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工作,有谁知道当时吃香到什么程度?

百花争春我为先


八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工作,有谁知道当时吃香到什么程度?

不止是八十年代农村电影放映员是一个吃香的工作,直到二零零年左右,农村电影放映员才开始淡出大众视线。依稀记得在九几年,我们这边几乎每隔两个月都会放上两场电影,那个时候是一部文艺片、一部讲述历史的片子。

而为什么那个时候农村放映员是一个吃香的工作,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放映工作的艰难,二是放映工作的特殊性。

  • 农村电影放映员的艰难

八十年代的农村交通条件还没有今天一半的发达,那个时候想要到农村放映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是。如果是从县城到最远的乡村,起码得提前五天准备,还得自己备好粮食和水,而且起码需要两个人一起才行。

那个时候一般是一个扛着放映机,一个人背着胶卷,刚开始的时候还可能坐上公交车等等交通工具,但是到后面只能够自己扛着器材走路到乡镇。到了乡镇还不能直接放映,需要等到在乡相关部门帮忙宣传,在乡村打响人气后才会开始放映。同时那个时候还得看天气,如果天气不好可能还得在乡镇上等上那么几天。

八十年代的农村放映员,皮肤都晒的很黑而且大部分都很瘦,因为他们需要长期的长途跋涉。

  • 农村电影放映员的特殊性

八十年代的农村不比现在有着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那个时候只有打打扑克、或者几个一起聊天等等。所以不少的农村人都把看电影当成一项十分特殊的娱乐方式和打发时间的方法,堪比当时农村的红白喜事。

但是那个时候农村电视机几乎属于稀有产品,所以只能通过电影放映员才看到电影,是唯一的方式。正是因为电影放映员的特殊性,故才能被人们当做吃香的工作。

依稀记得那个时候农村电影放映员至少要在乡镇待上两晚,但是普通的农村人不会去邀请他们在家里住,因为大家知道乡镇上的有头有脸的人物会邀请他们去家里。那个时候大家会拿过年才舍得吃的东西招待农村电影放映员,和他们喝点小酒、吃点小菜,听他们讲讲城里的生活和故事。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和他们打好关系了,说不定还会额外开个小差,在招待他们的农村人家里再放映一部电影。

其实在那个时代,也没有什么吃香不吃香,只要你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正规收入,大家都是一视同仁。那个年代的人们虽然很苦,但是活得却是十分快乐,也很充实。


爱茶者九号


1980年,我的姨夫从部队退伍回乡,由于他在部队是放电影的,被乡里招为电影放映员。


我小姨当时是名民办教师,人才溜溜的好,姨夫就是当时去学校给孩子们放电影,两个人认识了,就谈上了恋爱,后来小姨就嫁给了他。

每次临到我们村放电影,姨夫都由村里管饭招待,放映器材不用自己搬,村里安排专人搬,银幕早早就挂好了,姨夫光等着加上机器,按上片子开放就行了。

记得电影《红楼梦》片子刚下来的时候,姨夫一晚上要放两个村的电影,在我们村放完了还要到邻村去放,不去不行,邻村人在这里等着,那阵势比乡长都吃香。


记得第一次放电影《卖花姑娘》时,那场面人山人海,墙上的,树上的都有人在,看电影简直比命都重要呀!

董青岛供稿。


京漂追梦人


对于80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那时候的确是一个非常羡慕的工作,因为在80年代的娱乐项目是非常的少了,即便是电视也不是太多,一个村儿有可能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放电视还需要收费的,但对于露天电影是不收费的,那个时候经常盼着放映员来村里放电影,有时邻村放电影也要去早早的搬着小板凳去占一个地方等着看电影。



记得那时候的电影放映员,一般都是有自己的一辆自行车,带着放映的机器到村里。首先,这些放映员都是提前到村里,然后由村里负责人带领着上饭店(或者是在村干部的家里)请他们吃饭,吃的那是相当的好。晚上要炒上几个菜,然后要有一瓶小酒。当放映员吃饱喝足以后,天色也就渐渐的晚了。村里的干部派人提前把银幕拉上,也就是一块大白布找一个地方挂起来。



一般农村放电影都是在村委的大院里,放映员把机器支好以后,逐个片子进行放映,一般每晚上放两个电影,时间应该在10点左右就能结束。如果说和放映员关系比较好的话,放映员会让观看电影的群众在附近看电影,这样能够看一个正面的电影。所以那时候的放映员,在农民的心目当中是一个非常崇拜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非常羡慕的一个职业。在那时候放映员是最接地气的一个职业了,也可以说是农民接触最经常的一个非农业的工作人员。



对于那个时候的电影放映员,找对象是最好找的,而且工作也是最好的,吃的饭也是最好的。因为那时候确实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每一天到一个村里放电影,每个村里的村干部都会积极的靠上去,然后弄好吃的给放映员吃,这样放映员就会给放一个好片子,而且还经常的在那个村里放电影。每次放电影村里都会大喇叭宣传,让大家到村委大院里等着准备看电影了,当然附近村的村民也来看电影,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的,不像现在农村几乎已经不放电影了,即便是放电影也是了了几个人去观看。



