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衛靈公篇(三十四)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論語》:衛靈公篇(三十四)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原文】

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翻譯】

孔子說:"君子不可以用小事來察知,卻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以承擔重任,卻可以用小事來察知。”

【解讀】

人人都有閃光點

在這裡,孔子再次向管理者提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並且指出人人都有長處,都有閃光點,都有可堪利用的才能,作為管理者,所要做到的就是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這裡的君子刁認與前文不同,是從個人才能的角度劃分的。孔子說“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刁認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意思就是,君子有大才,因而可堪重用;小人有小才,雖然不可委以重任,但也有可取之處,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才幹。石頭就是石頭,金子就是金子,這沒有辦法改變。但不論是石頭還是金子,都有可取可用之處。金子可以在流通領域或者器皿首飾上體現自己的價值,石頭可以在建築上體現自己的價值。但如果用錯地方,二者不僅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還可能成為廢物,人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別人沒有的閃光點,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禮賢下士,門客眾多。但是,他卻十分討厭其中的某些人,打算驅逐他們。魯仲連知道了,就去勸孟嘗君說'“猿猴離開了,樹木掉到了水中,就連魚鰵也不如;如果要比經歷險阻攀登高峰的本事,千里馬就不如狐狸。勇士曹沫奮力舉起三尺寶劍,打起仗來全軍不能抵擋;但假使與農夫同處田野裡比賽耕地,就絕對不如農夫。所以事物有長處也有短處,如果舍長取短,唐堯也有不如其他人的地方。”孟嘗君聽了他的話,就不再驅逐那些門客了,而且只要是有一技之長,都給予禮遇。

後來,孟嘗君被秦王軟禁在秦國。孟嘗君派人去向秦昭王的寵妃求助,她要求以齊國珍貴的狐白裘作報酬。可是孟嘗君初到秦國時,就已經把這件狐白裘獻給秦昭王了。這時,孟嘗君手下一個善盜的門客把狐裘給偷了出來。秦昭王的寵妃說服秦王,釋放了孟嘗君。孟嘗君怕夜長夢多,就連夜奔回齊國。放了孟嘗君之後,秦昭王果然後悔了,於是又下令追趕他們。這時孟嘗君正走到函谷關囗,時值半夜,按秦法函谷關雞叫才開門。如果等下去,秦王的追兵就到了。這時,孟嘗君手下一個擅長囗技的人學起雞叫,引得城內外一片雞鳴。守關的士兵聽見雞叫,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了。如果沒有這些雞鳴狗盜之徒的鼎力幫助,孟嘗君是不可能順利脫困的,可見他們也是人才。但是,雞鳴狗盜確實難登大雅之堂,我們不能說這是君子之才,但是可以說是小人之才。

明白了這一點,就要提高兩方面的認識,一是對自己,一是對他人。對自己要有信心,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才能,不要覺得自己沒有經天緯地的才幹就自怨自艾。要知道大才小才都是才,大才做大事,小才做小事,不管大事還是小事,做好了同樣是成功,都是在為社會作貢獻。對管理者來說的,要善於發現下屬的才能,善於利用他們的長處。有大才的人就安排他做大事:不能勝任重任的人,就安排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實現人盡其才,這才是真正科學的管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