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人生禍福真的有預兆嗎?:談文學名著創作中的“預示” 藝術手法的運用

在敘事性文學作品裡,作者有時會用某種方式把情節的發展演變,故事的結局等等預先透露出來,這就是“預示”的藝術手法。

古今中外許多文學大師在如何運用“預示” 藝術手法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典範,

我們應該學習借鑑。

一.《三國演義》中“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毛宗崗點評《三國演義》就談及此法。

毛宗崗點評 《三國演義》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中說到:

天下有最失意之事,必有一最快意之事以為之前焉。將寫赤壁之敗,則先寫其軸轤千里,旌旗蔽空;將寫華容之奔(即曹操華容道敗北),則先寫其東望武昌,西望夏口。蓋志不得意不滿,趾不高氣不揚,則害不甚而禍不速也。寫吳王者極寫採蓮之樂,(即西施與吳王經常在館娃宮的水池御花園泛舟採蓮。)非為採蓮寫也,為甬東寫耳(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辭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縊。)寫霸王者極寫夜宴之樂,非寫夜宴寫也,為烏江寫耳。然則曹操之橫槊賦詩,其夫差之採蓮、項羽之夜宴乎!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曹操舞槊作歌,正是志得意滿之時

毛宗崗以上這段點評的意思是說:這天下許多事情,往往在你將要發生“失意”的事情之前,必定會有“快意”之事。這“快意之事”正是“預示”你將要“失意”,這所謂飄飄然的“快事”就是你將要倒黴的“先兆”。這正如我們現在經常講的:要想讓你滅亡,先要你猖狂。

毛宗崗又以吳王被越國滅掉之前常常與西施在館娃宮的水池御花園泛舟採蓮作樂和楚霸王烏江自刎前天天“夜宴之樂”和曹操在“赤壁之敗”前狂妄舞槊作歌進行類比證實:天下有最失意之事,必有一最快意之事以為之前焉”的道理。說明樂極生悲,“樂”是“悲”的“預示”。

接著毛宗崗分析論證說明:你看那曹操在“赤壁之敗”之前是多麼猖狂,在江面上擺出一副殺氣騰騰的陣勢“軸轤千里,旌旗蔽空”,他舞槊作歌,正是志得意滿之時,曹操揚言道:

“吾自起義兵以來,與國家除兇去害,誓願掃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萬雄師,更賴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後,天下無事,與諸公共享富貴,以樂太平。”寫曹操驕盈之甚

文武皆起謝曰:“願得早奏凱歌!我等終身皆賴丞相福廕。”操大喜,命左右行酒。飲至半夜,操酒酣,遙指南岸曰:“周瑜、魯肅,不識天時!今幸有投降之人,為彼心腹之患,此天助吾也。”寫曹操驕盈之甚

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洩漏。”寫荀攸精細,以形曹操驕盈

操大笑曰:“座上諸公,與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也,言之何礙?”不是寫其坦易,正是寫其驕盈。

又指夏口曰:“劉備、諸葛亮,汝不料螻蟻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既笑江東,又笑夏口,寫曹操驕盈之甚。

顧謂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竊有所喜。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後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構銅雀臺於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

我們看曹操想得多美——赤壁之戰勝利後,他要“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驕盈之甚更是躍然紙上。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曹操說: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

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只怕是火老鴉。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鵲噪未為吉,鴉鳴豈是兇。操又大笑。時操已醉,乃取槊立於船頭上,以酒奠於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

歷數往事,略述生平,趾高氣揚,志得意滿,再寫曹操驕盈之甚。

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接著曹操吟唱起《短歌行》毛宗崗對他唱的短歌行點評道:

曹操當舞槊作歌之時,正志得意滿之時也。而歌乃曰“

思難忘”,又曰“何以解”,又曰“從中來”,何其宜耶?蓋樂者憂之所伏。《檀弓》之言曰:“槳斯陶,陶斯詠,詠斯舞,舞斯慍,慍斯戚,戚斯嘆矣。”淳于之諷齊王,亦曰:“樂不可極,樂極生悲。”(齊威王大喜,在後宮擺宴慶賀勝利。當齊威王問其能飲幾杯酒時,淳于髡藉機又一次諷諫說:飲酒可多可少,但“酒極則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是不獨“烏鵲南飛”為南征失利之兆,而即其釃酒臨江,固知其憂必及之耳。

毛宗崗對曹操唱的《短歌行》的點評的意思是說:曹操的《短歌行》竟然出現三個“憂”字。並指出:何其宜耶?蓋樂者憂之所伏。也就是說這“樂者”不是好事,恰恰是“憂”的預兆。並進一步用

《檀弓》之言和淳于髡諷諫齊威王的話證明:

“酒極則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不只是“烏鵲南飛”為南征失利之兆,而曹操他“釃酒臨江”,這件所謂“快樂之事”已經“預示”著曹操赤壁之戰將要以敗告終了。

曹操高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自比周公,驕盈極矣

歌罷,眾和之,共皆歡笑。忽座間一人進曰:“大軍相當之際,將士用命之時,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操視之,乃揚州刺史,沛國相人,姓劉,名馥。

當下操橫槊問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

操大怒曰:“汝安敢敗吾興!”

