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田文镜要追邬思道,雍正为什么说不用了?

红雨说历史


田文静从开始就没搞清楚邬思道的身份,更不知道自己“监视者”的身份,结果赶走了对方。以邬思道的智慧,这一去如同解落枷锁重获自由,岂有不脚底抹油的道理,想追上他那是万万不能的了!



邬思道是胤禛夺嫡过程中的主要谋主,自然也就知道了不少的隐秘。这样的人,在胤禛登基为帝后,很大几率上是要被灭口的。毕竟,夺嫡之中发生的事,如果流传到民间,对胤禛是有负面影响的,更何况如果邬思道以此恃宠生娇,最后必然成为祸患。

胤禛开始的时候,也的确是准备对邬思道下手的。不过邬思道功于心计,对胤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说自己身有残疾不能做官,又承诺做个闲散的人,最后为了让胤禛放心,还主动提出了“半隐”,就是把自己放在雍正心腹官员李卫的手下,主动接受监管。

胤禛府里专门办秘密差事的人都被灭了口,唯独邬思道逃得了性命,并且在李卫的幕府生活的优哉游哉,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虽然生活惬意,但毕竟还是形同坐牢,平时在府中“不见任何人”(李卫向雍正汇报时亲口说的),因为李卫是胤禛的心腹,对胤禛绝对忠诚,虽然和邬思道有些感情,但是绝不可能也不敢让邬思道脱管的。


要想获得自由,必须离开李卫。这时候,比较受胤禛重视的田文静,就进入了邬思道的视线范围。

田文静勤于政事,并且建功立业的心思极强,但个人能力又有很大的缺陷,需要谋略过人的幕僚辅佐。更重要的是,田文静根本不知道邬思道的身份,这无疑对邬思道是极为有利的。

邬思道明白胤禛急于推行新政的心思,通过李卫运作,最后征得了胤禛的同意,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田文静的幕府。

田文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者,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邬思道虽然帮他搞定了“诺敏藩库案”,但每年八千两银子的幕酬,还是让他心疼不已,而邬思道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地刺激田文静,最后赶跑了邬思道。

这对于邬思道来说,简直就是中了头奖,赶紧收拾包袱走人,从此龙归大海虎入深山,脱离了胤禛的监控,再也不必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还被蒙在鼓里的田文静,在黄河大堤上看到胤禛,才隐约明白了邬思道和皇帝的关系,但为时已晚也只能徒唤奈何。话说田文静的智商真是让人捉急,邬思道是李卫推荐的人,又是一等一的谋士,如果利用好了,对他的前程帮助那是相当大的,他却偏偏把邬思道当成了烫手山芋,欲赶跑他而后快!



胤禛和邬思道相处十余载,岂能不明白邬思道的心思和手段,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长叹一声:不要追了,追也追不上了!

帮助胤禛夺嫡成功,自己又能全身而退,邬思道可谓高人!


李飞叨


雍正提出想见邬思道,田文镜马上吩咐手下去追,就是在糊涂的人也明白邬思道是刚刚离开,雍正下地方想见邬思道,邬思道却在雍正到来之前迅速跑路消失,雍正难道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吗?

说白了,邬思道不想再见你雍正了!



雍正之所以想在这个阶段见到邬思道,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雍正在这个时候是烦闷的,之前争夺皇位的阶段,在邬思道的建议之下雍正走的顺风顺水,成功的避开了任何障碍最终登上了皇位,而在成为皇上之后雍正却一路磕磕绊绊,山西追缴国库欠款行动酿成了全国笑话,京城科举考试更发生了举国轰动的舞弊丑闻,又赶上河南发大水,在夺得皇位之后,曾经一度产生过灭口之心的雍正这才发觉,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如何夺取皇位,而是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可偏偏在这个重要的关口,自己最得力的谋士却消失不在。

所以利用这次下地方的机会,雍正真的想找邬思道好好聊聊,想让他帮助自己解决目前的困境,但这个时候的邬思道,已经不愿意与之为伍了。



多年前高福的惨死,让邬思道第一次认识到雍正的凶狠,更意想不到在招收自己充当阴谋策划者的同时,雍正竟然还存在另外一支别动队,而自己竟然毫不知情,可见在政治斗争的大阴谋当中,号称懂得帝王心术的邬思道也仅仅是一颗棋子,雍正夺得皇位之后,一夜之间这支别动队更是集体消失,连雍正的好兄弟老十三听闻此情况都沉默不语,争夺皇位的雍正与成为皇帝的雍正,虽然是同一个人,但却也是不一样的人。