总之,对于80年代电影放映员这个工作,确实是一个非常好、非常舒服的工作,也是农村老百姓接触最多的一个行业。放映员的确是非常吃香的,到哪一个村里都像接天神一样接送,对于吃喝方面的招待是非常好的,因为那时候温饱问题也都很难解决,更别说每一顿还能吃上一点肉鸡蛋之类的。当然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现在看电影的人非常少了,在大城市里有电影院也只是看看新片上市,当成一个娱乐的场所,如此大趋势,放映员这个工作理所当然的也就退出了市场,至于以前那些年老的放映员都已退休了。大家是怎么看80年代放映员的这个工作的?敬请下方留言交流。


宗元三农堂


那个年代的电影放映员可太吃香了,吃饭有人供着,放电影有人帮忙搬器材,到哪里都有人候着。可以说,当年你要是做了放映员,不仅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连找对象都完全不用愁。

要知道,八十年代的时候不像现在,那会几乎没人家里有电视机的,大家看电影的唯一来源就是通过电影反映员。所以当时在大家的眼里,放映员简直就是一份非常神圣的工作,每天不知道有少人盼着他们的到来。而为了讨好放映员,大家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就希望在放映的时候能看到一场精彩的电影。

所以每次放映员来到村里的时候,接受的完全是领导级别的待遇。那个时候大家的饮食还是比较朴素,但是放映员来的时候一定要用非常好的伙食招待,不是在村干部就是在餐馆里为他们接风洗尘。所以放映员在吃饭这一块是非常吃香的,谁饿着他们都不会饿着,而且吃得超好超讲究。

在那个年代,女生选择对象的原则就两点,一个是能吃饱饭一个是在地方上”有头有脸“,放映员可以说完全符合了这两个条件。所以在当时放映员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对象,哪家姑娘跟着他们那都是属于嫁了好人家了。嫁给放映员不仅吃得好,而且在镇上附近到哪里都受人尊敬,这得多好的待遇啊。

那个时候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但是大家都格外珍惜每一次电影放映的机会,所以每次看电影都特别过瘾特别满足。现在虽然可选择的电影多了,但是那种大家聚在一起看电影的感觉却没有了,少了很多期待和满足感。所以在当下信息爆炸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我反正更加喜欢当年那种看电影的氛围,真的很纯粹很享受。

多读书多看报,就关注“查娱日爆”。

查娱日爆


八十年代农村电影放映员特别吃香,因为我的老爸就是电影放映员,在当时那个年代识字的都受尊敬,农村电影放映员也不例外,听我的老爸说,镇上会时不时要求放映员下乡放电影,那个时候看电影是一件大事,临近中午村委便会派人帮助电影放映员放置机器,几乎不需要本人动手,不说别的镇上工资月月到账,下乡放电影村民都会送烟送酒送好东西以表感谢,所以在那个年代电影放映员生活条件是很不错的!


只不过后来九几年的时候,镇上安排的下乡任务少了,父亲就将镇上电影播放机承包了下来,就在自家的院子里面放电影,可能这是我们那边第一个露天电影院,每天凌晨三四点去骑车去镇上租用电影磁带,实在是太累了,最要命的是,父亲这个人大大咧咧特别大方,朋友也是特别多,无论是朋友来了还是朋友的朋友来了,不光好吃好喝的招待,看电影也不会收钱,渐渐的收入急剧减少,坚持到九六年中旬,电影院就关掉了!后来电视开始在普及,电影的地位逐渐衰落,更可怕的是电影资源太少,一个片子甚至会播放成百上千遍!总之在八十年代电影放映员待遇还是不错的!


阿坤乡野说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放映员是个非常吃香的工作,令人非常羡慕。①车接车送。我们公社三十个村庄,只有一只电影放映队,有两个放映员,基本上每个村,一个多月演一场。公社排好一个月的放映场次,每当村里放映时,村里中午饭后派人派车去接,村里有拖拉机的用拖拉机,有马车的用马车,啥也没有的用小推车推。②锣鼓欢迎。每当听说村里电影队要来,人们象过年一样高兴。敲锣打鼓出去四,五里地迎接。③免费吃住。村里安排管晚上,早上和中午三顿饭,好酒好肉伺候,并安排住宿。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了也当个放映员,想看什么电影就放什么电影。可没想到,到八十年代末,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逐渐无人看了,于是,公社电影队也随之取消。现在,非常怀念童年时代看露天电影的欢乐时光。


锦绣大地山河


我是农村小伙,对于农村电影放映最了解了。

要说吃香是必须的,八十年代的时候,可以说每家每户基本没有电视,人们整天除了约上好友一起吹吹牛,一些中年妇女则是在一起八卦一些别人家的琐事,而有的则是待在家里做一些工艺打发时间。

我记得那天村里来了一辆长长的车,从车上下来的是一对夫妻,他们一下车便忙活着,过一会一个偌大的电影屏幕摆在我面前,村里广播响起,人们纷纷来到放映电影的岩坝(广场),放映的是一部打仗片《狼牙山五壮士》电影放的时间大概有两个小时左右,几乎全村的人都来看了,场面特别壮观。

电影放完之后那两夫妻就出来打广告了,一些吸引小孩的玩具,那时候我心里期盼着奶奶给我买一个,看着别的小朋友心里很不是滋味。终于奶奶还是没给我买,当时家里穷,奶奶也只是不想浪费钱,好不容易拿粮食换来的钱。说实话你们看到吃香的了吗?反正我没看到!


