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5:万法归一,道生万物

天道5:万法归一,道生万物

天道5:万法归一,道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

在认识世界的运行规律方面,西方人走在人类的前列。由古希腊发端的科学,在物理学的研究方面已经很发达了,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由很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基本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只有四种(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和引力),而这四种基本作用力,本质上可能是同一种力的不同表现形式,把这四种力统一到一起,用一个或一组简单的方程组来描述,这就是现在物理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大一统理论”。大一统理论是否真的存在,爱因斯坦坚信存在,而霍金在晚年表示怀疑,现今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觉得应该存在,我们就暂且认为这个理论存在。不过即使不存在,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结论,无非是把一个方程组换成四个而已。

大一统理论告诉我们,

宇宙运行是由一个简单的规则在统一指挥的。这样的宇宙观,和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宇宙观颇为契合,《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这样描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道”,即可视为大一统理论,也就是四大基本作用力的统一的那个根本作用力。至于为什么宇宙是按这么个规律运行的,搞不清楚,留给物理学家回答,不过,也许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那为啥根本作用力如此简单,大千世界却如此复杂呢?原因是基本粒子太多!是太多的基本粒子之间的互相作用构成了复杂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推论:假设有一台计算能力超级强的计算机,我们构建出宇宙的初始模型,并写入运行规则(大一统理论),那么后续整个宇宙的演化都能“算”出来(严格来说是能算出各种可能性的概率)。

宇宙是一个系统套系统、结构套结构的层层嵌套的体系,一个基本粒子能够用一个方程组来描述其运动规律,那么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系统,其运行规律就可以被算出来。再次,由多个原子构成的分子、由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由宏观物体构成的物体体系的运行规律,都可以被一一算出来。

既然一切都能被算出来,那么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可以采用计算的办法进行,办法分两步:

1. 把待研究事物的结构信息搞清楚,一直分解到基本粒子(或更基础的量子),输入电脑

2. 由于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搞清楚(大一统理论),那么计算即可,此事物后续的随着时间变化的方式即可得出

不过,这种方法目前只具有理论的可行性,因为宏观事物的基本粒子数实在太大,造成计算量实在太大,并且,上述第一步也难以完成,即粒子在空间的分布结构,也不一定能完全搞清楚。

不过我们这个思路可以供我们借鉴。一个方法是,事物是可层层分解的,任何一个事物可分解为自己的多个子事物,假设我们已经把这几个子事物的运行规律搞清楚了,那么我们就没必要继续再往下分解了,这样事物本身的规律,只需要考虑这几个子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可,这种方法就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这种方法,就是西方科学大量采取的研究方法。西方人在研究事物时,总是热衷于构造各种数学模型,比如天气预报的大气模型,宏观经济的运行模型,股市的预测模型,流体力学的研究也是这种思路。这种方法,有时并不需要把子事物的特性完全搞清楚,只要搞清楚子事物对事物的主要作用方式,有时就够用了,甚至,有时只是对事物运行规律进行一些假定,后续在此假定基础上工作即可。

另一种方法,假设我们真的存在巨型计算机,事物的结构信息已经存储进去了,并且计算速度超快,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计算了?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类比。什么意思呢?举例说明。现代医学药物的研发,在真正给人吃以前,一般都要做动物实验,比如拿给小白鼠吃,看看有什么反应,有没有效果,这种方式,其实是假定了小白鼠的生理结构与人类相似,因此对药物的反应与人类也相似。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观察小白鼠的反应来判断药物在人体内的反应,这种方法就是类比,一般用于超级复杂的结构比如生物体,很难进行数学建模的场合。

类比的范围可以更广泛,不限于同类结构,异类结构,如果我们只研究其特定属性,而这些属性在异类结构间具有相似性,也可以进行类比研究。其实,我们经常进行的比喻,比如上善若水,就是一种类比,说的是水和善具有相似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万法归一,道生万物,万物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简单系统,可以进行严格或准严格的建模,然后用数学或逻辑的方式进行计算和推演,就可以预测其未来。复杂系统,很难建模的,可以用大自然给我们准备好的现成的“计算机”,也就是类似物,进行类比研究。类比思维,是一种更快的思考方式,当然有时候可能准确度差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