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爱与被爱

在本文关于人格障碍的分类之一——自恋型人格障碍

(NPD)做出解释,在本文中,你将了解到:

一.概述

二.病因

三.症状

四.一些判断依据

五.与婴儿时期的联系

六.爱与被爱

自恋型人格障碍——爱与被爱

在心理学中的narcissism(自恋)一词即来自这位希腊神话人物纳西瑟斯,在看水中自己的倒影

概述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夸大、需要他人奉承,和缺乏同情心。

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会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力、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美;对批评则感到愤怒和羞辱,但以冷淡和无动于衷的反应来掩饰。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多是从利益出发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人际困难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可能影响工作。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功利的追逐也可能使他们获得较高的工作成就。。

普通人群中约0.5%,男性更常见。

病因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

心理力量(比如爱的能力)投射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症状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成就。他们认为自己是卓越的,独特或特殊的。他们的自我价值和成就的高估往往意味着贬低他人的价值和成就。

他们存在已经获得伟大成就的先占观念,感动于自己杰出的智慧、容貌、声望和影响力,或正在经历惊天动地的爱情。他们觉得应该只与能和其特殊才华相匹配的人交往,而不是和普通人。与非凡的人交往更加支持和加强其自尊。

由于患者需要被崇拜,他们的自尊建立于别人的积极关注,因此通常是非常脆弱的。这些患者往往在意他人如何看待和评估自己。他们对批评敏感,对困难心烦,并为此感到羞辱和挫败。他们可能会愤怒或蔑视回应对方,或者恶意反攻。

一些判断技巧

诊断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必须存在持久的夸大,需要他人的钦佩和缺乏同情心,以下情况存在五种以上,可能存在自恋型人格障碍:

  • 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并且过分自我感觉良好
  • 对于自身成就,影响力,能力,智慧,容貌,还有完美爱情的先占观念
  • 相信自己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只能和最优秀的人交往
  • 需要他人无条件的钦佩
  • 不合理的认为自己有特殊权力或获得他人无条件顺从;
  • 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自私,好以占便宜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 缺乏同情心,不愿意认同和感受他人的情感需求
  • 认为他人嫉妒自己并嫉妒他人
  • 自大和傲慢

此外,症状必须成年早期开始。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强烈羡慕某些族群,并渴望成为同类人,因而伪装成对方,期待获得同等的羡慕。

与婴儿时期的联系

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

这种障碍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养育者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自己所满足时,自己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而生气。

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满足时,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情感之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养育者如果是情绪经常有问题的,则早期也同时会把自己情绪的问题反映出来,而在与婴儿的互动中之间内化到婴儿的心理信息处理系统中,成为婴儿今后无意识判断人际关系的某些基础感情。所以在英国客体关系学家温尼科特著名的录像实验中,一个快乐的婴儿由于和一位表现抑郁的母亲一直在一起一个多小时,这婴儿的脸也变得和母亲一样抑郁了。这就是科胡特所提及的著名观点:转变的内化作用。长期如此,则对于婴儿成人时候的人际感情能力直接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影响了婴儿今后发展的内部期待的基础。

自恋型人格障碍——爱与被爱

爱与被爱

自恋人的内心似乎在说:我不爱自己谁爱我。

一个客观事实是:所有的正常爱的关系中都有自恋的因素。这里有一些程度问题。正常人的爱的关系与自恋的人爱的关系的区别就是:正常人在爱的时候虽也有把自己想要的投射到对方身上、但能意识到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于自己的欲望与需要。正常人在投射的同时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区别。

在《爱的艺术》中有一句话: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