邬思道当年是待罪之身又是残疾之人,在这样落魄之下却得到了雍正的上宾待遇,这才让邬思道有了辅佐之心,确切的说是在报恩,而当雍正成为皇帝之后,自己的恩情早已偿还,更猜想到了雍正接下来可能的做法,退隐离开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面对雍正的“再次招聘”,邬思道早已失去了兴趣,而已经成为帝王的雍正更是识趣之人,当他得知邬思道恰好在头一天选择离开,自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原因,既然自己曾经担心的威胁已经消失,更以这种决绝的方式离开,那自己也没有必要再咄咄逼人,去追寻邬思道的存在。

更或者,邬思道更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暗示雍正,当自己成为一代帝王之后,能够帮助自己的已经不再是兄弟和群臣,而是如何通过自己来改变眼前的一切!


辽宁资深球迷


在雍正视察河南前夕,邬思道假借幕酬之事激怒田文镜,诱使田文镜赶他走。注意,此时的邬思道并非主动辞行,而是借机逃跑!那么当雍正向田文镜打听邬思道后得知邬思道已走,雍正却为何不追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1.影响田文镜的威信

田文镜刚把他赶走,接着就要把人家追回来,势必影响田文镜的威信!如电视剧中所表现的那样,李卫在江苏推行新政也是阻力颇多,当个中丞手中调不动兵、差遣不动人,但他会动脑子,即使有困难但是也都克服了。但是田文镜不一样,用康熙的话说缺少忠恕之道,做事手段太直接、狠毒而不留情面,内心很急躁。所以在河南推行新政寸步难行,加上黄河发大水,他要求官员全员抗灾,包括自己都光脚走在大堤上,但是仍然有官员不听差遣。可见田文镜在河南官场是无威信的,同时雍正视察河南时间紧迫,如果此时雍正让田文镜追回邬思道,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不助于田文镜树威!于他于己,都是不合时宜的举动。

2.即使追也追不上

雍正已经意识到邬思道在躲着他,那么他也会明白邬思道对他的为人处事已经了解的很透彻了,所以邬思道既然走了,而且走的很急,那么他就肯定会选择一条雍正根本预料不到的路走。所以雍正即使追,也是追不上的!

以上是笔者分析的两条原因,接下来探讨一下邬思道为啥要躲着雍正。




邬思道从坎儿被杀事件深深意识到雍正心之狠,对于威胁到自己前途的事情势必要斩草除根!即位后又在乎自己的名声,而邬思道作为知晓他很多秘密的人肯定会引起雍正忌惮,克服危险的最好方法就是躲避,所以他必须避开雍正。

毕竟,作为同样了解雍正很多秘密的高勿庸,那下场邬思道可是看在眼里的!!


潮品邦


在《雍正王朝》中田文镜要追邬思道,雍正为什么说不用了?(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雍正能顺利登上皇位,与一个人分不开,这个便是邬思道。在雍正王朝中,他可谓是神机妙算,为雍正预料的事情,没有一个不准确的,也让雍正以及十三爷胤祥都佩服。为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最后没有得一官半职。

最后,邬思道以“半隐”的方式离开了雍正,他第一个去的地方便是李卫哪里,他知道李卫是雍正比较信任的人,由他把自己的行踪告诉雍正,且雍正才会相信。后来邬思道为了想全隐,便通过李卫便帮助田文镜,因此,让田文镜用八千两幕银雇佣邬思道。如没有李卫的引见,邬思道也不会来到田文镜处,这也是解决了雍正最棘手的诺敏案件。

后来,雍正为了视察新政进展如何,便与刘墨林一起来到田文镜处,当时,看见田文镜尽职尽责的工作,雍正非常感动。还不停地鼓励田文镜好好干,于是,雍正问田文镜邬先生是否在你这里,我想见见他。田文镜说,邬先生刚走,还让下人去追,雍正说了一句话,不用追了。

长城君来分析一下,雍正为何对田文镜说,不用追邬先生?

