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

歷史一書生


李世民雖有鮮卑血統,但應該算是漢人。

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需要從他的父母說起。

李世民的父親是李淵,母親是竇氏。根據李唐官方認定,往上追溯若干年,他們的先祖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而李暠自稱是西漢名將 “飛將軍”李廣的十六世孫;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封唐國公;李淵的父親李昞曾任北周柱國大將軍,襲唐國公。

這樣來看,李世民的父系一脈根正苗紅,應該是純正的漢人。

問題在於李世民的祖母、母親這兩代人。

首先是李世民的祖母、李淵的母親獨孤氏。獨孤氏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之女,而獨孤氏是純正的鮮卑人,所以獨孤氏就是鮮卑人,而李淵則是有一般的鮮卑血統。

其次是李淵的妻子、李世民的母親竇氏。竇氏也是鮮卑人,嫁給李淵後生下了李世民,也就是說李世民的父親有一半鮮卑人血統,母親是純正鮮卑人。

這樣來看,李世民至少有1/4的鮮卑血統,並非純正漢人。

當然,關於李唐官方認定的先祖李暠,是漢人還是鮮卑人也很有爭議。在東晉十六國時期,五胡亂華亂,很多少數民族都改漢姓,接受漢文化,加上與漢人通婚,逐漸發展成為漢化的胡人。久而久之,他們從表面上看與漢人無異,但血統上畢竟不是純正漢人。

李世民確實擁有鮮卑血統,但中華民族從來不惟血統論。只是相比血統的傳承,人們更注重文化的認同,特別是在民族大融合時期,我們更認可“夷入華則為華,華入夷則為夷”,所以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根本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他的血統如何認定不會對歷史產生任何影響。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李世民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呢?

這真是一個自古至今都有熱在爭論的問題。大家出現矛盾的原因就在於:彼此界定族屬的標準不一樣。

基於不同的標準衡量李世民的族屬,包括文化(culture)、祖源(ancestry)和血緣(descent)、主觀認同(identity)等等,你可能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最早質疑李世民身份的人,並不是後世的學者,恰恰就是與李世民同時代的唐朝人。

貞觀年間,有一位名叫法琳的高僧,就曾當著李世民的面指出他在身世的問題上撒了謊。李唐皇室並非官方自稱的隴西李氏之後,而是代北胡人之後。根據《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的記載,法琳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琳聞,拓拔達闍,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隴西之流也。

這番話自然觸怒了李世民,當即對法琳治罪。不過,法琳的話很有市場,甚至於後世宋代學者朱熹在談到唐朝時,還稱“唐源流出於夷狄”。

由此可見,法琳和朱熹在界定族屬身份時,是以祖先(ancestry)來源為標準。

在這個標準之下,李世民被視作胡人(鮮卑人)的後裔便在所難免了。

此外,另外一種大行其道的標準就是文化認同。

一種普遍的觀點是,李世民在文化上認同漢文化,認同自己是個漢人,所以他就是漢人。

這番話可在史料中找到依據。例如,貞觀二十三年(649),李世民與李靖之間曾有過下面這段對話:

太宗曰:朕置瑤池都督以隸安西都護,番、漢之兵,如何處置?靖曰: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射獵為生,由此常習戰鬬。若我恩信撫之,衣食周之,則皆漢人。

李世民和李靖,顯然是以文化作為身份藩籬,並自動站在漢人的立場上,討論番、漢的差別。並認為只要對番兵施以禮儀教化,這些人都會變成漢人。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血緣了。

這是最普遍的認知:從後人的角度,用漢族的血緣追溯李世民的身份。

總而言之,基於不同的標準,或許你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HuiNanHistory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又是唯恐天下不亂。

李世民是地道的漢人。

首先有個基本原則比較說明。所謂民族成分,一般是看父親而不是母親。

也就是說,就古人來說孩子一定是歸屬父親的民族,而不是母親。

在古代,女人說白了是無足輕重的附屬品(mm們別罵我),大部分人連個名字都沒有。

而李世民的父系,可以肯定就是漢人。

很多中國學者反覆研究,認為李唐的父系祖先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漢人。

這個已經沒有什麼疑問,無需爭論。

一些學者提出李唐祖先可能是漢化的胡人,隱瞞自己的民族成分自稱為漢人,徹底漢化。這種理論沒有證據,不能當作真實歷史。退一步說,漢人更多意義是文化,而不僅僅是血統。假設李唐祖先真的是徹底漢化的胡人,也可以看做漢人。

