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著四千多年兵法沉澱的漢人政權沒能贏得抗蒙、抗清戰爭?

聖女程心


古代農耕文明文化與遊牧文明文化對比:

生產生活

遊牧民族:遊牧為主,生產流動,生活流動,無固定定居地,在相對固定的一遍區域內流動生活。

農耕民族:農耕為主,土地生產相對固定,生活地點相對固定,定居生產生活。

對土地慾望

遊牧民族:對有草的土地希望可以自由使用。

農耕民族:對降雨量充沛適合農耕生產的土地有長期佔有慾望,其它土地視為廢品,會主動放棄不利耕種的蠻荒之地。

戰爭態度

遊牧民族:相對喜歡戰爭,全民皆兵,戰爭成本低,主動目的為搶奪財富,可以改善生活現狀。

農耕民族:不喜歡戰爭,喜歡安居樂業,有專職供養職業軍隊,軍事技術相對發達,戰爭成本高,戰爭會使生活下降。

財富現狀

遊牧民族:除牛羊外,基本沒什麼固定的財富資產。

農耕民族:有豐厚的固定財產積累。

對外關係

遊牧民族:生產產品單一,需要與農耕民族交往,交換生產生活資源,如布帛、茶葉、一定糧食等,才能滿足正常生存和生活!

農耕民族:生產產品多樣,可內部自給自足滿足需要,無需對外交往交易,即可正常生存生活!

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不同時對外關係依賴正是兩種文明之間不斷衝突和戰爭的根源!

對於中原的農耕民族而言,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儒家思想及封建禮教家天下文化,這種思想和文化制度下,家族利益至上,對付人也是首選滅族,出人頭地也是光耀家族思想為重。只要能保家族利益不受損,誰做皇帝都一樣!儒家更講曲線生存救亡,只要尊儒,一樣的事奉入侵者,漢奸產出多!所以形成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的局面!國家往往失去凝聚力!

遊牧民族一旦團結壯大,戰爭將無後顧之憂,戰力爆棚。戰爭中不僅可以搶奪得大量財富,激勵士氣,還可以被動佔領土地,奴役異族!

這是古代,現代則不同了,科技強國,蠻荒之地下面可能含有豐富的礦藏和油氣資源,寸土寸金,寸土必爭。


蘭影竹風


為什麼漢人沒有贏得抗蒙和抗清戰爭,這個問題有些偏頗,準確來說應該是說為什麼南宋和南明沒有打贏抗蒙與抗清的戰爭,這樣這個問題才算比較準確。

蒙古滅南宋其實打得非常艱苦,當時蒙古大軍橫掃世界,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發起的“長子之徵”直接打到了歐洲的多瑙河流域,將藍色多瑙河染成了紅色多瑙河,直到聽到蒙古大汗窩闊臺的死訊才班師迴轉,要不然他們能夠一直打到西班牙去。

當時南宋已經是世界上抵抗蒙古騎兵最努力的國家了,憑藉襄陽和釣魚城抵抗蒙古大軍多年,而且陣殞了蒙古大汗蒙哥,導致蒙古汗庭發生內戰,贏得了十餘年的喘息時間。

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蒙古大軍並不是全部蒙古人組成,原渤海人、契丹人、甚至也有漢人都參與了滅亡南宋的過程,崖山海戰之後,南宋全軍覆沒,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海殉國,而主導此戰的就是漢人張弘範,他還在山崖上刻下了“張弘範滅宋於此”的大字,被稱為漢人之恥。

南明時期也是如此,南明小朝廷開始竟然還對滿清朝廷擊潰李自成的義軍拍手稱快,對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稱為妙計,可見長期黨爭的文官們智商已經不在線了。

當時滿清全族才二十萬人,以四順王為首的漢奸部隊才是滅南明的主力,其中吳三桂更是親手絞殺了南明末代天子永曆皇帝朱由榔。

造成這種情況的其實並不是漢人不懂兵法,而是漢人當時都是以家族為重,許多人心中並沒有民族、國家大義的概念,只要當權者給他們利益,他們不在乎是蒙古人還是滿州人當政,所以這種心態造就了大量的漢奸,當權者開科舉考試,知識分子們也高高興興的赴新朝科舉去了,舊王朝就與時間一起隨風消逝了。


歷史飛凡觀


為啥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沒一個答到點上?

反而噴子不少!

因為:動機不同。

實際上,農耕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一向是勝多敗少。

但由於動機不同,農耕民族即便勝了10次,對結局無傷大雅,但只要輸了1次,卻會萬劫不復。

眾所周知,漢族是農耕民族,只要是不能種田的土地,都是沒用的土地。

以400毫米“等雨線”為界,基本與長城的走向吻合,此線以南,適合耕種,以北,就不再適合耕種,只能以遊牧為主。

由於不能耕種,這些土地對於農耕民族沒啥吸引力。相反,為了守住這些土地,還要耗費大量的資源,浪費人力物力,成為巨大的負擔。

所以,儘管歷史上農耕民族多次進入,並征服這一地區,但往往沒多久,就主動放棄了,退出了。

然後這裡重新被遊牧民族佔據,然後又開始新一輪的攻防戰。

而400毫米等雨線以南,氣候環境優越,天然具有吸引力,吸引遊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進攻。

所以,雙方的戰爭,對農耕民族,只是把對方驅趕出去就行了。

而對遊牧民族,則是一次又一次地進攻,直到徹底征服。

所以,農耕民族哪怕勝10次,最後也只是恢復到戰前的南北對立狀態。

而遊牧民族,只要勝1次,就會長驅直入,最終佔據整個版圖。

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鬥爭了數千年,後者偶爾贏了兩次(元、清),並不奇怪。

不過,這是在古代。

在現代不會了。

一來,

隨著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前貌似沒用的土地,由於地下含有豐富的礦藏,變得珍貴起來,自然對人具有吸引力,甚至哪怕現在看起來沒有開發價值的土地,也會引起人們的哄搶——所以但凡有點實力的國家,對海洋、南北極、乃至月球都在爭奪。

以前那種因為土地沒有價值,而被放棄的情況,將不會發生。

二來,

遊牧民族的最大優勢,就是機動性強。

而現代交通工具的出現,足以秒殺這一優勢——在汽車、火車面前,馬匹還有啥優勢?

而再彪悍的人,也抵不過機槍的一頓掃射。

現代各國比拼的,是科技實力。而這恰巧是農耕民族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