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相親鄙視鏈:“女生找爸爸,男生愛姐姐”

90後一方面看上去越來越不想結婚,一方面又不斷地邁入相親大軍,不過不管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相親場上都有一套“潛規則”。

有人說既然選擇了相親,就要遵守這時代下的規則。所以,在變幻莫測的90後相親江湖上,到底出現了哪些新規則和新故事。

今天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

01

男生愛姐姐

女生找爸爸

現在很多90後相親女孩都偏向於找年紀大一點,性格成熟穩重的“爸爸”,希望對方能在你生活上照顧自己,也能在事業上指引自己,既要有錢,又能帶她玩帶她飛。

而90後男生則是想要找個“姐姐”類型的另一半,10箇中5個,能接受比自己大3-5歲的女孩,而且會直白地卸載徵友資料中。

當然,如果是年紀偏大又一直沒有結婚的男生,比如30-35歲的,他們則會更喜歡年輕一點的女孩。

02

“明碼標價”的條件

相親和戀愛不一樣,如果期望相親和自由戀愛一樣不講究對方條件,一定會浪費很多時間。

有沒有去過傳說中的相親角?那可是一排又一排白紙黑字的“明文要求”,符合條件的才能有近一步啊。

90後相親鄙視鏈:“女生找爸爸,男生愛姐姐”


不要以為這樣就很誇張!還有更誇張的。

一個來自房山的媽媽,要求女兒的相親對象給出房子的明確信息,不僅要知道有幾套,還要知道幾平米、甚至具體到房間是什麼朝向。

還有一個媽媽更是把自己女兒還是處女都寫進相親資料裡,感覺相一回親,就是要把整個人和家底都調查得一清二楚。

另外,作為男生,除了有房有車還不夠,還要有年薪,如果男生的年薪太低,相親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男生好年輕,女生好財產”這一鐵律依然存在。

03

原生家庭成為熱門詞

前面的“明碼標價”除了是找人的標準以外,更多的家庭其實是想“門當戶對”。

畢竟,在我們國家,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

之前一篇刷屏朋友圈的文章《我們的目標是:不輸給親家》其中就闡述了這樣的一個片段:

比如同樣是受過高等教育、有著不錯的工作、收入水平相當、家境相差無幾的兩家人,生活品質和習慣卻可能有天壤之別。看起來是門戶相當,但骨子裡卻是大相徑庭。

所以相親除了家庭條件以外,還要考慮對方家庭的一些“軟實力”啊。為人處世的態度,家庭成員的經歷,去過哪裡旅遊,喜歡看什麼書.......

用文章中的一句話來說:看韓劇長大的岳母和看宮鬥劇長大的岳母,氣質上就很不同。

所以相親還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啊!看看這份中國式相親價目表,就知道了。


90後相親鄙視鏈:“女生找爸爸,男生愛姐姐”



04

有時候太優秀會被“嫌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相親的潛規則變成了“要求低”。

山西太原,曾經一位相親介紹人被採訪,爆出的相親內幕在社交圈瘋傳。

被問到什麼樣的相親最容易成功,介紹人說:自身條件高,要求低,這樣的成功率最高。

在“相親界”,自身條件太優秀,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

像學歷,寧要本科不要碩士。

像收入,年薪四十萬的不好找。

比如有一位月薪2萬的男士,自貶身價把工資改到了1.2萬。

90後相親鄙視鏈:“女生找爸爸,男生愛姐姐”

當地收入4000至6000元的人,最容易找到對象。

很多學歷是碩士的女生,把學歷改成本科。

“這都是為了給自己創造條件好找對象。”介紹人這樣解釋。


05

你是什麼樣的人

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

其實從數據來看,大多數人最後找到的對象往往是與自己條件差不多的人,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怎樣的人。

前段時間我在微博上看過一份《中國95後婚戀觀報告》。

在“最看重伴侶什麼條件”這一項調查中,95後給出了這樣的選擇▼

90後相親鄙視鏈:“女生找爸爸,男生愛姐姐”


很多人都非常的訝異,因為在很多人心中,新一代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是看顏值看條件的,可是讓人意外的是:三觀一致戰勝了性格、外表、經濟、學歷成為了第一。

由此可見,“三觀一致”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選擇伴侶最重要的參考標準。

三觀不合真的很可怕。

你喜歡吃西餐,我喜歡吃大排檔,這不是三觀不合,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然而,你喜歡吃西餐,我喜歡吃大排檔,你卻硬要說我吃西餐是裝逼、亂花錢;你堅持去健身房,他說跑步在小區樓下就可以,真是浪費錢;你喜歡買鮮花放在家裡,他說開不了幾天就敗了,還那麼貴,買假花多好;你思想傳統,我觀念開放,你卻硬要向我灌輸:“女人就應該在家帶孩子、伺候男人。”


在你看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他眼裡就成了匪夷所思。你很難改變他的認知,他也不會理解你的想法,你們永遠都不在一個頻率上。

這才是真正的三觀不合,跟三觀不合的人相處,比不眠不休地連續工作24小時還要累人。

年輕人嘴上的“不想結婚”,其實不是真的不想結婚,而是想等到一個對的人,去擁有一段真正值得的婚姻。

06

愛情不是趕時間

時代在變化,觀念同時也在更新。

現在不婚主義者多的是,丁克一族也不少。

結婚生子不再是所有人一生的軌跡,每個人的活法不一定非得一樣。

父母認為我們應該:

“成家立業”女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一個好歸宿啊”“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什麼年齡就要完成什麼任務”

他們認為人一生的走向必然是結婚生子,延續後代。

現在很多年輕人更獨立、更個性,他們堅持自己的婚姻自己選擇,社會的觀念、父母的監督並不能限制他們對自身婚戀觀的堅持。

我想那些至今單身的年輕人,不是討厭談戀愛,也不是排斥婚姻,只是不想讓自己的餘生,因為滿足父母催婚的期望,隨隨便便找個人結婚,潦草過一輩子。

90後相親鄙視鏈:“女生找爸爸,男生愛姐姐”


▲電影《剩者為王》劇照


記得《剩者為王》裡,那位父親說:

她不應該為了父母去結婚,不應該被風言風語洗腦後去結婚,應該為自己結婚,為了好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去結婚。昂首挺胸的,特別硬氣的,屬於贏家的表情。


愛情不是趕時間,所有的婚姻,應該是因愛而結合,不敷衍,不苟且。

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不要急,慢慢來,哪天找到了就帶回家跟父母說:“爸媽,我找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