至於母系,確實李世民的祖母和妻子都有鮮卑血統,屬於漢族和鮮卑混血的後代。

所以,李世民身上多少有些鮮卑血統。


在隋唐之前,北方的鮮卑人建立很多國家。漢人為了進入北方統治階級,和鮮卑女人通婚也是常事,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母系血統在古代算不了什麼,基本可以忽略。

比如鄭成功,他的母親是日本人,你能說鄭成功是日本人嗎?

再說朱棣,他的母親是朝鮮人,你能說朱棣是朝鮮人嗎?

再說康熙,他的母親佟佳氏是漢人,你能說康熙是漢人嗎?

道理就是這樣。

所以,李世民毫無疑問是漢人。

至於鮮卑人,隋唐以後已經融入漢人中,民族消亡了。說白了,鮮卑人就變成了漢人,哪裡還有什麼鮮卑人。

那還TMD非要說李世民是什麼鮮卑人,唯恐天下不亂?

薩沙早就說了,現在滿遺太誇張了,用盡手段挑撥民族矛盾,唯恐天下不亂。

他們恨不得說李世民是日本人才好!


薩沙


《唐書》記載了一個關於李世民命名的有趣故事:李淵二子即將誕生之時,李淵路遇一書生為其看相,書生驚呼:"李淵貴人也,其子也貴,有濟世安民之大任。"李淵懼,欲殺此人,書生卻不見了。歸家,二子誕,故起名"世民",取濟世安民之意。唐太宗李世民的確勝任了"濟世安民"的重任,堪稱一代明君賢主。然而他的身世之謎卻永遠被湮沒在簡略的正史記載之中。有考古學家根據《步輦圖》留下來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畫像推測,一代英明的君主李世民,是鮮卑人的後裔。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人們的議論,李世民是鮮卑人麼?

李世民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趙縣,而李淵生於關隴,自稱祖居關隴,是西涼王李皓的後代,藉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其中,在歷史上還有這一段插曲,本來西魏以前以山東地區的李姓一門為望族,這一地區有五大望族姓氏——王、盧、崔、李、鄭,其中李姓又是鮮卑族中的一大姓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關中為根據地建國,由此就硬性規定了關隴李姓為望族。有人據此認為李氏一門是破落貴族,還有人說李氏是鮮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唐朝時候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界線劃分不嚴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現象廣泛存在,如在隋煬帝時,突厥人就曾強制改穿漢裝,北魏孝文帝推行民族之間友好往來的政策,同一個等級的人可以被允許通婚。所以造成了有皇室是少數民族的情況,大臣中也有許多是少數民族。李世民是鮮卑族的後裔,這也是有可能的。然而這裡邊有幾個疑點:一是李淵一門在此之前到底如何,無法從歷史上考究得知;二是李淵自稱為西涼王李皓後代,到底是事實如此還是自抬身價?

根據可考證的歷史資料證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屬於非漢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煬帝之間還有著姨表關係。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族人。而李淵一方的血統還沒有足夠的歷史證據進行論證。歷史上有以下幾種說法:賜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後代等。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說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響比較深的漢族人。現在一般的習慣說法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兒,民族大融合的產物。然而在進一步的研究卻步履維艱,主要是由於唐太宗李世民乃一代明君,可以稱為帝王的模楷,後世人們想盡可能模糊其民族的概念。

因此許多學者對考證唐太宗李世民身世問題並不積極。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認為李世民為鮮卑族後裔的觀點主要有以下論據:

1、立武則天為後印證了唐朝的胡俗。唐朝人對肥碩豐腴的女子情有獨鍾。像楊貴妃的傳說、《唐代仕女圖》的記載,都證明了唐人有這方面的審美傾向。這與唐的民族融合大有關係,帶有明顯的少數民族趨向。在胡人的風俗中有父死子娶母為妻的習俗,也有一家的男人共用一妻的故事。在昭君出塞的故事裡,王昭君在死了丈夫後就嫁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而在唐朝帝王史中,也有一些類似的關係尷尬的角色。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之間的關係近乎亂倫。唐太宗李世民在武氏則天正值其雛女妙齡之際,召其入宮為才人。他死之後,武則天入感業寺做了尼姑。唐高宗即位後,"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進號宸妃"。

