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至死也沒做皇帝為什麼能稱“清成宗”?

喵嗚oO


這個問題直接回答顯得太過於突兀,我簡單介紹一下多爾袞吧,以及他的簡單事蹟,這樣幫助大家更瞭解這位皇父攝政王。

1,人物簡介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朝皇帝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當然清朝這個國號是皇太極設立的,努爾哈赤時間還叫大金。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

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出生時努爾哈赤34歲。

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出生時努爾哈赤54歲,皇太極20歲。

多爾袞八歲時候,努爾哈赤廢掉了他二哥代善的太子之位。和親弟弟多鐸被封為八大和碩貝勒共主朝政。後來他母親深受努爾哈赤寵愛,所以他也就水漲船高。

努爾哈赤死後,他跟著皇兄皇太極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政治地位已經很高。並且在征討蒙古時候,林丹汗獻給多爾袞元朝玉璽,多爾袞後呈現給皇太極。皇太極稱帝以後在六大王中已經位列第三位,並且統攝皇太極所設的六部。

2,擁戴福臨

福臨即順治帝,父皇太極第九子,母為孝莊。他大哥是豪格,皇太極死時福臨才六歲。當時皇太極死了最有希望做皇帝的就是多爾袞和豪格。但是需要八大和碩貝勒共舉。

正紅旗、鑲紅旗以原太子代善,也就是多爾袞二哥為首。

正黃旗、鑲黃旗以大貝勒豪格為首,這是皇帝的鐵桿。

正白旗、鑲白旗以多爾袞、多鐸為首,多爾袞的嫡系。

正藍旗被皇太極奪了過來,支持豪格。

鑲藍旗算是中立派,但是不支持多爾袞稱帝。

八旗中多爾袞也就能打一個2:6而已,稱帝不現實。雖然多爾袞其他權利還挺大,但是也不具備登基條件。

多爾袞當不了皇帝,當然不能讓豪格當,要不自己就沒有好日子過了。於是他就推薦了福臨登基,給大家以緩和,於是大家就同意了,就有了順治帝。

後來順治入關,統一全國都少不了多爾袞的功勞,也可以說沒有多爾袞,就沒有順治。

有多爾袞的威懾,使得年幼的皇帝不被欺凌,才能一統全國。可以算是開創了后皇太極時代。

於是順治依次加封他為:大將軍;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可以說人只知多爾袞,不知道福臨是何人。多爾袞在創下統一全國大業後,未免會驕傲,所以他在世時候基本和皇帝沒有區別了,朝鮮君主就說大清有兩個皇帝。

如此權勢,在死後順治追封,廟號成宗,按照皇帝儀式下葬。後來順治帝追奪一切封號,毀墓掘屍。直至乾隆帝1778年才給翻案,復其封號。


3,不得不說的孝莊

先說孝莊的年齡: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享年七十五歲。歷經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算是清朝前期的定海神針,為清朝的穩定傳承立下了不世功勳,算是一代奇女子。

她於1625年,也就是十三歲的時候嫁給了皇太極。當時多爾袞十四歲。皇太極三十四歲。

福臨是1638年出生,那時候孝莊二十六歲。

這就可以看出來了,雖然十三歲女孩子不一定能生孩子,但是也不至於等到二十六歲。其實孝莊剛開始更多的是政治聯姻,皇太極的皇后哲哲,是孝莊的姑姑。孝莊剛開始去更多是名義為主。

這時候不得不看一下年齡了,多爾袞和孝莊只差一歲,算是同齡人了。十三四正是青春期時代呢,難免會摩擦出什麼荷爾蒙,但是事與願違,歷史總是開玩笑的。

還有就是多爾袞為何選擇福臨登基,皇太極共有十一子,幼殤三子,還有九人。除去豪格還有八人為何非選福臨?

如果為了控制,為何不選擇十子,十一子?

還有就是封號了皇父攝政王,這不就是太上皇的意思嗎?更有盛有太后下嫁的傳說了。

還有孝莊死後沒有和皇太極合葬,而是葬在昭陵(皇太極陵)之西,稱謂昭西陵。



總結:為何多爾袞沒有成為皇帝,是因為到時關係太複雜,多爾袞不能稱帝,否則八旗必亂。

為何死後為清成宗,功勞太大,基本成了一國二主,生前以及位極人臣,死後加封皇帝更為合適。但是功勞能力更是其加封的主要原因。

還有就是野史說不清道不明的孝莊太后。


三白西瓜


當初,皇太極駕崩之後,多爾袞一系有擁立多爾袞為帝的心思。多虧索尼、鰲拜據理力爭,再加上其他王爺的擁戴,必須是太宗的兒子才能登帝位,這才有了後續6歲福臨登基為帝。當初多爾袞去世的時候,順治是追尊他為義皇帝,廟號成宗。但為什麼後來又被剝奪了這個封號呢?

