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邊境“生命禁區”的“守望者”

中新社內蒙古阿拉善10月27日電 題:中蒙邊境“生命禁區”的“守望者”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32歲的張建國即將離開被外界稱為“生命禁區”的算井子邊境派出所到其他單位工作,“真的還想為這裡乾點什麼。”張建國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捨不得這裡的同事,更捨不得這裡的牧民。”

某種意義上,張建國毫無理由地愛上了這裡的一切。他是寧夏人,但對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算井子邊境派出所,第一印象卻出奇的好。

1992年聯合國生物考察組將這裡定義為“人類不能生存的地方”,張建國卻說:“這裡的警民正在用事實改寫‘生命禁區’的歷史”。

他清晰地記著自己初到那天:“2016年8月19日,剛下過雨的算井子邊境派出所非常美,像一幅畫,與外界所說的不適合人居不夠吻合。”

然而,這只是他對算井子派出所的第一印象,且“自我感覺良好的印象”。

算井子邊境派出所距額濟納旗不到300公里,但由於道路難行,駕車最快也需要5小時左右到達。

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轄區面積9400平方公里的這塊土地,地處巴丹吉林沙漠,位於中蒙邊境,除了算井子邊境派出所民警10餘人之外,這裡常住牧民僅有80餘人,且居住分散。

在這裡工作三年多的張建國甚至還有幾戶牧民沒有走訪到。“這裡太大了,民警有時候心煩,甚至會隨便找棵樹說話。”

事實上,作為“生命禁區”的“守望者”,令張建國感受更為深刻的是:“大約兩年前這裡才有了中國移動塔,才算是正式打開向外界聯絡的窗口。”

曾七次深入算井子邊境派出所採訪的新華社記者李欣說:“最早來這裡的時候,沒有電、沒有網,大家整夜聊天,當地牧民最怕的是離別,他們總是送了一程又一程,淚眼婆娑。”

“這裡的警民關係非常好,當地牧民到派出所吃飯就像回到自己家。而民警到牧民家亦如此。”內蒙古額濟納邊境管理大隊大隊長白永泉告訴記者。

據瞭解,現在算井子派出所的條件已經好很多,不僅有了長明電,還有無線網絡,民警們閒暇時還能夠上網看新聞。

白永泉告訴記者,在更早之前,這裡的環境非常惡劣,最誇張的時候,“沙塵暴竟然與民警所住的屋子連為一體。”

“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雷打不動的任務是來派出所和民警一起過節。”白永泉說,“那是民警們最想家的時刻,如果沒有人和他們一起過,真不知他們怎麼度過七天長假。”

“每到過節時,是我們心情最為複雜的時刻,平時大家都忙著工作,不覺得什麼。好在現在能和家人通過手機視頻。”張建國說,“在這裡堅守三年來,抵抗想家的最好方法是不停工作。”

“像我這樣在這裡待三年不算什麼,最長時間還有九年以上的民警。他們默默地堅守著,從不抱怨這裡的一切。”張建國說,大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常說的一句話是:“待著待著就習慣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