幾年後,竟做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期間,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裴炎及程務挺等人曾力諫唐高宗李治,武則天"曾侍先帝,眾所共知",但是唐高宗李治根本沒有在意。歷史上楊貴妃也是一例。楊貴妃本是唐玄宗之子壽王的妻子,卻被身為公公的唐玄宗討來做了妃子。這些為李唐王朝大臣們所不齒的關係是不是李氏家族身體裡流淌的胡人的血液在作怪呢?

然而有的學者認為唐朝的這種風俗與胡人血統毫無關係。他們認為人性古今都是相同的。並且,在武氏14歲入宮後唐太宗李世民都已經是50多歲的老人了,而且行將就木,唐高宗李治自身也應該明白娶母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他可能因為意志薄弱受了武則天的擺佈,也可能是受了美色的誘惑,最終知其不道德而為之,這不能牽強的和胡人的血統聯繫起來。歷朝歷代中,亂倫都是一種反道德的行為,決不會為社會所尊奉,決不是唐朝社會贊同這種道德觀念,而是這跟個人的道德和意志有關係,是一種個人缺失了德行的表現。還有的學者綜合了這兩種對立的觀點:認為李氏一家是深受胡人習俗影響的漢人後裔,由於在魏晉時期長期與胡人混住,從各方面都沾染了大量的胡人風俗;而且從唐朝女子的穿著以及蹴鞠、騎馬打獵的生活來看,當時女性享受了以後歷代女子不曾享受的解放;所以對於開放、繁榮、各民族已有了相當程度融合的大唐朝而言,這種亂倫關係不應該算大問題。

2,從唐太宗的性格來判斷他的血統。李世民性格兇殘、野心勃勃,為李唐打下天下的戰功赫赫,貞觀年間,唐太宗平定東突闕,俘虜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5年後,平定吐谷渾,俘其王慕容伏允;貞觀14年,有平定高昌氏,於其弟置西州,並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置安西都護府。晚年時,唐太宗戰志尤存,親征高句麗。唐太宗善騎射,一生過著不倦的戎馬生涯。這些都可以作為質疑他的血統問題的證據。在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政治風波莫過於使他得以登上王位的"玄武門之變"。當時,被封為秦王的李世民軍功甚多,超過了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他們早就心懷嫉妒,結成同夥。定下陰謀,決定在昆明湖畔殺死李世民。李世民對此早有覺察,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於是於唐高祖武德九年6月4日黎明,在長安宮的北門玄武門佈下了伏兵,射死兄弟李建成、李元吉。3天后,唐高祖李淵便冊立秦王世民為太子。

再過兩個月,李世民逼使李淵退居太上皇,自己在頌德殿即帝位。這一段歷史為我們揭示出了一個性格兇殘、充滿野心的唐太宗李世民,與"貞觀之治"中的李世民判若兩人。然而有學者中對將"玄武門之變"作為唐太宗李世民是胡人的依據持不同的態度。他們認為:自古宮廷皇室的權利之爭都是很殘酷的,這和他的血統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形勢所迫,身不由己。並且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李世民取代其兄當上皇帝,對唐朝的繁榮和後世中國的繁榮都是有積極推動意義的。李世民是在李家三兄弟中是最具實力的一位,他審時度勢,發動玄武門之變,這恰好反映了他是一個真實的政治家。也有的學者從歷史學的角度分析了這個問題:孔子寫《春秋》時,皇室內部爭權奪勢的事件就屢有發生,兩漢、魏晉南北朝的殺父弒兄的事件都有記載,因此這還不能作為佐證李世民是胡人的證據存在。

3、李世民的唐昭陵獨特的墓葬顯示了突闕習俗。史書中關於昭陵記載,昭陵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墳墓,有內外兩城。外城遺址已難以考證,門內當年建有獻殿,存放李世民生前服用器物。北門稱為玄武門,又稱司馬門。原有14個"蕃酉"的石雕像現在已不知何處,石雕像到底有些什麼來歷?現在已是無人知曉。但是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浮雕還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石刻藝術陳列室裡。