和皇太極的恩怨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不體恤眾人,後來被努爾哈赤幽禁至死。二子代善,據傳和多爾袞的母親烏拉納喇氏有染,也失去了繼位的資格。剩下的就是皇太極和多爾袞之間的爭鬥,後來代善的兩個兒子,因為父親失去了繼位資格,對多爾袞產生了怨恨,所以支持皇太極登基。所以清太宗皇太極,當初是以微弱的優勢登上了帝位。後來多爾袞攝政期間,對福臨說皇太極不應該繼位,以此來要挾清世祖福臨。試想一下,多爾袞竟然對福臨說他父親得位不正,福臨能對他感恩戴德嗎?這個仇恨肯定是記到心裡去了。

後來皇太極去世,這次有變成了豪格個多爾袞之間爭奪皇位。當初兩人誰也不服誰,兩人有火併的危險。關鍵時刻還是代善出面,進行了調停。讓兩人都讓了一步,推出兩人都能接受的福臨繼位,多爾袞輔政。所以順治這個皇位,當初坐的也不穩當。皇太極、順治的登基,都受到了多爾袞的影響,順治自然對多爾袞有想法。

和孝莊皇后的緋聞

多爾袞和福臨母親孝莊皇后的緋聞,大家可謂是津津樂道。像孝莊秘史什麼的,都是講了的多爾袞和孝莊之間的桃花新聞。當初福臨太小,孝莊有這樣的舉動也不奇怪,總之能保住福臨的皇位為第一任務。有傳聞多爾袞攝政期間,被尊為叔父攝政王。多爾袞經常夜宿孝莊寢宮,這對年輕皇帝福臨的刺激,也不是一般的大。後來孝莊去世,康熙一直停著孝莊的靈柩沒有埋葬,就可能出於這種原因。因為進關後的清朝,深受漢族文化影響,孝莊這種行為,於儒家禮法不合。一直到了雍正時期,孝莊的靈柩才得以下葬。只是在史料中很難發現找到相應的支撐點,至於孝莊和多爾袞之間的事情,也只能是根據蛛絲馬跡去推測出來。如果屬實,那麼順治對多爾袞的憤恨也就可以理解了。

多爾袞擅權

當初順治登基之後,因為順治年幼,本來是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共同輔政。只是後來多爾袞擅權,不讓濟爾哈朗參與政務,反而是把自己的弟弟多鐸也封為輔政王。只是多爾袞和多鐸的壽命都不長,這才有了後面多爾袞去世後,順治皇帝把皇權收回手中。多爾袞去世後,他的侍女要殉葬時,暴露出了黃袍、東珠、黑貂褂等違禁物品。此時,諸多王爺、大臣也相繼揭發多爾袞在儀仗、府第等方面和皇帝一般無二。多爾袞利用自己的職權,把自己母親送進了太廟,娶了自己侄子的福晉,這些都成了多爾袞的汙點。

但是多爾袞的功績還是非常大的,當初輔佐順治,迎順治到北京,平定中原,這些功績是抹殺不了的。所以當39歲的多爾袞去世後,順治追封他為義皇帝,號為清成宗。但後來隨著諸多王爺、貝勒以及大臣檢舉揭發多爾袞的諸多不法事蹟,於是順治下詔削掉多爾袞的爵位,撤掉他的諡號,甚至把他移出了宗室。這麼激烈的動作,如果說背後沒有順治帝的指使,是沒有人相信的。直到乾隆時期,多爾袞才被平反,把他睿親王的封號給了他。

綜上所述,多爾袞之所以沒能成為清成宗,還是因為他有太多擅權的行為。對皇太極、孝莊皇后及順治皇帝,都是不怎麼恭敬的。這就埋下了以後的禍根,雖然順治迫於多爾袞的勢力,追封他為清成宗。但當順治掌權之後,立馬剝奪回去,甚至開除宗籍,這是多麼大的憤恨哪!


飛熊說歷史


多爾袞功勳卓著,是滿清入關貢獻最大的人。曾經有三次機會可以登上帝位,但因為種種原因與帝位失之交臂。

皇太極駕崩後,皇位爭奪分為兩派:一派支持睿親王多爾袞;一派支持肅親王豪格。兩派多番相爭之下,難分伯仲。多爾袞自知真要打起來,自己未必有必勝的把握。為防止八旗內亂,給明朝可乘之機,最終雙方妥協,共同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攝政。

滿清入關後,攝政王多爾袞做為清軍的總指揮,功勳和威望越來越高,以致大權獨攬,隻手遮天。被年紀尚幼的順治皇帝一路加封為皇父攝政王。

加封為皇父攝政王之後,滿朝文武都是多爾袞安插的親信,軍國大事皆由多爾袞一人說了算。若此時廢帝篡位,不僅會帶來諸多麻煩,還會招致罵名。雖然多爾袞沒有稱帝,但早已行皇帝之實。

多爾袞去世後,鑑於他的功勳,順治皇帝追封他為“清成宗”。


歷史雙城記


感謝提問。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清朝初年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清朝最重要的奠基人。

多爾袞自少時就隨軍出征,屢建功勳,成為了正白旗旗主。清太宗皇太極死後,清朝內部因為繼承權的問題吵的不可開交。一派以皇太極長子豪格為首,另一派則以多爾袞為首,雙方誰也不服誰。正當清廷即將走向分裂的時候,有人推出了順治帝福臨,避免了清廷的分裂。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清軍入關後,他作為八旗的總指揮,率領八旗子弟攻城掠地,聲勢越來越大,他確立了清初政權及清廷的各項政策,加封至“皇父攝政王”。這時他離皇位已經很近了,但是為了避免政權的動盪,沒有向小皇帝發難。


加封皇父攝政王后,朝政大權盡歸於多爾袞之手,想要什麼便有什麼。這也是離皇位最近的一個時候,此時篡位的話,擁立者眾多,至於為何沒有稱帝,或許有異於常人的想法。

多爾袞死後,迫於多爾袞麾下的逼迫,順治追封多爾袞為皇帝,但是順治親政後,便抹去了他的名字,直到乾隆時,才重新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