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大學曾是清華大學分校,40年過去,這所學校怎樣了

清華大學分校?看到這裡相信會令很多人不解。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這所老牌的985工程高校似乎只經歷過西南聯合大學時期,至於清華大學分校好像聞所未聞。然而在清華大學的校史上,確實曾建立過清華大學分校。

這所大學曾是清華大學分校,40年過去,這所學校怎樣了

1964年,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我國提出了以戰備為中心“三線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翌年,清華大學響應號召,開始籌備建設西南分校,代號“651工程”,對外稱“清華大學651分校”。1969年清華大學651分校正式更名為清華大學綿陽分校。

清華大學綿陽分校主要由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整體搬遷至綿陽組成,學校才遷至綿陽時,條件格外艱苦。清華大學綿陽分校總共佔地1000餘畝,但是學校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教工宿舍等全部由師生們自己設計、自己搬石頭、自己砌磚興建而成。儘管清華大學綿陽分校的條件十分艱苦,但是在這裡卻走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科研成果。

這所大學曾是清華大學分校,40年過去,這所學校怎樣了

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從1970年開始招生,老師基本上都是五十年代畢業的老清華大學畢業生,聚集了一大批我國電子科學領域的名師大家和領軍人物,其中有我國著名科學家吳佑壽院士、周炳琨院士、常迵院士等。在艱苦的環境中,清華綿陽分校的師生建成了雷達、通信、電真空、半導體、激光及電子機械六個尖端專業,以及機械和電子兩個生產和實踐基地;孕育了數字技術、集成電路和激光技術三大新的學科發展方向,為後來回北京後建設微電子所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打下了基礎。

從1969年到1979年的十年裡,清華大學綿陽分校承擔並完成了一大批國家戰略急需的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我國第一個激光測距儀、第一套數字通信系統等許多一流的科研成果都誕生於清華大學綿陽分校。而清華大學綿陽分校也成為了我國數字微波通信技術發展的一個搖籃。

這所大學曾是清華大學分校,40年過去,這所學校怎樣了

1979年3年,根據上級的指示,清華大學綿陽分校返京。雖然清華大學綿陽分校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但是它還是為這裡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將所有校舍附屬設施、部分教學設備、附屬工廠和相關物資整體移交給了當時的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院,並留下了173名教職工。

清華大學綿陽分校返京後,以留下的173名教職工為班底,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繼續開拓進去。經過多年的發展,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已成長為了現在的西南科技大學。儘管現在的西南科技大學已很難在與清華大學綿陽分校聯繫在一起。但是一直以來,清華大學都在默默支持的西南科技大學發展。從學科專業建設,到師資隊伍培訓,再到科研能力提升,清華大學都給予了西南科技大學無私的援助。

這所大學曾是清華大學分校,40年過去,這所學校怎樣了

現在的清華大學已是世界級的頂級學府,而西南科技大學卻只是一所普通的一本高校。兩者看上去有著天壤之別,但是作為國家四川省唯一與國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共建的高校,同時也是國家重點建設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的西南科技大學,同樣為現代化強國建設貢獻了卓越的智慧和力量。

目前的西南科技大學在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環境工程、農學、地質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等領域上在整個西部地區仍然頗具實力,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等專業學生在考研時備受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青睞,而學校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同樣也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這所大學曾是清華大學分校,40年過去,這所學校怎樣了

對於四川省的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最被人們熟知。然而當時如果歷史成真,清華大學遷來綿陽的是5個系,而不是隻有無線電一個系,那麼或許四川還會增加一所頂級名校。由於地理位置等原因,西南科技大學已很難再現當年清華大學綿陽分校的榮耀,但是沒有當年的清華大學分校,也就不會有綿陽--唯一中國科技城的地位。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