"昭陵六駿"的確是李世民留下的有一個疑點:中國所有帝陵中,為什麼只有李世民的昭陵裡有戰馬石刻?唐太宗獨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顯示了突闕的習俗?根據《突闕問題研究論文集》上面記載:馬是突闕人不可離開的伴侶,平時生活遊牧,戰時馳騁沙場。在突闕的葬俗中,有一種奇特的祭祀悼念馬功勞的習俗,一般有三種儀式。主人死後,隨從會騎著馬繞著死者墓地轉圈,然後把馬殺掉或者活埋到墳墓裡。無論是突闕貴族,還是一般牧民,死後都要與馬共葬,只是數量多少不同。然而李世民的墳墓昭陵至今未被打開,據稱也未被盜過,所以裡面的陪葬物品到底是些什麼現在只是猜測,或許若干年以後,我們可以從昭陵裡睡著的李世民自己那裡得到最真實的答案。


果子醬先生


李世民是漢人,但有一部分鮮卑人的血統,來自母系。如果現在鮮卑族還存在的話,李世民戶口本上的民族一欄可以寫漢族,也可以寫鮮卑族。

李世民的鮮卑血統來自他的奶奶。

李世民的爺爺李昞是西魏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奶奶是西魏大臣獨孤信的四女兒,也是隋文帝楊堅獨孤皇后的四姐。

李昞和獨孤氏生下了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李淵是正兒八經的胡漢混血,各佔50%。

李淵的皇后是竇皇后。竇皇后的先祖竇統出自東漢外戚竇氏一門,因躲避政治迫害而逃亡匈奴,受到匈奴重用,賜胡姓紇豆陵氏,自此在匈奴生活繁衍,成為部落大人。可見竇氏一門也是胡漢混血後裔。

北魏時期,竇氏後人南遷至代州(山西代縣),世代為官。竇皇后的父親竇毅是隋朝定州總管。李淵和竇皇后生下了李世民兄弟四人。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李世民至少帶有1\\4的鮮卑血統,來自他的奶奶獨孤氏。他的生母竇皇后也是胡漢混血後裔,李世民體內也流淌著一部分匈奴血統。

但這說明不了什麼。

因為論血統,一般是以父系為標準的。

李淵這一脈都是漢人,出自隴西成紀,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李世民是漢人。

再者從北魏開始,到隋朝時期,鮮卑族已經在相當程度上漢化了,被先進的漢文化所融合同化。到李世民這一輩,他講漢語、書漢文、過漢節,毫無疑問是個漢人。

而且鮮卑族已經徹底消失了,絕大多數融入了漢族之中,現在再說李世民是不是鮮卑人沒有任何意義。


石頭說歷史


李世民當然是漢人。

關於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我們可從其父系與母系的先祖身世來捋一捋。如果只是管中窺豹,我覺得那就是對歷史本身的一種無形的虛化與歪曲。

首先,我們來看李世民的父系

李淵的祖父為李虎,祖母為安定梁氏。李虎是隴西成紀(甘肅秦安)人,曾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時被追封唐國公。李虎的祖父為李煦,祖母為張氏。李熙是贏姓李氏,曾任金門鎮將,鎮守黑城鎮(呼和浩特武川縣),替北魏抵禦柔然的侵擾。

李熙的曾祖李暠,曾祖母為冀縣尹氏。李暠是隴西成紀人,為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的建立者。李暠的高祖父為李雍,在晉朝為官,官至郡守。李雍的祖上為李禹,而李禹就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而李廣的先祖則為秦國名將李信,李信為槐裡(陝西興平)人。

從李世民父系來看,是純漢族血統。秦末漢初時期,長城以北主要是以匈奴為主。鮮卑等民族還未崛起,如果只是以東晉十六國到隋滅陳這一段時期來判斷,那顯然有失公允,掐頭去尾,不太客觀。