小建有点菜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

以前农村放的露天电影,几乎已经成为了永远的回忆,小时候的那些农村孩子晚上跑几个村去看电影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可供娱乐的方式并不多,电影也很稀缺,那是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方法。

相应的,电影放映员也成为了一种吃香的工作。但其实,这个工作经历了两个最重要时期。黑嫂说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希望能帮到题主。

一、最开始时,这个工作很难得到

以前时,我们村是有一个放映员的,当初我想写一个农村小说,就全面的把村里那些以前的工人和各种大队干部采访了一下,自己整理了不少的笔记。这个电影放映员的工作在最初时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影放映员,想得到这个工作,首先你得是转业退伍兵,等于是给安排了工作。

然后这是个工作在当时是有指标的,一个乡里配一个或者两个,什么村里需要放电影,这位放映员就去乡镇上拿片子,那种铁盒子里面装的圆盘,上面是电影胶片,装在铁盒子里。

孩子们一看到放映员骑着自行车,带着两个铁盒子,就知道晚上要放电影和放什么片子了。那个时候的电影放映员是有工资的。但很快就发生了改变。

二、放映员转为私人

我们这里大概是九零年左右的时候,就完全的成为了私人的。就是说,没有人再发工资,而且以前那种县里和乡里组织的放电影活动也渐渐减少,成为了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的标配。

就是说,谁家有红白喜事了,就放一场到两场电影,电影放到一半,电影放映员会拿着个话筒喊这是谁谁家的事,谁拿的钱放的电影啥的。

相应的,这个放电影是有偿的,钱是主家拿。放两晚上,给多少钱,然后第二晚上放完后,主家会弄两个菜招待一下电影放映员。吃饭喝酒时,把两晚上放电影的钱结了给人家。

这是两个重要的时期,从一种工作转为了一种私人的生意性质。但同时还要说明,那些后来转为私人经营的放映员,大多还是以前那批当成工作的放映员。

写在最后:再后来,电影在农村逐渐没落,人们可供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看露天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以前的电影放映员又开始放“投影”,仍然是谁家红白喜事了放一下。但放映员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一种鸡肋,没有人专门干这个,因为挣不了几个钱。从最初的工作性质,到后来的个体经营,再到现在的兼职放映,这是我们农村独特的电影放映史。

乡村黑嫂为您说些农村事儿。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乡村黑嫂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相当于旧时的知县,可能比知县还吃香。他们所到村庄放电影烧酒米饭鸡鸭鱼肉肯定少不了。招待稍有不周,就会受到刁难,以后找他们放电影就难了。记得一次轮到我们这里放电影,因为没有买到鸭,后来找他放电影都以理由推辞,什么没有片啦,别的村请去啦,你先等着啦就是不肯给你放,后来听说到这里吃得不好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不容易请老爷似的终于来了吃了这一顿,以后你不叫他们他都会主动联系你要不要放电影呢?


绿水青山888


八十年代也刚刚是我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的电影是农村最受大家欢迎的一个活动,所以电影放映员也成了高人一等的香饽饽。估计那会的电影放映员比当干部的都有面子,谁在路上遇到了都笑得脸像花儿一样。

记得那时候提前几天,队长就下通知什么时候放电影了,然后安排两个人去挑放映机,接放映员,这边家里又安排谁家里准备酒菜。有时候一个晚上得放几个村,所以就得先吃了晚饭才能放电影。

在我们村放电影的时候,都是在我隔壁家里请吃饭,记得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是有其他村来接人的在催,都説家里早就做好饭菜了,还是放完了去那边吃吧,看那个急啊,比盼星星盼月亮的小孩子都还急。

我最早看电影的时候,队里还得安排两个人踩发电机,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还得两个人像踩自行车一样的不停的踩着发电。有时候踩的慢了屏幕马上就暗了下来,然后放映员就开始骂人,说再这样下次不给你们村放,吓得踩发电机的赶紧赔礼道歉。

可以说那时候的电影放映员地位相当的不得了,能够跟你好好说一句话都是给了天大的面子,开心的不得了,赶紧去外面买个一分钱两分钱的瓜子送上去,而且自己一颗都舍不得吃。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就是片头有金光闪闪的“八一”标志的,只要有那个标志,那肯定不用说,十有八九都是打仗的。这可是小孩子们的最爱,有时候一场打仗打的厉害的电影,得追着看几场才过瘾。

到了现在,虽然农村还是有露天电影,但是电影不再是以前的电影,放映员也不是以前的放映员了。不但电影没人去看,而且放映员恐怕也只有村长去招待一下了,时代变迁,简直就是一代风云人物的放映员再也风光不再。



我看的第一场电影好像是《天仙配》,大家看的是啥电影呢?留言分享吧。(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