其一,通过李卫对雍正的汇报,以及新政的推行,可以得知,邬先生是真心帮助雍正。邬思道到了李卫处,首先帮助李卫怎么做官,帮助李卫怎么推行新政。让李卫的能力越来越厉害,让李卫的官越做越大,让雍正对李卫是刮目先看。

雍正也知道,这都是邬思道的功劳,因为李卫根本就不识字。对于一个不识字的人,能把事情做的这么好,把问题处理的这么好,又很好的推行新政,都是有人在指点,这个人便是邬思道。

邬思道到田文镜处,雍正也知道,因为田文镜正在为诺敏案头疼,正是帮了田文镜一把。其实,雍正正想让邬思道去帮助田文镜,可是,没等雍正开口,邬思道便去帮助田文镜了。只是,田文镜不知道,邬思道与雍正的关系。导致最后把邬思道赶走了,这也是邬思道想看到的,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实现全隐的目的,也能给雍正一个很好的交待。

因此,雍正对田文镜说不用追了。

其二,雍正知道,邬先生是真心想退隐,没有心思做官,通过几件事情,也相信邬先生。邬思道,没有选择去年羹尧处,正是为了避开雍正的想法。如去年羹尧处,会让雍正起疑心的。因此,邬思道想让雍正知道,自己确实是为他办事,而没有野心,也没有名利所图。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邬思道给田文镜押运粮草到西北,实际上邬思道借助押运粮草的机会,是来帮助年羹尧破敌军的。这也是邬思道帮助年羹尧,也是帮助雍正,让年羹尧尽快破敌,更知道雍正快撑不住了。年羹尧破了敌军后,雍正肯定知道,是邬思道在后面指点年羹尧的。

从这来看,雍正觉得邬思道是真心帮助他,没有名利所图。这便对邬思道更加相信,这也是雍正不让田文镜去追邬思道的真正原因。

长城君曰:邬思道自从离开雍正之后,对雍正说自己要“半隐”,其实,就是为了让雍正放心,自己还会帮助他的。也是为了让雍正知道,邬思道确实就是帮助他,没有其他的想法,让雍正彻底对他放心。

由于邬思道非常了解雍正,如不半隐的话,估计自己很难活命。因此,邬思道便选择用实际行动,让雍正看到自己的诚心。只有这样,雍正才能对邬思道放心,也才能放了邬思道。所以,雍正到田文镜处没有见到邬思道,邬思道拿了4000两银子走了,雍正更没有让田文镜去追他。


长城说历史


这个问题看似一个,实际是两个,要分两步来答。

第一个问题:田文镜为啥要追

首先要从邬思道的身份“战绩”说起,雍正登基前邬思道名义上是给雍王爷胤禛当私塾教导几个世子,但实际上他和胤禛亦师亦友。如果老十三胤祥是胤禛夺权的“武备”,那邬思道就是他的“文胆”。邬思道成功预测第一次太子被废,八阿哥胤禩夺嫡失败,在电视剧中还通过坎儿阴谋算计导致太子第二次被废,还和十三阿哥胤祥一起激起胤禛的夺嫡之心……在雍正继位之后,邬思道又通过田文镜搞倒了天下第一巡抚诺敏和大将军年羹尧。纵观《雍正王朝》邬思道可谓战绩彪炳,其智商在电视剧里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邬思道这么个人为了求生,在雍正登基当晚,为了求生免于被灭口向雍正提出“半隐”,委身于李卫处(其实是被监视),后来又策划跑到田文镜初帮他成为一代名臣。可是,这么个人却因为四千两银子的薪酬和田文镜闹翻。

田文镜没有想到的是,雍正皇帝来河南看他竟然提到邬思道,这让田文镜大为震惊!

这里我来说说田文镜这个人,虽然他大力推行新政励精图治殚精竭虑,但是我真的认为他“媚上”,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报答雍正的知遇之恩。毕竟田文镜没有考上“公务员”,不是科班出身,被雍正一步步提拔坐上封疆大吏的宝座。他把雍正的旨意奉为金科玉律,不折不扣执行,不管平民百姓的死活(这一点在原著中描写尤为到位)。所以我认为,雍正问候邬思道的一句话,以田文镜的智商(有点执拗,不懂变通)大概只是单纯的执行雍正的旨意罢了,所以才要追。至于这件事情过后,田文镜一定会从邬思道的种种行事作风,和雍正李卫对邬思道的态度推断出他的地位和重要性!


这是田文镜为啥要追,只是为了完成雍正的一句话罢了。

第二个问题为啥雍正说不用了?