其次,我們來看李世民的母系

李世民母親竇皇后的十二世祖名叫竇統,曾任雁門關太守,其子竇賓收留了鮮卑孤兒拓跋力微並將愛女竇聰許配給拓跋力微。

公元248年,竇賓病亡,其女婿拓跋力微叛亂,竇姓遭到屠殺。只有竇賓兒子竇他之妻逃脫,後生竇他遺腹子竇勤。為防止竇勤被拓跋力微加害,竇勤取了鮮卑名“紇豆陵羽德”。

公元311年,竇勤被封為忠義侯,其子竇於真,鮮卑名“紇豆陵匿物尼”。竇勤去世之後,竇於真繼任部落首領。公元357年,竇於真把部落王之位讓與兒子竇朗,他帶孫兒竇佑、竇滔扶風竇氏故居。

公元376年,竇朗次子竇滔出任前秦刺史。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盛樂建立北魏。竇朗與結盟部落一同歸順北魏,保持相對獨立。後竇佑領地被拓跋珪侵佔,長子竇提被殺,次子竇搬失散,三子竇拓與女兒竇霄被俘虜。

拓跋珪死後,其子拓跋嗣即位,取竇超之妹為妻,生下拓跋燾。拓跋燾即位,拜竇拓為侍中,竇氏一門成為皇親貴族。竇佑後被封為遼東公。竇皇后的曾祖竇略,生於魏都平城,竇略後輔助孝文帝進行民族融合。因此,竇氏一族也是漢人血統,並未被胡化。

最後,我們來看李世民

竇皇后始祖竇龍本是大禹的六世孫,其後裔在商朝後期定居於長安灃水,周武王封地於渭北,後稱扶風郡平陵縣,應該說是純粹的漢人。竇皇后的十二世祖竇統至玄祖竇巖八代均居於漠北、遼東等地。竇勤、竇於真、竇朗曾有鮮卑名字,那只是生存的需要,而與鮮卑血統沒有絲毫的關係。

居於北方大漠的胡人,大多屬於大禹苗裔之後,由於缺少儒家禮儀的教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他們同中原的漢人是同脈不同支。如拓跋燾生母竇氏、拓跋宏生母李氏都是漢人,但拓跋燾和拓跋宏是卻是鮮卑人。

隋唐帝王的祖先雖接受了鮮卑的賜姓,但他們仍然是漢人血統。從上述的分析可知,李世民是純粹的漢人血統。隋唐之前,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時期,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民族界限。如果非要說李世民是鮮卑人,那就是極其無聊的故弄玄虛。


野史也是史


李世民不是鮮卑人,是漢人但有鮮卑血統

說隋唐的楊氏李氏是鮮卑人,有兩觀點,一個觀點說他們漢化的鮮卑人,實際上他們是鮮卑化的漢人,以便在鮮卑人當政的政權下生存生活。在楊堅代北周後,一些鮮卑化的漢人又改回漢化漢人。一種觀點認為他們的母系是鮮卑人,所以李唐有鮮卑血統,所以是鮮卑人。照這邏輯,北魏王室要求,鮮卑人必須漢化、鮮卑人不得與人鮮卑人結婚,必須與漢族人結婚。那麼鮮卑人後代一半就漢化了,而北魏的漢人也胡化了。而實際上北方遊牧民族生活方式是經常到農耕民族漢族地區搶女人和孩子,所以鮮卑人後代大量含有漢人血統,鮮卑族部落早就漢化了。其他少數民族匈奴、突厥也是通過和親和在邊境強奪漢族女人和孩子,後代都有漢族血統,北方少數民族也都早已漢化了。

而實際上自從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來,無論論是姓、氏,還是民族,都是由父系決定的,這是各民族的約定俗成。隋唐前輩父系楊李兩家本是漢族,在北周胡化政權下,應該說為了做官和生存並進入胡人上層社會,改為胡化,鮮卑姓名,屬於迫不得已。包括五胡十六回冉閔父子也是如此。一旦推翻胡化政權,他們立馬去掉胡化改回漢人。儘管他們幾代娶了胡人為妻,後代有一定胡人血統,甚至有幾根胡人鬍鬚,並不影響他們是真正的漢人。反證也是如此,匈奴人劉淵因是漢朝和親後代,改姓劉邦的劉,但胡人本性沒有攺變,他還是匈奴。