手起一槊,刺死劉馥。醉後驕盈愈甚。眾皆驚駭,遂罷宴。

次日,操酒醒,懊恨不已。馥子劉熙,告請父屍歸葬。操泣曰:“吾昨因醉誤傷汝父,悔之無及。可以三公厚禮葬之。”又撥軍士護送靈柩,即日回葬。

臨江飲酒,橫槊賦詩,忽然刺殺一人,大是殺風景。況隔夜則歌,明日則泣,亦是不吉之兆。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三國演義》周瑜劇照

我們再看周瑜這面

周瑜于山頂看隔江戰船,盡入水寨。瑜顧謂眾將曰:“江北戰船如蘆葦之密,操又多謀,當用何計以破之?”

眾未及對,忽見曹軍寨中,被風吹折中央黃旗,飄入江中。曹軍折旗,卻在周瑜眼中望見。

敘法變換:將寫周瑜旗角拂面,先寫曹操軍中折旗。襯染絕佳。)

瑜大笑曰:“此不祥之兆也!”(寫周瑜大笑,反襯下文大叫。)

正觀之際,忽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一陣風過,颳起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

(注意:猛然想起

一事在心試思猛想是何想?一事是何事?)

周瑜大叫一聲,往後便倒,口吐鮮血。諸將急救起時,卻早不省人事。

我們仔細品讀,不得不為《三國演義》行文中暗含著的“預示”藝術手法拍案叫絕。會看書者方能品出其中的意味

《三國演義》在“赤壁之戰”前,對於交戰雙方主帥的生動形象的描寫“預示”了“赤壁之戰”以曹操戰敗,只有華容道一條路可走的最終結果。

周瑜忽見曹軍寨中,被風吹折中央黃旗,飄入江中。曹軍折旗,卻在周瑜眼中望見”此時周瑜大笑,是因為看到“曹軍折旗”。這對曹軍是不祥之兆所以大笑;忽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一陣風過,颳起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在這“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的一瞬間周瑜觀風的方向,“猛然想起一事”:為此季節無有“東風”而難用“火攻”而憂愁。所以“

周瑜大叫一聲,往後便倒,口吐鮮血。諸將急救起時,卻早不省人事。”

所以毛宗崗點評說: “事有與下文相反者,又有與下文相引者。如操之臨江而歌,瑜之觸風而倒,此與下文相反者也;劉馥以烏鵲之詠為不祥,周瑜以黃旗之折為預兆,此與下文相引者也。不相反則下文之事不奇,不相引則下文之事不現。可見事之幻文之變者,出人意外,未嘗不在人意中。”

在以上這段話這裡,毛宗崗指出了《三國演義》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中“預示”的方法:“事有與下文相反者,又有與下文相引者。並舉例分析:如操之臨江而歌,瑜之觸風而倒,此與下文相反者也;劉馥以烏鵲之詠為不祥,周瑜以黃旗之折為預兆,此與下文相引者也。所謂“下文”就是曹操“赤壁之敗”這件事。接著他有指出這種“預示”的藝術手法的效果、妙處是:不相反則下文之事不奇,不相引則下文之事不現。可見事之幻文之變者,出人意外,未嘗不在人意中。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曹操敗走華容道

二.《紅樓夢》中“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在《紅樓夢》中“預示” 的具體方式,很多。

1.《紅樓夢》裡,林黛玉的種種自己的預感,

一再預示了她“淚盡夭亡”的悲劇結局。

林黛玉的種種預感和她的心理素質以及她寄人籬下的處境有關。林黛玉所作的許多詩都起到“預示”作用: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的《葬花吟》中最後幾句: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表現其性格特性的一首詩。這首詩寄有林黛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也有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現實的控訴。

如果我們從情節“預示”的角度分析這首詩的另一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我們從詩的最後幾句:“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中悟出作者通過林黛玉自己的預感“預示”給讀者寶黛的愛情以悲劇告終。

此詩“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複,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並非虛詞作比。同時,這裡說“他年葬儂知是誰”,前面又說“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則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於十分悽慘寂寞的境況之中便可以“預示”的準確無疑了。

《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這一點,我們從作者的同時人、極可能是其友人的明義《題紅樓夢》絕句中得到了證明。其詩曰:“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似讖成真”,這是隻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明義說,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把已斷絕的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絲繩再接續起來。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