十几年的亦师亦友、朝朝暮暮,让雍正也是很了解邬思道的行事作风,他知道邬思道是故意惹怒田文镜,通过田文镜的手“解雇”了自己,达到真正归隐田园远离政治的目的。既然邬思道做了这样的打算,就一定计划周密,雍正也知道追也是白追,所以是不用了。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我的头条号里有很多《雍正王朝》的视频片段,希望大家喜欢。


少龙210012


邬思道刚进雍王府的时候,名义上是给世子教书。但是他自己也很明确的知道一点,其实自己是为夺嫡而进的雍王府。邬思道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子,他对当时的吏治非常的不满意。

邬思道是有通过拥立某个皇子上位来实现自己宏大理想的愿望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最看好的,也是在扬州遇到的最耿直正义的四贝勒胤禛。对而言在别的皇子当中,他也是别无选择的,几个皇子当中,也只有四贝勒胤禛痛恨腐败的吏治,锐意改革的。

但是从第一次谈论追比国库欠款开始,胤禛就给邬思道来了一个下马威。充分表露出来了,他自有主张。

而邬思道你只需要给谋略、给建议就好。这其实是好事儿,作为一个主子,有自己的主张,不万事委于他人,这是成事的性格。

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邬思道当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首先不能过于推心置腹,太把自己当自己人;其次不能过于把自己当外人,主仆之间产生隔阂嫌隙。这的确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

但是随着两个人的合作的进一步加深,邬思道在雍王府生活了十几年,两人有合作,但同时也存在着猜忌,不过基本上没有影响大局。

真正给邬思道心里面种下阴影的那就是坎儿的死。

坎儿的死,其实责任不能完全怪在胤禛身上。毕竟当时特殊的环境之下,谁都没有安全感。从胤禛的性格来讲,如果不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把控在自己的手里面,自己也是不会放心的,那种复杂的环境下,自己怎么死的可能都不会知道。而邬思道让坎儿瞒着胤禛。这是一件非常犯忌的事情。

所以在邬思道的认识当中,自己可能极有可能在事情完成之后处于与坎儿同样的结局。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一定要提出”半隐”,离开胤禛的原因所在。而且按照电视剧的情节,胤禛在继位当天晚上返回潜邸,要去处理事情,究竟要去处理什么事情呢?电视剧其实是没有给出答案的。

但是呢,根据小说来讲的话,他是的确要去处理一些曾经替他办过秘密事情的人。那到按道理来讲在坎儿那件事情上,他其实就是一个共犯了,若不是后面还有用,那他早就应该被处理掉了。

所以邬思道能够逃出生天,被邬思道自己解释为胤禛的恻隐之心。

所以当十三爷胤祥去送邬思道的时候,邬思道还推心置腹地讲了皇帝与常人的不同,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让胤祥拼死辞掉铁帽子王。

另外还有一次推心置腹的话,就是临走前对田文镜说的,”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时失之易。”他是认为田文镜会因为贪污,而最终迷失自己,最后落得身败名裂。

很显然,邬思道在对胤祥和田文镜的结局上,都猜错了,他还是低估了胤禛的情义。

所以当发大水,河南境内受灾严重的时候。邬思道已经算出雍正会微服私访走到河南境内,探查灾情的。所以自己肯定要面对雍正了。而这一次见面,雍正必然又叫他回去,逃出生天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再回去。因为那样自己的命运又不可掌控了。



所以邬思道以要幕酬的名义,故意激怒田文镜,然后可以名正言顺大摇大摆的离开田文镜。田文镜又不知道邬思道和雍正之间的关系,心疼银子的田文镜一怒之下,你给我拿着银子滚蛋吧。

是田文静万万没想到,雍正见到他第一件事情就问邬先生在哪里?田文镜终于慌了,就派人去追吧?雍正略作沉思之后说不用了。

雍正又何尝不知道邬思道心里是怎么想的?只是有些结一旦系上之后,想打开并没有那么容易。


即便雍正拍着胸脯告诉邬思道说,您放心好了,我不会杀你的,你功劳那么大,我怎么可能杀你?邬思道也不敢相信啊。

所以邬思道的这个做法,客观的为胤祥和田文镜的良好结局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雍正要用实际行动告诉邬思道,你看错朕了。

所以雍正怎么可能再去追回邬思道呢?追回来又有什么意义呢?追回来杀掉吗?那样自己又成什么人了?


炒米视角


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追了也白追,追不上了。就像两个高手下棋,失了先手之后要想再扳回来,谈何容易。

为什么雍正会失了先手?因为对邬先生来说,保命是头等大事,除了吃饭睡觉应付田文镜,就是琢磨怎么逃跑了。而对雍正来说,邬先生的事虽不说小事,但肯定排不上号。所以,有心计算无心之下,雍正已经失去了机会。

既然是有心算计无心,那么逃跑时机和路线上肯定有周密计划。仓促去追,就更没指望了。所以雍正也就索性作个人情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邬先生虽然厉害,但他没有自身的势力,单靠他自己翻不了天。要是跑的是老十四,你看雍正追不追?


小概率先生


聪明人会想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