所以說隋楊唐李雖有鮮卑血統,但不是鮮卑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漢人。隋唐也根本不是鮮卑政權。李世民祖上是漢人,無論遠祖老子李耳、李廣,還是邢臺李氏祖籍,擬或關隴李氏家族,都是地道漢人。李世民高祖李暠,曾祖父李虎,祖父李忠,父親李淵都是漢人,祖母、母親是鮮卑族,並不影響李世民是漢人,是有鮮卑血統的漢人。所以李世民既有漢人的農耕民族仁愛文明又有遊牧民族的天生血性,才消滅了突厥、開拓四夷,創造了盛世大唐




東方史證


唐太宗李世民是有鮮卑族血統的漢人,這同樣適用於李唐王室的其他成員,說到底,在古代的男權社會,母親帶給孩子的血統影響雖不至於忽略不計,但到底影響是不大的,最主要的影響還是來自於父親。

根據兩唐書的記載,李淵是隴西人,其七世祖乃是涼武昭王李暠,也就是說李淵的祖上是西涼皇族。而李暠則自稱是西漢名將李廣的第十六世孫,再往上追溯就是老子李耳了。

西涼國覆滅之後,其亡國之君之子李重耳南逃,在北魏做了刺史,而李重耳的兒子之一就是李熙,李熙生李天賜,李天賜又生李虎,李虎就是西魏著名的八柱國之一,真正的關隴集團的貴族。

實際上,對於李唐王室這個自稱的祖先譜系,史學界多是持懷疑態度的。唯一能確定的譜系應該是從李虎開始的,李虎最初跟隨賀拔嶽,賀拔嶽死後又追隨宇文泰,這些從武川鎮走出來的人成為後來名震天下的關隴軍事貴族,影響了中國數百年的歷史。李虎的祖上不管是隴西李氏也好,普通的李姓家族也好,都是漢人,並且從李虎開始,成為真正的貴族。

李虎官至太尉,受封唐國公,其子李昞繼承爵位,是北周的柱國大將軍,娶妻獨孤氏,即獨孤信的四女兒,獨孤信乃是鮮卑族人,也是當時的八柱國之一,屬於關隴貴族集團。當時宇文泰為了鞏固權力,在關隴集團內部搞漢人和鮮卑族人的通婚,因此當時關隴集團內部的人基本都是混血兒。李昞娶了獨孤信的第四女,而北周皇帝宇文毓娶的是獨孤信的長女,楊堅娶的則是獨孤信的第七女獨孤迦羅,也就是說北周、隋、唐都有鮮卑族的血統。

李昞和獨孤氏生子李淵,李淵身上有鮮卑族的血統,李淵娶的是神武公竇毅和北周襄陽長公主的女兒竇氏,竇氏也是有鮮卑族的血統,他們生的四子一女(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元吉和李玄霸)都有鮮卑族的血統,但到底他們繼承的是父系血統,即李虎遺傳下來的漢人血統。因此李世民是有鮮卑族血統的漢人。

而後來李世民娶妻長孫氏,長孫氏是長孫晟的女兒,是鮮卑族人。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隋唐時期,漢人和鮮卑族人之間的通婚是很頻繁的。<strong>

在鮮卑族,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這也間接提高了隋唐時期的女性社會地位,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女性,比如隋文帝的皇后獨孤迦羅,有勇有謀,是隋文帝的一大依靠;再比如太穆皇后竇氏,其膽識另男兒汗顏;還有平陽昭公主,在李淵起兵後帶兵在關中打下了一片天地,等等。

但隨著武則天的崛起,大唐的女性開始不甘於在男人的背後,反而紛紛走向前臺,干預朝政,弄得朝廷烏煙瘴氣,在唐玄宗李隆基除掉那幾個干政的女性(天平公主、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之後,社會對女性的寬容度極速縮減,女性的社會地位隨著降低,女性在男權社會終究只是男人的附屬品。