另外我們把第四十五回黛玉的《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和第六十四回中的《五美吟》、還有《紅樓夢曲.枉凝眉》中寫林黛玉的悲劇結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這些詩結合起來品讀、體味,再聯想到

脂硯齋所讀到的瀟湘館後來的景象是:“落葉蕭蕭,寒煙漠漠”。我們就會確信林黛玉寫的這些詩都是她對自己“淚盡夭亡”結局的“預示”之筆。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2.《紅樓夢》中的預示

還常常以“預兆”“預言,”等非理性形式出現,比如:寶玉“抓周”,盡捏些脂粉之類的玩意兒在手上,註定將來是個“在脂粉隊伍裡混的角色”;還有所謂“讖語”也屬此類。寶玉、惜春賭氣說過要做和尚、尼姑的話,結果真的都遁入空門;預言或者由冥冥中的主宰發出,或者出自什麼通鬼神,曉陰陽的巫師、占卜者之口,比如《俄狄浦斯》的“福波斯預言”;《紅樓夢》裡“和尚、道士的話”就是這種“預示”《紅樓夢》中“太虛幻境”裡的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曲子,顯然無意是讓讀者真的相信有什麼“”太虛境”,“薄命司”,曹雪芹不過“借幻說法”借用非理性的藝術形式預示人物命運罷了。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秦可卿臨終前,曾託夢給王熙鳳

3.《紅樓夢》還有“託夢預示”:秦可卿臨終前,曾託夢給王熙鳳說:“嬸嬸,你是個脂粉隊裡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 鳳姐聽了此話,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在夢中鳳姐和秦可卿聊了很多關於賈府管理以及未來,突然鳳姐夢醒了,然後聽到一句話,頓時差點把自己嚇傻了。聽著外面有人呼叫“東府蓉大奶奶沒了。”鳳姐直出冷汗,心裡想著怎麼秦可卿就死了呢。秦可卿對鳳姐在夢中留下了“三春過後諸芳盡, 各自須尋各自門”的臨別贈言。 這一場託夢實際是“預示”封建大家族“大廈將傾”的最終結局。

三,話劇《雷雨》中“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我們再從情節發展的角度來分析“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情節的發展變化是人物行為的結果。比如《雷雨》的悲劇結局肇始於周樸園年輕時的罪孽,因此,在適當時機“揭秘”同樣可以成為預示的有力手段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話劇《雷雨》劇照

在《雷雨》開場不久,觀眾便知道,侍萍要到周家來。還知道她嫁給魯貴之前就有孩子,並且她不許女兒到公館幫人,這一點經作者反覆的強調,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緊接下來,繁漪對周萍說出,周樸園引誘過“一個下等人的姑娘”,“你就是你父親的私生子”,這時候,有經驗的觀眾,不難猜到周樸園侍萍,周萍四鳳真實關係,進而會料到侍萍的到來,將會引起一場怎樣可怕的風暴——遠比四鳳想象的可怕得多。

四.外國文學作品的例子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俄)列夫.托爾斯泰著《安娜.卡列妮娜》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第十八章有這樣一個情節:

莫斯科到了,安娜.卡列尼娜,走下火車,正在這當兒,車站上,出事了,一個巡道員,被倒退的火車壓死。死得很慘,一下子碾成兩截,托爾斯泰,竟然為這位,雍容華貴,多情善感的夫人的出場。安排了,這麼一個,血淋淋的場面,是偶然,疏忽呢,還是即興式的插曲。跟他的女主人公開這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都不是的,這是作者對安娜卡列尼娜,悲劇結局的“預示”——

“死得多可怕呀!”一個走過的紳士說。“據說他被碾成兩段了。” “相反地,我以為這是最簡易的死法——一瞬間的事,”另一個評論著。 “他們為什麼不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呢?”第三個說。 卡列寧夫人坐進馬車,斯捷潘·阿爾卡季奇驚訝地看到她的嘴唇在顫抖,她竭力忍住眼淚。 “怎麼回事,安娜?”他問,當他們已經走了幾百俄丈的時候。 “這是不祥之兆!”她說。 “胡說!”斯捷潘·阿爾卡季奇說。“你來了,這是最要緊的事。你想像不到我是怎樣把我的希望寄託在你身上。”

“你認識渥倫斯基很久了嗎?”她問。 “是的,你知道,我們都希望他和基蒂結婚哩。” “啊?”安娜低聲說。“現在我們來談談你的事吧。”她補充說,搖搖頭,好像她要搖落肉體上什麼多餘的、壓迫著她的東西似的。“我們來談談你的事情吧。我接到你的信,就來了。” “是的,我的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斯捷潘·阿爾卡季奇說。 “那麼,把一切都告訴我吧。” 於是斯捷潘·阿爾卡季奇開始講述起來。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安娜.卡列尼娜和渥倫斯基劇照

