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同事,他赚了300亿

我的好朋友鹏鹏最近刚刚离职,跟我说他走出公司大门的第一时间就拿出了手机删除了之前几位同事的微信。

“留着微信干嘛?之前总屏蔽他们,这下好了,没了工作交集,删除了多省心”

我感慨:“你省心倒是省心了,但丢失了一大笔财富你知道吗?”

很多人觉得和前同事交往,没太大意义,一方面容易让现在的老板同事有意见,另一方面,也要消耗自己的精力,在繁忙工作生活的间隙还要关注离职同事,似乎有点奢侈。

但有必要和前同事保持联系吗?

有!

虽说开始与结束是任何职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影响更加深远的是“之后的事”。你的前同事,或许是你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

2004年,PayPal联合创始人,《从零到一》作者彼得·蒂尔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会面,这次面谈促成了蒂尔对Facebook最早的50万美元投资,成为Facebook首位专业投资者,赢得了7%的Facebook股份。而这次历史性会面的牵线人,正是彼得·蒂尔的前同事——前PayPal执行副总裁雷德·霍夫曼。

现在Facebook的市值超5千亿美元,雷德·霍夫曼得到了300多亿的回报。

你看,前同事是多大的资源宝库啊!在这个资源为王的时代,当你遇到某个难题时,也许某个前同事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当你纠结于渠道合作时,也许前同事就有这方面的资源。

人最大的资源其实都是在工作中建立的。很多人说,人和人之间要过事儿才能建立稳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会对一个人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立前同事关系网,应该说已经是一种刚需。

职场无友谊,离职变朋友

很多人常常感叹“职场上没有友谊”,同事之间的友情过于脆弱,很难交心,这是由同事和朋友关系的不同属性决定的。一个机构的存在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诉求,同事是为了实现这种利益而凝聚在一起。上下级很难产生友谊,下级要服从上级,上级对于下级具有奖罚的权力,两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同事之间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每个人占有的资源是不均等的,涉及到利益冲突,这两种情况都不具备产生深厚友谊的基础。

但辞职以后,以前关系比较不错的同事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并且这种朋友关系是可以持久的。

孟岑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副总,她很信任团队中相处出来的战友情。在她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 很多朋友来自同事,脾气相投的同事甚至维系着十几年的深厚友谊。

“这种朋友的产生,往往是通过共同做案子,或者共同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大家有过同甘共苦的经历。随着项目的结束或者同事的离职,这种感情会变淡,但是毕竟有一个基础,信任度比较高。”孟岑说。

这种从同事转化为朋友的关系,往往会由于少了工作利益的牵绊而更为纯粹,因而值得珍惜。

有工作和生活的困惑的时候,前同事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建议。因为比起别人,前同事更加了解你所处的环境,甚至能够启发你的未来。

同事变朋友,交往有原则

三个话题不要谈:

谈论薪资:薪酬话题很容易让心态失衡,而且说再多,涨薪与否的决定权还是在老板手里。

八卦吐槽: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多思己过,莫论人非”,坏话总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

公司机密:有时候前同事换岗不换行,转身就从合作战友变成竞争对手,不排除有人别有用心,所以最保险的是敏感的话题不要聊。

相处之中守界限:

所谓界限,就是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你也许自认为与他人界限不明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来大家能随心所欲地相处,而且相互之间也不用激烈地讨价还价。但我们都知道人际交往需要安全距离,为人处世的过程当中,越界即是大忌,这样既容易伤害别人也容易伤害自己。

界限清晰对大家都有好处。不要随意干涉别人的生活和工作,也不强行把自己的价值观灌输给别人,也必须明白什么是别人可以和不可以对你做的。

巧妙利用社交APP:

不过,对于大部分离职的同事,三天两头约饭既没有必要,也不太现实。此时,各类社交软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微信往往成为了简单方便的社交平台。在朋友圈上发状态,这不单单是展示自我的行为,更多时候是一种与他人保持联系的方式。并不是加了微信就等于是合作伙伴,利益置换的前提,首先是真诚。

离职群是宝藏,看你怎么挖

当你离职的时候,往往会加入到公司的离职群中,这时你拥有的离职群,微观而言不过是自己的小圈子,但宏观上看就是这个公司本身扩展出去的人脉圈子,是很大的一笔财富。

腾讯的“南极圈”、百度的“百老汇”、网易的“离易”、新浪的“毕浪”、京东的“东成西就”……很多大公司的离职群则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有规模有运营的组织形式——一个让原公司以及圈内同行都无法忽视的资源聚集地。

马云曾经说:“我相信95%以上的阿里人要离开公司都会参与阿里生态的建设,对于人员的流逝,我们认为是壮大了阿里的生态系统,帮助了别人,我觉得很好。”在阿里巴巴,离职叫毕业,每年的离职员工大会被称为“阿里同学会”。阿里离职员工的工号是永久保留的,哪怕只工作过1天。即使离职员工加入任何竞争对手,阿里都不会生气,而是尽量促成合作,让离职员工从校友变成合作伙伴。

这些离职群已经不仅仅是与曾经共事过的伙伴之间的情感连接,更是一个资源、想法高度碰撞凝结的公共平台。

当你需要跳槽时,你可以在其中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当你需要商业合作的时候,它提供更全面且跨领域的资源;你打算创业时,能从中找出志同道合的人;再退一步,要是你倦鸟欲归巢,前员工回公司显然比投简历和传统社招要方便多了。

善用离职群,或许是帮助你职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写在最后

职场中的人来来去去,我们会有无数个前同事,你也会成为很多人的“前同事”。

比起陌生人,曾经战斗过的伙伴更靠谱。但同时也要注意,与前同事相处,调整合适的距离,保持恰当的关系,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