蕭曉四姑娘


唐太宗李世民,這一歷史講訴下來顛覆你的歷史觀。


太宗是漢還是鮮這是一個歷史問題,是不是漢和鮮卑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認知。所以咱們必須尊重歷史只說歷史事實!準確的說來李世民非漢,也不屬於漢族,也不是鮮卑人或者鮮卑族。歸根結底李世民屬於華夏人,華夏族,華夏子孫,李世民與今天所謂之的漢人漢族,沒有半毛錢關係。其理由很簡單,漢稱由清末民國初而得稱,由一群留洋派學習西方回來劃分的族群(只講事實)。今天既然咱們講到這一話題,那就認真的來講一講真實的歷史,咱就分幾部分來講訴。

①、李世民曾以華夏之子天之矯子自詡,這足以證明其唐朝時期沒有漢族漢人概念。


②、不論李世民是所謂漢人也好?還是鮮卑人也罷,始終改變不了的一件事是,漢鮮本屬華夏族群,李世民為華夏之子,華夏族群之人。大家應該可以看得出李世民自詡華夏之子天之驕子的寓意。

二、華夏民族史(中華民族)

❶、中華歷史真的太長太多太亂需要從頭到尾整理,中華歷史何止五千三百年文明及文化。三皇時期,五帝時代到後來的虞、夏、商、周至民國,上萬年的文明文化史。

簡單的來說一說華夏大地的歷史,就能準確的得出華夏族是被如何切割成多族的。人是隨著時間推移四處遷息敷衍而來的氏族,請問一下黃河長江流域一代帶我們的祖先最早的起源地在哪?請看下方地圖▼


中華遠古人類起源於雲南的元謀地界,遠古人類遺址在長江流域附近,而元謀人距今一百七十多萬前,而中華長江流域,西南、華南、華中、華東地區氣溫溫和季風氣候,適合人類敷衍。




古人敷衍順流而下可直達滬東地區海口江浙一帶。上至黃河流域,下至珠江三角洲地界,中華河流眾多四通八達,能到中華任意地域,這就是中華遠古人類遷徙軌跡順流而行軌跡。



❷、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中心地帶“西安市”才是中華中心(中原),在九十萬後遷徙敷衍到中原地區西安地界藍田縣一帶,而九十萬年後這裡出現了藍田人,藍田人距今八十萬年。




❸、中華民族先祖遠古人類隨著智力的開發有遷徙到北京一帶的,這就是後來的北京周口店人,距今約70至20萬年前的先祖。



這就是我國先期先祖遷徙軌跡,元謀至藍田再到北京周口,一條直線來回遷徙,橫跨長江黃河流域,還有人再說中國人是非洲遷徙來的真的可以閉嘴了,中國人早於非洲人。


❹、中華民族族源起源地在西安藍田縣,華胥氏是中華民族遠古始祖母(人祖),族群女王(華胥國領袖)。華胥氏子女為伏羲氏、女希氏(女媧),炎帝黃帝乃女媧之孫,其中還有蚩尤。上古時代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看各大史記可以肯定的是也是分封制度。(近代瀘沽湖有一母系群體與上古母系社會有一定聯繫,男人通通趕走只剩下女人小孩,至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有改變)。

❺、五帝記本:“黃帝者,少典之子,名曰命,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兵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前幾句是誇獎黃帝幼小時就能說話,聽迅即懂, 成長是頓厚老實思維敏捷,軒轅成人之後非常聰明。後面幾句講訴軒轅成人之後神農老了,天下諸侯相互攻打,意思就是說搶地盤,殘害百姓,神農看不慣要教訓那些諸侯,於是要軒轅去阻止那些不聽話的各諸侯,諸侯喊來兵眾,蚩尤最殘暴,這就是說各諸侯都調集了軍隊,而最不聽話的就是蚩尤,神農炎帝要求黃帝滅了蚩尤。這裡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黃帝時代就已經是分封制度了,不然怎麼可能有各大諸侯?在說蚩尤與炎帝黃帝同為華胥子孫。黃帝號有熊,熊指國號,黃帝是熊國國君,黃帝大兒子少昊、二兒子昌意、高陽、是昌意之子,高辛是高陽之子,也就是說黃帝四代是熊國國君,而後有唐朝、虞朝、夏朝都為炎帝黃帝后人,所以有的人講部落聯盟和城邦及禪讓制就不成立。