五.預示藝術手法的目的

“預示”可以增強欣賞著對情節,對人物命運的的關注。所以有人把預示叫做“擴大興趣的藝術”看起來“預示”洩露了“機密”,破壞了“懸念”效果。其實不然,藝術欣賞經驗告訴我們“一味守密”讓讀者長期處於無知地位,很快就會產生沮喪感,而“預示”是避免欣賞性趣喪失的有效手法。好的“預示”能夠使讀者的注意力有所趨附,激起積極的期待情緒。“預示”不是作者的“預告”它是作品中客觀生活發出的暗示,這種暗示具有不確定性。讀者依然會抱著熱切的期待觀察著事態的發展。期待具體的豐富的表現,看看到底事情會發展到什麼地步。那麼如何運用“預示”的藝術手法,充分發揮“預示”藝術手法的效果呢?

(一)預示對象應該是故事情節矛盾的主要衝突點。它會緊緊抓住讀者的關注點。

<strong>要設置具有強度的矛盾衝突和戲劇性的場面。預示對象應該是主要人物的意外際遇和逆境順境的轉化和結局。因為這類事態才能調動活躍欣賞者的情緒、審美注意和期待心理。

(二)對“預示”對象要特別加以強調。

預示不是伏筆。伏筆貴在讓讀者以為是“閒筆”,而預示應該讓讀者明確從“預示對象”中意識到對後事的預料。所以對預示對象本身必須加以特別的強調。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她神態異常激動——“嘴唇在顫抖”“她竭力忍住眼淚。

《安娜卡列尼娜》裡“強調”是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綜合達到的。請看除了把車禍事件放在人物出場之初,並對這一事件做出相當充分的渲染之外,托爾斯泰著力描寫了安娜卡列尼娜對此事的反應。她神態異常激動——“嘴唇在顫抖”“她竭力忍住眼淚。 ”;她的感受也異乎眾人:

“死得多可怕呀!”一個走過的紳士說。“據說他被碾成兩段了。” “相反地,我以為這是最簡易的死法——一瞬間的事,”另一個評論著。 “他們為什麼不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呢?”第三個說。 可是她卻說:“這是不祥之兆!”把車禍看成不祥之兆,可見在她的潛意識中與渥倫斯基的相遇業已成不詳的開始。如此非同尋常的情緒,心理表現已經夠惹人注目的了。但是作者覺得還不夠,安娜這次是為了解決他哥哥和嫂子的家庭糾紛來的。安娜說的“不祥之兆”是指哥哥家庭這件事嗎?作者這樣回答讀者可能發生的疑問:

“胡說!”斯捷潘·阿爾卡季奇說。“你來了,這是最要緊的事。你想像不到我是怎樣把我的希望寄託在你身上。” “你認識渥倫斯基很久了嗎?”她問。

“是的,你知道,我們都希望他和基蒂結婚哩。” “啊?”安娜低聲說。“現在我們來談談你的事吧。”.......

可見安娜的心思哪裡是在哥哥的事情上呢!作者通過兄妹的這段對話,巧妙地明確了預示的對象,同時進一步加深了“預示”給讀者的印象。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托爾斯泰在應驗之前寫到安娜卡列尼娜的噩夢

(三)預示和應驗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

從提出預示到到最終應驗有一段距離,不宜過於短促。預示的目的主要是調動讀者的興趣,導向扣人心絃的那一刻,如果有魅力的那一部分出現在即,再做預示,尤其是頗費筆墨的預示,就顯得沒有必要了。過早地應驗可以說“浪費”了預示,不能充分利用預示造成的心理效果。

但是於是給欣賞者的印象會逐漸淡薄,對應驗的期待的興趣也有限度,所以應驗也不能過於遲緩。有些作品處於情節的需要,應驗距離最初的預示經過了相當長的過程。這時作家往往再次甚至多次重現預示,實際上也就是對應驗的距離做調整,使之保持在欣賞心理許可的長度之內。

比如托爾斯泰在應驗之前寫到安娜卡列尼娜的噩夢,她夢見一個老頭俯身在“一種鐵器”上,在做著什麼;夢見他“用這種鐵器在她身上幹什麼可怕的事!”這一預示的再現,極有效地延續和增強了對應驗的期待心理。

終於,伴隨著我們深切關注的目光,從安娜出場,見到有人臥軌死亡,到自己也臥軌身亡。安娜卡列尼娜走到了她人生路程的盡頭。不錯,對於這個不幸的“應驗”,我們早有預感,但沒有料到“心靈辯證法”的大師把深刻而複雜的激情活動與驚心動魄的死亡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如此震撼人心的結局!《安娜卡列尼娜》以它巨大的藝術力量吸引和征服了我們——其中當然也包括預示的力量。

安娜.卡列尼娜為什麼也死於臥軌:談名著“預示”藝術手法的運用

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