡洋之地而引火燒身,也註定了他的悲劇人生。

洪武八年,劉伯溫大限將至,這一年正月感染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去了御醫。一個月後,劉伯溫病情加重,不得已奏請回鄉,朱元璋恩准。回到家鄉,劉伯溫病故,享年六十五歲。


那麼,劉伯溫去世,朱元璋還會對他的兒子下手嗎?如果會,劉伯溫是否想好了應對之策?劉伯溫既然能預測未來,當然不在話下,於是就有了留下十一個字的遺言,即“子孫切不可再學神算預言”。據說劉伯溫叮囑次子劉璟務必將遺言告知朱元璋,好讓朱元璋徹底放心。劉伯溫去世不久,長子劉璉被胡惟庸為首的淮西黨迫害致死。朱棣繼位後,次子劉璟獄中自盡。如此看來,劉伯溫的十一個字真言也不管用,該來的還是會來了。

世上本沒有“神”,捧得人多了就變成了神。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作為朱元璋麾下最富盛名的謀士,劉伯溫其實在朱元璋當皇帝的第三年,就已經辭官歸隱,以後他只需要在每年元旦的那天,到京城參加早朝即可。不過,在洪武八年時,劉伯溫因為生病就沒有去參加這一年的元旦早朝。

朱元璋就聽說後,就特意派丞相胡惟庸帶著御醫去看望劉伯溫。結果,劉伯溫在吃了御醫開的藥後,病情發而越來越嚴重。

於是在這一年的二月份,劉伯溫就帶病前去京城朝見朱元璋,兵委婉向朱元璋說了自己因吃太醫開的藥而病情變嚴重的事情。但是,朱元璋聽後,只是不是不痛不癢的安慰了幾句,並沒有採取任何實質性的措施。

這讓劉伯溫很心寒,所以在三月份時,他就動身返回家鄉浙江青田。幾天之後,65歲的劉伯溫自知來日無多,便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

劉伯溫當然知趣,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封賞開國功臣,劉伯溫得了一個誠意伯的爵位,可是到了1371年他便辭官歸老了。

後來,李善長也辭官了,朱元璋想讓楊憲接李善長的班當丞相,劉伯溫一聽,趕緊去勸朱元璋說:“不行,不行,楊憲雖然有丞相的能力,可是卻沒有丞相的心胸肚量。”

朱元璋聽了似乎也覺得有道理,所以又問汪廣洋能否勝任,劉伯溫又是一頓搖頭,說汪廣洋的肚量更小。

然後朱元璋又問胡惟庸是否勝任,劉伯溫還是搖頭說不行。

朱元璋一看,心想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是你劉伯溫想當丞相?於是,朱元璋開口試探道:“唉,看來也只有老先生最合適當朕的丞相了。”

劉伯溫急忙搖頭:“不可,不可,我這人太嫉惡如仇了,又不喜歡處理繁瑣的政事,讓我當丞相恐怕會辜負了皇上的厚望和恩情。更何況,這天下有才能的人太多了,只要皇上真想找的話自然能夠找到。但是,皇上您說的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丞相一職。”

劉伯溫的遺言

據《明史》記載:“抵家,疾篤,以《天文書》授子璉曰:“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

這是《明史》對劉伯溫遺言的記載,他把長子劉璉叫到跟前,拿出一本《天文書》交給劉璉說:“這個交給皇上,一定要告誡後人不要再去學這個了。”

後面劉伯溫還與次子劉璟說了一些話,主要是教他為官處世的道理,另外做了一份遺表交給了劉璟,交待他胡惟庸等人失敗以後,皇上一定會想念我,如果他有問你什麼,你就把這份遺表交給皇上。

從這些記載來看,劉伯溫告誡後人不要學《天文書》裡面的內容,然而這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至今是一個謎。

結束語

劉伯溫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也非神仙,從他晚年的事蹟就可以看出,他也只是個普通凡人。

劉伯溫告老還鄉後隱姓埋名,從來不與官員來往。有官員化妝成農夫與他相見,後來官員表明身份後,劉伯溫嚇得連忙離開;劉伯溫被胡惟庸誣陷要佔龍脈做墓的時候,他馬上就回到南京城留在朱元璋身邊,一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二是為了保全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