❻、中華輝煌的歷史朝代是炎帝之後黃帝建立的熊朝,後有唐、虞、夏、商,周,秦都為炎帝及黃帝后裔所建朝代。黃帝共二十五子,其中真實有賜姓及封地的有十三子。這裡不包括炎帝之後,炎帝之子臨魁也是另有封地的,這就是真實華夏族群。華夏的由來是因華胥始祖母及夏禹治水建立的夏朝而得,這一點不用懷疑,夏禹治水三十年跑遍大江南北山川長江黃河及各大小支流。用腳丈量中華疆域所到之處通為夏土。

❼、據野史記載夏禹生在四川,野史“禹王乃黃帝的玄孫,姓姒氏,鯀之子。母名志,號修己,有莘氏女。修己未生禹時,見有流星貫昂,夢接而意感有孕。又吞神珠薏苡,至歲壹月——堯帝戊戌五十八年六月六日,修己胸坼而生禹於僰道之石紐鄉,即今四川龍安府、石泉縣石紐村,禹穴是也”。也就是說虞朝都城是良渚遺址,因被洪水淹沒而被迫遷都,良渚遺址就在長江附近,,而三星堆遺址就是夏朝都成,商湯滅夏被毀。三星堆四川廣漢水路發達,通長江,黃帝時期已經有船(舟)了。

❽、商湯滅夏,夏王室有兩支皇室後裔逃亡,一支逃亡於蒙古高原一支逃亡於大興安嶺一帶,史記 匈奴列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考古以證實。匈奴原本胡人,匈奴乃劉邦後人所取而得名曰匈奴也,匈奴被劉邦後人打到歐洲去的一支是今天的匈牙利人,匈牙利人為匈奴後裔同屬華夏子孫後裔族群。這支匈奴橫掃歐洲,其中一路向西形成了後來突厥,後有鮮卑、柔然、女真、蒙古等可以肯定的是祖先都為華夏族,朝鮮族棒子屬夏商朝遺民,所以李世民不論是漢還是鮮卑可以肯定一點華夏子孫後代,歷史太長太多隻能簡說。

三、簡說一下夷、蠻、戎、狄

夷、蠻、戎、狄商朝以前指的是東南西北四方向,同時也指地域也指方國,方國指四方諸侯之國。除中央王朝之外四方之地皆為方國,謀些人解釋是不對的,比如指少數民族就是個錯誤,乃我華夏族群憑啥定義為少數民族?如西戎指疆域內的西方之地,西伯侯姬昌就為西戎,難不成西伯侯也少數民族?這樣定義真是扯淡。西伯侯府西歧,西歧今陝西省寶雞市。南蠻北狄西戎東夷,這代表的是方向地域,封地。

看看地圖吧,東周以前中華疆域是很大的,長江黃河流域源頭至出海口包括所有支流地域,何為中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中間區域為中原。


奚譽賢


李世民當然是漢人!一定說說明一點,區別是否漢人的標準並不是以血緣論的,而是以文化論。所謂”夷狄入華夏者則為華夏”。

也就是說,古人區分華夏和蠻夷的方法是從文化上辨別的。只要少數民族主動漢化,接受華夏文化,那麼他們就是漢人。舉個例子,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地區的鮮卑貴族就是以漢人自居的,他們對六鎮之地的少數民族是充滿蔑視的,視之如“蠻夷”。

唐王朝是徹頭徹尾的漢化政權,李世民不管血統是什麼,從原則上就該視為漢人。其次,我們也可以捋一下李世民的血統,其實他從血統上也是漢人。

李世民的祖上是隴西李氏,其祖先為西涼開國君主李暠。李世民的祖父李虎位列西魏八柱國之一,是西魏政權的上層人物,是有一些鮮卑化的。但是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早在大隋朝時就已經完全正本清源再次漢化,可以說完全是漢人。

李世民的母系是竇氏,竇氏是鮮卑大姓。可以說是 有一半鮮卑血統。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竇氏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漢文帝時期的竇皇后。可以說竇氏是鮮卑化的漢人。到了隋唐,竇氏也全盤漢化了。所以,即使從母系上來說,李世民也是徹頭徹尾的漢人。

綜上所述,說李世民是少數民族,是一個可笑的謬論,簡直荒謬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